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包括上圈梁、通過滑軌設置在上圈梁上的兩組夾持機構以及串連兩組夾持機構的伸縮軸;以及與伸縮軸嚙合的動力輸出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通過滑軌設置在上圈梁上的滑車、固定設置在滑車上的導向滑槽、通過伸縮軸設置在滑槽內的滑塊以及通過固定軸設置在滑車上用于夾持抬升汽車輪胎的成對設置的夾輪臂,滑動設置的夾持臂自動適應軸距,可以適應所有小型乘用車的軸距,兩組夾持小車通過套軸連接,這樣可以及適應軸距變化還可以傳動扭力,自動適應滑車位移位置變化,連板、伸縮軸和滑塊的連接都是剛性連接,結構簡單夾持動作傳遞準確到位,剛性的連接輸出的夾持力量大,可以使用重型越野車。
【專利說明】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立體停車庫設備,尤其是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在的機械立體車庫有兩類,一是位移式,整個承載機構隨車輛移動,取車速度慢、耗能大,另一種是固定位取放式車庫,此類車庫多是地下圓筒式車庫,由主平臺負責縱向運輸,推送平臺負責取放車輛,這類車庫不占用地上面積,車輛取放速度快。
[0003]在推送式地下立體停車庫方面由于需要將數(shù)噸重的車輛完成取放動作,因此取放車輛的機構就比較龐大,隨著汽車技術的發(fā)達一些低底盤類車輛越來越多,笨重的取放機構無法對低底盤車輛完成取放工作,尤其是當存放到車庫內的汽車輪胎泄氣后推送的平臺就無法將汽車取出,甚至會對車輛造成傷害,給地下車庫的普及的推廣帶來極大不便,車型很多軸距各異,對機械車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現(xiàn)在一些車庫局限性很大,尤其是低底盤的跑車、大型的越野車和商務車越來越多,如果一味追求推送平臺輕巧,適應低底盤的跑車,反而日益流行的大型越野車、SUV和商務車車型就會出現(xiàn)托舉困難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運行可靠、適用更多車型的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單軸傳動夾輪裝置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上圈梁、通過滑軌設置在上圈梁上的兩組夾持機構以及串連兩組夾持機構的伸縮軸;以及與伸縮軸嚙合的動力輸出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通過滑軌設置在上圈梁上的滑車、固定設置在滑車上的導向滑槽、通過伸縮軸設置在滑槽內的滑塊以及通過固定軸設置在滑車上用于夾持抬升汽車輪胎的成對設置的夾輪臂,所述滑塊通過連板與夾輪臂連接;所述伸縮軸順次包括:第一端齒輪、第一軸套、第一絲杠、串連軸套、第二絲杠、第二軸套、第二端齒輪,所述第一端齒輪與第一軸套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套與第二端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套與第一絲杠插接,所述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分別與串連軸套兩端插接,所述第一絲杠設置有正螺紋和反螺紋,所述正螺紋上設置有第一滑塊,所述反螺紋上設置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結構相同,所述串連軸套固定在上圈梁上;所述輸出機構包括托舉電機,所述伸縮軸與托舉電機連接,所述滑塊與連板鉸連,所述夾輪臂與連板鉸連。
[0005]進一步說,所述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與軸套的插接端截面是四邊形或六邊形,所述軸套內孔的截面形狀與絲杠插接端截面相匹配。
[0006]進一步說,所述滑槽位于滑車中部,所述滑車一側設置有兩個分別通過連板與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連接的夾輪臂,所述滑車另一側設還置有兩個分別通過連板與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連接的夾輪臂。
[0007]進一步說,所述夾輪臂包括夾臂、與固定軸連接的旋轉盤以及與連板鉸接的轉軸,所述旋轉盤為半圓形齒盤,所述旋轉盤成對設置并嚙合。
[0008]進一步說,所述伸縮軸包括分別設置在伸縮軸兩端的兩個端齒輪、分別通過套軸與端齒輪連接的兩個絲杠,兩個所述絲杠分別穿過導向槽,設置在滑槽內的絲杠設置有正螺紋和反螺紋。
[0009]進一步說,所述上圈梁上設置有兩個夾持機構,所述兩個夾持機構通過套軸連接。
[0010]進一步說,所述伸縮軸通過端齒輪與托舉電機的電機軸上的電機鏈輪組嚙合。
[0011 ] 進一步說,所述導向槽為水平凹槽,所述滑塊設置有過油孔。
[0012]進一步說,所述夾臂通過一個以上的軸承套裝有滾筒。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滑動設置的夾持臂自動適應軸距,可以適應所有小型乘用車的軸距,兩組夾持小車通過套軸連接,這樣可以及適應軸距變化還可以傳動扭力,自動適應滑車位移位置變化,連板、伸縮軸和滑塊的連接都是剛性連接,結構簡單夾持動作傳遞準確到位,剛性的連接輸出的夾持力量大,可以使用重型越野車;一根絲杠的兩個方向的螺紋可以實現(xiàn)一跟軸輸出兩個動作,適合兩夾持臂托舉輪胎的動作,這樣結構簡單方便,省去一套傳動機構;一個滑車兩側設置有兩組夾持臂,兩組夾持臂連接在同一個絲杠上,一個絲杠動作可以帶動四個夾持臂托舉車輛,結構進一步簡化。
[0014]成對設置的夾持臂,通過齒輪嚙合后進一步保證夾持的同步,一根伸縮軸串聯(lián)兩個夾持機構四個滑塊,八個夾持臂使用一個動力源,結構簡單大大簡化,既可以隨小車適應軸距變化又能完成與滑塊之間的動力傳輸,連接關系簡單,從而增加夾持系統(tǒng)的可靠性;四輪車輛由四組夾持裝置分別夾持,四組堅持裝置一個動力源能保持動作的一致性,并且相鄰的兩組堅持裝置相互關聯(lián)配合,整體上更加穩(wěn)固,夾持臂相互嚙合,可以更大限度適應不同的軸距,同步性好。
[0015]滑塊在滑槽內滑動,為減少相互摩擦加設了潤滑油,滑塊上設置過油孔,滑塊往復運動時可以對滑塊和滑槽充分潤滑。
[0016]夾持臂設置滾筒可以將夾持臂與輪胎的滑動摩擦改變?yōu)闈L動,避免摩擦力帶來的內耗,降低夾持系統(tǒng)的內力,增加設備壽命,降低內應力的強度。機械車庫移動車輛時需要抬起車輛,由夾持臂抬起是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兩個夾持臂托舉一個車輪,相互嚙合保持同步,通過連板、絞盤、夾持臂傳動結構簡單,鋼性連接機械動作傳動準確,傳動力損失小。
[0017]由于這樣的夾持推舉機構將輪胎脫離地面20_,輪胎氣足用管狀夾持臂可以,但是輪胎氣不足或沒氣時就要使用夾持臂是楔形鏟的夾輪臂,這樣可以將漏氣的輪胎完全脫離地面,避免托舉動作完成后還有部分輪胎胎面與地面接觸,對合的托鏟可以完全抱起輪胎,增加輪胎與托鏟的接觸面積,避免壓強過大損傷輪胎。在絞盤兩端分別設置夾持臂和連板形成費力杠桿傳動,將夾持臂的長距離縮短,減少滑塊的行程,使連板變短,這樣有限的空間內才能容下所有的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圖1B-B首I]面結構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圖2A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圖2B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圖2C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串連套軸結構示意圖。
[0019]在附圖中:1上圈梁、2滑車、3導向滑槽、4伸縮軸、5滑塊、51第一滑塊、52第二滑塊、53過油孔、6固定軸、7夾輪臂、71夾臂、72旋轉盤、73轉軸、74軸承、75滾筒、8連板、9滑軌、10托舉電機、11端齒輪、111第一端齒輪、112第二端齒輪、42正螺紋、43反螺紋、441第一軸套、442第二軸套、443串連軸套、451第一絲杠、452第二絲杠、24軸承座、25貫通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1]參見附圖1至6,本實施例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包括上圈梁1、通過滑軌9設置在上圈梁I上的兩組夾持機構以及串連兩組夾持機構的伸縮軸4 ;以及與伸縮軸4嚙合的動力輸出機構;所述夾持機構包括:通過滑軌9設置在上圈梁I上的滑車2、固定設置在滑車2上的導向滑槽3、通過伸縮軸4設置在滑槽3內的滑塊5以及通過固定軸6設置在滑車2上用于夾持抬升汽車輪胎的成對設置的夾輪臂7,所述滑塊5通過連板8與夾輪臂7連接;所述伸縮軸4順次包括:第一端齒輪111、第一軸套441、第一絲杠451、串連軸套443、第二絲杠452、第二軸套442、第二端齒輪112,所述第一端齒輪111與第一軸套4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套442與第二端齒輪11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套441與第一絲杠451插接,所述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分別與串連軸套443兩端插接,所述第一絲杠451設置有正螺紋42和反螺紋43,所述正螺紋42上設置有第一滑塊51,所述反螺紋43上設置有第二滑塊52,所述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結構相同,所述串連軸套443固定在上圈梁I上;所述輸出機構包括托舉電機10,所述伸縮軸4與托舉電機10連接,所述滑塊5與連板8鉸連,所述夾輪臂7與連板8鉸連。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與軸套的插接端截面是四邊形或六邊形,所述軸套內孔的截面形狀與絲杠插接端截面相匹配。滑槽3位于滑車2中部,所述滑車2 —側設置有兩個分別通過連板8與第一滑塊51和第二滑塊52連接的夾輪臂7,所述滑車2另一側設還置有兩個分別通過連板8與第一滑塊51和第二滑塊52連接的夾輪臂7。夾輪臂7包括夾臂71、與固定軸6連接的旋轉盤72以及與連板8鉸接的轉軸73,所述旋轉盤72為半圓形齒盤,所述旋轉盤72成對設置并嚙合。伸縮軸4包括分別設置在伸縮軸4兩端的兩個端齒輪11、分別通過套軸44與端齒輪11連接的兩個絲杠45,兩個所述絲杠45分別穿過導向槽3,設置在滑槽3內的絲杠45設置有正螺紋42和反螺紋43。上圈梁I上設置有兩個夾持機構,所述兩個夾持機構通過套軸44連接。伸縮軸4通過端齒輪11與托舉電機10的電機軸上的電機鏈輪組12嚙合。導向槽3為水平凹槽,所述滑塊5設置有過油孔53。夾臂71通過一個以上的軸承74套裝有滾筒75。
[0022]滑動設置的夾持臂自動適應軸距,可以適應所有小型乘用車的軸距,兩組夾持小車通過套軸連接,這樣可以及適應軸距變化還可以傳動扭力,自動適應滑車位移位置變化,連板、伸縮軸和滑塊的連接都是剛性連接,結構簡單夾持動作傳遞準確到位,剛性的連接輸出的夾持力量大,可以使用重型越野車;一根絲杠的兩個方向的螺紋可以實現(xiàn)一跟軸輸出兩個動作,適合兩夾持臂托舉輪胎的動作,這樣結構簡單方便,省去一套傳動機構;一個滑車兩側設置有兩組夾持臂,兩組夾持臂連接在同一個絲杠上,一個絲杠動作可以帶動四個夾持臂托舉車輛,結構進一步簡化。
[0023]成對設置的夾持臂,通過齒輪嚙合后進一步保證夾持的同步,一根伸縮軸串聯(lián)兩個夾持機構四個滑塊,八個夾持臂使用一個動力源,結構簡單大大簡化,既可以隨小車適應軸距變化又能完成與滑塊之間的動力傳輸,連接關系簡單,從而增加夾持系統(tǒng)的可靠性;四輪車輛由四組夾持裝置分別夾持,四組堅持裝置一個動力源能保持動作的一致性,并且相鄰的兩組堅持裝置相互關聯(lián)配合,整體上更加穩(wěn)固,夾持臂相互嚙合,可以更大限度適應不同的軸距,同步性好。
[0024]滑塊在滑槽內滑動,為減少相互摩擦加設了潤滑油,滑塊上設置過油孔,滑塊往復運動時可以對滑塊和滑槽充分潤滑。
[0025]夾持臂設置滾筒可以將夾持臂與輪胎的滑動摩擦改變?yōu)闈L動,避免摩擦力帶來的內耗,降低夾持系統(tǒng)的內力,增加設備壽命,降低內應力的強度。機械車庫移動車輛時需要抬起車輛,由夾持臂抬起是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兩個夾持臂托舉一個車輪,相互嚙合保持同步,通過連板、絞盤、夾持臂傳動結構簡單,鋼性連接機械動作傳動準確,傳動力損失小。
[0026]由于這樣的夾持推舉機構將輪胎脫離地面20_,輪胎氣足用管狀夾持臂可以,但是輪胎氣不足或沒氣時就要使用夾持臂是楔形鏟的夾輪臂,這樣可以將漏氣的輪胎完全脫離地面,避免托舉動作完成后還有部分輪胎胎面與地面接觸,對合的托鏟可以完全抱起輪胎,增加輪胎與托鏟的接觸面積,避免壓強過大損傷輪胎。在絞盤兩端分別設置夾持臂和連板形成費力杠桿傳動,將夾持臂的長距離縮短,減少滑塊的行程,使連板變短,這樣有限的空間內才能容下所有的裝置。
[0027]工作過程:車輛停到預定區(qū)域,經過矯正,托舉電機10啟動,通過減速機、鏈輪和鏈條驅動設置在下圈梁3的貫通軸,貫通軸25兩端伸縮軸4嚙合,托舉電機10驅動伸縮軸4轉動,貫通軸25兩端與伸縮軸4兩端嚙合的第一端齒輪111和第二端齒輪112嚙合,托舉電機10啟動后,伸縮軸4轉動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隨之轉動,第一絲杠451的兩個滑塊5和第二絲杠452上的兩個滑塊5開始移動。451第一絲杠、452第二絲杠與軸套的插接端截面是三角形、四邊形、六邊形、梭形、齒輪形等,所述軸套內孔的截面形狀與絲杠插接端截面相匹配。
[0028]如圖5所示,第一絲杠451上通過正螺紋42和反螺紋43設置的第一滑塊51和第二滑塊52在導向滑槽21的作用下相向運動,此時設置在導向滑槽21兩側的兩組夾輪臂7在連板8的作用下開始圍繞固定柱6旋轉,設置在旋轉盤72 —端的夾臂71隨夾輪臂7轉動,成對設置的夾輪臂7通過旋轉盤72嚙合,成對設置的夾輪臂7在運動過程中兩夾臂71合攏,其中一個夾臂接觸輪胎后,由于滑車2受到一側的力,隨著夾輪臂7的對合,滑車2會沿滑軌9向首先接觸輪胎的夾臂71 一側運動,隨著滑車2滑動第一絲杠451會隨著移動,第一絲杠451的兩端會在第一套軸441和串連套軸443內滑動,因此滑車2雖然移動但是不會失去動力;夾臂71繼續(xù)對合,直至兩個對應的夾臂71都與汽車輪胎接觸,兩個對應的夾臂71都與汽車輪胎接觸后滑車2到位,這樣無論多大軸距都可以自適應,兩對應的夾臂71繼續(xù)對合,這樣輪胎會被夾臂71抬起,汽車的四個輪對應四組夾輪臂7,動作同步同時,車輛被托舉離地后,托舉電機10停止轉動;
車輛的托舉動作完成后,接下來就是送到指定車位,車庫平臺將車輛運送至預定車位,到達指定位置后,行走電機15啟動停止工作,與此同時端齒輪11與另一端貫通軸25的齒輪嚙合,此時端齒輪11與貫通軸25的齒輪異端嚙合,整合托舉裝置又與動力系統(tǒng)連接; 伸縮軸4的端齒輪11與貫通軸25脫離嚙合時,伸縮軸4與滑塊之間可以完成自鎖,對合的夾輪臂7不會在與動力源脫離時打開;
車輛到位后,托舉電機10反轉,經過貫通軸25和伸縮軸4的傳動,四組對合夾輪臂7打開,車輛自然落在車位里;
在夾輪臂7打開時,由于軸距的原因,滑車2沒有在初始位置,因此在對合的一組夾輪臂7打開時會有一個先碰觸到復位柱,由于力的作用滑車2反向運動,兩個可以對和夾輪臂7繼續(xù)打開,直至兩個對合的夾輪臂7都碰觸到復位柱,此時滑車2和夾輪臂7都復位,等待下一次動作,四組夾輪臂7動作相同;車輛放置完成的標志是,滑車2和夾輪臂7都復位,此時行走電機15啟動反轉,推送齒輪31驅動上圈梁I回到初始位置。
[0029]整個工作過程中可以在車位指定位置、上圈梁I復位位置、夾輪臂7復位位置等部位安裝感應開關,由車庫的控制系統(tǒng)采集數(shù)據(jù)并通過控制器控制整個存取車的工作過程,本發(fā)明的又有動作銜接感應開關是非必須的,這樣的信號感應位置控制的應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以多種方式實現(xiàn),因此本專利申請的方案中不做過多贅述。
[0030]特別要指出的是,本技術方案都是齒輪鏈條因此在端齒輪11齒槽底部嵌置磁鐵,下圈梁3設置感應器,這樣伸縮軸4的轉動圈數(shù)就可以得到,從而得知夾輪臂7的位置,霍爾傳感器的信息傳遞到車庫系統(tǒng)控制器,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夾持抬升機構工作位置的實時控制,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與軸套的插接端截面是三角形、四邊形、六邊形、梭形、齒輪形等,所述軸套內孔的截面形狀與絲杠插接端截面相匹配。
[0031]第一套軸441、第二套軸442和串連套軸443通過軸承座24設置在上圈梁I上。
[0032]托舉電機10可以通過減速機、鏈輪和齒輪直接與端齒輪11,也可以設置兩個托舉電機10分別與第一端齒輪111和第二端齒輪112哨合。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圈梁〔0、通過滑軌(9)設置在上圈梁(1)上的兩組夾持機構以及串連兩組夾持機構的伸縮軸(4);以及與伸縮軸(4)哨合的動力輸出機構; 所述夾持機構包括:通過滑軌(9)設置在上圈梁(1)上的滑車(2^固定設置在滑車(2)上的導向滑槽(3^通過伸縮軸(4)設置在滑槽(3)內的滑塊(5)以及通過固定軸(6)設置在滑車(2)上用于夾持抬升汽車輪胎的成對設置的夾輪臂(7),所述滑塊(5)通過連板(8)與夾輪臂(7)連接; 所述伸縮軸(4)順次包括:第一端齒輪(。。、第一軸套“虹^第一絲杠“^丨^串連軸套(443^第二絲杠(452^第二軸套(442^第二端齒輪(112),所述第一端齒輪(111)與第一軸套(4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套(442)與第二端齒輪(11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套(441)與第一絲杠(451)插接,所述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分別與串連軸套(443)兩端插接,所述第一絲杠(451)設置有正螺紋(42)和反螺紋(43),所述正螺紋(42)上設置有第一滑塊(51),所述反螺紋(43)上設置有第二滑塊(52),所述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結構相同,所述串連軸套(443)固定在上圈梁(1)上; 所述輸出機構包括托舉電機(10),所述伸縮軸(4)與托舉電機(10)連接,所述滑塊(5)與連板(8)鉸連,所述夾輪臂(7)與連板(8)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絲杠(451)和第二絲杠(452)與軸套的插接端截面是四邊形或六邊形,所述軸套內孔的截面形狀與絲杠插接端截面相匹配。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位于滑車(2)中部,所述滑車(2) —側設置有兩個分別通過連板(8)與第一滑塊(51)和第二滑塊(52 )連接的夾輪臂(7),所述滑車(2 )另一側設還置有兩個分別通過連板(8 )與第一滑塊(51)和第二滑塊(52)連接的夾輪臂(7 )。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輪臂(7 )包括夾臂(71)、與固定軸(6 )連接的旋轉盤(72 )以及與連板(8 )鉸接的轉軸(73 ),所述旋轉盤(72)為半圓形齒盤,所述旋轉盤(72)成對設置并嚙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軸(4)包括分別設置在伸縮軸(4)兩端的兩個端齒輪〔10、分別通過套軸(44)與端齒輪(11)連接的兩個絲杠(45),兩個所述絲杠(45)分別穿過導向槽(3),設置在滑槽(3)內的絲杠(45)設置有正螺紋(42)和反螺紋(43^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圈梁(1)上設置有兩個夾持機構,所述兩個夾持機構通過套軸(44 )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軸(4)通過端齒輪(11)與托舉電機(10)的電機軸上的電機鏈輪組(12)哨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3)為水平凹槽,所述滑塊(5)設置有過油孔(53).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機械車庫單軸傳動夾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臂(71)通過一個以上的軸承(74)套裝有滾筒(75^
【文檔編號】E04H6/34GK104358457SQ201410596035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王景保, 王洋 申請人: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