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編織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構及手套機。
背景技術:
1、三角控制機構是用來控制導針機構內(nèi)的三角板上的各三角的位置,從而形成多種密度編織模式,例如專利號為cn220352347u的一種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構及手套機,其通過第一連桿、第一凸輪、第二連桿和第二凸輪使得導針機頭具有多種編織模式,但是其中的封口編織模式雖然能夠進行密度調(diào)節(jié),但是無法調(diào)到最低密度,及左密度三角無法上升到最高,從而不能夠滿足更多種密度的封口編織,使得手套加工的種類受限,特此一種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構及手套機,具有更多的編織模式,滿足用戶使用需求。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構,包括第一驅動機構;
4、上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凸輪、第一頂桿、第二凸輪和第二頂桿,上述第一電機的第一輸出軸與上述第一凸輪、第一頂桿、第二凸輪和第二頂桿均傳動連接;
5、上述第一頂桿具有第一休止位置、第一驅動位置和第二驅動位置,上述第一休止位置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全目編織模式對應,上述第一驅動位置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吊目編織模式對應,上述第二驅動位置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封口編織模式對應;
6、上述第二頂桿具有第一休止范圍、第一驅動范圍和第二休止位置,上述第二休止位置對應是密度最高的位置,上述第一休止范圍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無密度模式對應,上述第一驅動范圍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密度可調(diào)的編織模式對應,上述第二休止位置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密度最高的編織模式對應;
7、上述第一電機通過帶動上述第一凸輪和上述第二凸輪使得上述第一頂桿和上述第二頂桿配合以使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具有多種編織模式。
8、優(yōu)選地,上述第一凸輪上設置有能使得上述第一頂桿在上述第一休止位置、上述第一驅動位置和上述第二驅動位置之間移動的第一曲線槽,上述第二凸輪上設置有能使得上述第二頂桿在上述第一休止范圍、上述第一驅動范圍和上述第二休止位置之間移動的第二曲線槽,上述第一曲線槽和上述第二曲線槽相對應設置;
9、上述第一曲線槽包括依次連接的曲線槽a1、曲線槽a2、曲線槽a3和曲線槽a4,上述第二曲線槽包括依次連接的曲線槽b1、曲線槽b2、曲線槽b3和曲線槽b4;
10、上述曲線槽a1與上述曲線槽b1相對應,使得上述第一頂桿從上述第一休止位置向上述第一驅動位置移動,導針機頭由全目編織模式向吊目編織模式轉變,上述第二頂桿處于第一休止范圍,導針機頭處于無密度編織模式;
11、上述曲線槽a2與上述曲線槽b2相對應,使得上述第一頂桿從上述第一驅動位置向上述第二驅動位置移動時,導針機頭由吊目編織模式向封口編織模式轉變,上述第二頂桿處于第一休止范圍,導針機頭處于無密度編織模式;
12、上述曲線槽a3與上述曲線槽b3相對應,使得上述第一頂桿處于上述第二驅動位置時,導針機頭處于封口編織模式,上述第二頂桿位于上述第一驅動范圍,導針機頭處于密度變化模式;
13、上述曲線槽a4與上述曲線槽b4相對應,使得上述第一頂桿從上述第二驅動位置向上述第一驅動位置移動時,導針機頭由封口編織模式向吊目編織模式轉變,上述第二頂桿處于上述第二休止位置,導針機頭處于密度最高模式。
14、優(yōu)選地,上述曲線槽a1的起始端為上述第一曲線槽的起始端,且由起始端到末端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a的距離逐漸增大,最小距離為la1,最大距離為la2,上述曲線槽a1對應;
15、上述曲線槽a2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a的距離逐步變大,最小距離為la2,最大距離為la3;
16、上述曲線槽a3由起始端到末端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a的距離均為la3;
17、上述曲線槽a4的末端為上述第一曲線槽的末端,上述曲線槽a4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a的距離逐步變小,最大距離為la3,最小距離為la2。
18、優(yōu)選地,曲線槽b1的起始端為上述第二曲線槽的起始端,且由起始端到末端與上述第二凸輪的中心b逐漸變大,最大距離為lb2,最小距離為lb1;
19、上述曲線槽b2由起始端到末端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b的距離逐漸變大,最大距離為lb3,最小距離為lb2;
20、上述曲線槽b3由起始端到末端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b的距離逐漸變大,最大距離為lb3,最小距離為lb4,
21、上述曲線槽b4與上述第二凸輪的中心b的距離不變,均為lb4。
22、優(yōu)選地,上述第二曲線槽還包括曲線槽b5,上述曲線槽b5起始端與上述曲線槽b4的,末端連接,上述曲線槽b5的末端為上述第二曲線槽的末端,上述曲線槽b5內(nèi)設置有排屑孔。
23、優(yōu)選地,上述第一凸輪設置有第一對準孔,上述第二凸輪設置有第二對準孔,上述第一對準孔與上述第一凸輪的中心連線和上述第二對準孔與上述第二凸輪的中心連線共線,使得上述第一曲線槽和上述第二曲線槽具有對應關系。
24、優(yōu)選地,上述第一頂桿上設有第一斜槽和第一凸起,上述第一電機輸出軸穿過上述第一斜槽且上述第一凸起置于上述第一曲線槽中,上述第一電機轉動使得上述第一凸起沿上述第一曲線槽移動,以改變上述第一凸起與上述第一電機輸出軸的相對位置,驅動上述第一頂桿在上述第一休止位置、上述第一驅動位置和上述第二驅動位置之間移動;
25、上述第二頂桿上設有第二斜槽和第二凸起,上述第一電機輸出軸穿過上述第二斜槽且上述第二凸起置于上述第二曲線槽中,上述第一電機轉動使得上述第二凸起沿上述第二曲線槽移動,以改變上述第二凸起與上述第一電機輸出軸的相對位置,驅動上述第二頂桿在上述第一休止范圍、上述第一驅動范圍和上述第二休止位置之間移動。
26、優(yōu)選地,還包括第二驅動機構;
27、上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三凸輪和第三頂桿,上述第二電機的第二輸出軸與上述第三凸輪和第三頂桿均傳動連接;
28、上述第三頂桿具有第三休止位置、第一工作范圍、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上述第一工作位置與上述手套機內(nèi)導針機頭的另一密度可調(diào)的編織模式對應,上述第二工作位置與上述導針機頭的橡筋編織模式對應;
29、上述第三凸輪設有能夠使上述第三頂桿在上述第三休止位置、上述第一工作范圍、上述第一工作位置和上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間移動的第三曲線槽。
30、優(yōu)選地,上述第三頂桿上設有第三斜槽和第三凸起,上述第二電機輸出軸穿過上述第三斜槽且上述第三凸起置于上述第三曲線槽中,上述第二電機轉動使得上述第三凸起沿上述第三曲線槽移動,以改變上述第三凸起與上述第二電機輸出軸的相對位置,驅動上述第三頂桿在上述第三休止位置、上述第一工作范圍、上述第一工作位置和上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間移動。
31、一種手套機,包括相對間隔設置的兩個針床,以及兩個分別設置在上述針床上并沿針床的編織方向作往復編織運動的導針機頭,還包括上述的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構,上述手套機編織三角控制機構沿編織方向對應設置在上述導針機頭的下方,
32、上述導針機頭包括三角底板、第一頂推組件、與上述第一頂推組件聯(lián)動的第一三角組、第二頂推組件、與上述第二頂推組件聯(lián)動的第二三角組、第三頂推組件以及與上述第三頂推組件聯(lián)動的第三三角組,其中,上述第一頂推組件與上述第一頂桿對應,并在上述第一頂桿的作用下動作,以控制上述第一三角組的狀態(tài),上述第二頂推組件與上述第二頂桿對應,并在上述第二頂桿的作用下動作,以控制上述第二三角組的狀態(tài),上述第三頂推組件與上述第二驅動機構內(nèi)的第三頂桿對應,并在上述第三頂桿的作用下動作,以控制上述第三三角組的狀態(tài)。
33、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34、根據(jù)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在不同的位置可組合成封口無密度模式、封口密度調(diào)節(jié)模式(可到封口密度最高模式)、全目無密度模式、吊目無密度模式和吊目密度最高模式,模式更加多樣化,相對于比現(xiàn)在三角控制機構,能夠滿足手套封口編織模式中的全密度調(diào)節(jié),所適應加的手套種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