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紗線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符合于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紗線控制裝置,用于任意地控制一紗線的橫向振蕩運動。
已有許多紗線控制裝置,特別是在各種梭道機構之中,用于任意地控制一紗線的橫向振蕩運動。
在這些紗線控制裝置的一第一類型中,各紗線是間接受控的,紗線只當它被選定時才被移動。為此目的,各紗線被牢牢地拉進各的眼孔中去并被導引,各借助于上游的各機、各織機和各機經由連接裝置以編程規(guī)定的方式移動。在此情況下易于確定紗線的選定運動需要大量零部件及其很大的行程,而這一點必然在許多方面具有某種非常不利的影響。因而,特別是,梭道機構的速度由于巨大的慣性力而是非常有限的。已知各種紗線控制裝置的一些更為顯著的缺點是,比如,磨損程度大、振動厲害、噪聲大、由于裝置復雜而需要較大空間,以及人機工程狀況不良等等。最后,由于結構復雜,它們也較為昂貴。
這些紗線控制裝置的一第二類型披露在WO97/11215之中。這種紗線控制裝置具有一提升裝置,可以一種振蕩方式予以驅動,帶有至少一個用于紗線的驅動器,以及至少一個可以借助于一致動器予以致動以便使紗線有選擇地接合于提升裝置的驅動器。這些控制器在直接指配給驅動器之后配置在提升裝置上并與后者一起被推動而上下行走。這一點會導致多種缺點。由于提升裝置必須不僅包含驅動器,而且特別是還要包含控制器和致動器,它具有較大的體積。這種紗線控制裝置不大適合于一帶有高經紗數(shù)目的織機。其次,各運動零部件具有較大的質量并且另外必須被推移遍及提升裝置的整個行程。致動器的共同動作又需要一與動力供應和程序數(shù)據(jù)的運動界面,它比較復雜、昂貴和易受磨損。一根紗線必須非常小心地予以拉拽,以便防止零部件被彎曲,以及因而防止與相應的修理費用相關聯(lián)的功能失效。雖然具有良好的可達性,但拽入一根紗線是很費時而又花錢的。最后,由于較大的慣性力和裝入各運動零部件的電子裝置的靈敏性,這樣一種紗線控制裝置只能在較低速度下操作。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開始時所提及的那種類型的紗線控制裝置。
所設定的目的是按照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予以實現(xiàn)的。
由于以下事實,即控制器配置得獨立于驅動器從而提升裝置,提升裝置減輕了質量和各靈敏的控制件而可以按照優(yōu)化觀點為提升動作作獨特設計??刂破?,對照之下,實際上配置為固定的,也就是說,它們也不必執(zhí)行提升裝置的提升動作,而可以僅被限制和集中于執(zhí)行切換變量,以便以一種振蕩方式在驅動器處置入(laying in)和去除紗線。固定的配置還允許驅動能量和各控制信號與磨損無關地以一種簡單方式予以饋入,以及允許在控制可能性方面有很大的靈活程度。由此造成了更為決定性的各項優(yōu)點,諸如,一方面,用于提升裝置的各驅動馬達較小,以及另一方面,用于控制器的致動器較小,用于驅動裝置的能量需求較少,并因而不僅有效生產的成本較好,而且盡管動力較大但有效操作的成本也較好。這樣也導致熱量較少生產,最終也具有簡化和降低裝有這些裝置的各操作間之中空調設備成本的效果。其次,這樣一種裝置還比較容易接近,而這就有助于置入紗線。由于各另部件的不靈敏性,這進一步受到了支持。
在一織機中的一用于經紗紗線控制的梭道機構中采用一種新型紗線控制裝置會表現(xiàn)出以上所提及的類型的各種顯著優(yōu)點。
特別是,運動零部件的數(shù)量也顯著減少,以及因而運動質量的降低允許驅動速度較高和因而生產效能較高,不過,情況是與通常的紗線控制裝置相比,磨損減少很多和噪聲與振動降低很多。特別是一織機的各梭道機構,本發(fā)明開創(chuàng)了以很高速度,比如每分鐘5000和更多轉數(shù)來操作紗線控制裝置,特別是梭道機構,從而以及相連接的織機的可能性。
取消了本來習用的各上游控制裝置和本來所需的各連接件,會導致另外一些顯著的優(yōu)點。一配備著符合本發(fā)明的紗線控制裝置的織機不需要用于諸如各提花機這樣的上游梭道機構的各內裝附屬裝置,為織機的空間需求形成很大的節(jié)省,以及因而在整個織機的操縱和可接近性方面形成某種改進,結果是在操縱和控制方面是一種人機工程方面的重要改進,并因而是在一紗線控制裝置,特別是在一梭道機構處工作場所的改進。調節(jié)和維護作業(yè)因此會比較容易進行,而事故風險同樣得以減少。
由于零部件數(shù)量少此外又比較簡單,所以新型紗線控制裝置的生產和維護成本是較低的。
本紗線控制裝置的一些良好實施例在權利要求2至27中予以說明。
制作控制器具有多種可能性。因而,不過,所述這些可能性可以在于向有待控制的各紗線提供一種電脈沖以便使紗線以切換變量朝向驅動器偏移。不過,這樣一種結構只在紗線反應于一電流脈沖時才是可能的。一種符合權利要求2的實施例更為有利,由于一控制槽孔可確保紗線以切換變量自我封閉式地驅動,而這也與紗線的性質無關。一種按照權利要求3的進展,為了允許沿著紗線的整個橫向移距或行程從事導引,是很方便的。
按照權利要求4的控制器的薄片狀結構形成一種特別節(jié)省空間的設計,這改進了其使用,特別是關于一織機的經紗紗線控制,在此情況下,控制器可以按照權利要求5或6予以研制。
按照權利要求7,驅動器遍及紗線的整個橫向移動可以是有效的。不過,按照權利要求8的實施例更為有利,不僅在一驅動器的行程路徑方面形成減小,而且還在控制可能性方面有所提高。
特別可取的是按照權利要求9的一項紗線控制裝置實施例,按照此實施例,驅動器具有一驅動鉤,只在一個運動方向上有效,用于紗線的自我封閉式驅動(self-closed driving)。在另一運動方向上,在紗線的殘余應力可能是充分的情況下,返回最好是以一種強迫封閉方式(force-closed fashion)進行。適當時,可以提供另外的附加張緊裝置。在特定情況下,紗線控制裝置可以按照權利要求10予以制作并具有一允許在紗線的兩個運動方向上自我封閉式驅動的驅動器。
制作和配置驅動器有許多的可能性,權利要求11至13的那些尤其可取。
制作致動器也具有其他一些可能性,在權利要求14至16中所說明的幾種特別可取。在此情況下,符合權利要求17的致動器可以在一驅動方向上被啟動,并可以借助于一彈簧在另一方向上返回。
按照權利要求18,控制器可以配置得能夠以切換變量樞轉,最好是可以將這種配置在一支承軌道上做出。權利要求19和20說明了可樞轉的控制器的有利設計。
不過,按照權利要求21的一項紗線控制裝置的實施例是特別可取的。可以在其縱向上移動而來回行走的控制件在配置和驅動方面允許有許多變型。因而,比如按照權利要求22,致動器可以配置在控制件的下端處。還可以按照權利要求23來設計此裝置。這樣一種紗線控制裝置好似現(xiàn)有的提花裝置,不過,情況是,致動器此時不必須執(zhí)行整個行程路徑,而只是對應于切換變量的一部分,結果是,此裝置與提花裝置相反,可以顯著地簡單和巧小的方式予以制作,并且與現(xiàn)有的提花裝置相比,只需要少量能量以越過切換路徑。
符合權利要求24的實施例使得特別簡單且特別緊湊的設計成為可能。
按照權利要求25,驅動器便于配置在一提升裝置的一提升軌道上。
本紗線控制裝置適合于大多數(shù)改型應用場合,比如,適合于任意地提供一種帶有不同顏色和品質的緯紗紗線的緯紗紗線插入件用于夾持。不過,特別有利的是,符合權利要求26的紗線控制裝置是一織機的一梭道機構的一個部件〔sic〕,而許多紗線控制裝置〔sic〕予以提供以便控制織機的各經紗紗線??梢詾槊恳豢刂萍峁┮粚S弥聞悠?,以便達到最多的控制可能性。按照權利要求27的設計對于較為簡單的一些情況也是很便利的。
符合本發(fā)明的紗線控制裝置的各項示范實施例將在下面借助于各示意圖紙較為詳細地予以說明,圖紙中
圖1以側視圖表明一織機的梭道機構(shedding mechanism)中的一第一紗線控制裝置;圖2以較大比例表明圖1的紗線控制裝置;圖3表明圖2截面III-III上圖2的紗線控制裝置;圖4至20表明圖1至3的紗線控制裝置在符合圖5至20的不同控制階段中的運動簡圖,各驅動器在圖5至20中是以敞開方式顯示出來的,也就是說,為更好地了解起見,位于前景的部分控制裝置省略了;圖21表明圖1至20的紗線控制裝置,從基本位置工作到一較高位置;圖22表明具有一壓電控制器的一第三紗線控制裝置;圖23表明具有一控制件和兩個驅動器的一第四控制裝置,從中間基本位置工作;圖24表明具有一控制件的一第五紗線控制裝置,在縱向上振蕩,包括兩個薄片和指配的驅動器;圖25以較大比例表明圖24XXV-XXV截面上的紗線控制裝置;圖26表明類似于圖24和25的一第六紗線控制裝置,但具有一控制件,包括三個薄片和指配驅動器;
圖27以較大比例表明圖26XXVII-XXVII截面上的紗線控制裝置;圖28以一示意簡圖表明類似于圖24至27并具有一致動器的一第七紗線控制裝置;圖29至33表明圖24至28的紗線控制裝置的不同控制階段;圖34表明針對圖29至33各運動階段的運動簡圖;圖35表明處在敞開梭口位置(open shed position)的一織機梭道機構中的圖24至33的紗線控制裝置;圖36表明處在關閉梭道位置的圖35梭道機構;圖37以一前面視圖表明具有符合圖35和36的一紗線控制裝置并具有單獨重復控制的一部織機;圖38表明具有符合圖35和36的各紗線控制裝置的另一部織機,各致動器循環(huán)地(in terms of repeat)驅動多個控制件;圖39表明類似于圖24至27并具有處在敞開梭道位置上一梭道機構中的一改進的致動器的一第八紗線控制裝置;圖40表明處在關閉梭道位置上的圖39的梭道機構;圖41表明圖39和40的梭道機構的致動器,做成為一種氣動活塞/氣缸組件;圖42表明圖39和40的梭道機構的致動器,設計成為一種電磁裝置;圖43表明具有類似于圖24至27的各紗線控制裝置的一第九梭道機構,具有改進的各致動器;圖44以較大比例表明圖43的梭道機構的各致動器;圖45表明在較高位置上沿圖47XXXXV-XXXXV截面上的改進后形式的圖43和44的各致動器;圖46表明在較低位置上圖45的各致動器;圖47以平面視圖表明圖45和46的各控制件的配置;以及圖48以前面視圖表明一織機,具有符合圖38至47的各紗線控制裝置和各控制件的直接驅動。
圖1表明一織機的簡圖。各經紗4從一經軸2抽出并經由一張緊裝置6伸向一第一經紗導紗針8,再伸向一第二經紗導紗針,在它們之間配置各經紗探針12。從第二經紗導紗針10起,各經紗4經由多個紗線控制裝置14,它們組合起來構成一梭道機構13并散開(open)各經紗4以構成一織造區(qū)(weaving shed)16,伸向一紡織段(weaving station)18,在該處各緯紗20被穿入散開的織造區(qū)16并借助于一織筘22在一織口(fell)24處予以拍打。如此形成的織成織品26經由一抽出裝置30的導布件28導引到一卷步輥32并盤繞在上面。
梭道機構13是由詳細顯示在圖2和3之中的各個紗線控制裝置14構成的,并包括一提升裝置34,具有一比如通過一從動偏心輪40經由一連桿38使之可以上下移動的提升軌道36。各驅動器42排齊在提升軌道36上,它們制成為薄片狀并在相互掉轉的側部上具有各舌簧(spring tonbue)44,在后者自由端處各自配置一驅動鉤46、48,用于各自勾住一根經紗4a、4b。每一驅動鉤在自由端處配置一接續(xù)導桿(run-on guide)50,以便促進經紗的接合。一紗線抑制器(thread rejector)52設置在各驅動鉤的上游,目的在于防止各經紗不合要求地接合在驅動鉤46、48上。
對于每一驅動鉤46、48,每一驅動器42指配有控制件54、56,可借助一致動器58、60予以控制,以便使一根指配的經紗4a、4b接合于驅動器的驅動鉤46、48。各致動器58、60經由一線62連接于一控制裝置64,各致動器按照有待產出的織品在圖案方面來控制此裝置,其實施方式雖然未作較為詳細的顯示,但都是周知的。每一控制件54、56分別包括兩個薄片54a、54b和56a、56b,它們圍住了其間的驅動器42。各控制件54、56和/或它們分別的控制薄片54a、54b和56a、56b安裝在一共同的支座66上,以致它們可以圍繞各螺栓68作樞轉,樞轉路徑只對應于把經紗穿入驅動器并把它帶出驅動器所需的切換變量(switching variable)。支座66排齊在一固定的支座軌道70上并包括各彈簧臂桿72,各彈簧臂桿72各自與分別在控制薄片54a、54b和56b、56b之間的一止動器74配合工作,并把各薄片預先張緊而貼靠致動器58、60。
一如圖1和特別是2至20所示,各控制件包括各槽孔76,它們在各經紗4a、4b的基本位置上做成為狹窄的各控制槽孔78,它們在提升方向上并合在較寬的各導引槽孔80之中。
梭道機構的操作模式從圖1至20可以非常清楚地予以了解。各經紗的基本位置是由第二經紗導紗針10與導布件28之間的平直連接方式確定的。這一基本位置還對應于梭口(warp shed)的高位,各經紗4、4a、4b由行程H選擇性地從此位置引向低位,這從各圖可以看出。一根經紗4、4a、4b只當此經紗借助于相關的控制件54、56使之接合于其高位上的相關驅動鉤46、48時才被驅動(5、9和17)。為此目的,一適當?shù)闹聞悠?8、60經由控制裝置64而被啟動,并使相關的控制件54、56相對于相關的驅動鉤46、48而作樞轉,其結果是,當驅動器52向下移動時,所述控制件由驅動鉤46、48予以驅動并被引向低位(圖1、2、7、11和19)。此經紗主要利用經紗的殘余應力而隨著驅動器42的向上移動從低位返回到高位。此向上移動可以通過把經紗鋪放在提升軌道上而進一步得到支持,此軌道直接布置在驅鉤下面。適當?shù)脑挘寗鱼^也可以做成為一雙鉤48a,如圖2中虛線所示。經紗在驅動器42并從而經紗4a、4b已經到達基本位置時被引出驅動鉤46、48。致動器58、60隨后被切換為不起作用,其結果是,控制件54、56在彈簧臂桿72的預先張緊作用之下樞轉回基本位置(圖13至16),在此位置上各經紗紗線不能由驅動器42予以驅動。
驅動器42在本實例中配備兩個驅動鉤46、48,而兩個控制件54、56相應地予以指配,結果是,一個驅動器可以有選擇地把兩根經紗4a、4b移出上梭道位置而進入下梭道位置,如圖4中簡圖和圖5至20的相關階段圖紙具體所示。因此需要在一提升軌道36上只配置所出現(xiàn)的經紗數(shù)之一半那么多的驅動器42,并且在一支承軌道70上配置相應于經紗數(shù)的多個控制件54、56。做成狀為薄片的各驅動器42和各控制件54、56設計得相當?shù)谋〔⒖梢员热缡?.1至0.5mm厚,適當?shù)脑?,把所需?shù)量的驅動器42和控制件54、56分布在兩個或更多提升軌道36和支承軌道70上,可能是方便的。
如以上各實施例所表明,新型梭道機構不需要任何彈簧復位,而且由于各經紗的直接控制使得控制各經紗所需的零部件被減少到最小限度,其結果是,與傳統(tǒng)的各種裝置相比,驅動力顯著減少。一方面,這導致能量的顯著節(jié)省,而另一方面,它開辟了以一比如5000或更大的每分轉數(shù)的相當高速度來操作這樣一種織機的可能性。
圖21描述了一種紗線控制裝置14a,基本上對應于圖1至20的那種,不過,此紗線控制裝置配置得不在由各經紗4a、4b所規(guī)定織品以下,而是在它以上,結果是,各經紗的中性位置對應于下部梭口位置,而各經紗借助于驅動器42被移位到上部梭口位置。
在示于圖22并由紗線控制裝置14b構成的梭道機構中,各驅動器82排齊在一提升軌道上,后者構成一以已知方式上下移動的金屬綜框84的一部分。各驅動器本身又包括各驅動鉤46、48和各突起86、88,用來支持各經紗返回到初始位置。指配給驅動器82或驅動鉤46、48的控制件90、92本身又包括一槽孔76,它具有一控制槽孔78和一導引槽孔80,并以樞轉方式安裝在一支承軌道94上。每一控制件在避開各經紗4a、4b的一側上具有一致動臂桿96。每一致動臂桿96包括一控制止動器98和一偏壓彈簧100,后者相對于一切換裝置102預先張緊控制止動器98,此切換裝置102即一所謂撓曲振動器,處在施加于它的一電勢之下。如果切換裝置102未加啟動,控制止動器98座靠在所述切換裝置上,而控制裝置仍然留在中性基本位置上。不過,如果切換裝置102借助于控制裝置64經由一線104予以啟動,則切換裝置102樞轉到虛線所示的位置上,而切換裝置90可以在偏壓彈簧100的作用下作樞轉并參與呈現(xiàn)一接合在致動臂桿96下端處的一驅動槽溝108中的從動控制板條形式的一致動器106的運動。這一驅動槽溝108具有的寬度致使它可以在致動臂桿96被切換裝置102止動在基本位置上時自由移動。在切換裝置被啟動的情況下,偏壓彈簧100將致動臂桿96預壓靠于控制板條106,結果是,致動臂桿參與了控制板條106的運動,控制件90或92從而以相關的驅動鉤46、48接合相應的經紗4a、4b。圖22中由虛線表示的控制止動器98a至98n各自對應于一依序排布的控制件,控制件本身又分別地與一指定的切換裝置(未畫出)協(xié)同工作。
圖23描述了一種紗線控制裝置14c,其中一經紗4被指配兩個驅動器110和112,它們把經紗從對應于中間梭口位置的各經紗的中性位置分別移入上部梭口位置或下部梭口位置。驅動器110、112配置在相應的提升軌道114、116上并各自在一舌簧118的端部具有一驅動鉤120、122。指配給兩個驅動器110、112的是一共用控制件124,以樞轉方式裝在一支承軌道126上并在背離經紗4的一側上具有一致動臂桿128,致動臂桿與兩個致動器130、132協(xié)同工作,兩個致動器彼此相反地動作并使控制件124相對于驅動器110、112之一或另一個作樞轉。控制件124本身又配置一用于控制經紗的槽孔134,此槽孔在經紗4的中性位置上做成為一狹窄的控制槽孔136,隨后向上和向下連合較寬的導引槽孔138、140。此紗線控制裝置的操作類似于開始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
圖24和25表明另一種紗線控制裝置14d,具有一在每一側上被指配以帶有驅動鉤146的驅動器142、144。驅動器142、144分別伸展在相反的方向上并從圖24中所示的中性位置上下移動??刂萍?40包括一槽孔148,在中間位置做成為一控制槽孔150并在兩側上由導引槽孔152鄰接??刂撇劭?50相對于控制件140的縱向傾斜地配置,其方式是,當后者以一振蕩方式沿縱向運動時,控制件以切換變量S移動,如圖24中虛線所示。當控制件從圖24中實線表示的位置移到虛線表示的位置時,經紗4從左手驅動器142的驅動區(qū)域被傳送到右手驅動器144的驅動區(qū)域,結果是,當借助于提升裝置(未詳細畫出)的提升軌道154執(zhí)行其提升運動時,后一驅動器可以從中間位置被傳送到上部梭口位置。特別是,從圖25可見,控制件140做成似為一薄片并包括控制薄片140a和140b,控制薄片于其間在它們的一部分寬度上圍住同樣做成似為薄片的驅動器142、144。
圖26和27表明一種紗線控制裝置14e,對應于圖24和25之中者,控制件具有另一控制薄片140c,結果是,驅動器142、144分別配置在相互分開的各控制薄片140a、140b或140b與141c之間。因此,各控制薄片可以具有較寬的結構并可以具有較大程度的控制薄片的覆蓋范圍,并因而是一種改進的導引裝置。在此情況下,驅動器142、144可以具有一段156,蓋住驅動鉤146并以一雙鉤146a的方式協(xié)作以使經紗4從上部或下部梭口位置返回并因而支持經紗的有效控制。在圖26所示的中間梭口位置上,驅動器142、144的加寬段156形成一間隙158,支持經紗沿著控制槽孔150運出一切換位置而進入另一切換位置。
圖28至33一方面分別表明按照圖24、25和26、27的紗線控制裝置14f的另一種設計和驅動,另一方面表明在經紗的控制期間運動周期的不同階段。在示于圖28至32之中的各控制件140的情況下,控制件140借助于一致動器160予以控制,后者由空氣驅動并經由一根綜線162使控制件140連接于它,此綜線則經由一線板164從致動器160引導到控制件140。致動器主要在上行程起作用,而返回運動是由一復位彈簧166實現(xiàn)的,此彈簧連接于控制件140的下端,此端由一導引件168予以導引。驅動器142、144的運動周期表示在圖34的運動簡圖之中。按照圖29,經紗4借助于左手驅動器142被移出中間梭口位置而進入相應于圖30的下部梭口位置。從這一位置,它然后在驅動器142回動時再次進入符合圖31的中間梭口位置,而經紗借助于控制件140的控制槽孔150傳送于右手驅動器144中。所述驅動器144驅動它進入符合圖32的上部梭口位置,由此位置它隨后借助于右手驅動器144再次進入按照圖33的中間梭口位置。
圖35和36表示在一織機的一梭道機構170之中按照圖28至33的許多紗線控制裝置14f的配置,這些紗線控制裝置既可以前后配置在一排中,也可以彼此相鄰配置在許多排中,取決于有待生產的織品26的支數(shù)和有待控制的經紗4a、4b的支數(shù)。圖35表明處在敞開梭口位置上的梭道機構,緯紗20被穿入織造區(qū)16,而后借助于織筘22在織口處予以拍打。梭道機構在圖36中表示為處在封閉梭口位置。
圖37表明一具有符合圖35和36的各紗線控制裝置14f和梭道機構170的織機。從圖37可見,織機包括一機架172,于其中梭道機構170配置紗線控制裝置14d、14e和14f,而且它用來循環(huán)地直接控制各經紗(未詳細畫出)。每一控制件140經由復位彈簧166向下預先張緊并經由通過線板164予以導引的綜線162連接于一容放各致動器160的選定裝置174。圖38表明另一織機,其中選定裝置174a的致動器160a和梭道機構170a按照一經紗循環(huán)(warp repeat)T同時操作許多控制件。
圖39至42表明一梭道機構176的另一示范實施例,具有按照圖24至27中各紗線控制裝置14d和14e的原理設計的各紗線控制裝置14g,但具有改進的各致動器178。為此目的,各控制件140在下端配置在一導引件180中并經由各連接件182連接于各致動器178,它們都位于下面較低處。這些致動器隨后驅動各控制件。按照圖41,這樣一種致動器178a可以做成為一氣動活塞/氣缸組件。一連接于連接件182的活塞184借助于一復位彈簧188預先張緊在氣缸186之中的低位上。壓縮空氣經由供氣管線190供入,而活塞從而控制件被推升起來。一致動器178b的另一實例示于圖42之中。在此情況下,致動器做成為一電磁裝置并在一殼體192中具有一線圈194,控制電流經由各導線供給此線圈。一永久磁鐵可移動地配置在線圈194之中并經由連接件182連接于控制件140。梭道機構于圖39中顯示為處于敞開梭口位置上,以及在圖40中顯示為處于關閉梭口位置上。
圖43和44表明另一梭道機構200,具有符合圖24至27中各紗線控制裝置的原理的各紗線控制裝置14h,但帶有另外的改進的各致動器202。為此目的,各控制件140各自在下端處具有一導引件204,在一導向件206中受到導引而上下移動。各分經刀片208,上下移動并各自與控制件140上的一驅動部分210協(xié)同工作,用來驅動各控制件。導向件206之中的偏壓彈簧212相對于分經刀片208預先張緊控制件140從因而驅動部分210,結果是,控制件140可以順隨分經刀片的擺蕩運動。配置在導向件206底側上的是一控制板214,攜帶有各壓電切換裝置216,此裝置在未經切換的狀態(tài)下可確保導引件204從而控制件的自由運動,以及在已經切換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已經致動的狀態(tài)下與一臺肩218協(xié)同工作,結果是,驅動部分210從而控制件140可以不再順隨分經刀片208。這樣就把控制件保持在一切換位置上,結果是,一相關的經紗4不能再從一個驅動器142被傳送到另一驅動器144,并因而不能再從低位變成高位,以及相反。
圖45至47表明紗線控制裝置14i的另一實施例,對應于圖43和44的紗線控制裝置14h,雖然在此情況下各致動器202a具有一些控制板214a,它們帶有上下兩排切換裝置216、216a,在分經刀片208的縱向看來交替使用。因此,各導引件204a是各有不同并在適當?shù)钠莆恢锰幘哂信_肩218、218a。這樣就允許各紗線控制裝置具有很大的組裝密度,從而具有很大的每厘米普特(porter)。各分經刀片在圖45中表示為處于高位和在圖46中表示為處于低位上,各個切換裝置216、216a表示為處于已經啟動的,就是說已經偏轉的狀態(tài)之中,此時它們與各導引件204a的臺肩218、218a協(xié)同工作。
圖48中所示的織機包括一符合圖39至43的梭道機構200,具有符合圖39至47的紗線控制裝置14g、14h、14i。在此情況下,帶有各致動器202的導向件206配置在機架222中紡織區(qū)域220以下,結果是,紡織區(qū)域從頂側可以自由接近。
在以上各示范實施例中,各紗線控制裝置各自結合用于在一織機中形成梭口的各經紗的控制來示出的。不過,各紗線控制裝置也可以用來控制用于其他各種目的的其他各種紗線,特別是用于選定各緯紗,它們或是與各經紗分開地給進,或是具體地說,類似于各經紗紗線那樣給進。
附圖標記表H 一紗線的或一驅動器的行程S 切換變量T 經紗循環(huán)2 織軸4 經紗6張緊裝置8第一經紗導紗針10 第二經紗導紗針12 經紗探針13 梭道機構14 第一紗線控制裝置(圖1-20)14a 第二紗線控制裝置(圖21)14b 第三紗線控制裝置(圖22)14c 第四紗線控制裝置(圖23)14d 第五紗線控制裝置(圖24-25)14e 第六紗線控制裝置(圖26-27)14f 第七紗線控制裝置(圖28-36)14g 第八紗線控制裝置(圖39-42)14h 第九紗線控制裝置(圖43-44)14i 第十紗線控制裝置(圖45-47)16 織造區(qū)18 紡織段20 緯紗22 織筘24 織口26 織品28 導布件30 抽出裝置32 卷布輥34 提升裝置36 提升軌道38 連桿40 偏心裝置42 驅動器44 舌簧46 驅動鉤48 驅動鉤48a 雙鉤50 接續(xù)導桿52 紗線抑制器54 控制件54a 控制薄片54b 控制薄片56 控制件56a 控制薄片56b 控制薄片58 致動器60 致動器62 線64 控制裝置66 支座68 螺栓70 支承軌道72 彈簧臂桿74 止動器76 槽孔78 控制槽孔80 導引槽孔82 驅動器84 金屬綜框86 突起88 突起90 控制件92 控制件94 支承軌道96 致動臂桿98 控制止動器98a-n 控制止動器100 偏壓彈簧102 壓電切換裝置104 線106 致動器(控制板條)108 驅動槽溝110 驅動器112 驅動器114 提升軌道116 提升軌道118 舌簧120 驅動鉤122 驅動鉤124 控制件126 支承軌道128 致動臂桿130 致動器132 致動器134 槽孔136 控制槽孔138 導引槽孔140 控制件140a 控制薄片140b 控制薄片140c 控制薄片142 驅動器144 驅動器146 驅動鉤146a 雙鉤148 槽孔150 控制槽孔152 導引槽孔154 提升軌道156 加寬段158 間隙160 致動器160a 致動器162 綜線164 線板166 復位彈簧168 導向件170 梭道機構170a 梭道機構172 機架174 選定裝置174a 選定裝置176 梭道機構178 致動器178a 致動器178b 致動器180 導向件182 連接件184 活塞186 氣缸188 復位彈簧190 供氣管線192 殼體194 線圈196 導線198 永久磁鐵200 梭道機構202 致動器202a 致動器204 導引件204a 導引件206 導向件208 分經刀片210 驅動部分212 偏壓彈簧214 控制板214a 控制板216 切換裝置216a 切換裝置218 擋持止動器218a 擋持止動器220 紡織區(qū)域222 機架
權利要求
1.一種紗線控制裝置,用于任意地控制一紗線(4、4a、4b),特別是一織機的一經紗紗線的橫向振蕩運動,具有至少一個提升裝置(34、36、154),可以一種振蕩方式予以驅動;具有至少一個用于紗線的驅動器(42、82、1010、112、142、144);還具有至少一個控制器(54、56、90、93、124、140),可借助于一致動器(58、60、106、130、132、160、160a、178、178a、178b、202、202a)予以致動,以便選擇性地使紗線接合驅動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獨立于用于驅動器(42、82、110、112、142、144)的提升裝置(34)配置,使得控制器(54、56、90、93、124、140)以振蕩方式選擇性地使紗線(4、4a、4b)直接朝向和離開驅動器(42、82、110、112、142、144)移動一切換變量(S)。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具有一控制槽孔(78、136、150),以便使紗線(4、4a、4b)移動切換變量(S)。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具有一槽孔(76、134、148),伸過紗線(4、4a、4b)的整個橫向移距,并最好是擴展在控制槽孔(78、136、150)以外。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做成為一薄片狀并至少局部地蓋住驅動器(42、82、110、112、142、144),后者在寬端處同樣做成為一薄片狀。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140)具有至少兩個平行的薄片(54a、54b、56a、56b、140a、140b、140c),圍住它們之間的薄片狀驅動器(42、82、110、112、142、144)。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40)具有至少另外一個薄片(140c)并圍住另一驅動器(144)。
7.按照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器(42、82)可以移過紗線(4、4a、4b)的整個橫向移距(H)。
8.按照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器(110、142)可以沿著紗線(4)的橫向移距的一第一區(qū)段被移動,而為紗線橫向移距的其余部分提供一第二驅動器(112、144),它相對于第一驅動器指向相反,控制器(124、140)對各紗線在第一和第二驅動器交叉點處的選擇性傳送是有效的。
9.按照權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器(42、82、110、112、142、144)具有一驅動鉤(46、48、120、122、146),用于在一個運動方向上以一自封閉方式驅動紗線(4、4a、4b),而紗線可以最好是由于紗線的殘余應力以一強迫-封閉方式在另一運動方向上返回。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器(48)具有一雙鉤(48a、146a),用于紗線在兩個運動方向上的自封閉式驅動。
11.按照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鉤(46、48、120、122)配置在一舌簧(44)的端部處并最好是具有一在驅動部分外側的接續(xù)導桿(50)。
12.按照權利要求9至11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鉤(42)在自由端處具有一紗線抑制器。
13.按照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器(42、82)具有兩個驅動鉤(46、48),它們指向彼此相離方向并各自被指配一用于置入一紗線(4、4a、4b)的控制器(54、56、90、92)。
14.按照權利要求1至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致動器(106、202)包括一壓電切換裝置(102、216、216a)。
15.按照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致動器(178a)做成為一活塞/氣缸組件(184、186),可以由一種流體致動,而最好是氣動的。
16.按照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致動器(178a)做成為一電磁裝置(194、198)。
17.按照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致動器(58、60、106、160、160a、178、178a、202)可以在一個驅動方向上被驅動并可以在另一方向上借助于一彈簧(72、100、166、188、212)返回。
18.按照權利要求1至17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54、56、90、93、124)做成為一控制件,可以切換變量(S)樞轉并最好是配置在一支承軌道(70、94、126)上。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成對配置的各控制件(54)以樞轉方式安裝在一共同支座(66)上,此支座固緊于一支承軌道(70)并具有一彈簧臂桿(72),彈簧臂桿預張緊各控制件(54、56)以抵靠于致動器(58、60)。
20.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以樞轉方式安裝在一支承軌道(94)上的控制件(90、92)具有一控制止動器(98)和一偏壓彈簧(100),其預張緊控制止動器(98)使之抵靠于最好是壓電切換裝置(102),此裝置在切換狀態(tài)下讓出控制止動器(98)的路徑并使控制件(90、92)接合于一振蕩式致動器(106)。
21.按照權利要求2至17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140)做成為一細長的控制件,配置得在其縱向上來回移動,控制槽孔(150)傾斜于控制件的位移方向在控制區(qū)域內從紗線(4)的一切換位置伸向紗線的另一切換位置。
22.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縱向上來回移動的控制件(140)最好在下端直接連接于致動器(178,278a,178b,202)。
23.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縱向上來回移動的控制件(140)借助于一復位彈簧(166)在下端處沿一個方向上受到預先張緊,并在上端處經由一連接件(162),最好是一繩索,連接于致動器(160、160a)。
24.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縱向上來回移動的控制件(140)與一在紗線控制件的縱向上來回移動的驅動件(208)協(xié)同工作,控制件借助于一彈簧(212)被預先張緊而抵靠于該驅動件,控制件配置一擋持止動器(218、218a),一可控制的切換裝置(216、216a),最好是一壓電切換裝置,可與止動器協(xié)同工作,其方式是,控制件(140)在切換裝置無效的情況下順遂驅動件(208)的運動,并在切換裝置(216,216a)生效的情況下被擋持在某一位置上。
25.按照權利要求1至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器(42、82、110、112、142、144)配置在提升裝置(34)的一提升軌道(36、154)上。
26.按照權利要求1至2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織機的一梭道機構(13、170、170a、176、200)的一個部件,多個紗線控制裝置被提供用于控制織機的各經紗。
27.按照權利要求25所述的紗線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組合成組的各控制件可以各自由一共用的致動器(160a)予以驅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紗線控制裝置,包括一可以振蕩方式工作的提升裝置(154),它帶有至少一個用于一根紗線(4)的驅動器(142、144)和一個可以借助于一致動器(160、178、262)予以致動以便有選擇地使此紗線接觸此驅動器的控制件。按照本發(fā)明,紗線控制裝置的改進之處在于,控制件(140)配置得獨立于提升裝置(154)。此外,控制件可以輕易地按照設備規(guī)模運動以便于紗線在驅動器中的動作。
文檔編號D03C3/00GK1269850SQ98808913
公開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1998年8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9月8日
發(fā)明者弗朗西斯科·斯派克 申請人:泰克斯蒂爾瑪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