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動腳手架。
背景技術:
已知有多種類型的腳手架。其中工作平臺沿一個塔架上下移動,并通過致動作用而實現(xiàn)這種上下移動。這些機動腳手架的例子包括ST-GERMAN1989年3月的美國專利US 4809814、本發(fā)明人1997年6月的美國專利US 5636705以及1994年11月的US 5368125。
然而,當用于公寓樓房等建筑物的砌磚作業(yè)時,由于建筑物有向外凸出的陽臺等,必須安裝腳手架以使得只能上下移動的工作平臺繞過所有的陽臺。為了到達陽臺間的墻,還必須從工作平臺上人工安裝一個延伸平臺,該延伸平臺延伸到陽臺之間的建筑物墻上。
顯然,該延伸平臺在每一個陽臺處都必須進行安裝與拆除以繞過該陽臺,這不僅費時,而且有時會因為作業(yè)高度而造成作業(yè)危險。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動腳手架,以克服上述的不便和缺點。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動腳手架,其中工作平臺可以朝著或離開安裝該腳手架的墻移動。
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動腳手架,其中可以用簡單的裝置完成工作平臺的所述移動。
本發(fā)明的腳手架包括一個垂直延伸的塔架、多個垂直間隔開的錨固件、一個部分包圍所述塔架的套筒、一個支承框架、一個可位移框架、一個工作平臺和一個致動器;所述錨固件用于將所述塔架固定到一個墻壁上;所述套筒可以被驅(qū)動而沿著所述塔架向上和向下移動;所述支承框架在垂直位置上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套筒上,并與所述塔架垂直;所述可位移框架可移動地由所述支承框架支承并與所述支承框架平行;所述工作平臺通常平行于所述可位移框架并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用于所述可位移框架和所述工作平臺沿著塔架的橫向水平移位;所述致動器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并利用所述可位移框架作為媒介而作用到所述工作平臺上,以實現(xiàn)所述移位。
所述腳手架還包括第一鉤子和第二鉤子,它們類似地均指向上方,固定到所述套筒和可位移框架上,所述支承框架由所述第一鉤子可拆卸地支承,而所述工作平臺由所述第二鉤子可拆卸地支承,并且在缺少所述支承框架、所述致動器和所述可位移框架的情況下,所述工作平臺由所述第一鉤子可拆卸地直接支承。
本發(fā)明的腳手架還包括輥,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并滾動地支承所述可位移框架。
在本發(fā)明的腳手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蝸桿、可逆馬達和等距分布的蝸桿嚙合件;所述蝸桿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其軸與所述可位移框架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可逆馬達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轉(zhuǎn)所述蝸桿;所述蝸桿嚙合件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
在一腳手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一個雙向作用液壓柱塞,用于使得所述可位移框架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移位。
在一腳手架中還包括輥,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并滾動地支承所述可位移框架。
在一腳手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一個蝸桿、可逆馬達和等距分布的蝸桿嚙合件;所述蝸桿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其軸與所述可位移框架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可逆馬達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轉(zhuǎn)所述蝸桿;所述蝸桿嚙合件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
在一腳手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一個雙向作用液壓柱塞,用于使得所述可位移框架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移位。
在一腳手架中,還包括嚙合裝置和擋塊裝置;所述嚙合裝置固定到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擋塊裝置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用于當所述可位移框架到達兩個極限位置中的一個或另外一個時選擇性地與所述嚙合裝置嚙合。
在一腳手架中,所述兩個極限位置距一個中間位置的距離相等,其中,所述可位移框架基本上位于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塔架的中心。
在一腳手架中還包括還包括一個第二塔架、多個垂直分開的附加錨固件、一個部分包圍所述第二塔架的第二套筒、一個第二支承框架、一個第二可位移框架和一個致動器;所述附加錨固件用于沿著墻壁相對于所述第一塔架隔開一定距離而將所述第二塔架固定到所述墻壁上;所述第二套筒可以被驅(qū)動而沿著所述第二塔架向上和向下移動;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在垂直位置上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套筒上,并與所述第二塔架垂直;所述第二可位移框架由所述第二支承框架支承,并與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平行;所述工作平臺沿著水平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可位移框架之間延伸,并且其兩端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可位移框架,用于所述可位移框架和所述工作平臺沿著所述第一和第二塔架的橫向水平移位;所述致動器裝在所述每個支承框架上,利用所述各自可位移框架作為媒介而作用到所述工作平臺的各個端部上,以實現(xiàn)所述移位。
下面結合
本發(fā)明。附圖中的類似標記表示類似部件。附圖中圖1是兩個塔架的局部正視圖,帶有本發(fā)明的移動系統(tǒng)和支承位于其上的工作平臺。
圖2是沿圖1中2-2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沿圖1中3-3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圖1中區(qū)域4的垂直剖視圖。
圖5是沿圖4中5-5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沿圖5中6-6線的剖視圖。
圖7是沿圖6中7-7線的剖視圖。
圖8是沿圖4中8-8線的剖視圖。
圖9是圖4所示實施例的右視圖。
圖10類似于圖5,但表示了致動器的另一實施例。
圖11是沿圖10中11-11線的局部剖視圖。
圖12類似于圖9,但表示了圖10的另一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其中給出了兩個塔架20,由基座(未表示)支承在地面上。由垂直間隔一定距離的墻壁錨固件24將塔架20連接到建筑物墻壁W上,塔架20具有正方形截面,兩塔架20離墻壁W的距離相同,且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例如100英尺。
套筒26部分地包圍著每一個塔架20,并由如圖2所示的輥28沿著垂直方向進行導向從而上下移動,套筒26上下移動時可以繞過墻壁錨固件。這些套筒26由輥28沿各自的塔架進行導向。
這里可以使用任意的工作平臺舉升系統(tǒng),如美國專利5636705中所述的舉升系統(tǒng)。最好,每一個套筒26都具有一定的高度以將兩個工作平臺30支承在上部位置,如圖1所示。這些工作平臺30由各自的套筒26對其每一端進行支承。
機動舉升系統(tǒng)22包括一個汽油發(fā)動機32,用于驅(qū)動安裝在架子36上的液壓泵34,架子36固定到每一個套筒26上。顯然也可以使用電驅(qū)動系統(tǒng)。
一對鉤子38固定在套筒26的每一側以及其頂部和底端。根據(jù)本發(fā)明,鉤子38一般用于支承工作平臺30的兩端,并且可以從工作平臺30上拆除。
支承框架40鉤在鉤子38上,該框架40一般是矩形形狀,穿過塔架而被支承在水平方向,并與壁W垂直。鉤子38連接在支承框架40的上部縱向件42上,而銷44從支承框架40的下部水平件46上伸出,以連接固定到套筒26上的耳48上的孔。
托架50固定在支承框架40上,可旋轉(zhuǎn)地支承水平延伸的蝸桿52,而蝸桿52由托架50上裝的可逆液壓馬達54驅(qū)動,從而可向兩個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動,并能在蝸桿52的兩端驅(qū)動蝸桿52的軸,如圖5所示。
液壓馬達54由安裝在架子36上的液壓泵34提供壓力油并由適當?shù)拈y進行控制。
托架56還固定到支承框架40上,用來支承垂直輥58和水平輥60。所述垂直輥和水平輥支承和引導可位移框架62,該框架62一般是矩形,在平行于支承框架40的平移運動中靠近或離開壁W。可位移框架62具有頂部和底部縱向件64和66,它們分別是C形和L形,以形成兩個由垂直輥58和水平輥60嚙合的凸緣,頂部和底部縱向件64與66由圖9所示的十字桿68加強。
在可位移框架62的外側還具有工作平臺嚙合鉤子70,該鉤子70與套筒26所攜帶的鉤子38類似。因此每一個工作平臺30的各端的支承方式可以選擇。當不需要移位時,其端部直接由套筒26的鉤子38支承,而在需要移位時,其端部由可位移框架62的鉤子70和對應的耳71支承。
可位移框架62裝有水平桿72,其上安裝有一系列等間距的輥74,這些輥的間距與蝸桿法蘭52a的螺距相等,因此,在蝸桿52沿兩個方向旋轉(zhuǎn)時,輥74設置用于實現(xiàn)可位移框架62的移位。
擋塊裝置76裝載在支承框架40的中心,可以有選擇地將裝在可位移框架62上的一個嚙合銷鉤78嚙合在所述框架62的兩個極限位置,因此也就嚙合在鉤在同一個框架62上的工作平臺30的兩個極限位置上。工作平臺30在兩個方向上的極限位移位置最好與塔架中心距離相等。
在嚙合銷鉤78上連接有兩個擋塊裝置76中的一個后,一微開關或者其它系統(tǒng)進行操作以中止蝸桿52的運動。
最好為操作者提供一個腳踏操作的安全系統(tǒng)92(如圖5、6、7所示),以在需要時允許蝸桿52運動,從而使可位移框架21進行運動。所述安全系統(tǒng)92需要操作并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以允許蝸桿52運動。所述系統(tǒng)92包括一踏板94,該踏板安裝在支承桿96的一端,當由操作者踩下時,使支承桿96圍繞著其近似的中心支點P1旋轉(zhuǎn),該踏板94還安裝在套筒26上,這樣就可以舉升一豎直桿98,該桿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支承桿96的另一端。垂直桿98被導向桿100所導向,該導向桿100平行于支承桿96,并且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套筒26上。垂直桿98的底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與桿100的一端或者一個水平桿102連接,水平桿102可轉(zhuǎn)動地固定在支承框架40的近似中心支點P2。水平桿102的另一端包括齒104,該齒104與固定在蝸桿52軸的齒輪106上的兩個鄰近的齒嚙合。第一彈簧108偏壓水平桿102以將水平桿102保持在齒輪嚙合位置,防止蝸桿52的轉(zhuǎn)動。在安全系統(tǒng)92的另一端有第二彈簧110,當操作者沒有啟動安全系統(tǒng)92時,該第二彈簧110偏壓支承桿96,使得該支承桿抵靠一個限位器112,該限位器112使得垂直桿98處于正確位置,用于當支承框架40安裝到套筒26上時與水平桿102的端部嚙合。
如圖10、11所示,根據(jù)需要,致動器,包括蝸桿52、液壓馬達54和驅(qū)動輥74,可以用液壓柱塞代替。柱塞80的形式為雙向液壓缸和活塞單元,而缸82借助于支座84裝在支承框架40上,活塞桿86則由橫向銷88與耳90連接,該耳90固定到可位移框架62上。
活塞桿86的極限位置用于取代前面實施例中擋塊裝置76與支座銷78的設計。在該實施例中,安全系統(tǒng)92是不需要的。
注意到工作平臺30可以靠近或遠離墻壁W而進行移動,其中心距塔架距離可以達到3-4英尺。接著,當安裝腳手架時,塔架20可以距壁W這樣一個距離,即,當工作平臺30位于中心時,該工作平臺將不越過從壁W伸出的陽臺,如圖2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位移系統(tǒng),工作平臺30可以橫向移動,以在繞過陽臺B之前或之后,使得砌磚工人靠近墻壁W。繞過陽臺B由工作平臺向外的移動來實現(xiàn)。
在圖中,工作平臺30在每一端由本發(fā)明的位移系統(tǒng)來懸起,但顯然當工作平臺足夠短時,工作平臺可只由一個位移系統(tǒng)在一端支承在伸出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腳手架,該腳手架包括一個垂直延伸的塔架、多個垂直間隔開的錨固件、一個部分包圍所述塔架的套筒、一個支承框架、一個可位移框架、一個工作平臺和一個致動器;所述錨固件用于將所述塔架固定到一個墻壁上;所述套筒可以被驅(qū)動而沿著所述塔架向上和向下移動;所述支承框架在垂直位置上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套筒上,并與所述塔架垂直;所述可位移框架可移動地由所述支承框架支承并與所述支承框架平行;所述工作平臺通常平行于所述可位移框架并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用于所述可位移框架和所述工作平臺沿著塔架的橫向水平移位;所述致動器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并利用所述可位移框架作為媒介而作用到所述工作平臺上,以實現(xiàn)所述移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手架,還包括第一鉤子和第二鉤子,所述第一和第二鉤子類似,均指向上方,且分別固定到所述套筒和所述可位移框架上,所述支承框架由所述第一鉤子可拆卸地支承,而所述工作平臺由所述第二鉤子可拆卸地支承,并且在缺少所述支承框架、致動器和可位移框架的情況下,所述工作平臺直接由所述第一鉤子可拆卸地支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手架,還包括輥,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并滾動地支承所述可位移框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手架,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蝸桿、可逆馬達和等距分布的蝸桿嚙合件;所述蝸桿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其軸與所述可位移框架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可逆馬達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轉(zhuǎn)所述蝸桿;所述蝸桿嚙合件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手架,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一個雙向作用的液壓柱塞,用于使所述可位移框架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移動。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腳手架,還包括輥,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并滾動地支承所述可位移框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腳手架,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蝸桿、可逆馬達和等距分布的蝸桿嚙合件;所述蝸桿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支承框架上,其軸與所述可位移框架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可逆馬達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轉(zhuǎn)所述蝸桿;所述蝸桿嚙合件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腳手架,其中,所述致動器包括一個雙向作用的液壓柱塞,用于使所述可位移框架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移動。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腳手架,還包括一個嚙合裝置和擋塊裝置;所述嚙合裝置固定到所述支承框架上;所述擋塊裝置固定到所述可位移框架上,在所述可位移框架的兩個極限位置選擇性地與所述嚙合裝置嚙合。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腳手架,其中,所述兩個極限位置離一個中間位置的距離相等,而所述可位移框架基本上位于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塔架的中心。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腳手架,其中,所述兩個極限位置離一個中間位置的距離相等,而所述可位移框架基本上位于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塔架的中心。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手架,還包括一個第二塔架、多個垂直分開的附加錨固件、一個部分包圍所述第二塔架的第二套筒、一個第二支承框架、一個第二可位移框架和一個致動器;所述附加錨固件用于沿著墻壁相對于所述第一塔架隔開一定距離而將所述第二塔架固定到所述墻壁上;所述第二套筒可以被驅(qū)動而沿著所述第二塔架向上和向下移動;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在垂直位置上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第二套筒上,并與所述第二塔架垂直;所述第二可位移框架由所述第二支承框架支承,并與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平行;所述工作平臺沿著水平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可位移框架之間延伸,并且其兩端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可位移框架,用于所述可位移框架和所述工作平臺沿著所述第一和第二塔架的橫向水平移位;所述致動器裝在所述每個支承框架上,利用所述各自可位移框架作為媒介而作用到所述工作平臺的各個端部上,以實現(xiàn)所述移位。
全文摘要
一種腳手架,包括至少一個塔架、一個包圍所述塔架的套筒、一個工作平臺和一個致動器;所述塔架用錨固件固定到一個墻壁上;所述套筒用于沿著所述塔架上下移動;所述工作平臺與墻壁平行,并由所述套筒支承,不僅可以沿著塔架上下移動,而且可以沿著塔架的橫向向著所述墻壁或者遠離所述墻壁水平移位;所述致動器作用到所述工作平臺上以實現(xiàn)所述移位。
文檔編號E04G1/18GK1932211SQ20051003726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韓富強 申請人:韓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