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織機上織造織物時構成織邊和褶邊的方法和實施此方法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織機上用來織造在其兩個側邊上具有織邊和一暫時存在的褶邊的織物的方法和裝置。
為了在織物的兩邊織造一種優(yōu)質耐用和牢固的織邊,緯紗的自由端借助所謂的絞經(jīng)在應用為此而開發(fā)的紗羅織邊裝置下,通過一全紗羅組織予以扎結。
從德國專利DE4405776C1和DE4405777C1已知有一種紗羅織邊裝置,它能生產附合質量要求的織邊,并能特別適用于高速運行的織機,也就是實現(xiàn)高引緯率的織機。
眾所周知,由于每根引入的緯紗本身在引緯方向上的彈性,因此在織機上生產織物時,需要把引入和扎結的緯紗端部的所謂回彈對著引緯方向予以扎緊。
為此同織物的織造過程一起,在織口的引緯側和緯紗到達側或拉出側的靠近織邊處構成一所謂的褶邊。
織邊是借助于所謂的絞經(jīng)來織制的,絞經(jīng)通過已知的紗羅織邊裝置把緯紗扎結在織物的兩邊。
在高速運行的織機中采用了所謂的旋轉式絞邊器,其中引導絞經(jīng)用的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是可逆的。這種旋轉式絞邊器可從DE4405776C1和DE4405777C1中獲知。
在噴氣織機和劍桿織機上,褶邊至少通過8根褶邊紗把所出現(xiàn)的緯紗端頭扎住來構成。
褶邊紗是繞在褶邊筒管上,如前所述它至少含有8~20根褶邊紗。
以這樣大量的褶邊紗所產生的褶邊是相當寬的,從而耗用很多的材料。
另外還知道褶邊可利用一傳統(tǒng)的多紗交叉絞轉器來構成,例如一所謂的四紗交叉絞轉器。
其缺點在于絞經(jīng)必須用能經(jīng)得住在交叉絞轉器中的機械負載(例如紗線的換向)的材料來構成。
這種絞經(jīng)或多或少地由抗拉的材料,例如合成纖維材料組成。于是出現(xiàn)一缺點,即廢料很難區(qū)分,也就是褶邊由天然纖維的緯紗組成,而絞經(jīng)則由合成纖維紗組成。
其他缺點還在于所知的多紗絞轉器不能保持在很高的織機速度的情況下運行,尤其是對于噴氣織機,它將導致早期的磨損,從而提高備用和安裝費用。
另外還有一缺點,即在以重新打開前面已閉合的織口為前提來進行自動斷緯清除的情況下,往往不能把扎住故障緯紗的褶邊織口打開。因此不能實現(xiàn)所需的有效的斷緯清除。
其缺點還在于傳統(tǒng)的絞轉裝置必須面對織口的扎結點或織物的打緯邊以褶邊筒管的方向事先作好褶邊的準備,而且特別是在織口的緯紗到達側上。在此區(qū)域內,與緯紗引入側相比緯紗的張力較小。
如從上述的德國專利可知,旋轉式絞邊器,不論其引導絞經(jīng)的旋轉體帶或不帶可逆控制,最好是裝置在用以構成優(yōu)質布邊的高速運行的織機上。
待構成的褶邊是通過一傳統(tǒng)的絞轉裝置來產生的。
但傳統(tǒng)的絞轉裝置由于其機構上的原因,在高速運行的織機上的使用已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顯然,當旋轉式絞邊器同傳統(tǒng)的褶邊絞轉器結合使用時,旋轉式絞邊器的優(yōu)點是不能體現(xiàn)出來的。雖然在質量上能實現(xiàn)優(yōu)質的布邊,但織機的轉速,從而其生產率由于褶邊絞轉器的機械動作而受到限制。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出一種在織機上生產織物時不僅能構成織邊而且也能構成褶邊的方法。根據(jù)此方法能在織物的兩側把緯紗牢固地扎緊并制成一優(yōu)質和耐用的織邊以及一暫時存在的褶邊。
本發(fā)明的另一任務是提出一種實施此方法所用的裝置,它另外還能使緯紗和褶邊紗的廢料減少,并可放棄生產傳統(tǒng)褶邊所用的措施。
本發(fā)明的其他任務還有在織物織造中能有一相當清楚區(qū)分的褶邊以保證褶邊材料的重新利用的可能性。最后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在織機內部承載這種裝置用的合適措施。
按照本發(fā)明,此任務是通過權利要求1,2;11,12和28的特征來解決的。
本發(fā)明對于構成褶邊的本質是按照德國專利DE4405776和DE4405777的全紗羅組織工藝,不論引導絞經(jīng)的旋轉體帶或不帶逆轉都能用以構成褶邊,為此按照權利要求1或2,通過引導絞經(jīng)或褶邊紗的旋轉體的可逆或不可逆的旋轉的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織物上的織邊和褶邊各構成全紗羅織邊。
本發(fā)明對于實施本方法的本質是以引導絞經(jīng)和褶邊紗用的、帶或不帶逆轉的旋轉體的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來構成實施本方法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可由從屬權利要求中獲知。
另外按照權利要求28作為本發(fā)明本質的一個承載裝置,它是在織機內部用來安裝根據(jù)權利要求11~27的裝置,并通過它可在織機上改變該裝置的位置。
利用本發(fā)明可取得以下優(yōu)點(a)通過帶或不帶逆轉的絞轉盤的旋轉式絞邊器來織制織邊的全紗羅組織工藝的優(yōu)點是可利用它來織制暫時存在的褶邊。
(b)全紗羅組織工藝在織造褶邊時能實現(xiàn)廢料的清楚區(qū)分,也就是在生產棉織物時可使用棉的褶邊紗,而在生產合成纖維的織物時則使用合成纖維的褶邊紗。
(c)利用全紗羅組織工藝來生產褶邊時可以放棄傳統(tǒng)的褶邊筒管,因此每一褶邊能節(jié)省8~20根褶邊紗。
(d)通過廢料的分類單元,實際上可對所有的褶邊提供更新和再利用,這對織造廠的節(jié)約成本是很重要的。
(e)借助全紗羅組織工藝和與一結構單元相結合的旋轉式絞邊器還有可能在劍桿織機上對每一根緯紗節(jié)省25mm的緯紗材料,這可通過使劍桿在拉出側位于鋼筘附近,而在投緯側的穿筘裝置和剪緯刀為了減少褶邊的寬度起見,相應地設在靠近鋼筘處。
在附圖中表示如下
圖1由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組成的具有一共同外部傳動裝置的裝置;圖2由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組成的裝置,其中各旋轉式絞邊器具有一單獨的外部傳動裝置;圖3由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組成的裝置,其中各旋轉式絞邊器設有一單獨的整體傳動裝置,并由一承載裝置所接納;圖4按照圖3的旋轉式絞邊器中,制成環(huán)狀的絞轉盤具有轉角位移的導紗作用;
圖5由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組成的裝置,其中一個絞邊器具有一外部傳動裝置,而另一絞邊器具有一整體的傳動裝置;圖6按照圖5的由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組成的裝置,其中絞邊器的兩個旋轉體的旋轉方向的逆轉可互相獨立地進行控制;圖7投緯側的褶邊;圖8具有織物組織花紋排列的投緯側的褶邊。
按照圖1,本裝置由一個第一旋轉式絞邊器12和一個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3組成,這兩個絞邊器的結構、安排和工作方式已在DE4405777C1中有所說明,因此在這里就不予重復。
每一絞邊器12,13具有一用來引導絞經(jīng)7或褶邊紗9的,其上具有這里看不見的導紗孔12b的旋轉體12a,和其上具有一引導褶邊紗的導紗孔13b的旋轉體13a。
兩個絞邊器12,13與一旋轉驅動裝置14相連而能使之旋轉,驅動裝置14由一驅動控制裝置15所控制。
通過旋轉體12a,13a圍繞著中間軸25每轉半圈,旋轉體12a以絞經(jīng)7構成一織邊梭口8,而旋轉體13a由構成一褶邊梭口10,它們幾乎是與以經(jīng)紗5所構成的織口6是同步發(fā)生的。
織口6的形成在這里不予說明,因為一般都已知道。在開啟的梭口6,8,10中至少有一根緯紗4從織口6的投緯側借氣動或機械引緯裝置引入至到達側或拉出側。
這里在梭口6,8,10中引入的緯紗4在打緯之前是通過織筘27保持在織物1或織邊2的打緯邊1a,2a上,并通過輔助織筘28保持在褶邊3的打緯邊3a上,而在扎結之前是通過開口機構由引緯機構26保持在織口6的拉出側。
在緯紗4扎結以后,借助同步控制通過開口裝置重新構成一織口,并通過旋轉體12a,13a的各轉半圈重新構成一織邊梭口和褶邊梭口,其中至少重新引入一根緯紗。由此而織成一具有織邊2和與它隔開一距離的暫時存在的褶邊3的織物1。
在織制織邊和褶邊時,本發(fā)明的本質在于旋轉體12a,13a通過多次彼此相繼的半轉,例如以某一旋轉方向,和最好以相同次數(shù)彼此相繼的以另一旋轉方向的半轉,不僅織邊2而且褶邊3能構成一固定的全紗羅邊。
因而在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由一共同的驅動裝置14來驅動時,通過旋轉體12a,13a的緯紗扎結最好與通過織機開口裝置的緯紗扎結同步地進行。
這里所涉及的裝置是表示安裝在織機右側的旋轉式絞邊器,在織機的左側還裝有一相同結構的另一裝置,如圖5和6所示。
為了把緯紗4的自由端引導到設在褶邊中的,這里未表示的織物幅寬保持裝置中,織物1的兩側至少設有一支持裝置或拉伸裝置29,30。
通過兩個旋轉式絞邊器12,13的同軸安排,在織邊2與褶邊3之間形成一織物空隙,參看圖5,其中設有一切斷裝置17,在給定的時間把褶邊從織物1上切除。
在圖2中,裝置的每一旋轉式絞邊器12,13設有一自己的驅動裝置14,從而能對每一旋轉式絞邊器進行個別控制,特別是考慮到旋轉方向的逆轉和扎結緯紗的時點在構成在拉出側的褶邊3的問題上。
褶邊3所用的褶邊紗9,如同織邊2所用的絞經(jīng)7一樣,是從設置在支架19或18上的筒管21或20上拉出的。這里支架18,19的位置是固定的。
在旋轉體12a,13a不設置逆轉的情況下,筒管20,21是設置在一個未表示的被驅動的筒管支架上。這種旋轉驅動的筒管支架是必需的,以免在旋轉體12a,13a與筒管20,21之間使絞經(jīng)7的互相纏繞和褶邊紗9的互相纏繞。
在圖3中,裝置由-第一旋轉式絞邊器12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3組成。
此兩個絞邊器的結構、安排和工作方式在DE4405776C1中已公開。
這里本發(fā)明的本質在于兩個旋轉體12a,13a各是一電動機伺服驅動裝置的轉子。
這兩個絞邊器在這里也構成一個由承載裝置22所支承的結構單元。
織邊梭口和褶邊梭口的形成與圖2所示的裝置的功能相同。
通過驅動控制裝置15可對每一絞邊器12,13進行個別控制和管理,使它與織口形成相一致。
承載裝置22作為一整體是通過長孔22a,借助相應的安裝元件同織機相連接,并按雙箭頭32的方向進行定位。
第一部件22a至少,同第二部件22b和第三部件22c相連接。第三部件22c可在一平面內單獨按雙箭頭33的方向圍繞著一垂直軸23而轉動地設置。
與結構單元相結合的絞邊器12,13在這里同第三部件22c是這樣來連接的,即單元可沿著部件22c的中間軸24而移動,并能圍繞著中間軸24而轉動。
在過寬的整經(jīng)軸的經(jīng)紗上,這種可轉動的結構單元是特別有利的。
絞經(jīng)7和褶邊紗9在這里也是同圖2所示一樣從筒管上拉出的。
圖4表示兩個圍繞著中間軸25可旋轉的旋轉體12a,13a,其上設有導紗孔12b,13b。
旋轉體是相應于圖2或圖3的裝置而構成的。
考慮到緯紗在褶邊3中的扎結時點,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本質特點,褶邊梭口10比織邊梭口8提前一角度Δα把緯紗4扎結。換一句話說,即旋轉體13b的旋轉不僅在按箭頭34的向前運行時,而且在按箭頭35的向后運行時都超前于旋轉體12b的旋轉。超前旋轉的量也就是Δα的值可在驅動控制裝置15中自由編程。
圖5表示設置在織口6的投緯側的、采用不同驅動方式14的裝置。當絞邊器13以整體的驅動來構成織邊2時,旋轉體13a是一電動機伺服驅動裝置的轉子,而褶邊3是借助一由外部驅動的旋轉體12a構成的。
兩個絞邊器的驅動裝置由一驅動控制裝置15來控制。在織口6的投緯側,如同織口的到達側或拉出側一樣,扎結的緯紗4的端頭在進入一圖中未表示的幅寬保持裝置之前由一保持裝置30最好是借氣動來拉伸。
圖6表示在圖5中所述的裝置。
按照本發(fā)明的方法,每一織物段31中旋轉體13的轉向逆轉的次數(shù)的比例并非為1,也就是說并不是在每一次引緯以后就發(fā)生旋轉體12a,13a的一次轉向逆轉。
為了在用于服裝工業(yè)的織物上產生一優(yōu)質的織邊2,如果轉向的逆轉發(fā)生在完成20個以上全紗羅組織扎結之后,而用來織造褶邊3的旋轉體12a的轉向逆轉發(fā)生在少于10個全紗羅組織扎結之后,則將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能獲得外觀優(yōu)美的織邊2和具有較高緯密的褶邊3,像采用其他已知的紗羅系統(tǒng)所能獲得的一樣。
本發(fā)明的實質是,對于每一織物段31或緯面花紋可以任意改變由兩個旋轉式絞邊器(12,13)組成的裝置轉向變換關系,以形成織物邊2和褶邊3,且可以自由編程。
圖7表示褶邊紗9通過旋轉體12a以某一方向的旋轉,借助全紗羅組織的扎結把緯紗4的端頭構成一褶邊3。
在褶邊3中,如同在織邊2中一樣,轉向逆轉的時點在外觀上并不容易識別,因此在前面的例子中沒有對實行旋轉體12a的轉向逆轉加以說明。
圖8表示絞經(jīng)7通過旋轉體13a以某一方向旋轉,借助全紗羅組織的扎結把緯紗4的端頭構成一織邊2。由于旋轉式絞邊器12,13可自由編程,所以可考慮緯紗4扎結的變化,例如所謂的花紋排列,這在布邊2和3同樣可以實現(xiàn)。
概括地可以這樣確認用已知的工藝來織制一全紗羅織邊2時能無限制地附加織制一暫時存在的褶邊3。另外還可確認通過兩個旋轉式絞邊器的結合而構成一結構單元并應用全紗羅組織工藝,除了能節(jié)省用來構成褶邊的材料以外,還能節(jié)省每一根緯紗的材料,緯紗材料的節(jié)約能這樣來實現(xiàn),特別是在劍桿織機上,把穿綜裝置和緯紗剪刀放在靠近織筘27之處以減小傳統(tǒng)織造的褶邊寬度。另外還可能把引緯機構(送緯劍桿和接緯劍桿)設置在靠近織筘27之處。
權利要求書按照條約第19條的修改1.在織機上用來織造一具有織邊和至少一個暫時存在的褶邊的織物的方法,根據(jù)本方法至少一根緯紗被引入一由經(jīng)紗構成的織口內、一個由絞經(jīng)所構成的織邊梭口內、和一個由褶邊紗所構成的褶邊梭口內,于是緯紗被打緯到織物、織邊和褶邊的打緯邊,緊接著通過經(jīng)紗、絞經(jīng)和褶邊紗予以扎結,然后借助至少一個剪緯刀把褶邊從已經(jīng)保持的緯紗上剪除,其特征在于織邊(2)的褶邊(3)各通過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中用以引導絞經(jīng)和褶邊紗的旋轉體而構成全紗羅邊,這里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是可逆的。
2.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在織機上織造具有織邊和至少一暫時存在的褶邊的織物所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織邊(2)和褶邊(3)各通過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中用來引導絞經(jīng)和褶邊紗的旋轉體的旋轉而構成全紗羅邊,這里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是不可逆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轉體是分別傳動或一起傳動的。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織口特別是褶邊梭口的緯紗拉出側和到達側,引導褶邊紗的旋轉體在織邊梭口閉合前超前于引導絞經(jīng)的旋轉體的運行,此超前運行在轉向逆轉時也予保持,這里超前運行量是以轉角Δα來表示的。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織邊梭口和褶邊梭口是同時形成的。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褶邊梭口、織邊梭口和織口是同時開啟的。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轉體是與織機驅動獨立地進行控制的。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式絞邊器的旋轉體各以自由編程的旋轉和自由編程的轉向逆轉來進行控制的。
9.根據(jù)權利要求2~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式絞邊器的旋轉體各以自由編程的旋轉來進行控制的。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褶邊在緯紗扎結好以后被剪除。
11.用以實施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a)一個具有引導絞經(jīng)(7)用的旋轉體(12a)的第一旋轉式絞邊器(12),用來構成織邊(2),(b)一個具有引導褶邊紗(9)用的旋轉體(13a)的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3)用來構成褶邊(3),(c)織邊和褶邊(2,3)是借助旋轉體(12a,13a)的旋轉控制和轉向逆轉的控制通過緯紗(4)的全紗羅組織扎結而制成的。
12.用以實施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a)一個具有引導絞經(jīng)(7)用的旋轉體(12a)的第一旋轉式絞邊器(12)用來構成織邊(2),(b)一個具有引導褶邊紗(9)用的旋轉體(13a)的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3)用來構成褶邊(3),(c)織邊和褶邊(2,3)是借助旋轉體(12a,13a)受控制的旋轉而不用轉向的逆轉,通過緯紗(4)的全紗羅組織扎結而制成的。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和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2,13)設有一共同的驅動裝置(14)。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和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2,13)各設有一驅動裝置(14)。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14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2)和旋轉式絞邊器(13)共同以標準系統(tǒng)的方式構成一結構單元。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1~1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體(12a,13a)有一導紗孔(12b,13b)。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1~16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體(12a,13a)是一個絞轉盤。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絞轉盤是制成圓環(huán)狀。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1~18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體(12a,13a)是一電動機伺服驅動裝置的轉子。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1~18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3)的旋轉體(13a)是一電動機伺服驅動裝置的轉子,而另一旋轉式絞邊器(12)的旋轉體(12a)是與電動機驅動裝置(14)相連接。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式絞邊器(12,13)的旋轉體(12a,13a)的旋轉方向可互相獨立地進行逆轉。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織物段或引緯順序中,轉向逆轉的次數(shù)和時點以及每一旋轉體(12a,13a)的轉數(shù)是通過一驅動控制裝置(15)來自由編程的。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織物段或引緯順序中每一旋轉體(12a,13a)的轉數(shù)是通過一驅動控制裝置(15)來自由編程的。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1~19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旋轉體(12a,13a)的側面隔開一距離而設置以使織邊(2)與褶邊(3)的全紗羅組織扎結之間具有一剪刀間隙(16)留給一切斷裝置(17)。
25.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織邊(2)所需的絞經(jīng)(7)和構成褶邊(3)所需的褶邊紗(9)是從裝在支架(18,19)上的筒管(20,21)上拉出的,這里支架(18,19)的位置是固定設置的。
26.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織邊(2)所需的絞經(jīng)(7)和構成褶邊(3)所需的褶邊紗(9)是從安裝在一被驅動的支架上的筒管(20,21)上拉出的。
27.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結構單元在織機內部的位置可通過一承載裝置(22)在空間上予以改變。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a)至少有一個可固定安裝在機器上的、并至少有一平面可移動的第一部件(22a),(b)至少有一個與第一部件(22a)相連接的第二和第三部件(22b,22c),其中第三部件(22c)能在一平面上單獨圍繞著一垂直軸(23)而擺動,(c)結構單元與第三部件(22c)是這樣連接的,即結構單元可沿著第三部件(22c)的中間軸(24)而移動的,并能圍繞著該軸而轉動。
29.根據(jù)權利要求28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結構單元的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2,13)是這樣安裝在第三部件(22c)上的,即旋轉體(12a,13a)能圍繞著一共同中間軸(25)而旋轉。
30.根據(jù)權利要求27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結構單元的工作狀態(tài)下,中間軸(25)約處于與織物(1)、織邊(2)和褶邊(3)的打緯邊(1a,2a,3a)成平行的位置。
權利要求
1.在織機上用來織造一具有織邊和至少一個暫時存在的褶邊的織物的方法,根據(jù)此方法至少一根緯紗被引入一由經(jīng)紗構成的織口內、一個由絞經(jīng)所構成的織邊梭口內、和一個由褶邊紗所構成的褶邊梭口內,于是緯紗被打緯到織物的、織邊的、和褶邊的打緯邊,緊接著通過經(jīng)紗、絞經(jīng)和褶邊紗予以扎結,然后借助至少一個剪緯刀從已經(jīng)保持的緯紗上剪除,其特征在于織邊(2)的褶邊(3)各通過第一和第二具有可逆轉向的旋轉式絞邊器中用以引導絞經(jīng)和褶邊紗的旋轉體的旋轉而構成全紗羅邊,這里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是可逆的。
2.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在織機上織造具有織邊和至少一暫時存在的褶邊的織物所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織邊(2)和褶邊(3)各通過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中用來引導絞經(jīng)和褶邊紗的旋轉體的旋轉而構成全紗羅邊,這里旋轉體的旋轉方向是不可逆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轉體是分別傳動或一起傳動的。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織口特別是褶邊梭口的緯紗拉出側和到達側,引導褶邊紗的旋轉體在織邊梭口閉合前超前于引導絞經(jīng)的旋轉體的運行,此超前運行在轉向逆轉時也予保持,這里超前運行量是以轉角Δα來表示的。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織邊梭口和褶邊梭口是同時形成的。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褶邊梭口、織邊梭口和織口是同時開啟的。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轉體是與織機驅動獨立地進行控制的。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式絞邊器的旋轉體各以自由編程的旋轉和自由編程的轉向逆轉來進行控制的。
9.根據(jù)權利要求2~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式絞邊器的旋轉體各以自由編程的旋轉來進行控制的。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褶邊在緯紗扎結好以后被剪除。
11.用以實施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a)一個具有引導絞經(jīng)(7)用的旋轉體(12a)的第一旋轉式絞邊器(12),用來構成織邊(2),(b)一個具有引導褶邊紗(9)用的旋轉體(13a)的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3)用來構成褶邊(3),(c)織邊和褶邊(2,3)是借助旋轉體(12a,13a)的旋轉控制和轉向逆轉的控制通過緯紗(4)的全紗羅組織扎結而制成的。
12.用以實施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a)一個具有引導絞經(jīng)(7)用的旋轉體(12a)的第一旋轉式絞邊器(12)用來構成織邊(2),(b)一個具有引導褶邊紗(9)用的旋轉體(13a)的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3)用來構成褶邊(3),(c)織邊和褶邊(2,3)是借助旋轉體(12a,13a)受控制的旋轉而不用轉向的逆轉,通過緯紗(4)的全紗羅組織扎結而制成的。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和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2,13)設有一共同的驅動裝置(14)。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和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2,13)各設有一驅動裝置(14)。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14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2)和旋轉式絞邊器(13)共同以標準系統(tǒng)的方式構成一結構單元。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1~1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體(12a,13a)有一導紗孔(12b,13b)。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1~16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體(12a,13a)是一個絞轉盤。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絞轉盤是制成圓環(huán)狀。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1~18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體(12a,13a)是一電動機伺服驅動裝置的轉子。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1~18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式絞邊器(13)的旋轉體(13a)是一電動機伺服驅動裝置的轉子,而另一旋轉式絞邊器(12)的旋轉體(12a)是與電動機驅動裝置(14)相連接。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轉式絞邊器(12,13)的旋轉體(12a,13a)的旋轉方向可互相獨立地進行逆轉。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織物段或引緯順序中,轉向逆轉的次數(shù)和時點以及每一旋轉體(12a,13a)的轉數(shù)是通過一驅動控制裝置(15)來自由編程的。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織物段或引緯順序中每一旋轉體(12a,13a)的轉數(shù)是通過一驅動控制裝置(15)來自由編程的。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1~19之一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旋轉體(12a,13a)的側面隔開一距離而設置以使織邊(2)與褶邊(3)的全紗羅組織扎結之間具有一剪刀間隙(16)留給一切斷裝置(17)。
25.根據(jù)權利要求1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織邊(2)所需的絞經(jīng)(7)和構成褶邊(3)所需的褶邊紗(9)是從裝在支架(18,19)上的筒管(20,21)上拉出的,這里支架(18,19)的位置是固定設置的。
26.根據(jù)權利要求1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織邊(2)所需的絞經(jīng)(7)和構成褶邊(3)所需的褶邊紗(9)是從安裝在一被驅動的支架上的筒管(20,21)上拉出的。
27.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結構單元在織機內部的位置可通過一承載裝置(22)在空間上予以改變。
28.根據(jù)權利要求27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a)至少有一個可固定安裝在機器上的、并至少有一平面可移動的第一部件(22a),(b)至少有一個與第一部件(22a)相連接的第二和第三部件(22b,22c),其中第三部件(22c)能在一平面上單獨圍繞著一垂直軸(23)而擺動,(c)結構單元與第三部件(22c)是這樣連接的,即結構單元可沿著第三部件(22c)的中間軸(24)而移動的,并能圍繞著該軸而轉動。
29.根據(jù)權利要求28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結構單元的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2,13)是這樣安裝在第三部件(22c)上的,即旋轉體(12a,13a)能圍繞著一共同中間軸(25)而旋轉。
30.根據(jù)權利要求27的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結構單元的工作狀態(tài)下,中間軸(25)約處于與織物(1)、織邊(2)和褶邊(3)的打緯邊(1a,2a,3a)成平行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織造具有織邊和暫時存在的褶邊的織物所用的方法。按照本發(fā)明的方法,至少一根緯紗被引入一由經(jīng)紗組成的織口內和一由絞經(jīng)組成的織邊梭口內以及引入一由褶邊紗所組成的褶邊梭口內,然后緯紗被打緯到織物的、織邊的和褶邊的打緯邊,緊接著通過經(jīng)紗、絞經(jīng)和褶邊紗予以扎結,然后借助至少一個剪緯刀把褶邊從已經(jīng)保持的緯紗上剪除。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織邊(2)和褶邊(3)各通過第一和第二旋轉式絞邊器(12,13)中用以引導絞經(jīng)和褶邊紗的旋轉體(12a,13a)的旋轉而構成全紗羅邊。這里旋轉體的旋轉方向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文檔編號D03D47/44GK1234841SQ98800972
公開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V·克魯姆 申請人:林道爾道尼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