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領域的支撐結構,特別是一種以彈簧實現雙向活動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為達到通透、美觀的效果,很多建筑工程選用大跨度建筑幕墻,如大跨度單向拉索幕墻。大跨度建筑幕墻在平面外荷載的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是很大的,而當相鄰幕墻結構跨度不一致時,時常會出現相鄰結構變形不協(xié)調的情況。這種不協(xié)調進而會造成玻璃面板出現偏轉、翹曲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膠縫撕裂、面板破碎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開發(fā)出可以雙向活動的支撐結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不僅能雙向活動,并具有支撐幕墻結構所需的支撐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所述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設于固定建筑物與活動構件之間,包括與固定建筑物固定聯(lián)接的底座、與活動構件固定聯(lián)接的推拉桿,及設于底座與推拉桿之間的彈簧;其中,所述推拉桿外端與活動構件聯(lián)接,推拉桿內端及中段各設有一個卡環(huán),二個卡環(huán)之間設有二個向外延伸的傳動導管,分別為前傳動導管和后傳動導管;所述彈簧套設于二個傳動導管的外圓;二個傳動導管的端部設有用于止抵彈簧的止擋凸緣;所述的底座設有用于套入二個傳動導管和彈簧的圓柱腔,所述圓柱腔的一端設有用于穿過推拉桿的推拉孔;二個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外側止抵于圓柱腔的兩端;所述推拉桿向內推的受力構成前傳動導管向內壓縮彈簧的移動,所述推拉桿向外拉的受力構成后傳動導管向外壓縮彈簧的移動。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底座還設有內導向桿,所述推拉桿的中心設有與內導向桿配合的內導向孔,所述內導向桿的端部設有與內導向孔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推拉桿內端的卡環(huán)為二個并排的螺母;所述中段的卡環(huán)為與推拉桿成一起的凸起部。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推拉孔內設有與推拉桿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分別設有用于穿入推拉桿的前導向孔、后導向孔,所述的前導向孔、后導向孔內設有與推拉桿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外側設有緩沖墊片。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底座為分體結構,包括設有圓柱腔的外套管和設有內導向桿的底板,所述的外套管與底板為螺絲聯(lián)接。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固定建筑物為土建結構或鋼結構,所述的活動構件為眷墻結構。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推拉桿為焊接件,包括鋼管和與鋼管焊接的聯(lián)接部。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內側根部設有寬度大于彈簧線徑的凸肩。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利用套合在推拉桿上的二個傳動導管,將彈簧卡在二個傳動導管之間,使推拉桿在二個方向的移動時均受到預緊力;利用圓柱腔的兩端實現對推拉桿二個方向的反作用力,從而實現了活動構件與固定建筑物之間在二個方向有預緊力的活動支撐,該預緊力變成固定建筑物對活動構件的支撐力。該支撐力可以根據彈簧的粗細,及彈簧預置壓縮量來設定。本發(fā)明還具有結構簡單、易安裝,易維護的特點。設有的內導向桿和內導向孔,使推拉桿與底座之間的移動更加地穩(wěn)定可靠。本發(fā)明用于幕墻結構時,在出現幕墻結構跨度不一致的情況時,通過受力分析計算出相鄰結構在外荷載作用下各點的位移量,推算出幕墻相鄰結構間面板的偏轉角以及面板的翹曲量。若超出了幕墻所承受的范圍,則在幕墻結構與固定建筑物之間設置本發(fā)明支撐結構,從而減小相鄰長短跨度結構的變形差,進而避免因偏轉過大、翹曲過大而出現膠縫撕裂、面板破碎等問題。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具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處于內推狀態(tài)的剖視
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處于外拉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5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裝配流程圖。附圖標記說明10底座11外套管110圓柱腔111 推拉孔112導向環(huán)12底板121內導向桿122 導向環(huán)20推拉桿20A 鋼管20B聯(lián)接部21凸起部29內導向孔30彈簧31前傳動導管310 前導向孔311止擋凸緣312 凸肩32后傳動導管320 后導向孔321止擋凸緣322凸肩40聯(lián)接器51擋環(huán)52螺母60導向環(huán)70緩沖墊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更充分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介紹和說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fā)明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雙向活動支撐結構設于固定建筑物(圖中未示出)與玻璃幕墻(圖中未示出)之間,包括與固定建筑物固定聯(lián)接的底座10、與玻璃幕墻固定聯(lián)接的推拉桿20,及設于底座10與推拉桿20之間的彈簧30 (即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其中,推拉桿20外端通過聯(lián)接器40與玻璃幕墻聯(lián)接,推拉桿內端及中段各設有一個卡環(huán),推拉桿內端的卡環(huán)在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是擋環(huán)51和螺母52的結構;中段的卡環(huán)則為與推拉桿20成一起的凸起部21。在二個卡環(huán)之間設有二個向外延伸的傳動導管,分別為前傳動導管31和后傳動導管32,彈簧30套設于二個傳動導管的外圓;前傳動導管31、后傳動導管32的端部設有用于止抵彈簧的止擋凸緣311、321。底座10為分體結構,包括設有圓柱腔110的外套管11和設有內導向桿121的底板12,外套管11與底板12通過螺栓固定聯(lián)接。圓柱腔110用于套入前傳動導管31、后傳動導管32和彈簧30,圓柱腔110的底端(即外套管11的端部)設有用于穿過推拉桿20的推拉孔111,推拉孔111內設有與推拉桿20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112。二個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311、321的外側分別止抵于圓柱腔的兩端(外套管只有圓柱腔的一個端面,圓柱腔的另一端由與外套管固定聯(lián)接的底板表面構成);推拉桿20向內推的受力構成前傳動導管31向內壓縮彈簧30的移動,推拉桿20向外拉的受力構成后傳動導管32向外壓縮彈簧30的移動。底板12上設有的內導向桿121與推拉桿20的中心設有內導向孔29與內導向桿121配合,在內導向桿121的端部設有與內導向孔29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122。前傳動導管31、后傳動導管32分別設有用于穿入推拉桿20的前導向孔310、后導向孔320,前導向孔310、后導向孔320內設有與推拉桿20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60。前傳動導管31、后傳動導管32的止擋凸緣311、321的外側設有緩沖墊片70 (起到緩沖作用)。其中,推拉桿20為焊接件,包括鋼管20A和與鋼管20A焊接的聯(lián)接部20B。前傳動導管31、后傳動導管32的止擋凸緣311、321的內側根部設有寬度大于彈簧線徑的凸肩312、322 (凸肩的高度比較低,約0.5-2mm)。即彈簧30依靠其兩端套設在凸肩312、322上進行徑向定位。彈簧的其它表面均不與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圓柱腔相接觸。使得彈簧在彈性變形過程中不受其它外力影響。上述各導向環(huán)可以采用F4青銅復合材料導向帶制成,起到導向作用,減少磨損。其中的外套管采用鋼管與圓盤(構成具有推拉孔的圓柱腔底部)的焊接結構。本發(fā)明的裝配過程如圖5所示,簡單又方便,具體過程為I將前傳動導管、彈簧、后傳動導管依次套入推拉桿;2將擋環(huán)裝入推拉桿,并將螺母旋緊至推拉桿的內端部;3將裝好了前傳動導管、彈簧、后傳動導管、擋環(huán)和螺母的推拉桿套入至外套管內,推拉桿的外端部從推拉孔穿過; 4再將底板上的內導向桿套入推拉桿的內導向孔,再將底板與外套管進行固定聯(lián)接。使用過程中,將底座(其底板上設有安裝孔)與固定建筑物固定聯(lián)接,推拉桿的外端通過聯(lián)接器與需要活動支撐的玻璃幕墻等活動構件進行固定聯(lián)接。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依活動構件所需要的支撐力和雙向活動量來計算彈簧的大小和長度,以此決定個活動支撐結構的尺寸規(guī)格。在裝配時,彈簧需要具有一定的預壓縮量,以產生預定的彈簧力,該彈簧力變成支撐力,當外力發(fā)生變化時,比如玻璃幕墻受到向內的風壓或向外的風壓時,或玻璃幕墻安裝過程中產生的變形應力,使得所受的力大于于其它實施例中,推拉桿內端的卡環(huán)也可以采用二個并排的螺母(二個螺母可以采用并緊方式實現鎖緊);或擋環(huán)加卡簧的結構,或螺母加緊定螺釘的結構。于其它實施例中,底座也可以采用蓋板、套管和底板的結構,其中的蓋板與套管采用可拆式的螺栓聯(lián)接,套管與底板采用焊接式的固定聯(lián)接結構或可拆式的螺栓聯(lián)接結構。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利用套合在推拉桿上的二個傳動導管,將彈簧卡在二個傳動導管之間,使推拉桿在二個方向的移動時均受到預緊力;利用圓柱腔的兩端實現對推拉桿二個方向的反作用力,從而實現了活動構件與固定建筑物之間在二個方向有預緊力的活動支撐,該預緊力變成固定建筑物對活動構件的支撐力。該支撐力可以根據彈簧的粗細,及彈簧預置壓縮量來設定。本發(fā)明還具有結構簡單、易安裝,易維護的特點。設有的內導向桿和內導向孔,使推拉桿與底座之間的移動更加地穩(wěn)定可靠。本發(fā)明用于幕墻結構時,在出現幕墻結構跨度不一致的情況時,通過受力分析計算出相鄰結構在外荷載作用下各點的位移量,推算出幕墻相鄰結構間面板的偏轉角以及面板的翹曲量。若超出了幕墻所承受的范圍,則在幕墻結構與固定建筑物之間設置本發(fā)明支撐結構,從而減小相鄰長短跨度結構的變形差,進而避免因偏轉過大、翹曲過大而出現膠縫撕裂、面板破碎等問題。上述僅以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以便于讀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僅限于此,任何依本發(fā)明所做的技術延伸或再創(chuàng)造,均受本發(fā)明的保護。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
1.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所述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設于固定建筑物與活動構件之間,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固定建筑物固定聯(lián)接的底座、與活動構件固定聯(lián)接的推拉桿,及設于底座與推拉桿之間的彈簧;其中,所述推拉桿外端與活動構件聯(lián)接,推拉桿內端及中段各設有一個卡環(huán),二個卡環(huán)之間設有二個向外延伸的傳動導管,分別為前傳動導管和后傳動導管;所述彈簧套設于二個傳動導管的外圓;二個傳動導管的端部設有用于止抵彈簧的止擋凸緣;所述的底座設有用于套入二個傳動導管和彈簧的圓柱腔,所述圓柱腔的一端設有用于穿過推拉桿的推拉孔;二個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外側止抵于圓柱腔的兩端;所述推拉桿向內推的受力構成前傳動導管向內壓縮彈簧的移動,所述推拉桿向外拉的受力構成后傳動導管向外壓縮彈簧的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還設有內導向桿,所述推拉桿的中心設有與內導向桿配合的內導向孔,所述內導向桿的端部設有與內導向孔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桿內端的卡環(huán)為二個并排的螺母;所述中段的卡環(huán)為與推拉桿成一起的凸起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拉孔內設有與推拉桿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分別設有用于穿入推拉桿的前導向孔、后導向孔,所述的前導向孔、后導向孔內設有與推拉桿滑動配合的導向環(huán)。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外側設有緩沖墊片。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為分體結構,包括設有圓柱腔的外套管和設有內導向桿的底板,所述的外套管與底板為螺絲聯(lián)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建筑物為土建結構或鋼結構,所述的活動構件為幕墻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拉桿為焊接件,包括鋼管和與鋼管焊接的聯(lián)接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導管、后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內側根部設有寬度大于彈簧線徑的凸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筑物的雙向活動支撐結構,包括與固定建筑物固定聯(lián)接的底座、與活動構件固定聯(lián)接的推拉桿,及設于底座與推拉桿之間的彈簧;其中,推拉桿外端與活動構件聯(lián)接,推拉桿內端及中段各設有一個卡環(huán),二個卡環(huán)之間設有二個向外延伸的傳動導管,分別為前傳動導管和后傳動導管;彈簧套設于二個傳動導管的外圓;二個傳動導管的端部設有用于止抵彈簧的止擋凸緣;底座設有用于套入二個傳動導管和彈簧的圓柱腔,圓柱腔的一端設有用于穿過推拉桿的推拉孔;二個傳動導管的止擋凸緣的外側止抵于圓柱腔的兩端。本發(fā)明實現了活動構件與固定建筑物之間在二個方向有預緊力的活動支撐,該預緊力變成固定建筑物對活動構件的支撐力。還具有結構簡單、易安裝,易維護的特點。
文檔編號E04G25/06GK103075027SQ20131004641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fā)明者陳建輝, 于海峰, 杜靜波 申請人:深圳市三鑫幕墻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