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涉及一種防雨水滲漏的預制 混凝土外墻板。
背景技術:
預制混凝土外墻板(PRECAST PANEL),是預制混凝土板和結構構件,在預制構件廠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加工后,運到工地現場拼接安裝。因為它有施工周期短、質量可靠(對防 止裂縫、滲漏等質量通病十分有效)、節(jié)能環(huán)保(耗材少,減少揚塵和噪音等)、工業(yè)化程度 高及勞動力投入量少等優(yōu)點,故在國外(如日本等)和我國香港地區(qū)的公用和住宅建筑上 得到了廣泛運用。主要優(yōu)點是可以進行商品化生產,現場施工效率高,勞動強度低,構件便 于安裝,結構強度與變形能力均比混合結構好。預制混凝土外墻板的防水性能關系整個建筑的使用壽命,而防水膠的壽命直接影 響墻板的防水性能。影響預制混凝土外墻的防水性能有以下幾點1、結構主體變形的影響預制混凝土板是外掛在結構構件上的,因此結構構件如 果變形時,預制混凝土外墻板必然會跟結構產生變形,所以每塊預制混凝土板塊之間的分 隔縫不應小于10mm,標準采用20mm的分隔縫,防止結構變形時,預制混凝土板塊發(fā)生擠壓 破壞。2、預制混凝土板本身的溫度變形影響為了減少預制混凝土板本身的溫度應力影 響,在設計預制混凝土板支撐節(jié)點時,把上端兩個節(jié)點考慮為活動鉸接節(jié)點,下端兩個節(jié)點 考慮為固定節(jié)點。在產生溫度應力時,預制混凝土板塊自身可以利用上端節(jié)點進行應力釋 放。配合分隔縫的設置,防止預制混凝土板開裂,影響墻板的使用和防水壽命。3、防水膠的影響應該采用專用的彈性良好的建筑防水膠,配合發(fā)泡聚乙烯圓棒 等材料,形成一個封閉的防水分隔縫。防水膠的壽命是影響防水性能的關鍵,發(fā)泡聚乙烯圓 棒能夠保證防水膠處于雙面受力的良好工作狀態(tài),當主體發(fā)生變形時,防水膠能夠適應主 體的變形,不容易開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該預制混凝土外墻板是由預制混凝土板 和結構構件組成,所述的結構構件為支撐預制板重量的構件;預制混凝土板是外掛在結構 構件上,每塊預制混凝土板上端的兩個節(jié)點活動鉸接在結構構件上,每塊預制混凝土板下 端的兩個節(jié)點固定在結構構件上,其中,每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相交之處形成垂 直分隔縫;每兩塊上下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為階梯式的連接,即,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 板的相接處均為兩階階梯,位于上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高面與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 低面相接,形成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位于上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與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高面相接,形成建筑內側的水平分隔縫,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的兩階 階梯的中部豎面相對,形成內部分隔縫,其中,發(fā)泡聚乙烯圓棒和防水膠設在建筑內側的水 平分隔縫和位于建筑內側的垂直分隔縫上;在所述的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中的位于下面 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是向建筑外側的下方傾斜,使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形成楔形缺口 形狀;每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分別在垂直分隔縫的兩側開有相對稱的豁口,形成 相對豁口,并在該相對豁口內設有橡膠擋水板,該橡膠擋水板從垂直分隔縫中穿過,并遮蓋 住建筑的內側。
本發(fā)明是突破常規(guī),使用內置式防水分隔縫,把常規(guī)設置在外墻外側的防水膠移 到墻的內側,減少建筑外界環(huán)境對防水膠的影響,特別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和雨水,這大大的 延長了防水膠的使用壽命。在本發(fā)明中,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采用楔形倒流缺口設計,使 預制混凝土板中的水份倒流到預制混凝土板外。本發(fā)明還在垂直分隔縫中,用橡膠擋水板 配合防水膠共同作用,有效阻止外界水分滲入。在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中,在位于所述的建筑外側的水平 分隔縫與垂直分隔縫相交之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階梯連接面共用一塊鋁 箔板覆蓋著,所述的橡膠擋水板所在的相對豁口位于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的相接的 內部分隔縫之上,使得每塊橡膠擋水板從所在的相對豁口向下延伸,經過內部分隔縫并延 伸到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鋁箔板之上。在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與垂直分隔縫的交 界處,是防水的薄弱位置,采用300mm長鋁箔面自粘防水板(簡稱為鋁箔板)覆蓋在位于建 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的下面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階梯連接面上,來加強交界 處的防水性能,所述的鋁箔面自粘防水板的長度為300mm,是以垂直分隔縫為中線,其兩側 的兩個水平分隔縫的長度之和,該鋁箔板分隔了上、下部橡膠擋水板,當上部擋水板有水份 時,會自然流到鋁箔板上,然后再沿著楔形倒流(往預制混凝土板之外流為倒流)缺口流出 預制混凝土板外,從而達到了防水的效果。在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中,在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板與預制 混凝土外墻板下部的外墻基礎部分連接的分隔縫中,發(fā)泡聚乙烯圓棒和防水膠設在分隔縫 中的建筑內側上。預制混凝土板與外墻基礎部分的分隔縫同樣采用內置式防水分隔縫,配 合外墻基礎部分的混凝土小矮墩,形成封閉的防水帶,即方便施工又能保證防水膠的壽命。在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中,在所述的位于外墻轉角處的預 制混凝土板為L形狀,L形狀預制混凝土板的拐角為外墻的轉角,使得外墻轉角處兩側的左 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成為一個整體。一般來講,在外墻轉角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 凝土板的垂直分隔縫的交界處,也是防水的薄弱位置,為了加強預制混凝土板塊的整體性, 把轉角的預制混凝土板做成L型,再與相鄰預制混凝土板塊分隔縫采用普通分隔縫設計, 從而提高墻板的防水性能。本發(fā)明考慮到了預制混凝土外墻板的防水性能關系整個建筑的使用壽命,而防水 膠的壽命直接影響墻板的防水性能等因素,并考慮了氣候自然條件對防水膠的影響,本發(fā) 明有以下幾個技術特征與優(yōu)點1、防水膠突破常規(guī),使用新型內置式防水分隔縫,把常規(guī)設置在外墻外側的防水 膠移到墻的內側,減少建筑外界環(huán)境對防水膠的影響,特別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和雨水,這大 大的延長了防水膠的使用壽命。
2、水平分隔縫水平分隔縫采用楔形倒流缺口設計,使預制板中的水份倒流到板 外。3、垂直分隔縫在垂直分隔縫中,用橡膠擋水板配合防水膠共同作用,有效阻止外 界水分滲入。4、分隔縫交界處在水平與垂直分隔縫的交界處,是防水的薄弱位置,采用300mm 長鋁箔面自粘防水板來加強交界處的防水性能,該鋁箔板分隔了上、下部橡膠擋水板,當上 部擋水板有水份時,會自然流到鋁箔板上,然后再沿著楔 形倒流缺口流出預制板外,從而達 到了防水的效果。5、基礎分隔縫外墻基礎部分的分隔縫同樣采用內置式防水分隔縫,配合混凝土 小矮墩,形成封閉的防水帶,即方便施工又能保證防水膠的壽命。6、板塊轉角分隔縫在板塊轉角分隔縫的交界處,也是防水的薄弱位置,為了加強 板塊的整體性,把轉角的板做成L型,與相鄰板塊分隔縫采用普通分隔縫設計,從而提高墻 板的防水性能。
圖1為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板立面圖(I )。圖2為圖1中的剖面A-A水平分隔縫大樣圖。圖3為預制混凝土板的邊緣水平分隔縫大樣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板立面圖(II )。圖5為圖1中的剖面B-B垂直分隔縫大樣圖。圖6為預制混凝土板邊垂直分隔縫大樣圖。圖7為預制混凝土板立面圖(III)圖。圖8為防水大樣三維示意圖。圖9為預制混凝土板底部平面圖。圖10為底部基礎分隔縫連接大樣圖。圖11為預制混凝土板塊轉角處分隔縫連接大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該預制混凝土外 墻板是由預制混凝土板1和結構構件2組成,所述的結構構件為支撐預制板重量的構件;預 制混凝土板1是外掛在結構構件2上,每塊預制混凝土板1上端的兩個節(jié)點活動鉸接在結 構構件2上,每塊預制混凝土板1下端的兩個節(jié)點固定在結構構件2上,其中,每兩塊左右 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2相交之處形成垂直分隔縫3 ;每兩塊上下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1為 階梯式的連接,即,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1的相接處均為兩階階梯,位于上面的預制 混凝土板的高面4與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5相接,形成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 6,位于上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7與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高面8相接,形成建筑 內側的水平分隔縫9,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的兩階階梯的中部豎面相對,形成內部分 隔縫10,其中,發(fā)泡聚乙烯圓棒和防水膠11設在建筑內側的水平分隔縫9和位于建筑內側 上的垂直分隔縫3上;在所述的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6中的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5是向建筑外側的下方傾斜,使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6形成楔形缺口形狀;每兩塊左 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分別在垂直分隔縫3的兩側開有相對稱的豁口,形成相對豁口 12, 并在該相對豁口 12內設有橡膠擋水板13,該橡膠擋水板13從垂直分隔縫3中穿過,并遮蓋 住建筑的內側(如圖5)。
如圖3、圖7和圖8所示,在位于所述的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6與垂直分隔縫3 相交之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階梯連接面共用一塊鋁箔面自粘防水板14覆 蓋著,橡膠擋水板13所在的相對豁口 12位于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的相接的內部分 隔縫10之上,使得每塊橡膠擋水板13從所在的相對豁口 12向下延伸,經過內部分隔縫10 并延伸到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鋁箔面自粘防水板14之上。在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 縫6與垂直分隔縫3的交界處,是防水的薄弱位置,采用300mm長鋁箔面自粘防水板14覆 蓋在位于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6與垂直分隔縫3相交之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 板的階梯連接面上,所述的鋁箔面自粘防水板14的長度300mm,是以垂直分隔縫3為中線, 其兩側的兩個水平分隔縫的長度(各為150mm)之和,來加強交界處的防水性能,該鋁箔面 自粘防水板14隔了上、下部橡膠擋水板13 (參見圖3),當上部橡膠擋水板13有水份時,會 自然流到鋁箔面自粘防水板14上,然后再沿著楔形倒流缺口流出預制混凝土板外,從而達 到了防水的效果。如圖9-圖10所示,在預制混凝土板1與預制混凝土外墻板下部的外墻基礎部分 15連接的分隔縫中,發(fā)泡聚乙烯圓棒和防水膠11設在分隔縫中的建筑內側上。一般來講, 預制混凝土板與其下部的外墻基礎部分15連接的分隔縫是水平分隔縫;而外墻基礎部分 15之間的連接的分隔縫是垂直分隔縫。預制混凝土板與外墻基礎部分的分隔縫同樣采用內 置式防水分隔縫,配合外墻基礎部分的混凝土小矮墩,形成封閉的防水帶,即方便施工又能 保證防水膠的壽命。如圖11所示,在位于外墻轉角處的預制混凝土板16為L形狀,L形狀預制混凝土 板的拐角為外墻的轉角,使得外墻轉角處兩側的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成為一個整體。 一般來講,在外墻轉角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的垂直分隔縫的交界處,也是防 水的薄弱位置,為了加強預制混凝土板塊的整體性,把轉角的預制混凝土板做成L型,再與 相鄰預制混凝土板塊分隔縫采用普通分隔縫設計,從而提高墻板的防水性能。采用本發(fā)明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技術方案進行施工,施工后進行 墻板垂直噴淋測試,均達到測試合格標準,在使用過程中完全滿足設計要求,無出現雨水滲 漏狀況。
權利要求
一種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該預制混凝土外墻板是由預制混凝土板和結構構件組成,所述的結構構件為支撐預制板重量的構件;預制混凝土板是外掛在結構構件上,每塊預制混凝土板上端的兩個節(jié)點活動鉸接在結構構件上,每塊預制混凝土板下端的兩個節(jié)點固定在結構構件上,其中,每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相交之處形成垂直分隔縫;每兩塊上下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為階梯式的連接,即,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的相接處均為兩階階梯,位于上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高面與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相接,形成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位于上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與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高面相接,形成建筑內側的水平分隔縫,每兩塊上下的預制混凝土板的兩階階梯的中部豎面相對,形成內部分隔縫,其特征在于發(fā)泡聚乙烯圓棒和防水膠設在建筑內側的水平分隔縫和位于建筑內側的垂直分隔縫上;在所述的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中的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低面是向建筑外側的下方傾斜,使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形成楔形缺口形狀;每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分別在垂直分隔縫的兩側開有相對稱的豁口,形成相對豁口,并在該相對豁口內設有橡膠擋水板,該橡膠擋水板從垂直分隔縫中穿過,并遮蓋住建筑的內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 述的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與垂直分隔縫相交之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階 梯連接面共用一塊鋁箔板覆蓋著,所述的橡膠擋水板所在的相對豁口位于每兩塊上下的預 制混凝土板的相接的內部分隔縫之上,使得每塊橡膠擋水板從所在的相對豁口向下延伸, 經過內部分隔縫并延伸到位于下面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鋁箔板之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的預制混凝土板與預制混凝土外墻板下部的外墻基礎部分連接的分隔縫中,發(fā)泡聚乙 烯圓棒和防水膠設在分隔縫中的建筑內側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的位于外墻轉角處的預制混凝土板為L形狀,L形狀預制混凝土板的拐角為外墻的轉 角,使得外墻轉角處兩側的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成為一個整體。
全文摘要
一種預制混凝土外墻板防雨水滲漏結構,每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相交之處形成垂直分隔縫;每兩塊上下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為階梯式的連接,形成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內部分隔縫和建筑內側的水平分隔縫;發(fā)泡聚乙烯圓棒和防水膠設在建筑內側的水平分隔縫和位于建筑內側的垂直分隔縫上,減少建筑外界環(huán)境對防水膠的影響;在建筑外側的水平分隔縫形成楔形缺口形狀;在垂直分隔縫的兩側開有相對稱的豁口,并設有橡膠擋水板;在水平分隔縫與垂直分隔縫相交之處的兩塊左右相鄰的預制混凝土板的階梯連接面共用一塊鋁箔板覆蓋著,每塊橡膠擋水板向下延伸,延伸到預制混凝土板的鋁箔板之上。當橡膠擋水板有水份時,會自然流到鋁箔板上,再沿著楔形倒流缺口流出,從而達到了防水的效果。
文檔編號E04F13/076GK101864829SQ20101020017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8日
發(fā)明者孫蘭建, 孫慶東, 王波, 謝水蘭, 譚志勇, 陳福林, 馬曉明, 黃國宏 申請人: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天工建設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