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面料染色裝備,尤其是一種吊裝式染色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染色機在對毛皮面料進行染色后,需要將毛皮面料與染料分離,主要的分離方式有兩種:一是將毛皮面料直接撈出,置于瀝水籃瀝出多余水分,染料重復利用;二是將染料排出,待毛皮面料上的水分流失,再取出送入下一道工序。這兩種分離方式勞動強度大,轉移麻煩,染料浪費嚴重,不環(huán)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吊裝式染色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是目前毛皮面料與染料分離的方式勞動強度大,轉移麻煩,染料浪費嚴重,不環(huán)保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缸體、內膽、架于缸體上方的支架、染色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所述的內膽裝嵌于缸體內并利用升降連接機構與所述的支架連接;所述的染色驅動機構設于缸體外并與所述內膽內安裝的攪拌裝置相連接;所述的升降驅動機構安裝在支架頂部并與升降連接機構相連接;所述的內膽內固定安裝有支撐攪拌裝置的支撐臺和和支撐內膽的支撐加強板;所述的支撐加強板一端安裝于支撐臺處,另一端與內膽內壁相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驅動機構包括升降電機、升降減速機、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所述的升降電機與升降減速機連接,所述的第一轉軸連接升降減速機并橫跨于支架頂部;所述的第一轉軸的兩端分別裝有第一傘形齒輪;所述的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相對安裝于支架的上側;所述第二轉軸的兩端分別裝嵌于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并且所述第二轉軸上設有與第一傘形齒輪相配合的第二傘形齒輪。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軸的兩端均設有與升降連接機構連接的第三傘形齒輪;所述的升降連接機構包括絲杠、第三軸承座、第四軸承座;所述的第一軸承座、第二軸承座、第三軸承座、第四軸承座內均有軸承;所述的第三軸承座安裝于缸體上,所述的第四軸承座安裝于支架的側面,所述的絲杠的兩端分別裝嵌于第三軸承座和第四軸承座內;所述絲杠安裝在第四軸承座的端部裝有與第三傘形齒輪相配合的第四傘形齒輪。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連接機構還包括與絲杠連接的連接件,所述的連接件一端與固定安裝在支撐加強板上;另一端套接于絲杠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軸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升降連接機構連接的滑輪,所述的升降連接機構包括延伸塊、鋼索環(huán)和鋼索;所述的延伸塊一端與固定安裝在支撐加強板上;另一端與鋼索環(huán)連接;所述的鋼索一端穿過鋼索環(huán),另一端固定于滑輪。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驅動機構包括安裝于支架頂部兩側的側電機;所述的側電機與一齒輪連接;所述的升降連接機構包括齒軌;所述的齒軌固定安裝于內膽側壁;所述的齒軌與齒輪相嚙合。
進一步地,所述的染色驅動機構包括染色電機、染色減速機和第一齒輪;所述的染色電機帶動染色減速機工作;所述的染色減速機帶動第一齒輪的轉動;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漿葉、貫穿漿葉并帶動漿葉旋轉的第三轉軸;所述的第三轉軸架于安裝在內膽上的第五軸承座和安裝于支撐臺上的第六軸承座;所述的第三轉軸的一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一齒輪相嚙合的第二齒輪。
進一步地,所述的內膽側邊設有門;所述缸體與內膽均為敞開式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缸體側邊還設有水和蒸汽的入口以及放水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吊裝式的染色機,在結構上做了重大的改進。通過升降連接機構將染色機的內膽吊起能夠將染色完畢的毛皮面料進行瀝水,待水分瀝干后,從內膽里取出,內膽回到缸體內,原來的染料可繼續(xù)進行染色,染料可重復利用,既節(jié)約又環(huán)保。升降連接機構可通過絲杠連接、鋼索連接以及齒軌連接三種方式實現,這三種連接方式、穩(wěn)定性好、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中內膽復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中內膽上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1中B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二中內膽復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二中內膽上升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C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三中內膽復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三中內膽上升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8中D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1. 缸體;1-1. 蒸汽的入口;1-2. 入水口;1-3. 放水閥;2. 內膽;2-1.門3-1. 染色電機;3-2. 染色減速機;3-3. 第一齒輪;4. 第三軸承座;5. 絲杠;6. 第四軸承座;7. 第四傘形齒輪;8. 第三傘形齒輪;9. 第一軸承座;10. 第二傘形齒輪;11. 第一傘形齒輪;12. 第二轉軸;13. 第二軸承座;14. 第一轉軸;15. 支架;16-1. 升降電機;16-2. 升降減速機;17. 攪拌裝置;17-1. 漿葉;17-2. 第五軸承座;17-3. 第二齒輪;17-4. 第三轉軸;18-1. 支撐臺;18-2. 支撐加強板;19. 連接件;20. 延伸塊;21. 鋼索環(huán);22. 鋼索;23.滑輪;24.齒軌;25.齒輪;26. 側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如圖1、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缸體1、內膽2、架于缸體1上方的支架15、染色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內膽2裝嵌于缸體1內并利用升降連接機構與支架15連接。內膽2是布滿網孔的,缸體1內的染料可通過內膽2上的網孔滲透至內膽2內與面料接觸。染色驅動機構設于缸體1外并與內膽2內安裝的攪拌裝置17相連接。升降驅動機構安裝在支架15頂部并與升降連接機構相連接。內膽2內固定安裝有支撐攪拌裝置17的支撐臺18-1和支撐內膽2支撐加強板18-2。支撐加強板18-2一端安裝于支撐臺18-1處,另一端與內膽2內壁相固定。
升降驅動機構包括升降電機16-1、升降減速機16-2、第一轉軸14、第二轉軸12、第一軸承座9和第二軸承座13。升降電機16-1與升降減速機16-2連接,第一轉軸14連接升降減速機16-2并橫跨于支架15頂部。第一轉軸14的兩端分別裝有第一傘形齒輪11。第一軸承座9和第二軸承座13相對安裝于支架15的上側。第二轉軸12的兩端分別裝嵌于第一軸承座9和第二軸承座13;并且第二轉軸12上設有與第一傘形齒輪11相配合的第二傘形齒輪10。
第二轉軸12的兩端均設有與升降連接機構連接的第三傘形齒輪8。升降連接機構包括絲杠5、第三軸承座4、第四軸承座6。第一軸承座9、第二軸承座13、第三軸承座4、第四軸承座9內均有軸承。第三軸承座4安裝于缸體1上,第四軸承座6安裝于支架15的側面。第三軸承座4與第四軸承座6上下位置相對應。絲杠5的兩端分別裝嵌于第三軸承座4和第四軸承座6內。絲杠5安裝在第四軸承座6的端部裝有與第三傘形齒輪8相配合的第四傘形齒輪7。
升降連接機構還包括與絲杠5連接的連接件19。連接件19的一端固定安裝在支撐加強板18-2上,另一端套接于絲杠5上。絲杠5與連接件19相配合,絲杠5的轉動,帶動連接件19的上移或下移,從而帶動了內膽2的上下移動。
染色驅動機構包括染色電機3-1、染色減速機3-2和第一齒輪3-3。染色電機3-1帶動染色減速機3-2工作,染色減速機3-2帶動第一齒輪3-3的轉動。攪拌裝置17包括漿葉17-1、貫穿漿葉17-1并帶動漿葉17-1旋轉的第三轉軸17-4,第三轉軸17-4架于安裝在內膽2上的第五軸承座17-2和安裝于支撐臺上的第六軸承座。第三轉軸17-4的一端部設有與第一齒輪3-3相嚙合的第二齒輪17-3。
如圖2所示,內膽2側邊設有門2-1;缸體1與內膽2均為敞開式結構。缸體1側邊還設有水和蒸汽的入口,即蒸汽入口1-1和入水口1-2以及放水閥1-3。通過蒸汽加熱的方式實現水溫的上升。
本實施例中,升降驅動機構中的升降電機16-1啟動,帶動升降減速機16-2的減速轉動,同時帶動了第一轉軸14的轉動。由于第一轉軸14與第二轉軸12之間利用第一傘形齒輪11與第二傘形齒輪10的嚙合實現傳動,第二轉軸12與絲杠5之間利用第三傘形齒輪8與第四傘形齒輪7的嚙合實現傳動,連接件19與絲杠5連接,絲杠5的轉動,帶動連接件19的上移或下移,從而帶動了內膽2的上下移動。
染色驅動機構的第一齒輪3-3與攪拌裝置的第二齒輪17-3嚙合,漿葉17-1轉動,實現對面料的攪拌和染料的攪拌,急速染色過程,保證染色的均勻度。當內膽2被上移時,第一齒輪3-3與第二齒輪17-3分離,漿葉17-1停止工作,面料進行瀝水處理,瀝水完畢后,打開內膽2上的門2-1,可掏出面料,然后將內膽2下移回位,缸體1內的染料可繼續(xù)使用,進行下一組面料的染色處理。
本實施例中,升降連接機構對稱分布在機架的四個角的位置。
實施例二,如圖5-7所示,第二轉軸12的兩端分別安裝與升降連接機構連接的滑輪23,升降連接機構包括延伸塊20、鋼索環(huán)21和鋼索22;延伸塊20的一端與固定安裝在支撐加強板18-2上,另一端與鋼索環(huán)21連接。鋼索22一端穿過鋼索環(huán)21,另一端固定于滑輪23。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施例中,升降驅動機構中的第二轉軸12的間接轉動帶動其兩端滑輪23的轉動,升降連接機構通過鋼索22在滑輪23處繞卷的方式實現對內膽2的提升,通過鋼索22反向釋放的方式實現對內膽2的回位。
本實施例中,升降連接機構對稱分布在機架的四個角的位置。
實施例三,如圖8-10所示,升降驅動機構包括安裝于支架15頂部兩側的側電機26;側電機26與一齒輪25連接。升降連接機構包括齒軌24。齒軌24固定安裝于內膽2側壁;齒軌24與齒輪25相嚙合。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施例中,升降連接機構通過與側電機26連接的齒輪25轉動帶動齒軌24的攀爬和回退,從而帶動了內膽2的上下移動。
本實施例中,升降連接機構分布在機架15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可實現自動瀝水,染料重復利用的作用。瀝水過程使用自動化控制,降低勞動強度的同時還能提升加工效率。缸體內的染料可保留,用于下一批面料的染色,既能節(jié)約水源又能減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