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紡織綜框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包括橫梁和側擋,所述側擋的端部側面上均設置有第一半圓形凹槽,所述側擋內設置有吸氣甬道,所述吸氣甬道與第一半圓形凹槽連通,所述橫梁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半圓形凹槽,橫梁的端部與側擋的側面連接時,所述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拼接成一空心球體,所述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的連接處設置有環(huán)形密封圈。本發(fā)明在使用時,直接將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拼接成一空心球體,通過吸氣甬道吸出空心球體內部的空氣,即可實現橫梁和側擋的連接,此種連接結構,不僅能保證橫梁和側擋的連接牢固,同時拆卸也十分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紡織綜框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屬于紡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3]紡織機是把線、絲等原料加工成絲線后織成布匹的機械設備,其中紡織綜框是重要的部件,紡織綜框包括橫梁和側擋,橫梁和側擋互相連接形成紡織綜框,兩者之間通過塑料和鐵塊進行連接,這種諒解方式很容易損壞塑料和鐵塊。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紡織綜框。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包括橫梁和側擋,所述側擋的端部側面上均設置有第一半圓形凹槽,所述側擋內設置有吸氣甬道,所述吸氣甬道與第一半圓形凹槽連通,所述橫梁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半圓形凹槽,橫梁的端部與側擋的側面連接時,所述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拼接成一空心球體,所述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的連接處設置有環(huán)形密封圈。
[0006]所述吸氣甬道的開口位于側擋的端面上。
[0007]環(huán)形密封圈為橡膠環(huán)形密封圈。
[0008]橫梁的端部還設置有密封層。
[0009]所述密封層為一層橡膠。
[0010]本發(fā)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使用時,直接將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拼接成一空心球體,通過吸氣甬道吸出空心球體內部的空氣,即可實現橫梁和側擋的連接,此種連接結構,不僅能保證橫梁和側擋的連接牢固,同時拆卸也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14]如圖1和2所示,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包括橫梁2和側擋I,側擋I的端部側面上均設置有第一半圓形凹槽3,側擋I內設置有吸氣甬道6,吸氣甬道6的開口位于側擋I的端面上,吸氣甬道6與第一半圓形凹槽3連通,橫梁2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半圓形凹槽4,橫梁2的端部還設置有密封層,封層為一層橡膠,橫梁2的端部與側擋I的側面連接時,第一半圓形凹槽3和第二半圓形凹槽4拼接成一空心球體,第一半圓形凹槽3和第二半圓形凹槽4的連接處設置有環(huán)形密封圈5,環(huán)形密封圈5為橡膠環(huán)形密封圈5。
[0015]在使用時,直接將第一半圓形凹槽3和第二半圓形凹槽4拼接成一空心球體,通過吸氣甬道6吸出空心球體內部的空氣,即可實現橫梁2和側擋I的連接,此種連接結構,不僅能保證橫梁2和側擋I的連接牢固,同時拆卸也十分方便。
[0016]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和側擋,所述側擋的端部側面上均設置有第一半圓形凹槽,所述側擋內設置有吸氣甬道,所述吸氣甬道與第一半圓形凹槽連通,所述橫梁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半圓形凹槽,橫梁的端部與側擋的側面連接時,所述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拼接成一空心球體,所述第一半圓形凹槽和第二半圓形凹槽的連接處設置有環(huán)形密封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甬道的開口位于側擋的端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其特征在于:環(huán)形密封圈為橡膠環(huán)形密封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其特征在于:橫梁的端部還設置有密封層。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綜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層為一層橡膠。
【文檔編號】D03C9/06GK106012179SQ201610626543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8月3日
【發(fā)明人】蔣雪明
【申請人】吳江金葉織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