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物整體搬移用腳車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物整體搬移用工具和方法,具體說,涉及一種建筑物整體搬移用腳車及其使用方法。
目前,建筑物整體搬移實際采用的基本方法如附1所示建筑物承重支柱(6)被截斷后,建筑物重力通過托換承臺(5)壓在工字鋼焊成的底座(1)上,工字鋼底座(1)與槽鋼軌道(2)之間每隔20厘米放置一根鋼滾輥(4),通過水平放置于工字鋼底座和槽鋼軌道之間的液壓千斤頂頂推工字鋼底座(1)來移動建筑物。
在搬移建筑物過程中,由于工字鋼底座(1)底面不可能非常平直,存在一些凹陷(3),槽鋼軌道(2)頂面也不可能非常平直,存在一些凹陷(7),眾多鋼滾輥(4)也不可能保證直徑都相等、都是圓柱形,因此必然出現(xiàn)有的鋼滾輥不受力和鋼滾輥受力不均情況。據(jù)從事建筑物整體搬移業(yè)務(wù)的廣州市魯班建筑防水補強專業(yè)公司負責人介紹,在實施建筑物整體搬移時,約有25%的鋼滾輥(4)不受力,可隨手將鋼滾輥(4)抽出。即使其余受力的鋼滾輥(4),也是有的受力很大,將槽鋼軌道(2)頂面和工字鋼底座(1)底面壓出凹坑,增加推移阻力,有的則受力很小。工字鋼底座(1)各處受力不均會造成工字鋼底座(1)各處變形不等,由于建筑物的梁由混凝土澆成,為脆性材料,耐壓力不耐拉力,當工字鋼底座(1)某處受力太大,發(fā)生向上凸的變形時,建筑物就可能產(chǎn)生裂紋;更嚴重的是,若建筑物一端重一端輕,或兩端重中間輕,或搬移路程中途地下基礎(chǔ)抗壓強度不均勻,都會造成地基沉降不等,由于工字鋼底座(1)和槽鋼軌道(2)之間是鋼滾輥(4)這種剛性支撐,相對于建筑物高度來說槽鋼軌道(2)和工字鋼底座(1)都是薄板結(jié)構(gòu),槽鋼軌道(2)和工字鋼底座(1)都可能發(fā)生整體向上凸的變形或扭曲變形,建筑物頂部將產(chǎn)生很大的拉應(yīng)力或剪應(yīng)力,在建筑物頂部就不可避免要產(chǎn)生較大的裂縫,如附2所示。由于制成工字鋼底座(1)的鋼材抗拉強度高,所有建筑物承重支柱(6)都通過托換承臺(5)固定壓在整體的工字鋼底座(1)上,即使建筑物中間重兩端輕,造成工字鋼底座(1)整體向下凹的變形量將是很小的,且在這種情況下建筑物頂部的梁處于受壓狀態(tài),混凝土梁抗壓強度高,一般不會對梁造成破壞。為盡量減少建筑物裂縫、裂紋產(chǎn)生,現(xiàn)在不得不在施工時提高槽鋼軌道(2)頂面和工字鋼底座(1)底面的平直度、平行度、水平度要求,挖較深的基坑填碎石使地下基礎(chǔ)抗壓強度盡量均勻,增加施工時間和成本,對技術(shù)工人的素質(zhì)、技能要求也較高。即便如此,由于技術(shù)工人的素質(zhì)、技能畢竟有限,搬移路程中途地下基礎(chǔ)不均勻程度也難以搞清和控制,建筑物一端重一端輕或兩端重中間輕更是不可避免的,在實際建筑物搬移過程中,盡管施工管理人員和眾多技術(shù)工人小心翼翼,微小裂紋還是常常發(fā)生,裂縫也偶有所見,對建筑物造成損傷,影響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建筑物整體搬移時產(chǎn)生裂紋、裂縫,對搬移古建筑來說更為重要、迫切,因為古文物是絕對不允許破壞的。
此外,由于槽鋼軌道(2)頂面和工字鋼底座(1)的底面局部不平直、不平行,以及鋼滾輥(4)可能呈錐形、鼓形、鞍形,會出現(xiàn)附3所示的鋼滾輥(4)左端接觸受力、右端接觸受力、中間接觸受力、兩端接觸受力以及更多的附3未示出的復雜受力情況,不僅造成局部受力過大,將槽鋼軌道(2)頂面和工字鋼底座(1)的底面壓出較深凹坑,增加搬移阻力,還可能對鋼滾輥(4)形成力矩,使鋼滾輥(4)歪斜,因而在搬移過程中需不少工人手持鐵錘不斷敲擊鋼滾輥(4)以擺正鋼滾輥(4),否則搬移將無法繼續(xù)進行。
作為重物搬移的一種工具,《設(shè)備管理與維修》雜志2000年第9期登出廣告,上海漢普機械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種如附4所示的重負載滾輪小車,該小車兩側(cè)板(11)、上板(8)和下板(10)固定連接成整體呈“口”形,一條粗鏈條環(huán)繞下板(10),鏈條滾子(9)比常規(guī)鏈條的滾子粗,使用時承載的重物壓在滾輪小車的上板(8)上,重力通過下板(10)、滾子(9)加載到地面或軌道上。上海漢普機械有限公司寄給客戶的資料稱,這種重負載滾輪小車的超重型系列“主要用于安裝鍋爐、架設(shè)鐵路橋、提升架設(shè)大梁、滑動海上鉆井架和鉆塔,甚至移動一棟幾層樓的建筑”。用多輛這種滾輪小車組成小車群墊于工字鋼底座(1)和槽鋼軌道(2)之間取代鋼滾輥(4)搬移建筑物,除減少須在運動前方不斷擺放鋼滾輥(4)的麻煩,鏈條各滾子(9)間相對位置因鏈板強制固定而不致歪斜,從而不再需工人不斷敲正外,由于工字鋼底座(1)與槽鋼軌道(2)之間仍是這種剛性的滾輪小車支撐,由于各種原因槽鋼軌道(2)發(fā)生向上凸的變形或扭曲變形時,工字鋼底座(1)也跟著發(fā)生向上凸的變形或扭曲變形,不可能解決建筑物頂部產(chǎn)生裂縫問題,也不可能解決由于工字鋼底座(1)底面、槽鋼軌道(2)頂面不平直、不水平等引起的滾輪小車和滾子(9)受力不均問題。
另外,2000年4月26日公告了管春梅、劉銳奇申請的專利號99200367.9、名稱為《高層建筑整體搬遷裝置》專利,其中的行走裝置由鋼質(zhì)球形滾子、長方形上軌體及下軌體組成,上軌體的底面和下軌體的上面分別制有兩條縱向平行的與鋼制球形滾子相配合的導向槽。該方案與前述鋼滾輥在槽鋼軌道上行走方案相比,僅克服了鋼滾輥容易歪斜的問題,由于在上下軌體之間還是由剛性的鋼質(zhì)球形滾子支撐,其它如底座變形造成裂紋、裂縫、受力不均等問題并未解決,卻增加了要在較長的軌道上加工與滾子配合的導向槽的麻煩。這種長的、帶導向槽的軌道若不淬硬,與鋼球接觸更易壓出凹坑,增加移動阻力;若淬硬,不僅對設(shè)備、工藝要求高,而且極易變形,在工程實際中很難做到。對建筑物整體搬移這種工程,實用的材料還是普通的、出廠狀態(tài)的工字鋼、槽鋼之類。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防止建筑物在整體搬移過程中產(chǎn)生裂縫;同時降低對搬移路程的地基處理要求,降低對工字鋼底座底面和槽鋼軌道頂面的平直度、平行度、水平度要求,從而降低對技術(shù)工人的技術(shù)等級的要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除滾動體空載并使每個滾動體負載相等,減小在槽鋼軌道上的壓坑,從而減小搬移阻力。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面的設(shè)備和方法實現(xiàn)用一群可承載建筑物行走的支撐設(shè)備墊于工字鋼底座和槽鋼軌道之間,要求這種所述設(shè)備群在所述槽鋼軌道發(fā)生向上凸、向下凹或扭曲變形時都能通過自行自動調(diào)整保持所述工字鋼底座不發(fā)生向上凸、向下凹或扭曲變形以防止建筑物開裂,同時保證在所述工字鋼底座底面、槽鋼軌道頂面局部平直度、平行度、水平度較差時每臺所述支撐設(shè)備承受的負載都相等,每臺所述支撐設(shè)備的每個支撐點的負載也都相等以減小在槽鋼軌道上的壓坑,減小搬移阻力。具體說,這種可承載建筑物行走的所述支撐設(shè)備是上半部裝有柱塞油缸的腳車,所述柱塞油缸的柱塞頂面做成大半徑的圓柱面,所述腳車的下半部主要由能轉(zhuǎn)動、上層負載垂直壓在下層兩支撐點正中的承重梁、兩根車輪軸、四個車輪組成;眾多所述腳車組成腳車群,這群所述腳車按建筑物重量分布情況及單輛所述腳車的額定承載能力經(jīng)過計算、設(shè)計布置于所述工字鋼底座和所述槽鋼軌道之間,建筑物重的部位下方所述柱塞油缸分布密度大,輕的部位下方所述柱塞油缸分布密度小,使各部位所述腳車支撐力的分布與建筑物的重力分布剛好平衡;所述腳車群上的所述柱塞油缸全部用油管連通組成柱塞油缸鏈支撐工字鋼底座,并裝有眾多起不同控制作用的截止閥,與液壓站連通。
使用時,用油泵向所述柱塞油缸鏈注入液壓油,使所述柱塞油缸的所述柱塞伸出一部分頂住所述工字鋼底座并達到工作壓力,關(guān)閉所述柱塞油缸鏈的始端截止閥后關(guān)閉所述油泵,再截斷建筑物承重支柱,建筑物和所述工字鋼底座就浮在所述柱塞油缸鏈上,也即浮在所述腳車群上,可進行建筑物整體搬移。建筑物搬到新址完工后,打開所述柱塞油缸鏈末端截止閥放出所述柱塞油缸鏈內(nèi)的液壓油,就可拆掉這群所述腳車。若建筑物搬移路程中途需要轉(zhuǎn)向,可用所述腳車先一輛輛單獨轉(zhuǎn)向的方法進行,即用所述截止閥截斷一輛所述腳車上的所述柱塞油缸與相鄰所述柱塞油缸的連通,用兩個千斤頂替代該所述腳車支撐該所述腳車處的所述工字鋼底座,用該所述柱塞油缸上的另一個所述截止閥放出該所述柱塞油缸內(nèi)的液壓油使該所述柱塞油缸卸載,然后使該所述腳車轉(zhuǎn)向,轉(zhuǎn)向后再向該所述柱塞油缸注入液壓油加載,恢復與相鄰所述柱塞油缸的連通,拆除替代支撐的所述千斤頂,用這種方法使所有所述腳車轉(zhuǎn)向,就可實現(xiàn)建筑物搬移路程中途的轉(zhuǎn)向。
用本發(fā)明所述腳車和方法整體搬移建筑物,由于每個所述柱塞油缸大小相同、所有所述柱塞油缸用油管連通能保證每個所述柱塞油缸內(nèi)壓力相等、支撐力不變,所述工字鋼底座下的所述腳車是按建筑物重量分布情況及單輛所述腳車的額定承載能力經(jīng)過計算、設(shè)計布置的,重的部位下分布密度大,輕的部位下分布密度小,各部位所述腳車支撐力的分布與建筑物的重力分布剛好平衡,這種不變的支撐力及支撐力的分布能保證所述工字鋼底座總是呈設(shè)計的水平狀態(tài)。所以無論所述腳車下面的所述槽鋼軌道發(fā)生了什么變形,僅只是所述柱塞油缸的所述柱塞伸出長短有變化,所述工字鋼底座仍保持水平,不發(fā)生向上凸、向下凹或扭曲變形,保證建筑物不發(fā)生開裂。例如某建筑物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總重6000噸,呈對稱狀,其中間部分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重2000噸,兩端各占地100平方米,各重2000噸,若用已有的技術(shù)如鋼滾輥、鋼球或重載小車作所述工字鋼底座和所述槽鋼軌道之間的支撐物,無論如何布置這些支撐物,即使地下基礎(chǔ)抗壓強度也非常均勻,截斷建筑物承重支柱加載后的結(jié)果必然是所述工字鋼底座和所述槽鋼軌道都發(fā)生向上凸的變形,兩端地基被壓得比中間地基更結(jié)實,兩端地基抗壓強度提高,建筑物頂端發(fā)生開裂。但若采用本發(fā)明的所述腳車和方法,若每輛所述腳車額定承載40噸,則在中間200平方米范圍內(nèi)均勻布置50輛所述腳車,兩端的各100平方米范圍內(nèi)也各均勻布置50輛所述腳車,截斷建筑物承重支柱加載后的結(jié)果卻是所述槽鋼軌道同樣發(fā)生向上凸的變形,兩端地基同樣被壓得比中間地基更結(jié)實,兩端地基抗壓強度同樣提高,只是兩端的所述柱塞油缸的所述柱塞伸出量變長,中間的所述柱塞油缸的所述柱塞伸出量縮短,中間的所述柱塞油缸里的液壓油流到兩端的所述柱塞油缸里去了,每個所述柱塞油缸的壓力仍相等,支撐力仍保持不變,所述工字鋼底座仍保持原狀,并不發(fā)生向上凸的變形,達到防止建筑物開裂的目的。其它如所述地基抗壓強度不均、所述工字鋼底座底面和所述槽鋼軌道頂面平直度、平行度、水平度誤差等造成的影響都可通過液壓油的自由流動由所述柱塞油缸的所述柱塞伸出量的變化自動進行補償,也可避免所述工字鋼底座發(fā)生變形和防止建筑物開裂。
由于所述柱塞的所述頂面采用大半徑圓柱面與所述腳車的下半部能轉(zhuǎn)動的結(jié)構(gòu)能使所述柱塞適應(yīng)水平度、平直度較差的所述工字鋼底座局部底面,與所述工字鋼底座局部底面接觸良好,而所述腳車的下半部由于采用具有能轉(zhuǎn)動的承重梁結(jié)構(gòu),所述四個車輪也能自動適應(yīng)平直度、水平度誤差較大的所述槽鋼軌道局部頂面,因此同時也降低了對所述地基的處理要求,降低了對所述工字鋼底座底面、所述槽鋼軌道頂面的平直度、水平度的要求,降低了對技術(shù)工人的技術(shù)等級要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由于每輛所述腳車上的所述柱塞油缸大小、壓力都相等因而負載都相等,而所述柱塞油缸以下由于采用具有能轉(zhuǎn)動、上層負載垂直壓在下層兩支撐點正中的承重梁、兩根車輪軸、四個車輪結(jié)構(gòu),負載總是等分向下傳遞,因此即使所述槽鋼軌道局部平直度、水平度誤差較大,所有所述腳車的車輪都不會發(fā)生負載大小不一現(xiàn)象,更不會發(fā)生空載現(xiàn)象,而是個個所述車輪負載相等,從而能減小在所述槽鋼軌道上的壓坑,減小搬移時的阻力。
本發(fā)明可以參照附5、圖6進行實施附5是所述腳車的結(jié)構(gòu)圖,附6是所述腳車用于搬移建筑物的布置方法及所述柱塞油缸鏈的連接方法示意圖。
附5中2是槽鋼軌道,柱塞油缸14由柱塞油缸缸體9、柱塞5組成,所述柱塞5的特征是所述柱塞5的頂面為大半徑圓柱面10,所述圓柱面10的軸線與所述柱塞5的軸線正交,所述圓柱面10上打有表示所述圓柱面10的軸線方向的兩標記12,所述柱塞5裝配時須使兩所述標記12的連線與承重梁4的軸線垂直;四通接頭11裝于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的底部;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裝于梁缸連接塊8的上方,所述梁缸連接塊8與所述承重梁4固定連成整體,其特征是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在所述梁缸連接塊8的上方且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的軸線與所述承重梁4的軸線正交并處與所述承重梁4的正中;所述承重梁4的兩端裝于梁軸連接塊3的孔中,其特征是所述承重梁4兩端能在所述梁軸連接塊3的孔中自由轉(zhuǎn)動;所述梁軸連接塊3固定連接于車輪軸7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承重梁4的軸線與所述車輪軸7的軸線垂直并處于所述車輪軸7的正中;所述車輪軸7的兩端裝有車輪1,其特征是所述車輪軸7與所述車輪1之間裝有滾動軸承6。
圖6中所有方形13表示建筑物承重支柱上安裝的托換承臺的位置,所有長條形2表示槽鋼軌道,所有圓形14表示柱塞油缸,所有圍住所述柱塞油缸14的長方形21表示腳車,多輛所述腳車21墊在所述槽鋼軌道2與工字鋼底座之間組成腳車群。
多輛所述腳車21的安裝布置方法特征是這群所述腳車21按建筑物重量分布情況及單輛所述腳車的額定承載能力經(jīng)過計算、設(shè)計布置于工字鋼底座下,建筑物重的部位下方所述腳車21的分布密度大,輕的部位下方所述腳車21的分布密度小,各部位所述腳車支撐力的分布與建筑物重力的分布剛好平衡,安裝時讓所有所述柱塞油缸14的所述柱塞5全部縮進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所有所述柱塞5的頂面10離所述工字鋼底座有一定距離。
所有所述腳車上的所述柱塞油缸14的連接方法特征是用油管16、通過所述油管16與相鄰所述柱塞油缸14連通的截止閥15、四通接頭12全部連通成柱塞油缸鏈,所述柱塞油缸鏈的始端經(jīng)過始端截止閥20與液壓站的液壓泵19連接,所述柱塞油缸鏈的末端經(jīng)過末端截止閥18與所述液壓站連接,17是用于單個所述柱塞油缸14放出液壓油卸載或注入液壓油恢復承載的截止閥,接在所述四通接頭12上。
用所述腳車群搬移建筑物的操作方法特征如下在所述槽鋼軌道2和所述工字鋼底座之間按設(shè)計安裝布置好所述腳車群,用所述油管16將所有所述柱塞油缸14、所述截止閥15、17、18、20、所述液壓站的所述液壓泵19連接好后,關(guān)閉所有所述截止閥17,打開所有所述截止閥15、所述始端截止閥20、所述術(shù)端截止閥18;開動所述液壓泵19向所述柱塞油缸鏈注入液壓油,等到所述末端截止閥18流出液壓油時說明所述柱塞油缸鏈內(nèi)的空氣已經(jīng)排除,立即關(guān)閉所述末端截止閥18;所述液壓泵19繼續(xù)向所述柱塞油缸鏈注入液壓油,注入液壓油速度應(yīng)較慢,在所述柱塞5上升到接近所述工字鋼底座時通過搖擺承重梁4調(diào)整所述柱塞油缸14,使所述柱塞5的所述圓柱面10適應(yīng)所述工字鋼底座底面可能存在的水平度誤差,使所述圓柱面10與所述工字鋼底座的底面接觸良好;待所有所述柱塞油缸14加載,壓力上升到要求工作壓力時,關(guān)閉所述始端截止閥20,再關(guān)閉所述液壓泵19;然后截斷建筑物承重支柱,整個建筑物及所述工字鋼底座就浮在所述腳車群上了。隨后即可用橫向安裝與所述工字鋼底座和所述槽鋼軌道之間的液壓千斤頂移動建筑物。建筑物搬移到新地址完工后,打開所述末端截止閥18放出所述柱塞油缸鏈內(nèi)的液壓油,所有所述柱塞油缸14即卸載,就可拆除所述腳車群及所述液壓站了。
若建筑物搬移路程中途需要轉(zhuǎn)向,可用具有下面特征的轉(zhuǎn)向操作方法在轉(zhuǎn)向點用兩個千斤頂安放在一輛所述腳車21兩邊并加載替代該所述腳車21支撐該處的所述工字鋼底座;關(guān)閉該所述腳車21上所述柱塞油缸14通往相鄰所述柱塞油缸14的兩個所述截止閥15,再打開該所述腳車21上所述柱塞油缸14上連接的所述截止閥17放出液壓油卸載,即可將該所述腳車21轉(zhuǎn)向;然后通過該所述柱塞油缸14的所述截止閥17向該所述柱塞油缸14內(nèi)注入液壓油加載,待該所述柱塞油缸14內(nèi)壓力達到卸載前的壓力時關(guān)閉所述截止閥17,打開該所述柱塞油缸14通往相鄰所述柱塞油缸14的兩個所述截止閥15,拆下該所述腳車21兩邊安放的兩個替代該所述腳車21支撐所述工字鋼底座的所述千斤頂,即完成一輛所述腳車21的換向;用相同方法將所有所述腳車21轉(zhuǎn)向,即可實現(xiàn)建筑物搬移路程中途轉(zhuǎn)向的搬移。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整體搬移用腳車,所述腳車主要由柱塞油缸缸體9和柱塞5組成的柱塞油缸14、四通接頭11、梁缸連接塊8、承重梁4、梁軸連接塊3、車輪軸7、滾動軸承6及車輪1組成,所述梁缸連接塊8與所述承重梁4連成整體,所述梁軸連接塊3與所述車輪軸7連成整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油缸14裝在所述承重梁4上方的所述梁缸連接塊8上,且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的軸線與所述承重梁4的軸線正交并處于所述承重梁4的正中;所述承重梁4兩端裝在所述車輪軸7上方的所述梁軸連接塊3的孔中并能在所述梁軸連接塊3的孔中自由轉(zhuǎn)動,所述承重梁4的軸線與所述車輪軸7的軸線垂直并處于所述車輪軸7的正中;所述車輪軸7兩端裝有車輪1。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5的頂面為大半徑圓柱面10,所述圓柱面10的軸線與所述柱塞5的軸線正交;所述柱塞5裝配時須使所述圓柱面10上表示所述圓柱面10的軸線方向的兩標記12的連線與所述承重梁4的軸線垂直。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油缸14上裝有四通接頭11。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軸7與所述車輪1之間裝有滾動軸承6。
5,一種權(quán)利要求1所述腳車的使用方法,包括所述腳車21在工字鋼底座與槽鋼軌道2之間的安裝布置方法、所述腳車21上的所述柱塞油缸14連接成柱塞油缸鏈的連接方法、用所述腳車群搬移建筑物的操作方法及建筑物搬移路程中途轉(zhuǎn)向時所述腳車群的轉(zhuǎn)向操作方法,適當數(shù)量的所述腳車21在所述工字鋼底座與槽鋼軌道2之間安裝布置成腳車群,所述腳車群安裝布置方法特征在于按建筑物重量分布情況及單輛所述腳車的額定承載能力經(jīng)過計算、設(shè)計布置于工字鋼底座下,建筑物重的部位下方所述腳車21的分布密度大,輕的部位下方所述腳車21的分布密度小,各部位所述腳車支撐力的分布與建筑物重力的分布剛好平衡,每輛所述腳車21安裝于所述工字鋼底座與所述槽鋼軌道2之間時,讓所述柱塞5全部縮進所述柱塞油缸缸體9,離所述工字鋼底座有一定距離;所述柱塞油缸14連接成柱塞油缸鏈的連接方法特征在于用油管16將所有所述柱塞油缸14經(jīng)過所述四通接頭11、連接相鄰所述柱塞油缸14的截止閥15、始端截止閥20、末端截止閥18連接成所述柱塞油缸鏈并與液壓站的液壓泵19接通,所述四通接頭11上還接有截止閥17;用所述腳車群搬移建筑物的操作方法特征在于建筑物搬移前關(guān)閉所有所述截止閥17,打開所有所述截止閥15及所述始端截止閥20、所述末端截止閥18,用所述液壓泵19向所述柱塞油缸鏈注入液壓油,等到所述柱塞油缸鏈排完氣后關(guān)閉所述末端截止閥18,所述液壓泵19繼續(xù)向所述柱塞油缸鏈注入液壓油,在所述柱塞5上升到接近所述工字鋼底座時搖擺所述承重梁4調(diào)整所述柱塞油缸14,使所述柱塞5的所述圓柱面10與所述工字鋼底座的底面接觸良好,待所有所述柱塞油缸14加載至要求的工作壓力后,關(guān)閉所述始端截止閥20,再關(guān)閉所述液壓泵19,截斷所述建筑物承重支柱搬移建筑物,建筑物搬移到新地址完工后打開所述末端截止閥18,待所述柱塞油缸鏈放出液壓油卸載后拆除所述柱塞油缸鏈、所述腳車群及所述液壓站;建筑物搬移路程中途轉(zhuǎn)向時所述腳車群的轉(zhuǎn)向操作方法特征在于使單輛所述腳車21上的所述柱塞油缸14卸載后轉(zhuǎn)向,單輛所述腳車21轉(zhuǎn)向后再向其上的所述柱塞油缸14內(nèi)注入液壓油加載,用此方法使所有的所述腳車21轉(zhuǎn)向。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腳車的使用方法,使單輛所述腳車21轉(zhuǎn)向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單輛所述腳車21兩邊用兩個千斤頂替代該所述腳車21支撐所述工字鋼底座,關(guān)閉該所述腳車21上所述柱塞油缸14通往相鄰所述柱塞油缸14的兩個所述截止閥15,再打開該所述柱塞油缸14上連接的所述截止閥17放出液壓油卸載,將該所述腳車21轉(zhuǎn)向;然后通過該所述柱塞油缸14上連接的所述截止閥17向該所述柱塞油缸14內(nèi)注入液壓油加載,待該所述柱塞油缸14內(nèi)壓力達到卸載前的壓力時關(guān)閉所述截止閥17,打開該所述柱塞油缸14通往相鄰所述柱塞油缸14的兩個所述截止閥15,拆下該所述腳車21兩邊安放的兩個所述千斤頂。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物整體搬移用腳車及其使用方法。腳車由可在兩根車輪軸上自由轉(zhuǎn)動的承重梁、承重梁上安裝的具有圓柱形柱塞頂面的柱塞油缸及四通接頭、車輪軸上安裝的滾動軸承及車輪組成。使用時由眾多腳車組成腳車群墊于工字鋼底座與槽鋼軌道之間,并用油管將所有柱塞油缸連通成柱塞油缸鏈,向柱塞油缸鏈注油加載后再截斷建筑物承重支柱,使建筑物及工字鋼底座浮在腳車群上。用此腳車及方法搬移建筑物,工字鋼底座不會發(fā)生變形,避免了搬移過程中建筑物的開裂。
文檔編號E04G23/00GK1441138SQ0310289
公開日2003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月27日
發(fā)明者舒本仁 申請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