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壓布裝置和具有壓布裝置的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72730閱讀:747來源:國知局
壓布裝置和具有壓布裝置的縫紉機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壓布裝置和具有壓布裝置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shù):

縫紉機所具有的壓布裝置能夠使布料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動。在日本特許公開2008年第229223號公報中公開的縫紉機的壓布裝置具有送布板、壓臂、壓布板、x方向驅(qū)動機構(gòu)、y方向驅(qū)動機構(gòu)以及氣缸。送布板支承布料。壓臂能夠利用x方向移動機構(gòu)以及y方向驅(qū)動機構(gòu)沿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動。壓布板呈框狀,以能夠上下運動的方式設于壓臂的頂端部。氣缸設于壓臂的左右兩側(cè)。通過使氣缸驅(qū)動,從而使壓布板在按壓位置和待機位置之間上下運動。處于按壓位置的壓布板在其與送布板之間按壓布料。處于待機位置的壓布板向上方離開送布板。在壓布板處于待機位置時,能夠?qū)⒉剂陷d置于送布板。在將布料載置于送布板之后,壓布板自待機位置向按壓位置移動。壓布裝置在送布板與壓布板之間按壓布料??p紉機對壓布裝置所按壓的布料進行縫制。

在上述壓布裝置中,在按壓位置和待機位置之間上下運動的壓布板的可動范圍受到限制。操作者將布料自送布板和處于待機位置的壓布板之間載置于送布板。由于處于待機位置的壓布板位于送布板的上方,因此,存在操作者難以將布料載置于送布板的可能性。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將布料載置于送布板的壓布裝置和具有壓布裝置的縫紉機。

技術(shù)方案1的壓布裝置具有:送布板,其能夠沿與水平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和與所述水平方向平行且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動,該送布板供布料載置;壓臂,其與所述送布板相連結(jié),自所述送布板的與該壓臂相連結(jié)的連結(jié)部分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一方側(cè)延伸,該壓臂具有頂端部,該頂端部是該壓臂的所述一方側(cè)的端部且位于比所述送布板靠上側(cè)的位置;連結(jié)構(gòu)件,其以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的方式與所述壓臂的所述頂端部相連結(jié);以及按壓板,其支承于所述連結(jié)構(gòu)件且與所述送布板平行,該按壓板能夠伴隨著所述連結(jié)構(gòu)件的上下運動在按壓位置和離開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按壓位置是在所述按壓板和所述送布板之間按壓所述布料時所述按壓板的位置,所述離開位置是在比所述按壓位置靠上側(cè)的位置離開所述送布板時所述按壓板的位置,該壓布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送布板支承機構(gòu),其支承于所述連結(jié)構(gòu)件,以所述按壓板能夠在工作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按壓板,所述工作位置是俯視時所述按壓板與所述壓臂的所述頂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時所述按壓板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所述按壓板自所述工作位置相對于所述壓臂的所述頂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錯開時所述按壓板的位置;以及第一驅(qū)動部,其支承于所述連結(jié)構(gòu)件,能夠借助所述送布板支承機構(gòu)使所述按壓板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退避位置之間移動。在按壓板在第一驅(qū)動部的作用下自工作位置移動到退避位置時,位于退避位置的按壓板自工作位置相對于送布板沿第二方向錯開。因此,成為按壓板不在送布板上方的狀態(tài),壓布裝置能夠容易地將布料載置于送布板。

也可以是,在技術(shù)方案2的壓布裝置中,所述第一驅(qū)動部是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軸且能夠使所述軸沿所述第二方向進退的氣缸,所述送布板支承機構(gòu)具有:固定構(gòu)件,其固定于所述連結(jié)構(gòu)件,該固定構(gòu)件支承所述氣缸;以及可動構(gòu)件,其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構(gòu)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的方式與所述軸相連結(jié),該可動構(gòu)件支承所述按壓板。氣缸使軸沿第二方向進退,從而使按壓板在工作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移動。因此,壓布裝置能夠使按壓板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動穩(wěn)定化。

也可以是,技術(shù)方案3的壓布裝置具有:緊固孔,其設于所述可動構(gòu)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緊固構(gòu)件,其具有桿部和頭部,所述桿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將一端部插入所述緊固孔,所述頭部設于所述桿部的另一端部;以及接觸部,其設于所述固定構(gòu)件,能與所述緊固構(gòu)件的所述頭部接觸,在所述按壓板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時,所述緊固構(gòu)件的所述頭部離開所述接觸部,在所述按壓板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時,所述緊固構(gòu)件的所述頭部與所述接觸部接觸。操作者能夠通過沿第二方向調(diào)整緊固構(gòu)件的桿部相對于緊固孔的配置位置,來沿第二方向調(diào)整緊固構(gòu)件的頭部的配置位置。因此,壓布裝置能夠沿第二方向調(diào)整按壓板的工作位置。

也可以是,技術(shù)方案4、5的壓布裝置具有:導軌,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構(gòu)件和所述可動構(gòu)件中的任一者,該導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移動部,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構(gòu)件和所述可動構(gòu)件中的另一者,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導軌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動的方式與所述導軌相連結(jié)。通過導軌相對于移動部沿第二方向移動,從而使按壓板在工作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由于導軌相對于移動部移動,因此,壓布裝置能夠使按壓板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動穩(wěn)定化。

也可以是,在技術(shù)方案6的壓布裝置中,所述氣缸具有以所述軸能夠沿所述第二方向進退的方式支承所述軸的筒部,所述固定構(gòu)件能夠以所述軸自所述筒部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方伸出的形態(tài)和所述軸自所述筒部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伸出的形態(tài)中的任一形態(tài)支承所述氣缸,在所述按壓板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時,所述軸自所述筒部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方或另一方伸出,在所述按壓板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時,所述軸退入所述筒部。操作者能夠?qū)飧椎男螒B(tài)切換成軸自筒部向一方伸出的形態(tài)和軸自筒部向另一方伸出的形態(tài)中的任一形態(tài)。因此,壓布裝置能夠切換按壓板向退避位置移動的移動方向,能夠使按壓板的退避位置多樣化。

也可以是,技術(shù)方案7、8的壓布裝置具有:第二驅(qū)動部,其設于所述壓臂,該第二驅(qū)動部使所述連結(jié)構(gòu)件上下運動,從而使所述按壓板在所述按壓位置和所述離開位置之間移動;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驅(qū)動部和所述第二驅(qū)動部使所述第一驅(qū)動部和所述第二驅(qū)動部驅(qū)動,所述控制部具有:第一驅(qū)動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驅(qū)動部使所述第一驅(qū)動部驅(qū)動,使得在所述第二驅(qū)動部的驅(qū)動下移動到所述離開位置的所述按壓板自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動;第二驅(qū)動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驅(qū)動部使所述第一驅(qū)動部驅(qū)動,使得在所述第一驅(qū)動控制部的控制下移動到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按壓板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動;以及第三驅(qū)動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二驅(qū)動部使所述第二驅(qū)動部驅(qū)動,使得在所述第二驅(qū)動控制部的控制下移動到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按壓板自所述離開位置向所述按壓位置移動。壓布裝置使位于離開位置的按壓板在工作位置和離開位置之間移動,因此,能夠使按壓板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動穩(wěn)定化。第三驅(qū)動控制部使自退避位置移動到工作位置的按壓板向按壓位置移動。因此,壓布裝置能夠利用按壓板迅速地壓住載置于送布板的布料。

技術(shù)方案9的縫紉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壓布裝置??p紉機能夠取得與上述壓布裝置同樣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輸送系統(tǒng)300的立體圖。

圖2是縫紉機1的立體圖。

圖3是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立體圖。

圖4是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左視圖。

圖5是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放大立體圖。

圖6是壓腳73的立體圖。

圖7是延伸設置部73a的在圖5中的a-a線箭頭所指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8是輸送裝置100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縫紉機1的電氣結(jié)構(gòu)的框圖。

圖10是表示計算機200的電氣結(jié)構(gòu)的框圖。

圖11是系統(tǒng)控制處理的流程圖。

圖12是接著圖11的流程圖。

圖13是縫制控制處理的流程圖。

圖14是縫制處理的流程圖。

圖15是按壓板74處于離開位置時的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主視圖。

圖16是按壓板74處于側(cè)方位置時的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立體圖。

圖17是按壓板74處于按壓位置時的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主視圖。

圖18是按壓板74處于側(cè)方位置時的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俯視圖。

圖19是替換安裝后的壓腳73的立體圖。

圖20是替換安裝后的壓腳73的另一立體圖。

圖21是替換安裝后的氣缸72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說明輸送系統(tǒng)300的示意性結(jié)構(gòu)。下面的說明使用附圖中用箭頭表示的左右、前后、上下。

如圖1所示,輸送系統(tǒng)300具有縫紉機1a、縫紉機1b這兩臺縫紉機,輸送裝置100a、輸送裝置100b這兩臺輸送裝置,以及一臺計算機200。縫紉機1a和縫紉機1b為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在下面的說明中,將縫紉機1a和縫紉機1b統(tǒng)稱為縫紉機1。輸送裝置100a和輸送裝置100b為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在下面的說明中,將輸送裝置100a和輸送裝置100b統(tǒng)稱為輸送裝置100。

輸送系統(tǒng)300具有框架301、框架302這兩個框架,框架301、框架302這兩個框架是通過將鐵或鋁制的棒材搭成矩形做成的??蚣?01配置在框架302的右側(cè)??蚣?01、框架302在中段設有架板305??p紉機1a固定在框架301的架板305上。輸送裝置100a設在縫紉機1a的右方。縫紉機1b固定在框架302的架板305上。輸送裝置100b設在縫紉機1b的右方。

輸送裝置100a具有移動機構(gòu)120a和布料把持裝置150a。移動機構(gòu)120a設在縫紉機1a的右方,固定在架板305上。布料把持裝置150a設在縫紉機1a的右前方,布料盒102a設在布料把持裝置150a附近。將待被縫紉機1a縫制的布料105a以摞起來的方式收容于布料盒102a。布料把持裝置150a和布料盒102a固定在縫紉機1a的輔助板5上。

輸送裝置100b具有移動機構(gòu)120b、布料把持裝置150b和布料把持裝置150c。移動機構(gòu)120b設在縫紉機1b的右方,固定在架板305上。布料把持裝置150b設在縫紉機1b的右前方,布料盒102b設在布料把持裝置150b附近。將待被縫紉機1b縫制的布料105b以摞起來的方式收容于布料盒102b。布料把持裝置150b和布料盒102b固定在縫紉機1b的輔助板5上。布料把持裝置150c設在縫紉機1b的左前方,布料盒102c設在布料把持裝置150c附近。將已被縫紉機1b縫制完的布料105c以摞起來的方式收容于布料盒102c。布料把持裝置150c和布料盒102c固定在縫紉機1b的輔助板5上。框架301在縫紉機1a的左右兩側(cè)的與輔助板5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設有板306,框架302在縫紉機1b的左右兩側(cè)的與輔助板5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設有板306。

移動機構(gòu)120a和移動機構(gòu)120b為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在下面的說明中,將移動機構(gòu)120a和移動機構(gòu)120b統(tǒng)稱為移動機構(gòu)120。布料把持裝置150a、布料把持裝置150b和布料把持裝置150c為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布料把持裝置150a、布料把持裝置150b和布料把持裝置150c統(tǒng)稱為布料把持裝置150。布料盒102a、布料盒102b和布料盒102c為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布料盒102a、布料盒102b和布料盒102c統(tǒng)稱為布料盒102,將布料105a、布料105b和布料105c統(tǒng)稱為布料105。

縫紉機1具有收容有控制部50(參照圖9)的控制箱307??刂葡?07設在框架301、框架302各自的架板305的下方。框架301、框架302在前框上段安裝有由強化玻璃或透明的亞克力板制成的護板。護板能夠通過左右滑動進行開閉。

框架302在下段設有架板308。計算機200配置在架板308上。計算機200分別與縫紉機1的控制部50和輸送裝置100的控制部電連接。計算機20例如是筆記本電腦,用于控制縫紉機1和輸送裝置100的動作。

縫紉機1具有機座部2、支柱部3和機臂部4。機座部2配置在架板305上。機座部2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內(nèi)部具有垂直梭子等。支柱部3自機座部2的后側(cè)部分向上方延伸。支柱部3在內(nèi)部具有縫紉機馬達31(參照圖9)等。機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端以與機座部2的上表面相對的方式向前方延伸,在前端具有前端部7。機臂部4在內(nèi)部具有主軸、針桿驅(qū)動機構(gòu)等。針桿10從前端部7的下端向下方延伸。機針11裝配在針桿10的下端。

縫紉機1在機座部2的上方具有輔助板5和水平運動機構(gòu)6。輔助板5位于比針桿10靠下方的位置,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表面。輔助板5具有針板12。針板12的上表面和輔助板5的上表面處于大致相同的高度。針板12在裝配于針桿10的機針11的正下方具有容針孔13,機針11能夠從該容針孔13中穿過。

如圖2~圖4所示,水平運動機構(gòu)6具有x軸移動機構(gòu)、x軸移動板、y軸移動板、送布板77、壓臂65、y軸移動臂66、y軸移動機構(gòu)、保持體70以及一對上下驅(qū)動部80。x軸移動機構(gòu)設于機座部2的內(nèi)部。x軸移動機構(gòu)將x軸馬達32(參照圖9)作為驅(qū)動源,使x軸移動板沿x軸方向(左右方向)移動。x軸移動板的上表面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軌道。

y軸移動板設于x軸移動板的上表面的軌道上。軌道以y軸移動板能夠沿前后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承該y軸移動板。即,y軸移動板能夠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動。送布板77在俯視時呈大致矩形形狀,位于比輔助板5靠上方的位置。送布板77的后端部77a與y軸移動板的上表面相連接。送布板77能夠與y軸移動板一起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動。送布板77能夠支承布料105。壓臂65自送布板77的后端部77a向上側(cè)延伸,再向前側(cè)彎曲并延伸。壓臂65能夠與送布板77一起移動。壓臂6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對稱的形狀。下面,將在壓臂65的左右方向中心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面稱為假想面w(參照圖18)。壓臂65的前端部即頂端部65a位于比送布板77靠上側(cè)的位置。頂端部65a在主視時呈大致矩形形狀。壓臂65在頂端部65a具有一對貫通孔。一對貫通孔以假想面w處于該一對貫通孔之間的方式排列。貫通孔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長徑的長孔,其沿前后方向貫穿頂端部65a。

y軸移動臂66具有支承部67和臂部68。支承部67沿左右方向延伸。支承部67以壓臂65能夠沿x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承該壓臂65的后部。臂部68與支承部67的后側(cè)部分相連結(jié),且臂部68沿前后方向延伸。臂部68與設在機座部2內(nèi)的y軸移動機構(gòu)相連接。y軸移動機構(gòu)用于以y軸馬達34(參照圖9)為驅(qū)動源使臂部68沿y軸方向(前后方向)移動。支承部67伴隨著臂部68的移動沿y軸方向移動。壓臂65與y軸移動臂66一起沿y軸方向移動。

如圖4、圖5所示,一對上下驅(qū)動部80設于壓臂65的左側(cè)和右側(cè)。一對上下驅(qū)動部80位于相對于假想面w對稱的位置。下面,說明設于壓臂65的左側(cè)的上下驅(qū)動部80。

上下驅(qū)動部80具有氣缸69、轉(zhuǎn)動構(gòu)件81、升降桿82、連結(jié)構(gòu)件83以及一對導軌部84。氣缸69支承于壓臂65的左表面。氣缸69能夠使軸69a進行直線移動。轉(zhuǎn)動構(gòu)件81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支承于自壓臂65向左方突出的突出軸85,且與軸69a相連結(jié)。轉(zhuǎn)動構(gòu)件81具有供螺釘86進行緊固的緊固孔。

升降桿82在轉(zhuǎn)動構(gòu)件81的左方以能夠轉(zhuǎn)動的方式支承于突出軸85。升降桿82是與突出軸85正交地延伸的板狀構(gòu)件。升降桿82在后端部具有與轉(zhuǎn)動構(gòu)件81的緊固孔相對的貫通孔82a。貫通孔82a呈以突出軸85為中心的圓弧狀。螺釘86貫穿于貫通孔82a。升降桿82與轉(zhuǎn)動構(gòu)件81一起轉(zhuǎn)動。升降桿82的前端部經(jīng)由壓臂65的貫通孔向頂端部65a的前方突出。在升降桿82轉(zhuǎn)動時,升降桿82的前端部進行上下運動。

連結(jié)構(gòu)件83在頂端部65a的前方與升降桿82的前端部相連結(jié)。一對導軌部84在頂端部65a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以連結(jié)構(gòu)件83位于該一對導軌部84之間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一對導軌部84引導連結(jié)構(gòu)件83的上下運動。

如圖5~圖7所示,保持體70借助連結(jié)構(gòu)件83安裝于壓臂65的頂端部65a。保持體70具有送布板支承機構(gòu)90、第一支承件94、第二支承件95以及氣缸72。送布板支承機構(gòu)90具有升降板71、分叉部97、導軌75、壓腳73、按壓板74以及三個滑塊76。升降板71固定于一對上下驅(qū)動部80各自的連結(jié)構(gòu)件83。升降板71在前表面具有四個緊固孔。四個緊固孔中的兩個緊固孔在升降板71的左部沿上下方向排列,剩下兩個緊固孔在升降板71的右部沿上下方向排列。升降板71左部的兩個緊固孔和升降板71右部的兩個緊固孔位于相對于假想面w(參照圖18)彼此對稱的位置。升降板71在左表面和右表面各具有兩個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圓孔71a。升降板71左表面的兩個圓孔71a和升降板71右表面的兩個圓孔71a位于相對于假想面w彼此對稱的位置。

分叉部97固定于升降板71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下面,說明固定于升降板71右表面的狀態(tài)的分叉部97。分叉部97是左視時呈大致字母c形的板狀部。分叉部97具有兩個貫通孔97a和一對接觸部97b。兩個貫通孔97a分別與升降板71右表面的兩個圓孔71a相對。兩個螺釘分別貫穿于貫通孔97a并緊固于圓孔71a。因此,分叉部97固定于升降板71的右表面。一對接觸部97b在兩個貫通孔97a的前方彼此之間空開間隔地沿上下方向排列。一對接觸部97b沿前后方向延伸。

三個滑塊76固定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下端部。三個滑塊76彼此之間沿左右方向空開間隔地排列。導軌75以能夠相對于三個滑塊76沿左右方向相對移動的方式與該三個滑塊76相連結(jié)。導軌75在處于一對接觸部97b之間的上下方向位置處沿左右方向延伸。

壓腳73利用多個螺釘固定于導軌75的前表面。壓腳73具有延伸設置部73a和連結(jié)部73b。延伸設置部73a在左視時呈字母l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延伸設置部73a在左表面和右表面各有三個緊固孔91。在圖5中,緊固構(gòu)件99緊固于處在延伸設置部73a右表面的三個緊固孔91中的靠后側(cè)的兩個緊固孔91。詳細而言,緊固構(gòu)件99具有桿部99a和頭部99b。桿部99a沿左右方向延伸。桿部99a的一端部插入并緊固于緊固孔91。頭部99b設于桿部99a的另一端部。螺母98(參照圖7)外套于桿部99a。螺母98抵接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右表面并進行緊固。在本例子中,緊固構(gòu)件99的頭部99b向右方離開螺母98。在圖5中,省略了對螺母98的圖示(圖19也一樣)。

連結(jié)部73b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左表面或右表面。下面,對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左表面的連結(jié)部73b進行說明。連結(jié)部73b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狀部。連結(jié)部73b具有三個貫通孔92。各貫通孔92與延伸設置部73a左表面的各緊固孔91相對。三個螺釘93分別貫穿于貫通孔92并緊固于緊固孔91,從而將連結(jié)部73b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左表面。螺釘93的桿徑與緊固構(gòu)件99的桿徑相同。

按壓板74固定于壓腳73的下端部。按壓板74例如為金屬制。按壓板74為沿水平延伸的板狀構(gòu)件,具有俯視時呈矩形形狀的開口。按壓板74的前端部74a比按壓板74的后端部74b向下方突出。前端部74a位于比送布板77靠前側(cè)的位置。后端部74b位于與送布板77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

第一支承件94固定于升降板71前表面的左部和右部中的任一者,第二支承件95固定于升降板71前表面的左部和右部中的另一者(參照圖5、圖21)。下面,對固定于升降板71左部的第一支承件94和固定于升降板71右部的第二支承件95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第一支承件94具有固定部94a和支承部94b。固定部94a是固定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左部的板狀部。固定部94a具有兩個沿上下方向排列的貫通孔94c。兩個貫通孔94c分別與升降板71的前表面左部的兩個緊固孔相對。螺釘貫穿于貫通孔94c并緊固于緊固孔。因此,第一支承件94利用兩個螺釘固定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左部。支承部94b是自固定部94a的右端向前方延伸的板狀部。支承部94b具有側(cè)視時呈圓形的支承孔。

第二支承件95具有固定部95a和支承部95b。固定部95a是固定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右部的板狀部。固定部95a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左端部具有兩個沿上下方向排列的貫通孔95c。兩個貫通孔95c分別與升降板71的前表面右部的兩個緊固孔相對。螺釘貫穿于貫通孔95c并緊固于緊固孔。因此,第二支承件95利用兩個螺釘固定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右部。第二支承件95固定于升降板71的位置與第一支承件94固定于升降板71的位置相對于假想面w對稱。支承部95b是自固定部95a的右端向前方延伸的板狀部。支承部95b具有側(cè)視時呈圓形的支承孔。第二支承件95的支承孔和第一支承件94的支承孔沿左右方向排列。

氣缸72支承于第一支承件94和第二支承件95。氣缸72具有筒部72a和軸72b。筒部72a分別貫穿于第一支承件94的支承孔和第二支承件95的支承孔,且沿左右方向延伸。軸72b以能夠沿左右方向進退的方式支承于筒部72a。軸72b與氣缸72的驅(qū)動相對應地在自筒部72a向左方伸出的位置(參照圖18)和退入筒部72a的位置(參照圖5)之間進行進退。軸72b的頂端部固定有軸承87。軸承87以能夠脫離的方式嵌入壓腳73的凹部73c。凹部73c設于連結(jié)部73b的上端。因此,按壓板74能夠伴隨著氣缸72的驅(qū)動與壓腳73、導軌75一體地沿左右方向移動。

按壓板74伴隨著氣缸72的驅(qū)動在正位置(參照圖5)和側(cè)方位置(參照圖18)之間移動。在按壓板74位于正位置時,緊固構(gòu)件99的頭部99b自左方與分叉部97的一對接觸部97b接觸。位于正位置的按壓板74在俯視時與壓臂65的頂端部65a沿前后方向排列。在本例子中,位于正位置的按壓板74的后端部74b在送布板77的上方與送布板77相對(省略圖示)。在按壓板74位于側(cè)方位置時,緊固構(gòu)件99向左方離開一對接觸部97b。位于側(cè)方位置的按壓板74相對于頂端部65a沿左右方向錯開。在本例子中,位于側(cè)方位置的按壓板74在俯視時在左右方向上偏離送布板77。在圖5所示的狀態(tài)下,正位置處在比側(cè)方位置靠右方的位置。

具有上述結(jié)構(gòu)的保持體70與連結(jié)構(gòu)件83一起上下運動。保持體70上下運動,從而使按壓板74在按壓位置(參照圖17)和離開位置(參照圖15)之間上下運動。在按壓板74位于按壓位置時,前端部74a的下表面位于與輔助板5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后端部74b的下表面位于與送布板77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因此,按壓板74在位于按壓位置且是位于正位置時,從與送布板77、輔助板5所處側(cè)相反的那一側(cè)夾住布料105并保持該狀態(tài)。在按壓板74位于離開位置時,按壓板74分別相對于送布板77和輔助板5向上方離開。

參照圖8說明輸送裝置100的機械結(jié)構(gòu)。輸送裝置100具有移動機構(gòu)120、吸附機構(gòu)130、布料把持裝置150、拍攝裝置117和吸引機構(gòu)140。移動機構(gòu)120具有支承柱部131、第一臂部132、第二臂部133和第三臂部134。支承柱部131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承柱部131的下端部固定在架板305上。支承柱部131的上端部與第一臂部132的一端部相連結(jié),以第一臂部132能夠水平轉(zhuǎn)動的方式支承該第一臂部132。第一臂部13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臂部132的另一端部與第二臂部133的一端部相連結(jié),以第二臂部133能夠水平轉(zhuǎn)動的方式支承該第二臂部133。第二臂部13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其另一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臂部133能夠相對于第一臂部132轉(zhuǎn)動。

第三臂部134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狀。第二臂部133的另一端部以第三臂部134能夠上下運動且能夠繞第三臂部134的軸中心線旋轉(zhuǎn)的方式保持該第三臂部134。第三臂部134的下端部與吸附機構(gòu)130的安裝臺124相連接。

吸附機構(gòu)130具有安裝臺124和帶電裝置135。安裝臺124為俯視時呈大致矩形形狀的板構(gòu)件。帶電裝置135通過通電來實現(xiàn)帶電。帶電裝置135為俯視時呈大致矩形的板狀,固定在安裝臺124的下部。帶電裝置135的下表面為吸附面136。帶電裝置135通過帶電攜帶靜電,能夠?qū)⒉剂?05吸附在吸附面136。輸送裝置100能夠?qū)щ娧b置135以任意朝向移動到移動機構(gòu)120在輔助板5上的可動范圍內(nèi)的任意位置。

布料把持裝置150用于從摞起來的多塊布料105中取出一塊布料105。布料把持裝置150具有轉(zhuǎn)動機構(gòu)160、上下運動機構(gòu)170和把持機構(gòu)180。轉(zhuǎn)動機構(gòu)160具有基座部161、氣缸162、支承柱163和轉(zhuǎn)動臂164?;?61呈盒狀,其底部固定在輔助板5上。支承柱163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狀?;?61以支承柱163能夠繞該支承柱163的軸中心線旋轉(zhuǎn)的方式支承該支承柱163。支承柱163的下端部在基座部161內(nèi)。氣缸162設于基座部161的側(cè)部。氣缸162的桿165延伸到基座部161內(nèi),能在支承柱163的側(cè)方沿左右方向伸縮。支承柱163的下端部具有小齒輪。氣缸162的桿165具有齒條,該齒條與小齒輪相嚙合。當氣缸162進行驅(qū)動時,支承柱163轉(zhuǎn)動。轉(zhuǎn)動臂164的一端部固定在支承柱163的上端部。轉(zhuǎn)動臂164沿水平方向延伸,在轉(zhuǎn)動臂164的另一端部固定有上下運動機構(gòu)170。上下運動機構(gòu)170是方形的氣缸,且在下端連接有把持機構(gòu)180。

如圖8所示,輔助板5在比基座部161靠后方的部分具有圓形的窗部101。窗部101設有強化玻璃或透明的亞克力板??蚣?01、框架302在窗部101的下方固定有拍攝裝置117。拍攝裝置117能透過窗部101對輔助板5的上方進行拍攝。在移動機構(gòu)120使帶電裝置135移動到窗部101上方的拍攝位置時,拍攝裝置117對帶電裝置135的吸附面136和被吸附在吸附面136上的布料105進行拍攝。

布料盒102設于基座部161的左方,并固定在輔助板5上。布料盒102在俯視時呈大致矩形形狀,與前后方向相比布料盒102在左右方向上較長。作為縫制對象的布料105以摞起來的方式配置在布料盒102內(nèi)。本實施方式的布料105呈大致長方形形狀,以長邊延伸方向為左右方向的方式收容在布料盒102內(nèi)。把持機構(gòu)180自布料盒102把持一塊布料105。如圖8中的雙點劃線所示,布料把持裝置150a、150b的轉(zhuǎn)動機構(gòu)160使支柱163轉(zhuǎn)動約90度,使上下運動機構(gòu)170和把持機構(gòu)180自布料盒102a、102b上方移動到窗部101的上方。布料把持裝置150c的轉(zhuǎn)動機構(gòu)160使支柱163轉(zhuǎn)動約180度,使上下運動機構(gòu)170和把持機構(gòu)180自布料盒102c的上方移動。在輔助板5上,窗部101附近的位置是配置位置。布料把持裝置150將自布料盒102取出的一塊布料105置于配置位置。移動機構(gòu)120使帶電裝置135移動到配置位置,接受布料105。

輔助板5在比布料盒102靠后方的部分具有開口部。開口部在俯視時呈大致矩形形狀,與前后方向相比開口部在左右方向上較長。吸引機構(gòu)140設于開口部,固定在輔助板5的下側(cè)。吸引機構(gòu)140吸引由移動機構(gòu)120置于交接位置的布料105,并保持布料105直到完成交接為止。交接位置是移動機構(gòu)120的帶電裝置135將吸附于吸附面136的布料105交接給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按壓板74的位置。

縫紉機1的控制部50具有cpu51、rom52、ram53、存儲裝置54、通信接口(i/f)55、輸入輸出接口56和驅(qū)動電路57~驅(qū)動電路59。cpu51、rom52、ram53和存儲裝置54借助總線與輸入輸出接口56電連接。cpu51負責控制縫紉機1,按照rom52中存儲的各種程序執(zhí)行與縫制相關(guān)的各種運算和處理。rom52存儲有各種程序、各種初始設定參數(shù)等。ram53用于臨時存儲cpu51的運算結(jié)果、指針、計數(shù)值等。存儲裝置54為用于存儲多個樣式的縫制數(shù)據(jù)、操作者輸入的各種設定信息等的非易失性的存儲裝置??p制數(shù)據(jù)為用于使保持體70移動,從而使用于縫制樣式的多個落針點按順序位于機針11的正下方的數(shù)據(jù)。落針點為機針11與針桿10一起向下方移動時機針11所刺入的布料105上的預定位置??p制開始位置是與最初的落針點相對應的保持體70的位置。落針點的坐標為以保持體70的原點位置為基準位置的坐標。保持體70的原點位置例如是壓板74的中心處于機針11的正下方時保持體70所在的位置。保持體70的原點位置不限于本實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是,例如壓板74的端部處于機針11的正下方時保持體70所在的位置。

通信接口55與輸入輸出接口56電連接。通信接口55例如是串行通信用的接口。通信接口55與計算機200的通信接口210相連接。驅(qū)動電路57~驅(qū)動電路59與輸入輸出接口56電連接。驅(qū)動電路57與縫紉機馬達31電連接。cpu51能控制驅(qū)動電路57,驅(qū)動縫紉機馬達31??p紉機馬達31能使主軸旋轉(zhuǎn)。驅(qū)動電路58與x軸馬達32電連接。驅(qū)動電路59與y軸馬達34電連接。cpu51能控制驅(qū)動電路58,驅(qū)動x軸馬達32,cpu51能控制驅(qū)動電路59,驅(qū)動y軸馬達34。x軸馬達32、y軸馬達34為步進馬達。x軸馬達32用于驅(qū)動x軸移動機構(gòu),y軸馬達34用于驅(qū)動y軸移動機構(gòu)。保持體70能沿x軸方向和y軸方向移動。x軸馬達32在輸出軸具有x軸編碼器33,y軸馬達34在輸出軸具有y軸編碼器35。x軸編碼器33和y軸編碼器35與輸入輸出接口56電連接。x軸編碼器33能檢測到與x軸馬達32的輸出軸的旋轉(zhuǎn)角度相對應的值,并向cpu51輸出該值,y軸編碼器35能檢測到與y軸馬達34的輸出軸的旋轉(zhuǎn)角度相對應的值,并向cpu51輸出該值。cpu51能基于這些值來運算保持體70的當前位置的坐標,并將該坐標存儲至ram53。cpu51在縫制時驅(qū)動縫紉機馬達31使主軸旋轉(zhuǎn),控制針桿10的上下運動和對垂直梭子的驅(qū)動。cpu51在縫紉機馬達31驅(qū)動的同時,基于縫制數(shù)據(jù)驅(qū)動x軸馬達32和y軸馬達34來控制對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驅(qū)動。因此,縫紉機1能對布料105進行縫制。

輸入輸出接口56與x方向原點傳感器36、y方向原點傳感器37、電磁閥38、電磁閥39電連接。x方向原點傳感器36設于x軸移動機構(gòu)。x方向原點傳感器36用于設定保持體70的原點。y方向原點傳感器37設于y軸移動機構(gòu)。y方向原點傳感器37用于設定保持體70的原點。cpu51能基于x方向原點傳感器36的檢測結(jié)果控制x軸馬達32的驅(qū)動,cpu51能基于y方向原點傳感器37的檢測結(jié)果控制y軸馬達34的驅(qū)動。在縫制開始前,cpu51使保持體70向原點位置移動。電磁閥38設于壓縮機向氣缸69供給空氣的空氣的供給路徑。cpu51通過使電磁閥38開閉來控制氣缸69的驅(qū)動,使壓板74升降。電磁閥39設于壓縮機向保持體70的氣缸72供給空氣的空氣的供給路徑。cpu51通過使電磁閥39開閉來控制氣缸72的驅(qū)動,使壓板74沿左右方向移動。

計算機200具有cpu201。cpu201負責控制計算機200。cpu201與芯片組204相連接,借助芯片組204與rom202、ram203、顯示控制部208電連接。芯片組204是用于管理cpu201與rom202、ram203、顯示控制部208之間發(fā)送接收數(shù)據(jù)的一連串的電路組。rom202存儲有bios等。ram203用于存儲各種臨時數(shù)據(jù)。顯示控制部208用于控制向顯示部209顯示影像。

芯片組204與芯片組205相連接。cpu201借助芯片組205與存儲裝置206、輸入部207、通信接口210電連接。芯片組205是用于管理cpu201與存儲裝置206、輸入部207、通信接口210之間發(fā)送接收數(shù)據(jù)的一連串的電路組。存儲裝置206例如是hdd、ssd等非易失性的存儲裝置。存儲裝置206存儲有操作系統(tǒng)、各種應用程序、數(shù)據(jù)等。輸入部207為鍵盤、鼠標等能進行針對計算機200的操作的輸入的裝置。通信接口210例如是串行通信用的接口。通信接口210與縫紉機1(縫紉機1a、縫紉機1b)、輸送裝置100(輸送裝置100a、輸送裝置100b)相連接。

在下面的說明中,在將縫紉機1a和輸送裝置100a的各位置與縫紉機1b和輸送裝置100b的各位置區(qū)分開進行說明時,為了便于說明,將縫紉機1a、輸送裝置100a的各位置稱為位置a,將縫紉機1b、輸送裝置100b的各位置稱為位置b。將輸送裝置100a從布料盒102a中取出的待被縫紉機1a縫制的布料105稱為布料105a,將輸送裝置100b從布料盒102b中取出的布料105稱為布料105b。縫紉機1b將布料105a和布料105b疊合起來進行縫制。

輸送系統(tǒng)300進行下述一連串的處理:計算機200的cpu201執(zhí)行存儲裝置206中存儲的系統(tǒng)控制處理的程序,控制縫紉機1和輸送裝置100的動作,對布料105進行縫制。如圖13所示,當操作者接通縫紉機1的電源時,cpu51從rom52讀出縫制控制處理的程序并執(zhí)行該程序。cpu51等待接收由計算機200發(fā)送的各種指示的信號(s121:否,s129:否,s132:否,s121)。

如圖11所示,當操作者接通計算機200的電源時,cpu201啟動rom202中存儲的bios,讀入存儲裝置206中存儲的操作系統(tǒng)并執(zhí)行該操作系統(tǒng)。當操作者操作計算機200,指示執(zhí)行系統(tǒng)控制處理時,cpu201從存儲裝置206讀出系統(tǒng)控制處理的程序并執(zhí)行該程序。

cpu201能接收基于操作者的操作所進行的對加工數(shù)的輸入。加工數(shù)為待被縫制的縫制對象的數(shù)量。操作者預先將與加工數(shù)相應的塊數(shù)的布料105a以摞起來的方式收容在布料盒102a中,將與加工數(shù)相應的塊數(shù)的布料105b以摞起來的方式收容在布料盒102b中。cpu201將操作者輸入的加工數(shù)存儲至ram203,設定加工數(shù)(s1)。cpu201向所有裝置(縫紉機1a、縫紉機1b、輸送裝置100a、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初始配置信號(s2),之后待機(s3:否),直至從所有裝置接收到配置完成信號。

當輸送裝置100a、100b接收到初始配置信號時,驅(qū)動移動機構(gòu)120,進行將該移動機構(gòu)120設定為待機時形態(tài)的處理。待機時形態(tài)是移動機構(gòu)120不會干擾到其他裝置進行動作的形態(tài)。輸送裝置100a、100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配置完成信號,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3所示,當縫紉機1a、1b的cpu51接收到初始配置信號時(s121:是),該cpu51使電磁閥38工作來驅(qū)動氣缸69,借助升降桿82使保持體70上升(s122)。如圖15所示,保持體70的按壓板74自按壓位置上升到離開位置。cpu51使電磁閥39工作來驅(qū)動氣缸72,使壓腳73向左方移動(s123)。如圖16所示,導軌75相對于三個滑塊76向左方移動,并且壓腳73和按壓板74自正位置向側(cè)方位置移動。成為壓腳73和按壓板74的左右方向中心不在送布板77上方的狀態(tài)。cpu51驅(qū)動水平運動機構(gòu)6,使保持體70向原點位置移動(s126)。cpu51基于x軸編碼器33、y軸編碼器35的值和x方向原點傳感器36、y方向原點傳感器37的檢測結(jié)果,控制x軸馬達32和y軸馬達34的驅(qū)動,直至保持體70移動到原點位置(s127:否,s126)。當保持體70移動到原點位置時(s127:是),cpu51向計算機200發(fā)送配置完成信號(s128)。cpu51使處理返回到s121,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1所示,當計算機200的cpu201從所有裝置接收到配置完成信號時(s3:是),將工序數(shù)設定為0,并將該值存儲至ram203(s4)。cpu201將所有裝置進行的一連串的處理的重復次數(shù)作為工序數(shù)進行計數(shù),進行對各裝置的控制。若工序數(shù)不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7(s6:否),若工序數(shù)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9(s6:是)。因為是在s4中將工序數(shù)設定為0之后,因此,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9。若工序數(shù)與加工數(shù)不同,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1(s9:否),若工序數(shù)與加工數(shù)相同,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3(s9:是)。在s9的處理中工序數(shù)為0時,cpu201向輸送裝置100a發(fā)送供給開始信號(s11),向縫紉機1a發(fā)送接受準備信號(s12)。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3。

當輸送裝置100a接收到供給開始信號時,驅(qū)動布料把持裝置150a,使布料盒102a內(nèi)的處于最上面的布料105a向配置位置a的上方移動。移動機構(gòu)120a在配置位置a驅(qū)動帶電裝置135,將配置位置a的布料105a吸附于吸附面136,使帶電裝置135向交接位置a移動。吸引機構(gòu)140將布料105a定位于交接位置a,帶電裝置135停止驅(qū)動。輸送裝置100a向計算機200發(fā)送供給結(jié)束信號,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3所示,當縫紉機1a的cpu51接收到接受準備信號時(s129:是),該cpu51驅(qū)動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x軸移動機構(gòu)和y軸移動機構(gòu),使保持體70移動到交接位置a(s131)。交接位置是針板12右方的位置,且是送布板77能夠進入布料105的后部下方的位置。如圖16所示,在保持體70移動后,送布板77自下方支承交接位置a的布料105a的后部(s131)。其結(jié)果,布料105a的后部載置于送布板77,布料105a的前部載置于輔助板5。cpu51使處理返回至s121,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1所示,若計算機200的cpu201在s13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4(s13:否),若cpu201在s13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7(s13:是)。在cpu201在s13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0時,cpu201待機,直至從所有已發(fā)送供給開始信號的輸送裝置100接收到供給完成信號(s17:否)。當cpu201從輸送裝置100a接收到供給完成信號時(s17:是),使處理前進到s18。如圖12所示,若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與加工數(shù)不同,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9(s18:否),若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與加工數(shù)相同,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1(s18:是)。在s18的處理中工序數(shù)為0時,cpu201向縫紉機1a發(fā)送縫制開始信號(s19),使處理前進到s21。

如圖13所示,當縫紉機1a的cpu51接收到縫制開始信號時(s132:是),該cpu51執(zhí)行縫制處理(s133)。如圖14所示,cpu51使電磁閥39工作來驅(qū)動氣缸72,使壓腳73相對于升降板71向右方移動。兩個緊固構(gòu)件99的頭部99b分別自左方與一對接觸部97b接觸(參照圖5),從而停止壓腳73向右方的移動。此時,按壓板74自側(cè)方位置移動到正位置(s141)。cpu51使電磁閥38工作來驅(qū)動氣缸69,借助升降桿82使壓腳73下降(s142)。如圖17所示,按壓板74自離開位置下降到按壓位置。按壓板74的后端部74b在其與送布板77之間夾住并保持處于交接位置a的布料105a的后部,按壓板74的前端部74a在其與輔助板5之間夾住并保持處于交接位置a的布料105a的前部。在圖17中,省略了對布料105a的圖示。cpu51向計算機200發(fā)送接受完成信號(s143)。

cpu51驅(qū)動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x軸移動機構(gòu)和y軸移動機構(gòu),進行使保持體70向縫制開始位置移動的處理(s147)。cpu51驅(qū)動縫紉機馬達31(s148),按照縫制數(shù)據(jù)使保持體70移動,對布料105a進行縫制(s149)。具體地講,cpu51通過驅(qū)動縫紉機馬達31,驅(qū)動主軸使主軸旋轉(zhuǎn),來控制針桿10的上下運動和對垂直梭子的驅(qū)動。cpu51與主軸被驅(qū)動進行的旋轉(zhuǎn)同步地,將縫制數(shù)據(jù)所示的旋轉(zhuǎn)方向、驅(qū)動脈沖數(shù)的脈沖分配給x軸馬達32和y軸馬達34。cpu51使保持體70依次向與落針點相對應的位置移動,繼續(xù)往布料105a上形成線跡的縫制動作(s151:否,s149)。

當形成基于縫制數(shù)據(jù)的線跡,縫制完成時(s151:是),cpu51停止驅(qū)動縫紉機馬達31(s152)。cpu51驅(qū)動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x軸移動機構(gòu)和y軸移動機構(gòu),使保持體70向承接位置a移動(s153)。承接位置是位于針板12的左方且能夠使完成縫制的布料105a移動的位置。承接位置a是輸送裝置100b接受已被縫紉機1a縫制完的布料105a的位置。在保持體70位于承接位置a且按壓板74位于側(cè)方位置a時,布料105a位于承接位置a。承接位置b是布料把持裝置150c能夠把持已被縫紉機1b縫制完的布料105c的位置。

cpu51使電磁閥39工作來驅(qū)動氣缸72,使壓腳73相對于升降板71向左方移動(s154)。如圖18所示,按壓板74自正位置移動到側(cè)方位置。此時,按壓板74的上下方向位置為按壓位置。因此,布料105與按壓板74一起向左方移動。如圖14所示,cpu51使電磁閥38工作來驅(qū)動氣缸69,借助升降桿82使壓腳73上升(s156)。按壓板74自按壓位置移動到離開位置。

cpu51驅(qū)動水平運動機構(gòu)6的x軸移動機構(gòu)和y軸移動機構(gòu),使保持體70向原點位置a移動(s158)。cpu51控制x軸馬達32和y軸馬達34的驅(qū)動,直到保持體70移動到原點位置a為止(s159:否,s158)。此時,布料105a維持處于承接位置a的狀態(tài),送布板77與保持體70一起移動。當保持體70移動到原點位置a時(s159:是),cpu51向計算機200發(fā)送縫制完成信號(s161)。cpu51使處理返回至縫制控制處理的s121,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2所示,若計算機200的cpu201在s21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2(s21:否),若cpu201在s21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3(s21:是)。在cpu201在s21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0時,cpu201等待接收接受完成信號,并等待接收來自所有已發(fā)送縫制開始信號的縫紉機1的縫制完成信號(s23:否,s26:否,s23)。當cpu201接收到縫紉機1在縫制動作開始前發(fā)送的接受完成信號時(s23:是),cpu201向與接受完成信號發(fā)送源的縫紉機1相對應的輸送裝置100發(fā)送吸引停止信號(s24)。即,cpu201在從縫紉機1a接收到接受完成信號時,向輸送裝置100a發(fā)送吸引停止信號,cpu201在從縫紉機1b接收到接受完成信號時,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吸引停止信號。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6。

當輸送裝置100接收到吸引停止信號時,停止吸引機構(gòu)140對布料105a的吸引。即使吸引機構(gòu)140的吸引停止,由于縫紉機1a在按壓板74和輔助板5之間夾住并保持布料105a,因此,也能夠維持布料105a定位于交接位置a的狀態(tài)。輸送裝置100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2所示,當計算機200的cpu201在s26的處理中接收到來自所有已發(fā)送縫制開始信號的縫紉機1的縫制完成信號時(s26:是),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7。由于cpu201已在工序數(shù)為0時向縫紉機1a發(fā)送了縫制開始信號,因此,當cpu201從縫紉機1a接收到縫制完成信號時,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7。若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28(s27:否),若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0,則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31(s27:是)。在cpu201在s27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0時,cpu201在工序數(shù)上加1(s31)。cpu201對工序數(shù)是否大于加工數(shù)進行判斷(s32),若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加工數(shù)以下,則cpu201使處理返回到s6(s32:否)。

如上所述,在工序數(shù)為0時,cpu201控制輸送裝置100a,利用移動機構(gòu)120a將利用布料把持裝置150a從布料盒102a中取出的布料105a置于交接位置a。cpu201控制縫紉機1a,使縫紉機1a在交接位置a接受布料105a,對布料105a進行縫制??p紉機1a將縫制完的布料105a置于承接位置a。在此期間,輸送裝置100b和縫紉機1b等待處理。

如圖11所示,在工序數(shù)為1以上且小于加工數(shù)時,cpu201重復執(zhí)行s6~s32的所有處理。在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時(s6:否),cpu201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承接開始信號(s7)。cpu201待機,直至從輸送裝置100b接收到承接完成信號(s8:否)。

當輸送裝置100b接收到承接開始信號時,使帶電裝置135移動到承接位置a的規(guī)定位置。輸送裝置100b驅(qū)動帶電裝置135,將承接位置a的布料105a吸附于吸附面136,使帶電裝置135向交接位置b移動。吸引機構(gòu)140將布料105a定位于交接位置b,帶電裝置135停止驅(qū)動。輸送裝置100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承接完成信號,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1所示,當計算機200的cpu201在s8的處理中從輸送裝置100b接收到承接完成信號時(s8:是),使處理前進到s9。在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與加工數(shù)不同時(s9:否),cpu201向輸送裝置100a發(fā)送供給開始信號(s11),向縫紉機1a發(fā)送接受準備信號(s12),使處理前進到s13。縫紉機1a使保持體70移動到交接位置a。輸送裝置100a自布料盒102a取出新的布料105a,將新的布料105a置于交接位置a。如果輸送裝置100a完成處理的話,輸送裝置100a向計算機200發(fā)送供給完成信號。

在cpu201在s13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時(s13:否),cpu201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供給開始信號(s14),向縫紉機1b發(fā)送接受準備信號(s16),使處理前進到s17??p紉機1b使保持體70移動到交接位置b。輸送裝置100b執(zhí)行布料供給處理,在交接位置b將從布料盒102b中取出的布料105b疊在布料105a上。如果輸送裝置100b完成處理的話,輸送裝置100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供給完成信號。

當cpu201從輸送裝置100a、輸送裝置100b這兩者接收到供給完成信號時(s17:是),cpu201使處理前進到s18。如圖12所示,在cpu201在s18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與加工數(shù)不同時,cpu201向縫紉機1a發(fā)送縫制開始信號(s19),使處理前進到s21??p紉機1a執(zhí)行縫制處理,接受被輸送裝置100a新置于交接位置a的布料105a,對該布料105a進行縫制。詳細而言,按壓板74位于側(cè)方位置且是位于離開位置(s154、s156)。當cpu51使保持體70移動到交接位置a時(s131),在將布料105a新置于交接位置a時送布板77能夠進入布料105a的后部下方。cpu51在使按壓板74自側(cè)方位置向正位置移動后(s141),使按壓板74自離開位置向按壓位置移動(s143)??p紉機1a執(zhí)行縫制動作(s149,s151:是)。當將縫制后的布料105a置于承接位置a時,cpu51向計算機200發(fā)送縫制完成信號。

在cpu201在s21的處理中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時,cpu201向縫紉機1b發(fā)送縫制開始信號(s22),使處理前進到s23??p紉機1b接受由輸送裝置100b在交接位置b疊起來的布料105a和布料105b,對該布料105a和布料105b進行縫制。當縫紉機1b結(jié)束縫制動作,將縫制完的布料105c配置在承接位置b時,cpu201向計算機200發(fā)送縫制完成信號。

當cpu201從縫紉機1a、縫紉機1b這兩者接收到縫制完成信號時(s26:是),使處理前進到s27。由于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不為0(s27:否),因此,cpu201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回收指示信號(s28)。cpu201待機,直至從輸送裝置100b接收到回收完成信號(s29:否)。

當輸送裝置100b接收到回收指示信號時,驅(qū)動布料把持裝置150c,在承接位置b保持布料105c。布料把持裝置150c使布料105c移動到布料盒102c內(nèi)。輸送裝置100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回收完成信號,等待接收來自計算機200的各種指示的信號。

如圖12所示,當計算機200的cpu201在s29的處理中從輸送裝置100b接收到回收完成信號時(s29:是),cpu201在工序數(shù)上加1(s31)。若cpu201判斷為工序數(shù)為加工數(shù)以下,則cpu201使處理返回到s6(s32:否)。

如上所述,在工序數(shù)為1以上且小于加工數(shù)時,cpu201控制輸送裝置100b,利用移動機構(gòu)120b將已被縫紉機1a縫制完的布料105a從承接位置a移動到交接位置b。cpu201控制輸送裝置100b,利用移動機構(gòu)120b將利用布料把持裝置150b從布料盒102b中取出的布料105b移動到交接位置b,將該布料105b疊在布料105a上。cpu201控制縫紉機1b,在交接位置b接受布料105a和布料105b,對該布料105a和布料105b進行縫合??p紉機1b將縫制完的布料105c置于承接位置b。與此并列進行地,cpu201控制輸送裝置100a,利用移動機構(gòu)120a將利用布料把持裝置150a從布料盒102a中取出的布料105a置于交接位置a。cpu201控制縫紉機1a,在交接位置a接受布料105a,對該布料105a進行縫制??p紉機1a將縫制完的布料105a置于承接位置a。cpu201控制輸送裝置100b,利用布料把持裝置150c將已被縫紉機1b縫制完的布料105c收容在布料盒102c內(nèi)。

如圖11所示,在重復s6~s32的處理后,工序數(shù)變?yōu)榕c加工數(shù)相同時,cpu201省去執(zhí)行s11、s12、s19的處理。cpu201在s7的處理中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承接開始信號。輸送裝置100b將被縫紉機1a置于承接位置a的布料105a移動到交接位置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承接完成信號。cpu201在s14的處理中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供給開始信號,在s16的處理中向縫紉機1b發(fā)送接受準備信號??p紉機1b使保持體70移動到交接位置b。輸送裝置100b在交接位置b將布料105b疊在布料105a上。在配置好之后,輸送裝置100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供給完成信號。

cpu201在s22的處理中向縫紉機1b發(fā)送縫制開始信號。縫紉機1b接受處于交接位置b的布料105a和布料105b,對該布料105a和布料105b進行縫制。在縫制之后,縫紉機1b將布料105c置于承接位置b,向計算機200發(fā)送縫制完成信號。cpu201在s28的處理中向輸送裝置100b發(fā)送回收指示信號。輸送裝置100b利用布料把持裝置150c將布料105c收容在布料盒102c內(nèi),向計算機200發(fā)送回收完成信號。在此期間,輸送裝置100a和縫紉機1a等待處理。cpu201在s31的處理中在工序數(shù)上加1。工序數(shù)變得大于加工數(shù)(s32:是)。cpu201結(jié)束執(zhí)行系統(tǒng)控制處理。

參照圖5、圖7,說明操作者調(diào)整正位置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方法。操作者旋松螺母98,之后使緊固構(gòu)件99以不脫落的程度繞右視時的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緊固構(gòu)件99的頭部99b向右方位移。操作者再次擰緊螺母98。螺母98抵接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右表面,調(diào)整作業(yè)結(jié)束。頭部99b與螺母98之間的間隔距離變長。頭部99b與螺母98之間的間隔距離相當于尺寸l。通過使頭部99b向右方位移,從而使按壓板74的正位置向左方位移。因此,操作者能夠沿左右方向調(diào)整按壓板74的正位置。

參照圖5~圖7、圖19~圖21,說明操作者使氣缸72翻轉(zhuǎn)的方法以及向頂端部65a替換安裝氣缸72的方法。圖5所示的氣缸72是替換安裝前的狀態(tài)。操作者卸下貫穿于貫通孔94c、95c的四根螺釘。第一支承件94和第二支承件95分別在支承氣缸72的狀態(tài)下被自連結(jié)構(gòu)件83卸下。操作者將氣缸72、第一支承件94以及第二支承件95向上方提起。氣缸72的軸承87被自連結(jié)部73b的凹部73c卸下。操作者卸下緊固于延伸設置部73a右表面的兩個緊固構(gòu)件99和緊固于延伸設置部73a左表面的三個螺釘93。因此,螺母98、緊固構(gòu)件99、螺釘93以及連結(jié)部73b被自延伸設置部73a卸下。操作者將兩個緊固構(gòu)件99緊固于處在延伸設置部73a左表面的三個緊固孔中的靠后側(cè)的兩個緊固孔。操作者利用三個螺釘93將連結(jié)部73b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右表面。下面,將緊固構(gòu)件99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左表面且連結(jié)部73b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右表面的壓腳73稱為替換安裝后的壓腳73。

操作者將固定于升降板71右表面的兩個緊固螺釘卸下,將分叉部97自升降板71右表面卸下。操作者將緊固螺釘貫穿于分叉部97的貫通孔97a,并將該緊固螺釘緊固于升降板71左表面的圓孔71a。分叉部97固定于升降板71的左表面。下面,將固定于升降板71左表面的分叉部97稱為替換安裝后的分叉部97。

操作者使氣缸72、第一支承件94以及第二支承件95一體地左右翻轉(zhuǎn)。操作者將氣缸72的軸承87嵌入于凹部73c。操作者將貫穿于第一支承件94的貫通孔94c的螺釘緊固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右部的緊固孔。操作者將貫穿于第二支承件95的貫通孔95c的螺釘緊固于升降板71的前表面左部的緊固孔。因此,第一支承件94固定于升降板71的右部,第二支承件95固定于升降板71的左部(參照圖21)。下面,將該狀態(tài)的氣缸72稱為替換安裝后的氣缸72。替換安裝后的壓腳73與替換安裝后的氣缸72相連結(jié)(參照圖21)。

第一支承件94在升降板71上的固定位置與第二支承件95在升降板71上的固定位置相對于假想面w彼此對稱。連結(jié)部73b在延伸設置部73a右表面上的固定位置與連結(jié)部73b在延伸設置部73a左表面上的固定位置相對于延伸設置部73a的左右方向中央對稱。分叉部97在升降板71右表面上的固定位置與分叉部97在升降板71左表面上的固定位置相對于假想面w對稱。因此,在氣缸72的替換安裝前后,按壓板74相對于送布板77的相對位置是相同的。

對于替換安裝后的氣缸72,與替換安裝前的氣缸72同樣,在軸72b退入筒部72a時按壓板74位于正位置。在軸72b自筒部72a向右方伸出后,按壓板74位于側(cè)方位置。在圖21中,用實線圖示位于正位置的按壓板74,用雙點劃線圖示位于側(cè)方位置的按壓板74。在氣缸72的替換安裝前后,按壓板74的正位置不變。因此,無論是氣缸69的替換安裝前的狀態(tài)還是氣缸69的替換安裝后的狀態(tài),位于正位置的按壓板74在俯視時都與壓臂65的頂端部65a沿前后方向排列。另一方面,在氣缸72的替換安裝前后,按壓板74的側(cè)方位置以假想面w為基準翻轉(zhuǎn)過來。即,升降板71對軸72b自筒部72a向右方伸出的形態(tài)的氣缸72進行支承。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通過使氣缸72驅(qū)動,從而按壓板74在正位置和側(cè)方位置之間移動。位于側(cè)方位置的按壓板74在左右方向上自正位置偏移。因此,成為按壓板74的左右方向中心不在送布板77上方的狀態(tài)。通過使保持體70移動到交接位置,從而送布板77能夠進入布料105的后部下方(s131)。即,縫紉機1的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qū)⒉剂?05載置于送布板77。此時,布料105不易與按壓板74接觸。因此,縫紉機1的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容易地將布料105載置于送布板77。

氣缸72使軸72b進退,從而使按壓板74在正位置和側(cè)方位置之間移動。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使按壓板74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動穩(wěn)定化。

操作者旋轉(zhuǎn)緊固構(gòu)件99,從而使頭部99b相對于一對接觸部97b的接觸位置沿左右方向位移。因此,操作者能夠沿左右方向調(diào)整按壓板74的正位置。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根據(jù)布料105的形狀等使按壓板74的正位置多樣化。

導軌75相對于滑塊76左右運動,從而使按壓板74在正位置和側(cè)方位置之間移動。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利用導軌75相對于滑塊76進行移動的結(jié)構(gòu),能夠使按壓板74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動穩(wěn)定化。

對于替換安裝前的氣缸72,在軸72b自筒部72a向左方伸出后,按壓板74位于側(cè)方位置。對于替換安裝后的氣缸72,在軸72b自筒部72a向右方伸出后,按壓板74位于側(cè)方位置。即,由升降板71支承的氣缸72能夠在軸72b自筒部72a向左方伸出的形態(tài)和軸72b自筒部72a向右方伸出的形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切換按壓板74向側(cè)方位置移動的移動方向。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使按壓板74的側(cè)方位置多樣化。

在cpu51使按壓板74在正位置和側(cè)方位置之間移動時(s123、s141),按壓板74位于離開位置(s122)。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使按壓板74在正位置和側(cè)方位置之間的移動穩(wěn)定化。cpu51使自側(cè)方位置移動到正位置的按壓板74向按壓位置移動(s143)。因此,水平運動機構(gòu)6能夠利用按壓板74迅速地壓住載置于送布板77的布料105。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水平運動機構(gòu)6是本發(fā)明的壓布裝置的一例。后端部77a是本發(fā)明的連結(jié)部分的一例。升降板71是本發(fā)明的固定構(gòu)件的一例。壓腳73是本發(fā)明的可動構(gòu)件的一例?;瑝K76是本發(fā)明的移動部的一例。氣缸69是本發(fā)明的第二驅(qū)動部的一例。前后方向是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是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向的一例。一方側(cè)是本發(fā)明的前側(cè)的一例。正位置是本發(fā)明的工作位置的一例。側(cè)方位置是本發(fā)明的退避位置的一例。右方是本發(fā)明的一方的一例。左方是本發(fā)明的另一方的一例。

執(zhí)行s123的cpu5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驅(qū)動控制部的一例。執(zhí)行s141的cpu51是本發(fā)明的第二驅(qū)動控制部的一例。執(zhí)行s142的cpu51是本發(fā)明的第三驅(qū)動控制部的一例。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上述輸送系統(tǒng)300中,在按壓板74向側(cè)方位置移動后(s123),通過使保持體70向交接位置a移動(s131),從而使送布板77支承布料105。在輸送系統(tǒng)300中,也可以是,在按壓板74向側(cè)方位置移動后,操作者將布料105載置于送布板77,從而使送布板77支承布料105。

在上述輸送系統(tǒng)300中,在水平運動機構(gòu)6將布料105a置于承接位置a后,帶電裝置135將布料105a吸附于吸附面136并取出該布料105a。在輸送系統(tǒng)300中,也可以由操作者取出承接位置a的布料105。按壓板74也可以不利用氣缸72的動力進行左右運動,而是利用馬達、致動器等的動力進行左右運動。

滑塊76也可以不固定于升降板71,而是固定于壓腳73的延伸設置部73a。此時,導軌75不固定于延伸設置部73a而是固定于升降板71。分叉部97也可以不具有一對接觸部97b而是具有一對接觸部97b中的任一者。保持體70也可以不利用氣缸69的動力進行上下運動,而是利用馬達、致動器等的動力進行上下運動。

水平運動機構(gòu)6也可以不具有螺母98。即,緊固構(gòu)件99的桿部99a也可以不貫穿于螺母98。此時,通過操作者旋轉(zhuǎn)緊固構(gòu)件99,從而使頭部99b沿左右方向位移。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孟村| 哈密市|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自治县| 柏乡县| 石家庄市| 大港区| 丁青县| 连云港市| 加查县| 富锦市| 卓尼县| 遂平县| 皋兰县| 凉山| 康平县| 四会市| 滁州市| 遵化市| 柳州市| 兴化市| 深圳市| 敦化市| 涿鹿县| 舒城县| 兖州市| 合作市| 巍山| 永靖县| 略阳县| 元朗区| 和顺县| 霸州市| 台南县| 永靖县| 济南市| 台北县| 维西| 霸州市| 苍南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