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給出了一種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它包括收集池、回收罐、水泵和輸送管;收集池底壁中部開有前后走向的導流槽,收集池的左、右側壁與導流槽之間分別有導流斜坡,導流槽底部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連通;輸送管上安裝有水泵,輸送管的一端與收集罐的上部連通,輸送管的另一端開口位于導流槽前部。澆注廢料落入收集池內,澆注廢料沿導流斜坡流入回收罐中,澆注廢料分為上部的懸浮液部分和下部的沉淀物部分,再利用水泵抽取回收罐中懸浮液引流至導流槽前部,進而沖刷附著在導流槽內的澆注廢料,防止?jié)沧U料發(fā)酵結塊;定時清理回收罐中收集的澆注廢料,進行二次利用。有益技術效果為:結構簡單,使?jié)沧U料集中收集。
【專利說明】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加氣混凝土砌塊在成型前,需要澆注、發(fā)酵、切割、蒸氧等工序,在澆注時,原料需要經過攪拌澆注機注入模具中,但是澆注時會伴隨大量原料外溢,形成澆注廢料。目前沒有回收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的裝置,給生產中造成大量浪費,而且不及時清理上述外溢的澆注廢料,很容易使?jié)沧U料發(fā)酵結塊,更難去除。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循環(huán)利用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它包括收集池、回收罐、水泵和輸送管;
[0005]所述的收集池底壁中部開有前后走向的導流槽,收集池的左、右側壁與導流槽之間分別有導流斜坡,使得導流槽的上端面低于收集池左、右側壁的下部,導流槽底部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連通;
[0006]所述的輸送管上安裝有水泵,輸送管的一端與收集罐的上部連通,輸送管的另一端開口位于導流槽前部。
[0007]采用這樣的結構后,將模具放置在收集池內,再將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原料澆注至模具內,澆注時原料外溢,形成澆注廢料,澆注廢料落入收集池內,澆注廢料沿導流斜坡落入導流槽內,最終流入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中,經過一定時間的沉淀,澆注廢料分為上部的懸浮液部分和下部的沉淀物部分,再利用水泵抽取回收罐中懸浮液引流至導流槽前部,進而沖刷附著在導流槽內的澆注廢料,防止?jié)沧U料發(fā)酵結塊;定時清理回收罐中收集的澆注廢料,進行二次利用。
[0008]本發(fā)明有益技術效果為:結構簡單,使?jié)沧U料集中收集。
[0009]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以下將本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簡稱為本結構。
[0010]本結構的導流槽的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有夾角,使得導流槽前部水平位置高于導流槽后部的水平位置,導流槽底壁后部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連通,采用這樣的結構后,使得本結構的結構更合理,回收澆注廢料效果更好。
[0011]本結構的導流槽的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
[0012]本結構的導流槽底壁后部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通過導流管連通采用這樣的結構后,通過導流管連通,使得收集池與回收罐分離放置,讓本結構適用更多安裝環(huán)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3]圖1是本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至2所示
[0016]本結構包括收集池1、回收罐2、水泵5和輸送管4。
[0017]收集池I底壁中部開有前后走向的導流槽11,導流槽11由前向后傾斜,導流槽11的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使得導流槽11前部水平位置高于后部的水平位置,導流槽11的前后深度相同。
[0018]收集池I的左側壁與導流槽11之間有左導流斜坡12,收集池I的右側壁與導流槽11之間有右導流斜坡13,右導流斜坡13與左導流斜坡12對稱布置,導流槽11的上端面低于收集池I左、右側壁的下部。
[0019]回收罐2放置在收集池I的左下側,回收罐2與導流槽11底壁后部通過導流管3連通。
[0020]輸送管4上安裝有水泵5,輸送管4的一端與收集罐的上部連通,輸送管4的另一端開口位于導流槽11前部。
[0021]本結構的收集池I設置在攪拌澆注機下側,將模具放置在收集池I內,并對準攪拌澆注機的出料口。
[0022]在澆注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原料經過攪拌澆注機注入模具中,澆注時會伴隨大量原料外溢,形成澆注廢料,澆注廢料落入收集池I內,澆注廢料沿右導流斜坡13和左導流斜坡12落入導流槽11內,并且沿著導流槽11流向導流槽11底部,通過導流管3流入收集池I下側的回收罐2中;
[0023]進過一定時間的沉淀,澆注廢料分為上部的懸浮液部分和下部的沉淀物部分,再利用水泵5通過輸送管4抽取回收罐2中懸浮液引流至導流槽11前部,進而沖刷附著在導流槽11內的澆注廢料,防止?jié)沧U料發(fā)酵結塊;
[0024]定時清理回收罐2中收集的澆注廢料,可以進行二次利用。
[002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收集池、回收罐、水泵和輸送管; 所述的收集池底壁中部開有前后走向的導流槽,收集池的左、右側壁與導流槽之間分別有導流斜坡,使得導流槽的上端面低于收集池左、右側壁的下部,導流槽底壁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連通; 所述的輸送管上安裝有水泵,輸送管的一端與收集罐的上部連通,輸送管的另一端開口位于導流槽前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導流槽的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有夾角,使得導流槽前部水平位置高于導流槽后部的水平位置,導流槽底壁后部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導流槽的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澆注廢料回收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導流槽底壁后部與收集池下側的回收罐通過導流管連通。
【文檔編號】B28B17/00GK104015260SQ201410280781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1日
【發(fā)明者】胡學斌, 胡增坤, 陳敬榮 申請人:安徽省神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