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衣物干燥裝置及烘干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衣物干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帶有熱泵的衣物干燥裝置及該衣物干燥裝置相關的烘干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單純的洗衣機已經(jīng)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人們要求衣物清洗后還具備烘干功能或者另外配備干衣機進行衣物烘干,用于將服裝、鞋帽等衣物烘干。洗衣干衣機或干衣機的烘干模式一般包括:電加熱水冷凝烘干系統(tǒng)、電加熱風冷凝烘干系統(tǒng)、以及蒸發(fā)器冷凝結合冷凝器加熱的熱泵加熱烘干系統(tǒng)。相對于前兩種烘干模式,利用熱泵進行烘干相對節(jié)能,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0003]熱泵洗衣干衣機一般包括滾筒、熱泵系統(tǒng)及排水泵等。熱泵系統(tǒng)包括通過管道連接在一起的壓縮機、蒸發(fā)器、冷凝器。所述壓縮機、蒸發(fā)器、冷凝器的熱泵系統(tǒng)的組成元件一般設置于熱泵洗衣干衣機的底部。由于熱泵洗衣干衣機的底部往往具有比較大的可利用空間,因此將熱泵系統(tǒng)安裝于熱泵洗衣干衣機的底部是業(yè)界慣常設計。但設置于底部存在排水相對不便的問題。
[0004]因此,如何在空間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設計出一種能效相對較好、冷凝水排出相對方便的烘干系統(tǒng)及衣物干燥裝置,是所屬技術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烘干系統(tǒng),易于排出冷凝水、能效相對較高及體積較小。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烘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風機、殼體、節(jié)流裝置、蒸發(fā)器與冷凝器、輔助換熱器及輔助風機;冷凝器、蒸發(fā)器相對固定地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蒸發(fā)器在所述殼體內呈傾斜設置;由于所述冷凝器、蒸發(fā)器的設置,所述殼體內部空間至少包括蒸發(fā)器一側的第一空間、蒸發(fā)器與冷凝器間的第二空間、冷凝器另一側的第三空間;所述輔助換熱器設置于所述殼體外,所述輔助風機靠近所述輔助換熱器設置;所述輔助換熱器通過管路或管路及控制閥與所述冷凝器與節(jié)流裝置連接;所述殼體在底部還設置有積水部或排水孔,以利冷凝水的排放,所述積水部或排水孔設置在所述蒸發(fā)器的下方或側下方;所述烘干系統(tǒng)的運行包括升溫過程與保溫過程,所述輔助風機在升溫階段時不工作。
[0008]蒸發(fā)器為微通道換熱器,所述蒸發(fā)器包括至少兩個集流管、兩端分別連通集流管的扁管、相鄰扁管之間設置的翅片;至少一根集流管位于相對較低的位置且該集流管呈水平設置,所述扁管主體部分呈斜向設置;且所述輔助換熱器為微通道換熱器,包括至少兩個集流管、兩端分別連通集流管的扁管、相鄰扁管之間設置的翅片。
[0009]殼體在所述蒸發(fā)器容置部位設置有第一支撐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位于相對較低位置的集流管水平支撐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第一支撐部還設置有至少一個流通部,以使冷凝水通過流通部流出并到達積水部或排水孔,所述蒸發(fā)器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α滿足:15。彡α彡40°。
[0010]所述冷凝器為至少兩層的多層微通道換熱器,所述冷凝器在所述殼體內大致呈豎直設置,冷凝器包括至少兩個集流管、兩端分別連通集流管的扁管、相鄰扁管之間設置的翅片;冷凝器的至少一根集流管呈大致豎直設置、扁管的主體部分大致呈水平設置或冷凝器的至少一根集流管呈大致水平設置、扁管的主體部分大致呈豎直設置。
[0011]殼體內的第二空間,靠近所述冷凝器設置有導風部,導風部為流線形設計,從所述蒸發(fā)器往冷凝器方向呈漸變縮小的結構并遮擋所述冷凝器兩端的無翅片區(qū),導風部靠近所述冷凝器一端的通風口的寬度與冷凝器的翅片區(qū)的大小相適應。
[0012]冷凝器的兩根集流管大致呈豎直設置、扁管的主體部分大致呈水平設置,冷凝器的兩端為無翅片區(qū),在所述殼體內還包括可以對所述冷凝器橫向限位的橫向限位部,橫向限位部可以遮擋所述冷凝器寬度方向兩端的無翅片區(qū)從而減少無翅片區(qū)通過的空氣量;所述殼體在第二空間靠近所述冷凝器還設置有擋塊,擋塊與所述殼體的底部固定連接及擋塊兩端與所述導風部連接形成防水結構;所述第二空間在擋塊靠近蒸發(fā)器的一側部位高于所述殼體內設置所述積水部或排水孔的部位,且在所述擋塊與積水部之間還設置有回流通道。
[0013]殼體包括底座與殼體蓋,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放置冷凝器的容置部還包括支撐部,用于支撐所述冷凝器的邊板,所述擋塊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擋塊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撐部的高度;所述殼體蓋還包括第三導流部,第三導流部設置在所述冷凝器與所述蒸發(fā)器之間,在高度方向上,從蒸發(fā)器往冷凝器方向呈漸變擴大的流線形結構。
[0014]殼體大致呈L形,所述冷凝器、蒸發(fā)器設置于所述殼體橫向的主體部;所述蒸發(fā)器的傾斜設置具體是使相對低的一端遠離所述冷凝器,而相對高的另一端離所述冷凝器相對較近,所述第一空間位于所述蒸發(fā)器遠離冷凝器的一側,所述第一空間與殼體進風的通道連通、或通過所述風機與殼體進風的通道連通;所述積水部或排水孔設置在所述冷凝器、蒸發(fā)器之間的第二空間的底部。
[0015]所述殼體在靠近所述蒸發(fā)器并偏離蒸發(fā)器的位置設置有阻擋部,阻擋部設置在靠近所述蒸發(fā)器的相對較低位置,阻擋部大致呈板狀結構,并且阻擋部的下部、及阻擋部下部的兩端部與殼體固定連接從而形成防水結構。
[0016]一種衣物干燥裝置,其包括衣物干燥裝置箱體、烘干系統(tǒng)以及滾筒,烘干系統(tǒng)以及滾筒設置于所述箱體內,所述烘干系統(tǒng)如上所述,所述冷凝器、蒸發(fā)器設置于所述殼體的主體部并設置在所述滾筒的側上方;所述冷凝器、蒸發(fā)器中其中一者相對靠近衣物干燥裝置箱體的前端部,而另外一者則相對靠近衣物干燥裝置箱體的后壁部設置;殼體的兩端與滾筒通過管道相連接,所述風機設置在殼體兩端的其中一端與所述滾筒之間或所述風機設置在殼體與所述滾筒之間形成的循環(huán)風道中;所述輔助換熱器與所述輔助風機設置于所述滾筒設置所述殼體一側的另外一側。
[0017]本發(fā)明通過將熱泵的蒸發(fā)器采用傾斜設置的形式設置在殼體內,并將冷凝器與蒸發(fā)器設置在衣物滾筒的上方或側上方空間,使烘干系統(tǒng)可以設置在衣物干燥裝置的空余位置,從而在保證相同能效的情況下,使衣物干燥裝置相對較小,或者與普通的電加熱衣物干燥裝置比較,體積基本保持一樣但提高了烘干干燥時的能效比;且烘干系統(tǒng)與滾筒距離較近,這樣可以不需要相對較長的風管引入、引出滾筒。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為熱泵衣物干燥裝置的示范性實施例,附圖只是進行了示意,而不能視作對發(fā)明實施例的限制,如換熱器的翅片只是進行了局部示意而沒有全部畫出。
[0019]圖1示出了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在去掉部分箱體后內部布置方式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20]圖2是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具體實施例中一些零部件的示意圖,其中節(jié)流裝置及部件之間的冷媒連接管路沒有畫出。
[0021]圖3是熱泵衣物干燥裝置一些零部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2]圖4是圖2熱泵衣物干燥裝置中局部的剖視示意圖,其主要示出了熱泵兩個主換熱器及風道的設置,虛線為空氣流經(jīng)過兩個換熱器的示意圖。
[0023]圖5是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熱泵的底座部件示意圖。
[0024]圖6是圖5熱泵衣物干燥裝置沿A— A剖視后再逆時針旋轉90°的局部示意圖。
[0025]圖7是圖5熱泵衣物干燥裝置沿排水機構進行剖視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26]圖8是圖5熱泵衣物干燥裝置沿排水機構另一方向剖視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27]圖9是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具體實施例排水機構蓋子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10示出了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另一實施方式在去掉部分箱體后內部布置方式的局部示意圖。
[0029]圖11是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又一具體實施例熱泵的冷凝器、蒸發(fā)器在底座部件設置的立體示意圖,其中節(jié)流裝置及部件之間的冷媒連接管路沒有畫出。
[0030]圖12是圖11所示熱泵衣物干燥裝置俯視方向的示意圖,其中排水機構蓋子沒有畫出。
[0031]圖13是圖11所示熱泵衣物干燥裝置在外部局部剖開后立體布置示意圖,主要示意出了冷凝器與蒸發(fā)器的布置。
[0032]圖14是圖13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參照滾筒式的洗衣干衣機為例進行具體說明。請參圖1及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這一具體實施例揭示了一種洗衣干衣機,其包括洗衣干衣機箱體10、烘干系統(tǒng)2以及安裝于所述洗衣干衣機箱體10內的滾筒11,另外還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泵12、與排水泵12連接的總排水管13。洗衣干衣機箱體10包括后壁部101、兩側的側壁部102、設置有開門的前端部;烘干系統(tǒng)2包括風機34、殼體200、通過管道(未圖示)連接的熱泵。風機34包括風機端蓋341、風機葉輪340、風機底座342 ;殼體200大致呈L形,其包括大致橫向的主體部39及延伸部,主體部39位于前端部與后壁部之間并位于滾筒的一側的側上方。本實施例中延伸部作為引風管道36,主體部39內設置有蒸發(fā)器與冷凝器兩個主換熱器,主體部在設置冷凝器這一部位的外部的高點A與設置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