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墻板及其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墻板及利用其構成的各種連接結構,屬于建筑材料及制備方法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國家禁止實心粘土磚使用和建筑節(jié)能的要求下,各種新型的墻體材料在建筑工程上廣泛應用了,但是很多墻體材料在使用后出現(xiàn)了變形、裂縫或滲漏的問題。這個主要是由于墻體的材料、成型工藝造成的。現(xiàn)有墻體一般采用石膏板、水泥板、粉煤灰板等,這些墻體板都是消耗礦石能源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生大量的C02,且大多數(shù)笨重、隔音效果差、不易施工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復合墻板,輕質強度高、施工方便且易工業(yè)化。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的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所述基材上下表面和/或面板與基材相接觸的表面上設有多個凹陷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材上、下表面交錯設置有多個凹陷部,凹陷部為錐臺狀結構或條狀結構。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基材和面板接觸面對應位置設有多個凹陷部,當基材和面板粘合在一起時,凹陷部之間構成通孔??紤]到成本和強度,所述面板為高密度板,所述基材為低密度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基材凹入所述面板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安裝密封條的插孔。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現(xiàn)場施工的上述復合墻板的連接結構。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兩塊以上復合墻板構成的墻結構,包括兩塊以上復合墻板和密封條;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的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構成凸塊,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構成凹塊,且凹塊底部設有插孔;所述密封條一端插入的插孔,另一端與凸塊相接觸。一種將復合墻板與原有墻相連的組合,其包括復合墻板、原有墻和L形壓條,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的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構成凸塊,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構成凹塊,該凹塊與原有墻之間設有填充物,所述L形壓條用于連接復合墻板與原有墻。一種復合墻板與上樓板、下樓板相連的組合,包括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的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構成凸塊,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構成凹塊;上連接體,截面為U形,且寬度與復合墻板厚度相當,用于將復合墻板上端與上樓板相連;下連接體,截面為U形,且寬度與復合墻板厚度相當,位于復合墻板下端;底座,截面為U形且內部嵌裝有連接塊,安裝在下樓板上;高度調節(jié)單元,一端與下連接體相連,另一端與連接塊相連,且位于架空地板下方;和填充物,位于復合墻板與上樓板和復合墻板與下樓板的縫隙之間。一種利用復合墻板構成的拐角墻結構,其具有兩塊呈直角設置的復合墻板,所述復合墻板拐角處通過L形壓條相連,每塊復合墻板包括基材和粘合在基材的兩個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構成凸塊,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構成凹塊,所述凹塊內設有填充物。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復合墻板內部設有交錯的凹陷部或通孔,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且減輕了重量,隔音效果好;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安裝時可以插接,施工方便。2、所述面板為高密度板,所述基材為低密度板可以采用植物秸稈、樹枝粉碎制成墻板,減少了植物秸稈、樹枝條腐爛、燃燒產(chǎn)生的CO2量,因此,該墻板具有固定CO2,減少了水泥、鋼筋等用量的作用,屬于節(jié)能低碳產(chǎn)品。3、復合墻板的生產(chǎn)過程簡單,工序少,適宜流水線作業(yè),易于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4、利用兩塊以上復合墻板構成的墻結構,墻板之間通過密封條連接為一體,留有一定伸縮變化量,墻板與墻板之間接縫處不會開裂,且密封條連接可以起到較好的隔音作用。5、復合墻板與上樓板、下樓板相連的組合,可以根據(jù)上樓板、下樓板高度通過高度調節(jié)單元調整安裝墻板,操作方便實用;空隙用填充物密封,利于隔音。6、利用復合墻板制成的各個連接結構中的各部件都可以通過工業(yè)化生產(chǎn)。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4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多塊復合墻板構成墻結構及與原有墻連接結構示意圖。圖7為復合墻板構成的拐角墻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復合墻板與上樓板、下樓板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面板,2、凹陷部,3、插孔,4、基材,5填充物、,6、凹塊,7、填充物,8、凸塊,9、
L形壓條,10、原有墻,11、架空地板,12、下連接體,13、高度調節(jié)單元,14、底座,15、下樓板,16、上樓板,17、上連接體,18、連接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方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下述說明僅是示例性的,以便于本領域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參考附圖1,一種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所述基材4上、下表面交錯設置有多個凹陷部2,凹陷部2 為圓錐臺狀結構,所述基材4凹入所述面板1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安裝密封條的插孔3,當兩個復合墻板插接在一起時,通過設置的密封條可以調整復合墻板的變化量,防止變形、裂縫或滲漏。實施例2參考附圖2,一種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所述基材4和面板1接觸面對應位置設有多個凹陷部2, 當基材4和面板1粘合在一起時,凹陷部2之間構成通孔,所述通孔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實施例3參考附圖3,通孔2截面為方形,其它同實施例2。實施例4參考附圖4、5,凹陷部2為四棱錐臺狀結構,其它同實施例1。實際生產(chǎn)中,所述面板1為高密度板,密度值為800公斤、00公斤/立方米,所述基材4為低密度板,密度值為200-400公斤/立方米,根據(jù)需要復合墻板的寬度可以制成 600mm的基本板,300mm、200mm、IOOmm的填空板,1200mm的帶門的板。基材4和面板1的原料植物秸稈、樹枝、粘合劑、防水劑、防火劑等粉碎后的植物秸稈、樹枝與粘合劑按照重量100:10配比制成。一種復合墻板的生產(chǎn)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生產(chǎn)基材4(1)按照凹陷部2的尺寸、形狀要求設計壓模;(2)利用壓模,在擠壓成型機中進行壓制制成基材4 ;(3)對基材4的兩個表面進行找平處理;2)生產(chǎn)面板1(1)按照凹陷部2的尺寸、形狀要求設計壓模;(2)利用壓模,在擠壓成型機中進行壓制制成面板1 ;(3)對面板1的兩個表面進行找平處理;3)將面板1及基材4相接觸的面涂膠,并將面板1與基板4壓合。利用上述方法生產(chǎn)的復合墻板的質量指標規(guī)格3000 X 600 X 80mm ;吸水率 < 4% ;壓縮強度> 50N/MM2 ;沖擊強度> 0. 5kgf-m/cm2 ;_50°C下沖擊強度> 0. 5kgf-m/ cm2 ;耐火極限彡0. 5/小時;傳熱系數(shù)b/w/m.k彡0. 8 ;空氣隔聲量大于45分貝按GBJ75-1984、GB/T19889. 3-2005檢測。各指標性能均達到或超過國家建材行業(yè)標準規(guī)定的指示。下面具體介紹一下施工過程中利用復合墻板構成的連接結構。1、參考附圖6,一種利用兩塊以上復合墻板構成的墻結構,,包括兩塊以上復合墻板和密封條5 ;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 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6,且凹塊底部設有插孔3 ;所述密封條5 —端插入的插孔3,另一端與凸塊8相接觸。2、參考附圖6,一種將復合墻板與原有墻相連的組合,其包括復合墻板、原有墻10 和L形壓條9,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 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該凹塊與原有墻10之間設有填充物7,所述L形壓條9用于連接復合墻板與原有墻10。3、參考附圖7,一種利用復合墻板構成的拐角墻結構,,其具有兩塊呈直角設置的復合墻板,所述復合墻板拐角處通過L形壓條9相連,每塊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所述凹塊內設有填充物5。4、參考附圖8,一種復合墻板與上樓板、下樓板相連的組合,包括復合墻板、上連接體17、下連接體12、底座14和高度調節(jié)單元13。其中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 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上連接體 17,截面為U形,且寬度與復合墻板厚度相當,用于將復合墻板上端與上樓板16相連;下連接體12截面為U形,且寬度與復合墻板厚度相當,位于復合墻板下端;底座14截面為U形且內部嵌裝有連接塊18,安裝在下樓板15上;高度調節(jié)單元13 —端與下連接體12相連, 另一端與連接塊18相連,且位于架空地板11下方。雖然為說明性的目的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先實施方式,本領域人員應該能夠在所附權利要求所公開的發(fā)明的范圍和實質下做出一些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所述基材 (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所述基材(4)上下表面和/或面板(1)與基材(4)相接觸的表面上設有多個凹陷部(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4)上、下表面交錯設置有多個凹陷部(2),凹陷部(2)為錐臺狀結構或條狀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復合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4)和面板(1)接觸面對應位置設有多個凹陷部(2),當基材(4)和面板(1)粘合在一起時,凹陷部(2)之間構成通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復合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為高密度板,所述基材(4)為低密度板。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復合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4)凹入所述面板(1) 的一側設有多個用于安裝密封條的插孔(3 )。
6.一種利用兩塊以上復合墻板構成的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塊以上復合墻板和密封條(5);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 (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 (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且凹塊底部設有插孔(3);所述密封條(5) —端插入的插孔(3),另一端與凸塊(8)相接觸。
7.一種將復合墻板與原有墻相連的組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復合墻板、原有墻(10) 和L形壓條(9),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該凹塊與原有墻(10)之間設有填充物(7 ),所述L形壓條(9 )用于連接復合墻板與原有墻(10 )。
8.一種復合墻板與上樓板、下樓板相連的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 ),所述基材(4 )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上連接體(17),截面為U形,且寬度與復合墻板厚度相當,用于將復合墻板上端與上樓板(16)相連;下連接體(12),截面為U形,且寬度與復合墻板厚度相當,位于復合墻板下端;底座(14),截面為U形且內部嵌裝有連接塊(18),安裝在下樓板(15)上;高度調節(jié)單元(13),一端與下連接體(12)相連,另一端與連接塊(18)相連,且位于架空地板(11)下方;和填充物(5),位于復合墻板與上樓板和復合墻板與下樓板的縫隙之間。
9.一種利用復合墻板構成的拐角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兩塊呈直角設置的復合墻板,所述復合墻板拐角處通過L形壓條(9)相連,每塊復合墻板包括上下排列的多次基材 (4)和分別粘合在第一層和最后一層基材(4)的表面上的面板(1),所述基材(4) 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1)構成凸塊(8),所述基材(4)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1)構成凹塊,所述凹塊內設有填充物(5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合墻板,包括基材和粘合在基材的兩個表面上的面板,所述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所述基材上下表面和/或面板與基材相接觸的表面上設有多個凹陷部。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利用復合墻板構成的各種連接結構。本實用新的有益效果復合墻板內部設有交錯的凹陷部或通孔,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且減輕了重量,隔音效果好;基材一個側邊伸出所述面板,所述基材與其相對的另一個側邊凹入所述面板,安裝時可以插接,施工方便。所述面板為高密度板,所述基材為低密度板可以采用植物秸稈、樹枝粉碎制成墻板,減少了植物秸稈、樹枝條腐爛、燃燒產(chǎn)生的CO2量,因此,該墻板具有固定CO2,減少了水泥、鋼筋等用量的作用,屬于節(jié)能低碳產(chǎn)品。利用復合墻板制成的各個連接結構中的各部件都可以通過工業(yè)化生產(chǎn)。
文檔編號E04B1/61GK202039503SQ20112000662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李建海, 王全良 申請人:濟南市住宅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