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包括一背板,在該背板的前面對稱地凸設一對立柱連接側板,該背板和一對立柱連接側板構成π字型截面,在所述背板上,位于兩立柱側板外側,對稱地分別設置穿孔,用于穿設連接主體結構的螺栓;在每個所述立柱側板上設置穿孔,用于穿設連接立柱的螺栓組件,兩個所述立柱連接側板之間的間距與立柱的寬度對應。本實用新型提供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通過將現有的一對分離狀態(tài)的L型角碼通過一個背板連接在一起,形成π型轉接件,大大簡化了安裝操作過程,另外,π型轉接件加工簡單,有利于設計、生產、安裝的標準化。再有,將兩個L型角碼通過背板連接起來,使得轉接件的受力情況得到改善。
【專利說明】一種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尤其是提供一種π型框架幕墻側埋鋁轉接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框架幕墻上固定立柱的角碼轉接件是采用雙角碼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主體結構01上連接一對L形角碼,角碼可以是鋼角碼02、03,也可以是鋁角碼04、
05。一對角碼,每個角碼的互成角度的兩個部分,一個部分與主體結構01固連,另一個部分與立柱A的側壁貼合,其上設穿孔,通過螺栓B與立柱A固連。一對角碼的間距由立柱A的寬度確定,一對角碼的與立柱兩個側壁貼合的部分要求等高對正,并需要足夠的精度。現有技術中的轉接件在安裝時需要現場分別操作兩個角碼來定位,容易產生安裝誤差。再有,傳統(tǒng)雙鋼角碼轉接件,與螺栓B連接的墊片BI需要進行現場施焊固定在固定在鋼角碼02和03的側壁上(如圖1所示),焊接存在火災隱患,且容易破壞尼龍墊片07 (見圖1)。
[0003]傳統(tǒng)雙鋁角碼連接,雖不需要現場施焊,但由于每個角碼所受到的連接立柱的螺栓B的作用力F與連接主體結構處的支撐力Rll造成水平力的偏心,力矩Mll很大,使得與主體結構A連接的螺栓b受力較大,要使得螺栓b開孔位置的角碼部分或者是型材的此處的截面壁厚要做得較大(見圖2)。
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加工及現場安裝的精度,提高連接的可靠性的η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
[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避免現場焊接可能帶來的火災隱患的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7]—種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包括一背板,在該背板的前面對稱地凸設一對立柱連接側板,該背板和一對立柱連接側板構成η字形截面,在所述背板上位于兩立柱側板外側,對稱地分別設置穿孔,用于穿設連接主體結構的螺栓;在每個所述立柱側板上設置穿孔,供穿設連接立柱的螺栓。
[0008]兩個所述立柱連接側板之間的間距與立柱的寬度對應。
[0009]所述立柱側板上所設置的所述穿孔為橫向設置的長孔;和/或,所述背板上對稱設置的所述穿孔為豎向設置的長孔。
[0010]在所述立柱側板上所述穿孔的周圍設有凹凸面;和/或,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穿孔的周圍設置凹凸面。
[0011]所述立柱側板上的所述凹凸面為鋸齒槽構成的凹凸面,該鋸齒槽豎直設置;和/或,所述背板上的所述凹凸面為鋸齒槽構成的凹凸面,該鋸齒槽橫向設置。
[0012]一個優(yōu)選方案為,所述立柱側板上設置的穿孔為橫向長孔,穿孔周圍的凹凸面為與所述橫向長孔垂直的豎向鋸齒槽凹凸面;和/或,所述背板上設置的穿孔為豎向長孔,穿孔周圍的凹凸面為與所述豎向長孔垂直的橫向鋸齒槽凹凸面。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通過將現有的一對分離狀態(tài)的L形角碼通過一個背板連接在一起,形成η型轉接件,大大簡化了安裝操作過程,另外,^型轉接件加工簡單,有利于設計、生產、安裝的標準化。再有,將兩個L形角碼通過背板連接起來,使得轉接件的受力情況得到改善。
[0014]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有技術中通過鋼制L形角碼轉接件連接立柱到主體結構上的側埋雙鋼角碼節(jié)點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現有技術中通過鋁制L形角碼轉接件連接立柱到主體結構上的側埋雙鋁角碼節(jié)點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顯示如圖1和圖2所示的連接結構中兩個角碼轉接件的受力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 型提供的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連接立柱到主體結構上的節(jié)點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4所述結構中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的受力示意圖。
[0020]圖6為圖4所述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4和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其由鋁合金材質制作,該轉接件包括一長方形背板1,在該背板I的前面對稱地凸設一對立柱連接側板2,該背板I和一對立柱連接側板2構成π字形截面。兩個立柱連接側板2之間的間距與立柱A的寬度對應。
[0022]在背板I上位于兩立柱側板外側,對稱地分別設置一穿孔11,穿孔11為豎向設置的長孔,在該長孔中穿設螺栓3,用于將本轉接件與主體結構01固定。在背板I上穿孔11的周圍設置凹凸面12,背板I上的凹凸面12為鋸齒槽構成的凹凸面,該鋸齒槽橫向設置。相應地,螺栓3上穿設墊片31,其朝向凹凸面的一側面上設有與該橫向設置的鋸齒槽對應的凹凸面(見圖6)。
[0023]在每個立柱連接側板2上,上下設置兩個穿孔21,每個穿孔21橫向設置,在每個穿孔21中穿設連接立柱A的螺栓4。一根螺栓4從一側的立柱連接側板上的一個穿孔穿過,通過立柱A上的通孔,再穿過另一側的立柱連接側板上對應的一個穿孔,通過螺母5鎖緊。在立柱連接側板2的朝外的側面上設置凹凸面22,該側面上的凹凸面22也是鋸齒槽構成的凹凸面,該鋸齒槽豎向設置。在螺栓4上的螺帽一端和螺桿上設置兩個墊片41,兩個墊片41分別與一個立柱連接側板2的朝外的凹凸面接觸,兩個墊片的朝向各自凹凸面的側面上設有相應的鋸齒槽。
[0024]如圖5所示,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π型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替換現有技術中的成對的L形連接角碼,由于增加了背板,使得兩個L形角碼連為一體,其受力情況大大改善,對比圖3,圖5中可以看出,每個角碼所受到的連接立柱的螺栓A的作用力F與連接主體結構處的支撐力Rl為平衡對稱狀態(tài),將現有技術中的力矩MlI分解為與主體結構連接的螺栓處的力矩Ml和背板處的力矩M2,M11=M1+M2。由此可知,背板和立柱連接側板以及螺栓3和螺栓4的受力情況都得到改善。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埋轉接件,在背板和立柱連接側板上設置凹凸面,就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將墊片BI固定到角碼上的現場施焊問題。因為安裝的時候,螺栓通過長圓孔調節(jié)方向,調整完后將一般要將墊片施焊固定在鋼角碼上,以定位螺栓。如果不焊接的話,螺栓會朝著長圓孔的方向滑動。而本實用新型設置凹凸面,尤其是與長圓孔方向垂直的鋸齒槽凹凸面,就可以對螺栓很好地定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板,在該背板的前面對稱地凸設一對立柱連接側板,該背板和一對立柱連接側板構成H字形截面,在所述背板上,位于兩立柱側板外側,對稱地分別設置穿孔,用于穿設連接主體結構的螺栓;在每個所述立柱側板上設置穿孔,供穿設連接立柱的螺栓,兩個所述立柱連接側板之間的間距與立柱的寬度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側板上所設置的所述穿孔為橫向設置的長孔;和/或,所述背板上對稱設置的所述穿孔為豎向設置的長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連接側板上所述穿孔的周圍設有凹凸面;和/或,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穿孔的周圍設置凹凸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連接側板上的所述凹凸面為鋸齒槽構成的凹凸面,該鋸齒槽豎直設置;和/或,所述背板上的所述凹凸面為鋸齒槽構成的凹凸面,該鋸齒槽橫向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幕墻側埋轉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連接側板上設置的穿孔為橫向長孔,穿孔周圍的凹凸面為與所述橫向長孔垂直設置的豎向鋸齒槽凹凸面;和/或,所述背板上設置的穿孔為豎向長孔,穿孔周圍的凹凸面為與所述豎向長孔垂直設置的橫向鋸齒槽凹凸面。
【文檔編號】E04B2/88GK203499073SQ201320582419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韓維池, 曾濱 申請人:成都江河幕墻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 江河創(chuàng)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