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工件進行熱處理的退火爐,尤其是對特種玻璃進行熱處理的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工件的性能,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各種溫度條件下的熱處理來改善
工件的內部組織、表面硬度、消除應力等,以使工件的各項力學指標達到工藝要求?,F(xiàn)有技術中的退火爐,一般都具有加熱升溫的作用,在控制裝置控制下加熱達到工藝要求的溫度,但其降溫時一般就是隨爐冷卻等,不能準確控制溫度下降的斜率,無法滿足升溫和降溫精度要求高的工件的熱處理要求。如,一種大尺寸的特種玻璃的退火,玻璃尺寸為 f 1500X200 300mm,加熱過程中爐溫均勻性彡士3°C,爐溫穩(wěn)定度彡士 1°C,保溫時間 ^ 100 h,降溫速率按工藝要求進行程序控制,現(xiàn)有的退火爐無論在加熱效率、爐溫均勻性、 爐溫穩(wěn)定度、降溫速率、每爐的處理量等方面,都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導致廢品率極高,而且其熱處理后的合格品性能也僅是剛剛滿足要求,無法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況,限制了特種玻璃的使用范圍,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后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退火爐,在處理一些特種工件時在加熱效率、爐溫均勻性、 爐溫穩(wěn)定度、降溫速率、每爐的處理量等方面,都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導致廢品率極高等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爐溫均勻性高、爐溫穩(wěn)定度強的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包括爐體、爐膛和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爐體的底面是活動的爐底蓋,爐底蓋下面設置有走輪,爐底蓋能夠在升降裝置帶動下上升或下降,上升后與爐體密封配合,形成爐膛的工作底面,下降后落到相配合的軌道同一平面上,通過自帶的或外界的驅動裝置,使走輪在軌道上移動;
在爐膛的側面,設置有若干個分區(qū)布置的電加熱器;
在爐膛的頂端,設置有風循環(huán)裝置,風循環(huán)裝置包括風機、頂導流板和側導流板,豎向設置的側導流板的上端與設置在風機下面的頂導流板相連接,側導流板與爐膛側面的電加熱器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形成風循環(huán)通道,風循環(huán)通道通過側導流板底端出口或側導流板上開設的通風口與爐膛連通;
在爐體上,設置有冷卻風管道,冷卻風管道通入爐壁內,隱藏在爐襯內的若干個出風口,在控制裝置作用下,將冷風送入與熱風混合后再進入爐膛內。進一步的特征是在爐底蓋上設置有加熱器。冷卻風管道的尾端設置為若干根通風支管,通風支管沿爐膛的周向均勻布置,每根通風支管分別向風循環(huán)通道內或爐膛內通入冷風。
本發(fā)明的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特點
1、自動化程度高;從裝料、行走、活動爐底的升降、加熱升溫、降溫等過程,都在退火爐的程序控制裝置控制下進行,高度自動化;
2、采用了激光測溫和多區(qū)加熱解耦控制(溫差控制),可控硅調功,變功率調節(jié)方式, 使加熱過程中達到較高的爐溫均勻性、爐溫穩(wěn)定度等,爐溫均勻性< 士3°C,爐溫穩(wěn)定度 (士 1°C,保溫時間> 100 h,降溫速率按工藝要求進行程序控制,滿足熱處理工藝的需要;
3、熱處理后的工件的各項力學指標達完全達到工藝要求,而且達到了比較理想的狀況,滿足特種工件的熱處理需要。
圖1是本發(fā)明退火爐結構主視圖(剖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風循環(huán)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包括爐體1、爐膛2和控制裝置,爐體1由表面的金屬爐殼和其內的耐熱爐襯構成,爐體1內部的空腔形成爐膛2,作為待熱處理工件放置的區(qū)域;爐體1的底面是活動設置的爐底蓋3,爐底蓋3下面設置有走輪4,構成爐底小車, 走輪4與設置在爐體1下面的軌道5配合,能夠在軌道5上移動(在自帶的或外界的驅動裝置作用下);爐底蓋3能夠在升降裝置6帶動下上升或下降,上升后與爐體1密封配合(密封爐體1底面的爐口),形成爐膛2的工作底面,下降后落到相配合的軌道5上,通過走輪4在軌道5上移動。圖中,所示的升降裝置6為液壓缸,為一種液動升降裝置,帶動爐底蓋3、走輪4等升降。爐底蓋3和走輪4的移動,可以采用液壓缸或電機等。在爐膛2的側面,設置有若干組電加熱器7,電加熱器7為電阻加熱式,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通電后發(fā)熱以加熱爐膛2以及爐膛2內的工件;所述電加熱器7沿爐體1高度方向設置為兩組、三組或四組,每組可單獨控制,能取得更好的加熱效果。參見圖4,在爐膛2的頂端,設置有風循環(huán)裝置8,風循環(huán)裝置8主要包括風機9、 頂導流板10和側導流板11,豎向設置的側導流板11的上端與橫向設置在風機9下面的頂導流板10相連接,側導流板11與爐膛2側面的電加熱器7之間有一定間隙,形成風循環(huán)通道12,風循環(huán)通道12通過側導流板11底端與爐膛2連通,或通過在側導流板11的合適位置(根據(jù)熱處理工件的放置位置、高度等確定)上開設的通風口與爐膛2連通。風機9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通電后旋轉,使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的空氣流動,將電加熱器7產生的熱量通過側導流板11底端或側導流板11上開設的通風口進入爐膛2,加熱爐膛2及其內的工件;頂導流板10通過吊桿螺栓或鋼筋等連接在爐膛2的頂部。由于空氣的循環(huán)流動,采用空氣傳熱,能提高爐溫均勻性、爐溫穩(wěn)定度等,防止電加熱器7直接加熱部位產生局部過熱。為了加熱和控制的需要,在爐膛2內、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等部位,設置了多個測溫熱電偶和激光測溫探頭,測溫傳感器與控制裝置連接,將溫度參數(shù)輸入控制裝置內,可以通過控制裝置內的儀表顯示出來,便于操作者觀看或者自動控制的需要。在爐體1上,設置有冷卻風管道13,冷卻風管道13的進風端可以設置在爐體1外部,冷卻風管道13通入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或爐膛2內;為了在降溫時有更好的均勻性,冷卻風管道13的尾端設置為若干根通風支管,通風支管沿爐膛2的周向均勻布置,每根通風支管分別向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或爐膛2內通入冷風;每根通風支管隱藏在爐襯內設置,每根通風支管的出風口對應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或爐膛2內。在降溫階段,需要向爐膛2內通入冷空氣,冷卻風管道13在控制裝置作用下,相關電動閥門打開或適量關閉,外界的冷空氣通過冷卻風管道13、通風支管進入,經冷風與熱風混合后再進入爐膛2內,降低爐膛2的溫度。為了增強加熱效果,在爐底蓋3上設置有爐底加熱器15,爐底加熱器15也采用電阻加熱式,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通電后發(fā)熱以加熱爐膛2 ;爐底加熱器15上設置 3Crl8Mnl2Si2N耐熱鋼爐底板,爐底板為多塊組合,相互搭接。玻璃板制品成兩塊分層擱置在工裝架上。工裝架放在爐底板上,被舉升至爐膛內進行加熱。本發(fā)明爐體1的爐殼采用Q235材質不同厚度的鋼板和不同規(guī)格的型鋼組焊成圓柱體形,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和鋼性。本發(fā)明爐體1的耐熱爐襯設計兼顧熱強度和絕熱性能, 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耐火材料砌筑;爐襯用可以伸縮的錨固桿整體與爐殼固定成一體;爐襯耐火層表面涂刷固化涂料,使其在高溫高速氣流沖刷下不剝落、不粉化,以保持爐膛內清潔。爐膛2耐火層選用定制的高密度真空成型陶瓷纖維硬質弧形板,用高溫粘結劑粘結后成為無縫爐膛,耐火層被整體錨固于爐殼上,耐火層后錯縫層鋪纖維毯、氈絕熱保溫。本發(fā)明電加熱器7采用Cr20Ni80高電阻電熱合金帶,繞制成波紋狀懸掛于爐膛內壁預置的小鉤上,并固牢,置于導風筒(側導流板11)與爐膛內壁間形成的風循環(huán)通道上,使其熱交換充分?;顒邮綘t底蓋3采用自行走小車結構。升降裝置6配備為液壓提升裝置,小車連同托架整體升起,密封爐口,小車下降到位后能自行沿爐體下方軌道行走;液壓缸在同步油路系統(tǒng)控制下,同步無沖擊升降,動作平穩(wěn)、行程準確?;顒訝t底蓋3與爐膛2下部的爐口間采用迷宮式雙層密封,無熱氣流泄漏。液動提升裝置由兩支倒置的工程液壓缸,兩組動滑輪、定滑輪、牽引機構、爐底小車托架組成。爐底封板3升到位后,長期穩(wěn)定地密封住爐口。爐膛2的頂端設置的風機9 (爐頂上)為一臺高溫變頻爐用離心水冷式大風量循環(huán)風機,在爐膛內的鼠籠式構架上固定吊掛耐熱鋼材質的弧形導風板,頂導風板上設有水平導流裝置,形成強風循環(huán)系統(tǒng),強制氣流自上向下,水平分流往復循環(huán)。將加熱器熱量帶入工作區(qū)與玻璃制品工件,進行充分的熱交換,而完成均勻退火。冷卻時,按照工藝規(guī)定,工件保溫一定小時后,將會以極其緩慢的降溫速率,緩冷至工藝要求的溫度1、在控制裝置的控制程序中設置降溫曲線和降溫速率,無級式地改變爐內加熱功率。2、從爐體下側冷卻風管道13內適量供入冷風,冷風機變頻調節(jié),與高溫熱流調兌,排出廢風。冷風進給量和熱風排出量。受溫度儀表控制的電動閥控制,實現(xiàn)全自動。 程序控制器調壓限幅作用下,使爐膛供熱能緩慢地遞減;適量冷風供給是輔助手段(熱調試時根據(jù)需要將自動進行)。冷卻風管道13的輸入通道經電動蝶閥與鼓風機出風口相連。 電動蝶閥受溫度程序的指令而無級開閉,對輸入冷風量作連續(xù)調節(jié)。冷風進入從多個風孔流出,與熱氣流均勻混合后,在爐膛內側有序地流動,進行微調。在爐膛2上部,靠近爐口處,圓周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廢熱氣排放孔,這多個排廢熱氣與爐體一環(huán)形集氣管相通成一體;多余熱氣必須通過同樣受程序指令的電動蝶閥后,才能向外排放。本爐溫度控制(控制裝置的一部分)采用可控硅PID調功,移相觸發(fā)控制方式,分三溫區(qū)控制。控溫儀表選用日本山武公司DMC50多回路程序控制器,該控制器有豐富的控制功能和多種控制算法,控制算法采用多溫區(qū)間的溫度差值控制,能有效地解決三區(qū)獨立控制中,產生耦合的難題。因其有精度高(士 0. 05 0. 1%FS)、響應速度快(50MS)的特點,再輔有多種控制算法,可以得到高品質的全程穩(wěn)定的控制效果,該控制器與人機界面以RS-485 通信連接。人機界面選用日本山武公司EST55M智能型人機界面
權利要求
1.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包括爐體(1)、爐膛(2)和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爐體 (1)的底面是活動設置的爐底蓋(3 ),爐底蓋(3 )下面設置有走輪(4 ),爐底蓋(3 )能夠在升降裝置(6)帶動下上升或下降,上升后與爐體(1)密封配合,形成爐膛(2)的工作底面,下降后落到相配合的軌道(5)上,通過走輪(4)在軌道(5)上往復移動;在爐膛(2)的側面,設置有若干組電加熱器(7);在爐膛(2)的頂端,設置有風循環(huán)裝置(8),風循環(huán)裝置(8)包括風機(9)、頂導流板 (10)和側導流板(11),豎向設置的側導流板(11)的上端與設置在風機(9)下面的頂導流板 (10)相連接,側導流板(11)與爐膛(2)側面的電加熱器(7)之間有一定間隙,形成風循環(huán)通道(12),風循環(huán)通道(12)通過側導流板(11)底端或在側導流板(11)上開設的通風口與爐膛(2)連通;在爐體(1)上,設置有冷卻風管道(13),冷卻風管道(13)通入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或爐膛(2)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其特征在于在爐底蓋(3)上設置有爐底加熱器(1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其特征在于冷卻風管道(13) 的尾端設置為若干根通風支管,通風支管沿爐膛(2)的周向均勻布置,每根通風支管分別向風循環(huán)通道(12)內或爐膛(2)內通入冷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底升降式電阻加熱退火爐,包括爐體、爐膛和控制裝置;爐體的底面是活動的爐底蓋,爐底蓋下面設置有走輪,爐底蓋能夠在升降裝置帶動下升降,上升后與爐體密封配合,形成爐膛的工作底面,下降后落到相配合的軌道上,走輪能在軌道上移動;在爐膛的側面,設置有若干個電加熱器;在爐膛的頂端,設置有風機、頂導流板和側導流板,側導流板與電加熱器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形成風循環(huán)通道,在爐體上,設置有冷卻風管道,將冷風送入爐膛內。本發(fā)明的退火爐,自動化程度高;從裝料、行走、活動爐底的升降、加熱升溫、降溫等過程,在控制裝置控制下進行,高度自動化;使加熱過程中達到較高的爐溫均勻性、爐溫穩(wěn)定度,降溫速率能滿足熱處理工藝的需要。
文檔編號C03B25/00GK102219364SQ201110142550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1日
發(fā)明者李大河 申請人:重慶飛達電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