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46797閱讀:24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特別是涉及一種包括與下基礎固定連接的下 軌道、移動驅動機構及在其驅動下于下軌道上移動的移動機箱、轉動驅動機構及在其驅 動下轉動的轉動立柱、升降動力機構及可升降地連接于所述轉動立柱上的車臺板的無避 讓立體停車位及其支撐結構、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2006年11月15日公告的、授權公告號為CN1284915C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 “移動轉動升降無避讓型上層停車臺”,2009年11月11日公開的公開號CN201343885 的中國專利公開了 “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的移動機箱支撐結構”,如圖1所示,這 兩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的移動機箱14通過裝配在其上的左支耳57、右支耳58、左支軸 55、右支軸56、受壓支架53和裝配在其上的滾輪、受拉支架54和裝配在其上的滾輪, 支撐在兩條固定在地面基礎上的左移動軌道51、右移動軌道52上,并在兩條地面軌道上 移動,通過受壓支架53和裝配在其上的滾輪對左移動軌道51的壓力和受拉支架54和裝 配在其上的滾輪對右移動軌道52的拉力來平衡升降車臺板27上的載荷產生的側向力矩。 由于這種停車位的兩條地面軌道的軌距不可能太大,軌距通常小于0.5米,因此,為平衡 載荷產生的力矩,兩條軌道、支架和滾輪通常承受較大的負荷,并且結構復雜、制作成 本高、對基礎的結構強度要求也高,并占用較寬的移動通道空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上、下移動軌道、作用在上、下移動 軌道和移動支撐輪上的負荷較小、支撐結構簡化、對基礎的結構強度要求降低、產品制 造和安裝成本降低、設備移動所要求的移動通道空間小、便于緊湊布置的的無避讓型立 體停車位。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包括與下基礎固 定連接的下軌道、移動驅動機構及在其驅動下于下軌道上移動的移動機箱、轉動驅動機 構及在其驅動下轉動的轉動立柱、升降動力機構及可升降地連接于所述轉動立柱上的車 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軌道為單軌;所述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還包括與上基礎固定 連接的上軌道,所述下軌道與上軌道平行;所述轉動立柱的頂部與一個同軸的上支撐輪 可轉動連接,且所述上支撐輪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上軌道。所述移動驅動機構帶動移動驅動輪,所述移動驅動輪的移動驅動輪軸與所述移 動機箱連接,且所述移動驅動輪滾動支撐于所述下軌道。所述移動機箱首尾兩端分別通過與其連接的前支撐輪機構和后支撐輪機構可移 動地支撐于所述下軌道。所述下軌道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前支撐輪機構包括前支撐板、前支撐輪軸、 前支撐輪軸承和前支撐輪;所述前支撐板為兩塊倒F型支撐板、對稱分布且連接于移動機箱下部外側,每個倒F型支撐板的兩橫板之間縱向連接有一個前支撐輪軸,每個前支 撐輪軸外套設有一個所述前支撐輪軸承、每個所述前支撐輪軸承外套設著一個所述前支 撐輪;且兩個所述前支撐輪分別支撐于工字型的所述下軌道的兩側凹槽內。所述移動驅動機構安裝于所述移動機箱內;在所述移動機箱兩側的前支撐板之 間連接有一根支軸,一個移動驅動支架通過所述支軸與所述前支撐板連接,移動驅動輪 軸裝配在所述移動驅動支架上,而移動驅動輪則通過軸承和所述移動驅動輪軸裝配在移 動驅動支架內,從而實現移動驅動輪軸與移動機箱的連接;所述移動驅動輪滾動支撐于 所述下軌道的上方。所述移動驅動支架內還設有一個與所述移動驅動輪相同且軸線平行的驅動支撐 輪,且所述驅動支撐輪也支撐在所述下軌道的上方。所述下軌道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后支撐輪機構包括后支架、后支架 支軸、后 上輪、后下輪;所述移動機箱尾端的內部自移動機箱底部向上豎直固定設置兩塊連接 板,一個倒U形的所述后支架上部容納在這兩塊連接板之間、下部位于所述下軌道兩 側;在所述后支架上部之內容納有一個所述后上輪,所述后上輪支撐在所述下軌道上表 面,而一根所述后支架支軸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后上輪內、并穿過兩側的后支架而與兩 側的兩塊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后支架下部的兩側分別橫向向內伸出后下輪支軸,每根 后下輪支軸上套設有后下輪軸承,后下輪軸承外套設著所述后下輪;且每個所述后下輪 支撐于工字型的所述下軌道的側面的凹槽內。倒U形的所述后支架下部的兩側橫向向內各伸出兩根前后間隔布置的后下輪支
軸O所述上軌道為向下開口的T形槽狀;所述轉動立柱的頂部同軸連接有一個上支 撐輪軸,所述上支撐輪軸上端套設有上支撐輪軸承,所述上支撐輪軸承外則套設著所述 上支撐輪;所述上支撐輪容納于所述上軌道的T形槽內。所述轉動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移動機箱內,所述轉動立柱內固定套設著轉動主 軸,所述轉動主軸通過軸承裝配在移動機箱上,且所述轉動主軸與所述轉動驅動機構連 接并受其驅動;所述升降動力機構設置在所述轉動立柱頂部、并與所述車臺板連接,而 所述車臺板通過滾輪裝配在所述轉動立柱上。本發(fā)明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由于下軌道為單軌、同時在上基礎上設置有上 軌道,轉動立柱與上軌道可轉動、可移動連接,這樣的上下軌道型無避讓立體停車位, 上端也有軌道限制和支撐,不像背景技術中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易翻倒;而且,由于 一般來講,上、下軌道之間的高度大于2.5米,為平衡載荷產生力矩,作用在上、下軌道 和移動支撐輪上的負荷要小得多,因而,造成了支撐結構簡化、上、下軌道對基礎的結 構強度要求就降低了,同時降低了產品的制造和工程安裝成本,而且設備移動所要求的 移動通道空間減小,便于設備的緊湊布置。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進一步地詳細說明圖1是背景技術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向視圖。圖4是圖2的B部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3 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5所示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如圖2、圖3所示,該 停車位包括與下基礎1固定連接的下軌道2、移動驅動機構11及在其驅動下于下軌道上移 動的移動機箱14、轉動驅動機構12及在其驅動下轉動的轉動立柱20、升降動力機構21 及可升降地連接于所述轉動立柱上的車臺板27 ;所述轉動驅動機構12設置在所述移動機 箱14內,所述轉動立柱20內固定套設著轉動主軸13,所述轉動主軸13通過軸承裝配在 移動機箱14上,且所述轉動主軸13與所述轉動驅動機構連接并受其驅動;所述升降動力 機構21設置在所述轉動立柱20頂部、并與所述車臺板27連接,而所述車臺板27通過滾 輪裝配在所述轉動立柱20上。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本發(fā)明的所述下軌道2為單軌,即 只有一條軌道,而且,在上基礎26固定連接有一條上軌道25,所述下軌道2與上軌道25 平行,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的下軌道橫截面為工字型、上軌道橫截面為T形槽狀;移動驅動機 構11帶動移動驅動輪7,所述移動驅動輪7的移動驅動輪軸8通過一個移動驅動支架9與 所述移動機箱14連接在一起,且所述移動驅動輪7滾動支撐于所述下軌道2 ;而所述移 動機箱14首尾兩端則分別通過與其連接的前支撐輪機構142和后支撐輪機構141可移動 地支撐于所述下軌道2 ;所述轉動立柱20的頂部與一個同軸的上支撐輪24可轉動連接, 且所述上支撐輪24可移動地連接于所述上軌道25。這樣就實現了移動機箱在移動驅動機 構的驅動下帶動車臺板、轉動立柱沿著上軌道和下軌道移動,同時在轉動驅動機構的驅 動下,轉動立柱可以繞其軸線轉動,并帶動車臺板轉動,而且,車臺板可以由升降動力 機構帶動上下升降。優(yōu)選的具體支撐方式如下所述如圖2 4所示,所述下軌道2的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前支撐輪機構142鄰 近轉動立柱20,前支撐輪機構142包括前支撐板6、前支撐輪軸5、前支撐輪軸承4和前 支撐輪3;所述前支撐板6為兩塊倒F型支撐板、相向對稱分布于移動機箱14下部的外 側、且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固定在移動機箱上,每個倒F型支撐板的兩橫板之間縱向連 接有一個前支撐輪軸5,每個前支撐輪軸外套設有一個所述前支撐輪軸承4、每個所述前 支撐輪軸承4外套設著一個所述前支撐輪3 ;這兩個所述前支撐輪3則各自支撐于工字型 的所述下軌道2的兩側凹槽內。所述移動驅動機構11安裝于所述移動機箱14內;在焊 接或螺栓連接于移動機箱兩側的前支撐板6之間連接有一根支軸10,一個移動驅動支架9 通過這根所述支軸10與所述移動機箱兩側的前支撐板6連接,移動驅動輪軸8裝配在所 述移動驅動支架9上,而移動驅動輪7則通過軸承和所述移動驅動輪軸8裝配在移動驅動 支架9內,從而實現移動驅動輪軸8與移動機箱14的連接;所述移動驅動輪7滾動支撐 于所述下軌道2的上方;這樣當移動驅動機構帶動移動驅動輪轉動,移動驅動輪就在下 軌道上滾動,就可以帶動整個移動機箱在軌道上往復移動。為了讓移動機箱的移動更加 平穩(wěn),在所述移動驅動支架9內還設有一個與所述移動驅動輪7相同且軸線平行的驅動支 撐輪71,所述驅動支撐輪71在所述移動驅動輪7相對于所述支軸10的另一側,且所述驅 動支撐輪71也支撐在所述下軌道2的上方。
如圖3和圖5所示,所述后支撐輪機構141包括一個倒U形的后支架15、水平 的后支架支軸16、一個后上輪17、4個或4個以上后下輪18;在所述移動機箱14尾端 的內部,在所述下軌道的上方,自移動機箱底部向上豎直焊接或螺栓連接兩塊間隔的連 接板19,所述后支架15上部容納在這兩塊連接板之間、下部位于所述下軌道2兩側;一 個所述后上輪17容納在所述后支架上部之內、且后上輪支撐在所述下軌道上表面,而一 根所述后支架支軸16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后上輪內、并穿過兩側的后支架而與兩側的兩 塊所述連接板19連接,這樣,當移動機箱移動時,后上輪就可以繞所述后支架支軸16轉 動,同時在下軌道上表面滾動;倒U形的所述后支架15下部的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后下 輪支軸181,所述后下輪支軸橫向向內(向下軌道側面凹槽內)伸出,每根后下輪支軸上 套設有后下輪軸承182,后下輪軸承外套設著所述后下輪18 ;且每個所述后下輪18支撐 于工字型的所述下軌道2的側面的凹槽內。所述后支架15下部的兩側各伸出兩根前后間 隔布置的后下輪支軸181。這樣,后支撐輪機構上部是一個后上輪、下部兩側共4個或4 個以上后下輪,支撐較平穩(wěn)。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上軌道25為向下開口的T形槽狀;所述轉動立柱20的 頂部同軸連接有一個上支撐輪軸22,所述上支撐輪軸22上端套設有上支撐輪軸承23,所 述上支撐輪軸承23外則套設著所述上支撐輪24 ;所述上支撐輪24容納、支撐于所述上 軌道25的T形槽內。本發(fā)明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裝配在下支撐板6和移動機箱14上的下支 撐輪3和移動驅動輪7支撐在移動下軌道2上,形成下支撐點并產生橫向下支反力;裝配 在轉動立柱20的頂端與轉動軸線同軸的上支撐輪24,支撐在移動上軌道25上,形成上 支點并產生橫向上支反力;這樣,橫向的上、下支反力形成的力矩,支撐、平衡著車臺 板27上的載荷產生的側向力矩,使設備保持平衡。移動驅動輪7和 裝配在后支架15上 的后上輪17、后下輪18支撐在下軌道2上,形成前后支點并產生支反力,支撐、平衡著 設備向下的載荷和縱向的力矩,使設備保持平衡;移動驅動機構11驅動移動驅動輪7轉 動,進而驅動該上下軌道型無避讓立體停車位在下軌道2和上軌道25上移動;轉動驅動 機構12,驅動轉動主軸13、轉動立柱20和連接在轉動立柱20上的車臺板27,在下軌道 2和上軌道25之間轉動,升降動力機構21驅動車臺板27在轉動立柱20上升降,進而完 成上下軌道型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所需要的移動、轉動、升降的存、取車運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包括與下基礎(1)固定連接的下軌道(2)、移動 驅動機構(11)及在其驅動下于下軌道上移動的移動機箱(14)、轉動驅動機構(12)及在 其驅動下轉動的轉動立柱(20)、升降動力機構(21)及可升降地連接于所述轉動立柱上的 車臺板(2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軌道(2)為單軌;所述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還包括與 上基礎(26)固定連接的上軌道(25),所述下軌道(2)與上軌道(25)平行;所述轉動立 柱(20)的頂部與一個同軸的上支撐輪(24)可轉動連接,且所述上支撐輪(24)可移動地 連接于所述上軌道(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驅動機 構(11)帶動移動驅動輪(7),所述移動驅動輪(7)的移動驅動輪軸(8)與所述移動機箱 (14)連接,且所述移動驅動輪(7)滾動支撐于所述下軌道(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機箱 (14)首尾兩端分別通過與其連接的前支撐輪機構(142)和后支撐輪機構(141)可移動地支 撐于所述下軌道(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軌道(2) 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前支撐輪機構(142)包括前支撐板(6)、前支撐輪軸(5)、前支撐 輪軸承(4)和前支撐輪(3);所述前支撐板(6)為兩塊倒F型支撐板、對稱分布且連接 于移動機箱(14)下部外側,每個倒F型支撐板的兩橫板之間縱向連接有一個前支撐輪軸 (5),每個前支撐輪軸外套設有一個所述前支撐輪軸承(4)、每個所述前支撐輪軸承(4) 外套設著一個所述前支撐輪(3);且兩個所述前支撐輪(3)分別支撐于工字型的所述下軌 道(2)的兩側凹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驅動 機構(11)安裝于所述移動機箱(14)內;在所述移動機箱(14)兩側的前支撐板(6)之間 連接有一根支軸(10),一個移動驅動支架(9)通過所述支軸(10)與所述前支撐板(6)連 接,移動驅動輪軸(8)裝配在所述移動驅動支架(9)上,而移動驅動輪(7)則通過軸承和 所述移動驅動輪軸(8)裝配在移動驅動支架(9)內,從而實現移動驅動輪軸(8)與移動機 箱(14)的連接;所述移動驅動輪(7)滾動支撐于所述下軌道(2)的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驅動支 架(9)內還設有一個與所述移動驅動輪(7)相同且軸線平行的驅動支撐輪(71),且所述驅 動支撐輪(71)也支撐在所述下軌道(2)的上方。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軌道(2) 橫截面為工字型;所述后支撐輪機構(141)包括后支架(15)、后支架支軸(16)、后上輪 (17)、后下輪(18);所述移動機箱(14)尾端的內部自移動機箱底部向上豎直固定設置兩 塊連接板(19),一個倒U形的所述后支架(15)上部容納在這兩塊連接板之間、下部位于 所述下軌道(2)兩側;在所述后支架上部之內容納有一個所述后上輪(17),所述后上輪 支撐在所述下軌道上表面,而一根所述后支架支軸(16)可轉動地套設在所述后上輪內、 并穿過兩側的后支架而與兩側的兩塊所述連接板(19)連接;所述后支架(15)下部的兩 側分別橫向向內伸出后下輪支軸(181),每根后下輪支軸上套設有后下輪軸承(182),后 下輪軸承外套設著所述后下輪(18);且每個所述后下輪(18)支撐于工字型的所述下軌道 (2)的側面的凹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倒U形的所述后 支架(15)下部的兩側橫向向內各伸出兩根前后間隔布置的后下輪支軸(18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軌道(25) 為向下開口的T形槽狀;所述轉動立柱(20)的頂部同軸連接有一個上支撐輪軸(22),所 述上支撐輪軸(22)上端套設有上支撐輪軸承(23),所述上支撐輪軸承(23)外則套設著所 述上支撐輪(24);所述上支撐輪(24)容納于所述上軌道(25)的T形槽內。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驅 動機構(12)設置在所述移動機箱(14)內,所述轉動立柱(20)內固定套設著轉動主軸 (13),所述轉動主軸(13)通過軸承裝配在移動機箱(14)上,且所述轉動主軸(13)與所 述轉動驅動機構連接并受其驅動;所述升降動力機構(21)設置在所述轉動立柱(20)頂 部、并與所述車臺板(27)連接,而所述車臺板(27)通過滾輪裝配在所述轉動立柱(20) 上。
全文摘要
一種無避讓型立體停車位(100),包括與下基礎(1)固定連接的下軌道(2)、移動驅動機構(11)及在其驅動下于下軌道上移動的移動機箱(14)、轉動驅動機構(12)及在其驅動下轉動的轉動立柱(20)、升降動力機構(21)及可升降地連接于轉動立柱上的車臺板(27),下軌道為單軌;該無避讓立體停車位還包括與上基礎(26)固定連接的上軌道(25),下、上軌道平行;轉動立柱的頂部與一個同軸的上支撐輪(24)可轉動連接,且上支撐輪可移動地連接于上軌道。該停車位作用在上、下移動軌道和移動支撐輪上的負荷較小、支撐結構簡化且更加穩(wěn)固、對基礎的結構強度要求降低、產品制造和安裝成本降低、設備移動所要求的移動通道空間小、便于緊湊布置。
文檔編號E04H6/18GK102022016SQ20111000104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3日
發(fā)明者梁渤濤 申請人:梁渤濤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淮南市| 濮阳市| 安仁县| 镇康县| 赣榆县| 西峡县| 龙泉市| 宜春市| 龙胜| 鱼台县| 曲靖市| 诸暨市| 郁南县| 海原县| 平南县| 麻栗坡县| 景宁| 清徐县| 张掖市| 南川市| 武夷山市| 当阳市| 合川市| 革吉县| 馆陶县| 周至县| 惠水县| 楚雄市| 论坛| 尚志市| 霞浦县| 榆林市| 南通市| 临海市| 仁寿县| 武鸣县| 营口市| 和顺县| 海晏县| 海阳市|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