本發(fā)明涉及無紡布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無紡布刺針板。
背景技術:
針刺無紡布在無紡布生產(chǎn)線中所占比例為百分之二十八到三十,針刺無紡布工藝形式有預刺、主刺、花紋刺針、環(huán)式針刺和管式針刺等,都存在刺針與非織造的接觸面積過小,從而需要多次反復穿刺非織造布。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無紡布刺針板,可增加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提高了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摩擦力,進而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無紡布刺針板,它包括刺針板;所述刺針板包括支撐板和固定在支撐板上的多個單元支架;所述單元支架的上端穿設有旋轉傳動套、下端螺紋連接有旋轉升降桿;所述旋轉升降桿的底端螺紋連接有刺針夾持帽;所述刺針夾持帽夾持固定有螺旋刺針;所述旋轉傳動套位于單元支架上方的一端連接伺服電機;所述旋轉傳動套位于單元支架里面的一端里設置傳動槽;所述旋轉升降桿的上端為與傳動槽配合使用的方柄、中間為用于與單元支架螺紋連接的帶有螺紋的螺桿、底端為用于與刺針夾持帽螺紋固定的帶有螺紋的連接頭;所述支撐板上還設置有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和多個伺服電機信號連接。
所述方柄、螺桿和連接頭為一體結構。
所述旋轉升降桿的方柄和螺桿之間還設置有用于限位的凸環(huán)。
所述方柄在旋轉傳動套的傳動槽中,只能上下移動和與傳動槽同軸轉動。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無紡布刺針板,通過旋進的方式進入非織造布,使得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增大,提高了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摩擦力,會帶動非織造布內部更多的纖維運動,從而提高非織造布的強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通過控制模塊對每個伺服電機精確控制,提高非織造布的穿刺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無紡布刺針板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無紡布刺針板的刺針運動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無紡布刺針板,它包括刺針板1;所述刺針板1包括支撐板11和固定在支撐板上的多個單元支架12;所述單元支架12的上端穿設有旋轉傳動套2、下端螺紋連接有旋轉升降桿3;所述旋轉升降桿3的底端螺紋連接有刺針夾持帽4;所述刺針夾持帽4夾持固定有螺旋刺針5;所述旋轉傳動套2位于單元支架12上方的一端連接伺服電機6;所述旋轉傳動套2位于單元支架12里面的一端里設置傳動槽21;所述旋轉升降桿3的上端為與傳動槽21配合使用的方柄31、中間為用于與單元支架12螺紋連接的帶有螺紋35的螺桿32、底端為用于與刺針夾持帽4螺紋固定的帶有螺紋35的連接頭33;所述支撐板11上還設置有控制模塊7;所述控制模塊7和多個伺服電機6信號連接;所述方柄31、螺桿32和連接頭33為一體結構;所述旋轉升降桿3的方柄31和螺桿32之間還設置有用于限位的凸環(huán)34;所述方柄31在旋轉傳動套2的傳動槽21中,只能上下移動和與傳動槽21同軸轉動。
本實施例的無紡布刺針板,旋轉傳動套帶動方柄旋轉,由于旋轉升降桿與單元支架為螺紋連接,旋轉升降桿在旋轉的同時,會在單元支架的螺紋的作用,向下移動,使得螺旋刺針可以旋轉的同時,也可向下運動,進而穿至非織造布中,使得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加大,然后,旋轉傳動套帶動方柄反向旋轉,螺旋刺針旋轉上升,退出非織造布,通過控制模塊對每個伺服電機精確控制,提高非織造布的穿刺質量。
本實施例的無紡布刺針板,通過旋進的方式進入非織造布,使得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增大,提高了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摩擦力,會帶動非織造布內部更多的纖維運動,從而提高非織造布的強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通過控制模塊對每個伺服電機精確控制,提高非織造布的穿刺質量。
上述實施例不應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轉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