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
象玻璃織品一樣,在用噴射織機等無梭織機織制緯紗密度小的織物時,剛剛織制的組織容易松脫。因此,如實開平(Japanese Utility ModelApplication Laid-open.NO.)1-119080號公報、特開平(JapanesePatent Application Laid-open NO.)2-118141號公報所公告的,在不由邊紗形成布端的邊的布的端側,需要把持織口附近的緯紗的端部。在實開平1-119080號公報中,公開了在用于切斷緯紗的固定的刀的上面和細簧(wire spring)之間,把持緯紗的端部的裝置。在特開平2-118141號公報中,公開了用氣動類盤把持緯紗的裝置。
但是,在實開平1-119080號公報記載的裝置中,織制的織物會移動。而由于緯紗的端部受固定配置的細簧及固定的刀的把持作用,所以,受到該把持作用的緯紗會被向與織物的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強烈地拉引。這種向反方向的拉引作用會使織口附近的組織崩斷、破塊。
在特開平2-118141公報記載的裝置中,氣動夾盤對緯紗端部的把持,要在盡可能離開織口的位置進行。在應用氣動夾盤裝置把持織口附近的緯紗的端部時,氣動夾盤對緯紗端部的把持在織物的輸入操作的停止中進行。因此,不會產生實開平1-119080號公報記載的裝置所產生的問題。但,這樣的把持機構只適用于具有間歇進行織物的輸入的織布輸入機構的織機。
可以回避上述實開平1-119080號公報及特開平2-118141號公報記載的裝置所產生的問題的緯紗把持裝置已有設計。該緯紗把持裝置的結構為把持緯紗端部的一對把持體的至少一個作為隨著織物的移動而回轉的回轉體使用,使把持的緯紗的端部利用回轉體的回轉積極地朝織物的移動方向輸送。在該緯紗把持裝置中,由打緯(beating)裝置得到回轉體的回轉驅動力。即支持鋼筘(reed)的筘座(sley)的往復搖動經單向離合器傳達到回轉體。因此,該回轉體僅向單一方向間歇回轉。
另一方面,在發(fā)生輸緯錯誤時,必須從織物中除去輸緯錯誤的錯紗絲。因此,要將織機翻轉,自經紗的把持作用下把錯絲解出來。
但是,在經上述單向離合器,將筘座的往復搖動運動傳達到回轉體的結構的緯紗把持裝置中,不能使回轉體反轉。因此,難于將把持在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之間的錯紗自織物的織口除去。尤其是在用于自動除去、處理錯紗的緯紗處理裝置中,難于除去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之間把持的錯絲。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提供一種能夠除去輸緯錯誤的錯紗的緯紗把持裝置。
所以,本發(fā)明以下述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為對象,這種緯紗把持裝置在織制時使把持織布的織口附近的緯紗的端部的把持回轉體合著所述織布的移動速度回轉,利用所述把持回轉體的回轉將所述把持回轉體和另外的把持體之間把持的緯紗的端部向所述織布的移動方向送出。而且,根據本發(fā)明的主要方面,構成下述緯紗把持裝置,該緯紗把持裝置具有用以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合著所述織布的織制移動正轉的正轉驅動裝置和用以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反轉的反轉驅動裝置。
正轉驅動裝置使把持回轉體正轉,這樣,使把持回轉體合著織布的織制移動而正轉。把持回轉體與另一把持體把持的緯紗的端部被送向織布移動方向。并且,在發(fā)生輸緯錯誤時,反轉驅動裝置使把持回轉體反轉。因此,所述把持回轉體和所述另一把持體之間把持的錯紗就被向織布退回方向輸送,結果,錯紗就從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被解脫出來。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正轉驅動裝置及反轉驅動裝置的至少一個要兼作織布處理裝置。當由正轉驅動裝置或反轉驅動裝置構成該織布處理裝置時,裝置整體的結構就會變得簡單。
根據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所述正轉驅動裝置及所述反轉驅動裝置由和刺毛輥一起構成織布牽引裝置的壓紗輥構成。
與刺毛輥協動牽引織布的壓紗輥的圓周速度為織布移動速度,以和織布移動速度相同的圓周速度回轉的壓紗輥作為用以使把持回轉體回轉的正轉驅動裝置及反轉驅動裝置是合適的。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構成如下驅動力傳遞裝置,該驅動力傳遞裝置具有和所述壓紗輥一體回轉的驅動回轉體、支持所述壓紗輥的桿、支持該桿的支軸、被該支軸支持自所述驅動回轉體得到驅動力的被動回轉體、和該被動回轉體一體回轉的驅動傳遞體、和所述把持回轉體一體回轉的被動傳遞體、以及將所述驅動傳遞體的回轉向所述被動傳遞體傳遞的線狀體。
壓紗輥的回轉經驅動回轉體、被動回轉體、驅動傳遞體、線狀體及被動傳遞體傳遞到把持回轉體。在向織機安裝經紗(經軸的交換)時等,在自刺毛輥和壓紗輥之間取下織布時,壓紗輥被以支軸為中心回轉,壓紗輥被拿離刺毛輥。但,即使進行這樣的操作,線狀體的圓周回轉軌跡也不變,故不會出現線狀體被過大張力作用而使線狀體拉伸,或線狀體受到的作用力過小而使線狀體脫落。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緯紗把持裝置的所述線狀體為正時皮帶,緯紗把持裝置具有用以使該正時皮帶的張力增大并超過織制時的張力的張力增大裝置。
在使壓紗輥反轉前,只要利用張力增大裝置使正時皮帶的張力增大,驅動傳遞體及被動傳遞體和正時皮帶間的間隙(backlash)就被消除,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開始就不會推遲。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緯紗驅動裝置具有與織機驅動電機獨立、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反轉的獨立反轉驅動裝置。
在發(fā)生輸緯錯誤時,獨立反轉驅動裝置使把持回轉體反轉。獨立反轉驅動裝置由于自織機驅動電機獨立開來,所以可以設定由獨立反轉驅動裝置驅動的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量,以將所述把持回轉體和所述把持體間把持的錯紗從把持回轉體和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出來。因此,錯紗會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和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反轉驅動裝置由與所述織機驅動電機的反轉連動而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反轉的連動反轉驅動裝置和與所述連動反轉驅動裝置獨立的所述獨立反轉驅動裝置構成,所述正轉驅動裝置兼作所述連動反轉驅動裝置而與所述織機驅動電機連動。
緯紗密度大時,由于織布的移動速度小,即使為了處理錯紗使織機驅動電機反轉,僅由兼作正轉驅動裝置的連動反轉驅動裝置驅動的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量也少。另一方面,獨立反轉驅動裝置,由于與織機驅動電機獨立,所以,可以設定獨立反轉驅動裝置驅動的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量,以將所述把持回轉體和所述另一把持體間把持的錯紗自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出來。因此,錯紗會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和把持體的作用下解脫。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連動反轉驅動裝置具有將所述織機驅動電機的回轉驅動力傳遞到所述把持回轉體的線狀體,所述獨立反轉驅動裝置具有變更所述線狀體的經路,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反轉的經路變更裝置。
在織制時,兼作正轉驅動裝置的連動反轉驅動裝置,經線狀體使把持回轉體正轉。在為了處理錯紗使織機驅動電機反轉時,連動反轉驅動裝置經線狀體使把持回轉體反轉。又,經路變更裝置變更線狀體的經路使把持回轉體反轉??梢栽O定獨立反轉驅動裝置驅動的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量,以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和所述另一把持體間把持的錯紗從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出來。因此,錯紗會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經路變更裝置如下構成,它具有向所述線狀體施加張力的張力給與輥、經所述張力給與輥向所述線狀體給與彈性回彈力的彈性回彈力給與裝置、抵抗所述彈性回彈力給與裝置的作用向使所述把持回轉體反轉的方向給所述線狀體附加張力的張力附加裝置。
在處理錯紗時,張力附加裝置向線狀體附加張力,變更線狀體的經路。利用該經路變更引起的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錯紗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張力附加裝置具有向所述線狀體附加張力的張力附加體和驅動所述張力附加體的流體壓缸。
流體壓缸作為張力附加裝置的構成要素是合適的。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張力給與輥連接在所述張力附加體上,所述流體壓缸具有抵抗作用在所述張力附加體上的流體壓對所述張力附加體進行作用的復歸彈簧,所述復歸彈簧兼作所述彈性回彈力給與裝置。
復歸彈簧經張力給與輥向線狀體施加張力,另一方面,供給液體壓缸的液體壓經張力附加體將張力附加給線狀體。利用該張力附加變更線狀體的經路,該經路變更引起的把持回轉體的反轉將錯紗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與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反轉驅動裝置與織機驅動電機連動,且具有使所述把持回轉體的反轉量增大的反轉量增大裝置。
織機反轉時把持回轉體的回轉量比織機正轉時把持回轉體的回轉量增多,錯紗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緯紗把持裝置具有將所述把持回轉體和所述另一把持體隔離、從而解除所述把持回轉體和所述另一把持體的把持作用的把持作用解除裝置。
只要通過將把持回轉體和另一把持體隔離從而解除把持作用,就可以確實地進行錯紗處理。
圖1是顯示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第1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
圖2是顯示圖1所示的第1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圖。
圖3是顯示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第2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
圖4是顯示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第3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
圖5是顯示本發(fā)明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第4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
圖6是顯示本發(fā)明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第5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圖。
圖7是顯示圖6所示的第5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圖。
圖8是顯示使把持回轉體反轉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主要部分放大側面圖。
圖9是顯示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的第6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視放大側面圖。
圖10是顯示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的第7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視放大側面圖。
圖11是顯示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的第8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視放大側面圖。
圖12是顯示圖11所示的第8實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圖。
實施例1下面參照圖1及圖2說明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為噴射織機的第1實施例。
如圖2所示,筘座11上設有輸緯用主噴嘴12,緯紗Y利用輸緯用主噴嘴12的噴射作用向經紗T的開口內射出。筘座11上直立地設有變形鋼筘14。向經紗T的開口內射出的緯紗Y利用多個輸緯用輔助噴嘴13(圖中僅顯示1個)的替換噴射,在變形鋼筘14前面的輸緯通路141內飛走。在輸緯用主噴嘴12的噴射經路的緊下方設有輸緯阻止噴嘴15。輸緯阻止噴嘴15的噴射方向與輸緯用主噴嘴12的噴射經路交差。輸緯用主噴嘴12,輸緯用輔助噴嘴13及輸緯阻止噴嘴15都經由電磁開閉閥16、17、18連接在壓縮空氣供給源(圖中無顯示)上。電磁開閉閥16、17、18接受織機控制計算機C的勵消磁控制(energisation-deenergisationcoutrol)。
如圖1所示,筘座11經筘座腳20由搖動軸21支持著。搖動軸21自織機驅動電機M經往復驅動機構得到驅動力而往復回動。筘座11利用搖動軸11的往復回動進行往復搖動的打緯運動??棛C驅動電機M由織機控制計算機C控制。
在輸緯末端側,設有緯紗檢測器19。在進行正常輸緯時,緯紗Y的前端到達緯紗檢測器19的檢測區(qū)域。這樣,在輸緯正常進行時,織機控制計算機C在打緯后使電磁切刀22進行切斷動作。由變形鋼筘14的作用而使在織布W的織口W1受到打紗的緯紗Y由電磁切刀22的切斷動作而切斷??棛C控制計算機C根據由織機回轉角度檢測用旋轉編碼器39得到的角度檢測情報,得知織機的回轉角度。緯紗檢測器19在織機一次回轉中的規(guī)定期間內不檢測緯紗時,織機控制計算機C就判斷為輸緯異常,停止電磁閥16、17、及電磁切刀22的厲消磁控制,同時,停止織機驅動電機M的動作。
織機W利用刺毛輥23和一對壓紗輥24、25的協動向膨脹梳櫛26側輸入。刺毛輥23自織機驅動電機M得到動力。將織布W向刺毛輥23的周面壓的壓紗輥24、25介由輥軸241、251由桿27、28支持著。該桿27、28被支軸29、30可回動地支持著。桿27、28上穿通設置有調節(jié)螺釘31、32。桿27、28和調節(jié)螺釘31、32的螺釘頭之間墊有壓縮彈簧33、34。調節(jié)螺釘31、32擰固在固定部35,通過調節(jié)調節(jié)螺釘31、32的擰固位置,調節(jié)壓紗輥24、25對刺毛輥23的加壓力。因此,當將調節(jié)螺釘31、32擰松時,壓紗輥24、25如圖1虛線所示,自刺毛輥23離開。
驅動回轉體36固止在一側的壓紗輥24的輥軸241上。而被動回轉體37被可回轉地支持在支軸29上。被動回轉體37的周面向驅動回轉體36的周面施加壓力并與之接觸,伴隨著壓紗輥24的回轉,被動回轉體37沿與壓紗輥24相反的方向回轉。起驅動傳遞體作用的驅動正時皮帶輪40可回轉地支持在支軸29上。驅動正時皮帶輪40和被動回轉體37結合為一體,驅動正時皮帶輪40和被動回轉體37可以向相對于支軸29的任一方向回轉。
如圖2所示,在可回轉地支持于支持架38上的支軸41上固定有被動正時皮帶輪42。作為線狀體的正時皮帶43裝在被動正時皮帶輪42和驅動正時皮帶輪40兩者上。支軸41的一端上固定有把持回轉本44。橡膠制的彈性環(huán)441嵌入在把持回轉體44的周面上。把持回轉體44的緊下方配設有固定把持體45。固體把持體45的上側面接觸在彈性環(huán)441的周面上。被打緯的緯紗Y由電磁切刀22切斷,同時利用織布W的移動向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區(qū)域導入。然后,緯紗的端部Y1把持在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之間。把持回轉體44與固定把持體45之間把持的緯紗的端部Y1利用把持回轉體44的回轉被向織布W的移動方向輸送。
織制時,刺毛輥23的織布輸入方向的正轉經壓紗輥24、驅動回轉體36、被動回轉體37、驅動正時皮帶輪40、正時皮帶43、被動正時皮帶輪42、及支軸41向把持回轉體44傳遞。利用該回轉傳遞,把持回轉體44向圖1箭頭R所示的方向回轉。當織機反轉即織機驅動電機M反轉時,刺毛輥23向和織布輸入方向相反方向回轉。在該反回轉狀態(tài)下,把持回轉體44向和箭頭R相反方向回轉。即,壓紗輥24變成使把持回轉體44正轉的正轉驅動裝置及使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反轉驅動裝置。且,驅動回轉體36、被動回轉體37、驅動正時皮帶輪40、正時皮帶43及被動正時皮帶輪42變成將壓紗輥24的正反轉向把持回轉體44傳遞的驅動力傳遞裝置。
當發(fā)生輸緯錯誤時,織機控制計算機C使織機驅動電機M的動作停止,同時,使電磁閥18勵磁,使輸緯組止噴嘴15噴射。輸緯組止噴嘴15的噴射作用使輸緯錯誤的錯紗Ym的后續(xù)緯紗Ye位于遠離電磁切刀22的切斷區(qū)域的位置。錯紗Ym被打緯到織口W1??棛C在變形鋼筘14對錯紗Ym打緯后進行后面的打緯前停止。
然后,織機控制計算機C使織機驅動電機M緩慢地反轉規(guī)定量。這樣,經紗T的開口成為可以自織布W的織口W1除去錯紗Ym的最大的開口。刺毛輥23利用織機驅動電機M的反轉向織布退出方向回轉。這樣,把持回轉體44就向與圖1的箭頭R相反的方向回轉。因此,由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把持的錯紗Ym就被向織布退出方向輸送,錯紗Ym自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夾持作用下解脫。
之后,使電磁閥18消磁,使輸緯阻止噴嘴15的噴射停止。接著,使電磁閥16、17勵磁,使輸緯用主噴嘴12及輸緯用輔助噴嘴13噴射。后續(xù)的緯紗Ye,由于仍然與錯紗Ym相連,所以,后續(xù)的錯紗Ye接受輸緯用主噴嘴12及輸緯用輔助噴嘴13的噴射作用。利用該噴射作用,后續(xù)的緯紗Ye被向輸緯方向牽引,所以錯紗Ym由輸緯用主噴嘴12側自織口W1被剝下(撕下),依次被向輸緯末端側排出并除去。
在本發(fā)明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的第一實施例中,可得到以下效果。
(1-1)在發(fā)生輸緯錯誤時,作為反轉驅動裝置的壓紗輥24的反轉驅動力被傳遞給把持回轉體44,使該把持回轉體44反轉。因此,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間把持的錯紗Ym被向織布退回方向輸送,這樣,錯紗被自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下解脫。利用自該把持作用的解脫使錯紗Ym的除去處理成為可能。因此,構成將回轉驅動力自壓紗輥24傳向把持回轉體44的緯紗把持裝置可以進行輸緯錯誤的錯紗的除去。
(1-2)與刺毛輥23協動將織布W輸入的壓紗輥24的圓周速度為織布W的移動速度。把持回轉體44的圓周速度要與織布W的移動速度相合。但,只要將驅動回轉體36、被動回轉體37、驅動正時皮帶輪40及被動正時皮帶輪42的直徑適當設定,就可以無論壓紗輥24的圓周速度如何變化都可以使把持回轉體44的圓周速度與壓紗24的圓周速度一致。因此,以與織布移動速度相同的圓周速度回轉的壓紗輥24作為用以使把持回轉體44回轉的正轉驅動裝置及反轉驅動裝置是恰當的。
(1-3)在從刺毛輥23和壓紗輥24之間取下織布W時,通過使壓紗輥24以支軸29為中心回動,壓紗輥24自刺毛輥23離開。即使進行這樣的操作支軸29的位置也不變。因此,裝在由支軸29支持的驅動正時皮帶輪40和被動正時皮帶輪42上的正時皮帶43的周向回轉軌跡不變。其結果,因過大張力作用在正時皮帶43上使該正時皮帶43拉伸或因作用在正時皮帶43上的張力過小而使正時皮帶43自皮帶輪40、42脫落的現象就不存在。實施例2下面說明圖3的第二實施例。對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部使用相同的符號。
在該第二實施例中,在接近正時皮帶43的周向回轉軌跡上配設有氣缸46。在氣缸46的驅動桿461上安裝有滾輪47。伴隨著氣缸46的動作的滾輪47的移動軌跡與正時皮帶43大致正交。氣缸46經三通閥形的電磁閥48連接在壓縮空氣供給源(無圖示)上。電磁閥48受織機控制計算機C的勵消磁控制。氣缸46、滾輪47、電磁閥48構成正時皮帶43的張力增大裝置。
織制時,電磁閥48處于消磁狀態(tài),滾輪47如圖3實線所示,處于不干涉(不接觸)正時皮帶43的位置。在發(fā)生輸緯錯誤后使織機反轉時,在織機反轉前,使電磁閥48勵磁,滾輪47如圖3點劃線所示,被配置在干涉正時皮帶43的位置上。在刺毛輥23要開時反轉時,由于正時皮帶43與皮帶輪40、42之間的空隙,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開始有可能會延遲。一旦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開始延遲,由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把持的錯紗就不會向織布退回方向輸送足夠距離,錯紗的除去就可能失敗。但是,通過滾輪47和正時皮帶43的干涉,使正時皮帶43的張力增加,前述空隙被消除。因此,把持回轉體44迅速追隨刺毛輥23的開始反轉,不會出現把持回轉體44的開始反轉的延遲。實施例3下面說明圖4的第三實施例。對和第一實施例同樣的結構部使用了相同的符號。
在該第三實施例中,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與第一實施例相比較,被上下倒換而配置。另外,在壓紗輥24的輥軸241上固定有驅動正時皮帶輪49,正時皮帶43裝在驅動正時皮帶輪49和被動正時皮帶輪42上。
在該第三實施例中,把持回轉體44的回轉方向與壓紗輥24的回轉方向相同,所以,與第一實施例的情況相比,驅動力傳遞結構簡單了。實施例4下面說明圖5的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部使用了相同的符號。
在該第四實施例中,固定把持體45由氣缸50支持,相對于把持回轉體44的彈性環(huán)441接近或分離。氣缸50經三通閥形的電磁閥51連接在壓縮空氣供給源(圖中無顯示)上。電磁閥51受織機控制計算機C的勵消磁控制。氣缸50及電磁閥51構成把持作用解消裝置。
在織制時,固定把持體45由氣缸50使其向上方移動,配置在與彈性環(huán)441接觸的位置??棛C反轉時,在織機開始反轉前,固定把持體45由氣缸50使其向下方移動,配置在離開彈性環(huán)441的位置。因此,織機反轉時,錯紗被完全從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下解脫,錯紗處理成功的確實性進一步提高。實施例5下面說明圖6~圖8的第五實施例。對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使用了相同的符號。
在該第五實施例中,將氣缸52配設在接近正時皮帶43的周向回轉軌跡上。氣缸52內裝有活塞521、連接在活塞521上的驅動桿522及復歸彈簧523?;钊?21使氣缸52內劃分形成加壓室,復歸彈簧523使活塞521向加壓室524側彈壓。
氣缸52的驅動桿522上安裝有支持框56。支持框56上支持有張力給與輥53及張力附加輥54。張力給與輥53在正時皮帶43的下位部432例對正時皮帶43進行導向,張力附加輥54配置在正時皮帶43的上位部431側的正上方。伴隨著氣缸52的動作的張力給與輥53及張力附加輥54的移動軌跡與正時皮帶43大致正交。氣缸52經三通閥形電磁閥55連接在壓縮空氣供給源(圖中無顯示)上。電磁閥55受織機控制計算機C的勵消磁控制。
在織制時,電磁閥55處于消磁狀態(tài),張力給與輥53及張力附加輥54處于圖6所示的位置。此時正時皮帶43的經路為正時皮帶43的上位部431側為直線經路,正時皮帶43的下位部432側為向上位部431側屈曲變位的屈曲經路。
當發(fā)生輸緯錯誤時,織機控制計算機C使織機驅動電機M的動作停止,同時,使電磁閥18勵磁,使輸緯阻止噴嘴15噴射。輸緯阻止噴嘴15的噴射作用使輸緯錯誤的錯紗Ym的后續(xù)緯紗Ye處于遠離電磁切刀22的切斷區(qū)域的位置。錯紗Ym被打緯到織口W1??棛C在變形鋼筘14對錯紗Ym打緯后的緊接下次打緯前停止。
然后,織機控制計算機C使織機驅動電機M緩慢地反轉規(guī)定的量。這樣,經紗T的開口成為可從織布W的織口W1除去錯紗Ym的最大開口。刺毛輥23利用織機驅動電機M的反轉向織布退回方向回轉,從而使把持回轉體44向與圖6的箭頭R相反的方向回轉。在使織機驅動電機M緩慢反轉規(guī)定量后,織機控制計算機C使電磁閥55勵磁。通過電磁閥55的勵磁,氣壓向加壓室524供給。然后,張力給與輥及張力附加輥54利用前述氣壓抵抗復歸彈簧523的彈性附勢力移動配置在圖8所示的位置。此時正時皮帶43的經路為正時皮帶43的上位部431側為向下位部432側屈曲變位的屈曲經路,正時皮帶43的下位部432側為直線經路。
通過正時皮帶43的經路自圖6的狀態(tài)向圖8的狀態(tài)變更,把持回轉體44向與圖6箭頭R相反的方向正轉。因此,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量為織機驅動電機M的反轉帶動的反轉量和伴隨氣缸52的突出動作的經路變更帶來的反轉量的和。構成驅動裝置的壓紗輥66構成與織機驅動電機M連動使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連動反轉驅動裝置。即,具有壓紗輥66的正轉驅動裝置兼作連動反轉驅動裝置。另一方面,氣缸52及力附加輥54構成與織機驅動電機M獨立而使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獨立反轉驅動裝置。
以后的錯紗處理與第一實施例同樣進行。且,一旦錯紗處理結束,就使電磁閥55消磁,張力給與輥53及張力附加輥54利用復歸彈簧523的彈性附勢力復歸到圖6的位置。
在本發(fā)明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的第五實施例中,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5-1)假定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量為θ,則,反轉量θ近似地以下式(1)表示。
γ為被動正時皮帶輪42的半徑,α、β為圖8所示的角度、L為正時皮帶43的上位部431的直線經路的長度,L1為自被動正時皮帶輪42至張力附加輥54的上位部431的直線經路的長度,L2為自驅動正時皮帶輪40至張力附加輥54的上位部431的直線經路的長度。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量θ可通過改變角度α、β而變更。這些角度α、β可通過改變張力附加輥54的移動量或上位部431的經路方向的氣缸52的配置位置而變更。即,可設定獨立反轉驅動裝置引起的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量θ,以能夠將錯紗Ym的端部自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下解脫。因此,錯紗Ym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5-2)把持回轉體通過變更作為線狀體的正時皮帶43的經路而反轉。因此,變更由作為氣缸52及張力附加體的張力附加輥54構成的正時皮帶43的經路的經路變更裝置是作為獨立反轉驅動裝置的簡單的結構。
(5-3)作為流體壓缸的氣缸52及張力附加輥54構成對正時皮帶43附加張力的張力附加裝置。因此,氣缸52作為張力附加裝置的構成要素很簡便。
(5-4)復歸彈簧523經張力給與輥53向正時皮帶43給與張力,另一方面,供給氣缸52的氣壓經張力附加輥54向正時皮帶43附加張力。利用該張力附加變更正時皮帶43的經路。即,復歸彈簧523為使張力附加輥54向圖8所示位置復歸的裝置,同時,是向正時皮帶43給與張力的彈性附勢力給與裝置。因此,使氣缸52內的復歸彈簧523兼用作彈性附勢力給與裝置的結構帶來了機構的簡單化。實施例6下面說明圖9的第六實施例。對與第五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使用了相同的符號。
在該第六實施例中,圓弧形的把持體57被支持在桿58上。把持體57的圓弧面571在桿58的支軸581上具有半徑中心。桿58上連結有氣缸59的驅動桿591,壓縮空氣經三通形電磁閥60供給到氣缸59。張力給與輥53利用壓縮彈簧61的彈力向正時皮帶43施加壓力同使與其接觸。
在織制時,使電磁閥60消磁,把持體57位于圖9的實線位置。當發(fā)生輸緯錯誤時,織機控制計算機C使電磁閥60勵磁,使氣缸59的驅動桿591突出。通過該突出,使把持體57自圖9的實線位置向點劃線位置移動,把持回轉體44反轉。即,通過伴隨著織機驅動電機M的反轉的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以及伴隨著構成獨立反轉驅動裝置的氣缸59的突出動作的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錯紗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44和把持體57的把持作用下解脫。實施例7下面說明圖10的第七實施例。對與第三實施例及第五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使用了相同的符號。
在該第七實施例中,張力給與輥53向正時皮帶43的上位部431例施加壓力,同時與其接觸,張力附加輥54配置在正時皮帶43的下位部432側。在該第七實施例中,也可得到與第五實施例同樣的效果。實施例8下面說明圖11及圖12的第八實施例。對與第六實施例同樣的構成部使用了同樣的符號。
在該第八實施例中,正轉用的被動正時皮帶輪67及反轉用的被動正時皮帶輪62相對于支軸41可回轉地支持著。一對正時皮帶68、63裝在驅動正時皮帶輪40和被動正時皮帶輪67、62之間。張力給與輥53向兩正時皮帶68、63給與張力。被動正時皮帶輪67和支軸41之間裝有正轉用單向離合器64,另一方面,在被動正時皮帶輪62和支軸41之間裝有反轉用單向離合器65。正轉用單向離合器64的驅動離合器體641結合在被動正時皮帶輪67上,正轉用單向離合器64的被動離合器體642固定在支軸41上。反轉用單向離合器65的驅動離合器體651結合在被動正時皮帶輪62上,反轉用單向離合器65的被動離合器體652固定在支軸41上。
在織制時的壓紗輥24的回轉經驅動正時皮帶輪40、正時皮帶68、正轉用的被動正時皮帶輪67、正轉用單向離合器64及支軸41被傳遞給把持回轉體44,然后,把持回轉體44向圖11的箭頭R方向回轉。當發(fā)生輸緯錯誤時,使織機驅動電機M緩慢地反轉規(guī)定量,從而使壓紗輥24反轉。壓紗輥24的反轉經驅動正時皮帶輪40、正時皮帶63、反轉用的被動正時皮帶輪62、反轉用單向離合器65及支軸41被傳遞給把持回轉體44,然后,把持回轉體44向與圖11箭頭R相反的方向回轉。
被動正時皮帶輪62的直徑比被動正時皮帶輪67的直徑小。另外,被動正時皮帶輪62的齒數比被動正時皮帶輪67的齒數少。因此,與驅動正時皮帶輪的1次回轉對應的被動正時皮帶輪62的回轉量比與驅動正時皮帶輪40的一次回轉對應的被動正時皮帶輪67的回轉量多。即,雖然使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反轉驅動裝置與織機驅動電機M連動,但把持回轉體44反轉時的回轉量比把持回轉體44正轉時的回轉量增大,所以錯紗被確實地自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下解脫。被動正時皮帶輪67、62、正時皮帶68、63、正轉用單向離合器64及反轉用單向離合器65構成反轉量增大裝置。利用該反轉量增大裝置,在處理錯紗時,錯紗確實地被自把持回轉體44和固定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下解脫。
在本發(fā)明中,利用與織機驅動電機獨立的可正反轉的電機也可驅動把持回轉體。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正轉驅動裝置也可采用打緯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這種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在織制時,使把持織布(W)的織口(W1)附近的緯紗(Y1)的端部的把持回轉體(44)合著所述織布(W)的移動速度回轉,利用所述把持回轉體(44)的回轉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和另一把持體(45)之間把持的所述緯紗(Y1)的端部向所述織布(W)的移動方向輸送,并且包括用以合著所述織布(W)的織制移動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正轉的正轉驅動裝置(24)以及,用以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反轉驅動裝置(2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至少所述正轉驅動裝置(24)及所述反轉驅動裝置(24)之一兼作織布處理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織布處理裝置為和刺毛輥(23)一起構成織布牽引裝置的壓紗輥(24),所述正轉驅動裝置及所述反轉驅動裝置都是所述壓紗輥(24)。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具有驅動力傳遞裝置,該驅動力傳遞裝置具有和所述壓紗輥(24)一體回轉的驅動回轉體(36)、支持所述壓紗輥(24)的桿(27)、支持該桿(27)的支軸(29)、被該支軸(29)支持的從所述驅動回轉體(36)得到驅動力的被動回轉體(37)、和該被動回轉體(37)一體回轉的驅動傳遞體(40)、和所述把持回轉體(44)一體回轉的被動傳遞體(42)、將所述驅動傳遞體(40)的回轉傳遞給所述被動傳遞體(42)的線狀體(43);所述壓紗輥(24)的回轉經所述驅動力傳遞裝置傳遞給把持回轉體(44)。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線狀體為正時皮帶(43),具有用于使該正時皮帶(43)的張力比織制時的張力增大的張力增大裝置(46)。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反轉驅動裝置具有與織機驅動電機(M)獨立的、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獨立反轉驅動裝置(52)。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反轉驅動裝置包括連動反轉驅動裝置(66)和所述獨立反轉驅動裝置(52),其中連動反轉驅動裝置(66)與所述織機驅動電機(M)的反轉連動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反轉,所述獨立反轉驅動裝置(52)與所述連動反轉驅動裝置(66)獨立開來,所述正轉驅動裝置(66)與所述織機驅動電機(M)連動兼作所述連動反轉驅動裝置(66)。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連動反轉驅動裝置(66)包括將所述織機驅動電機(M)的回轉驅動力向所述把持回轉體(44)傳遞的線狀體(43),所述獨立反轉驅動裝置包括變更所述線狀體(43)的經路,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經路變更裝置(52)。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經路變更裝置(52)具有向所述線狀體(43)給與張力的張力給與輥(53)、經所述張力給與輥(53)向所述線狀體(43)給與彈性附勢力的彈性附勢力給與裝置(523)、抵抗所述彈性附勢力給與裝置(523)的作用沿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反轉的方向給所述線狀體(43)附加張力的張力附加裝置(54)。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張力附加裝置(54)具有向所述線狀體(43)附加張力的張力附加體(54)和驅動所述張力附加體(54)的流體壓缸(52)。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張力輥(53)連結在所述張力附加體(54)上,所述流體壓缸(52)具有抵抗作用在所述張力附加體(54)上的流體壓對所述張力附加體(54)施加作用的復歸彈簧(523),所述復彈簧(523)兼作所述彈性附勢力給與裝置。
12.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所述反轉驅動裝置具有與織機驅動電機(M)連動、且增大所述把持回轉體(44)的反轉量的反轉量增大裝置(64、65)。
13.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具有把持作用解消裝置(50),該把持作用解消裝置(50)使所述把持回轉體(44)和所述另一把持體(45)分離,解除所述把持回轉體(44)和所述另一把持體(45)的把持作用。
全文摘要
一種織機的緯紗把持裝置。在與刺毛輥(23)協動輸入織布(W)的壓紗輥(24)的輥軸(241)上固定有驅動回轉體(36)。支軸(29)上可回轉地支持有被動回轉體(37)。隨著壓紗輥(24)的回轉,被動回轉體向與壓紗輥相反的方向回轉。支軸(29)上,可回轉地支持有驅動正時皮帶輪(40)。驅動正時皮帶輪(40)和被動回轉體結合為一體。固定在支軸(41)上的被動正時皮帶輪(42)和驅動正時皮帶輪上裝有正時皮帶(43)。支軸(41)的一端固定有把持回轉體(44)。把持回轉體的緊下方配設有固定把持體。
文檔編號D03J1/00GK1218853SQ9812275
公開日1999年6月9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本田弘, 村上康孝 申請人: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