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建筑物內(nèi)的房間、空間進行分隔的隔板裝置。
背景技術:
在設置多個富有功能性的獨立性高的工作單元時,在房間的地面立設隔斷(Partition)而對建筑物內(nèi)的房間、空間進行分隔,從而分割出多個單元。作為其一例,開發(fā)了例如像專利文獻1所示的隔板裝置,即,在立設的一對支柱之間架設沿橫向延伸的多個連結構件,利用該連結構件在其寬度方向的兩側和上下安裝板材。
近年來,在現(xiàn)有的醫(yī)院、診所中,在將病房、治療區(qū)分隔成多個富有功能性的獨立性高的單元等時廣泛利用上述隔板裝置。在被用于現(xiàn)有的醫(yī)院、診所時,必須根據(jù)穿過板材內(nèi)的醫(yī)療氣體配管、電氣配管的尺寸、單元的布局等,變更隔板裝置的厚度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87173號公報(第8頁、圖4)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然而,專利文獻1的隔板裝置是在一連結構件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安裝板材的構造,因此,為了變更隔板裝置的厚度,需要預先準備多種不同寬度的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的庫存管理很麻煩。
本發(fā)明即是著眼于這樣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隔板裝置,該隔板裝置具有能夠盡可能地使用通用的構件應對不同的厚度的連結構件。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fā)明的隔板裝置是通過在立設的一對支柱之間架設連結構件,并在該連結構件的上下安裝矩形形狀的板材而形成的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結構件包括在所述支柱的寬度方向上配設的一對連結桿和在寬度方向上以規(guī)定間隔保持所述一對連結桿的保持構件。
根據(jù)該特征,只要變更保持構件,即可變更一對連結桿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隔板裝置的厚度,因此,無需按隔板裝置的厚度準備一對連結桿,能夠盡可能使構件通用化。
一種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構件形成為在所述一對連結桿的長度方向上比該連結桿尺寸短,在所述一對連結桿之間至少配設1個保持構件。
根據(jù)該特征,能夠縮小決定一對連結桿之間的規(guī)定間隔的保持構件,因此,能夠使庫存容易管理,并減輕連結構件。
一種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構件相對于所述一對連結桿分別凹凸嵌合。
根據(jù)該特征,由于保持構件與一對連結桿凹凸嵌合,因此,能夠限制一對連結桿在寬度方向上移動。
一種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構件包括防止所述一對連結桿分離的擴開限制部件和防止所述一對連結桿接近的接近限制部件。
根據(jù)該特征,能夠利用擴開限制部件和接近限制部件限制一對連結桿在寬度方向上移動。
一種隔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擴開限制部件和所述接近限制部件以從上下方向夾持所述一對連結桿的狀態(tài)連結。
根據(jù)該特征,由于擴開限制部件和接近限制部件以從上下方向夾持一對連結桿的狀態(tài)連結,因此,能夠以限制了一對連結桿在寬度方向上的移動的狀態(tài)牢固地連結一對連結桿。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使用實施例的隔板裝置形成多個單元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使用隔板裝置形成的一個單元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表示隔板裝置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表示利用保持構件保持一對連結桿的規(guī)定間隔的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
圖5是表示從圖4的狀態(tài)加厚了隔板裝置的厚度的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
圖6是表示保持構件的變形例的側剖視圖。
圖7的(a)是表示一對連結桿的變形例的俯視圖,圖7的(b)是其側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隔板裝置;2:單元形成用支柱;12:板材;14:支柱;17:中部連結構件(連結構件);18:前部連結桿(一對連結桿);19:后部連結桿(一對連結桿);20:保持構件;21:擴開限制部件;22:接近限制部件;23:螺栓/螺母;26:凹部;181:前部連結桿(一對連結桿);191:后部連結桿(一對連結桿);200:保持構件;211:彎折板材(擴開限制部件);221:彎折板材(接近限制部件);α、α’:一對連結桿之間的規(guī)定間隔;β、β’:隔板裝置的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實施例說明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隔板裝置的方式。
實施例
參照圖1~圖7說明實施例的隔板裝置。以下,以圖4的畫面左側為隔板裝置的正面?zhèn)?前方側),畫面右側為隔板裝置的背面?zhèn)?后方側)來進行說明。此外,以從圖4的正面?zhèn)扔^察時的左右為隔板裝置的左右(連結桿的長度方向)來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隔板裝置1、1、…主要用于將醫(yī)療設施等的室內(nèi)空間形成多個單元S1~S4。單元S1~S4主要由多個隔板裝置1、1、…和在地面直至天花板面之間沿上下方向延伸設置的單元形成用支柱2構成,以單元形成用支柱2為基點連接設置多個隔板裝置1、1、…。該單元S1~S4例如用作使用抗癌劑等治療癌癥的化學療法用等的隔間。另外,單元S1~S4的結構大致相同,因此,以圖1的紙面右側的單元S1為例進行說明,下文中省略該單元S1以外的說明。
單元S1由從單元形成用支柱2垂直延伸的2個隔板裝置1、1和從隔板裝置1、1的自由端部以彼此靠近的方式垂直延伸的隔板裝置1’、1’形成。隔板裝置1’、1’在延伸方向上比隔板裝置1、1短,因此,隔板裝置1’、1’之間成為單元S1的出入口。此外,在單元S1的中央部配置有躺椅3,要確保能夠供躺椅3旋轉(zhuǎn)、放倒的程度的空間。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單元S1的內(nèi)壁面配設有用于治療的醫(yī)療氣體的導出口即引出口4,能夠借助引出口4進行各種治療。此外,在單元S1的內(nèi)壁面配設有電源插座口5、5、護士呼叫機構6、擱板7、7(僅圖1中示出)。另外,本實施例對下述方案進行說明,即,引出口4、護士呼叫機構6和一個電源插座口5配設于構成單元S1的內(nèi)壁的一部分的、后述的各板材12、12、…中的適當選擇的板材12、12、12,另一個電源插座口5安裝于構成單元S1的內(nèi)壁的一部分的、單元形成用支柱2的板2a,但上述引出口4、電源插座口5、5、護士呼叫機構6、擱板7、7等各種裝置可以配置于單元S1的內(nèi)壁面的任意位置。
如圖1和圖2所示,單元形成用支柱2形成為環(huán)狀筒體,在內(nèi)部具有中空的筒狀空間T,并且在單元形成用支柱2的上端形成有與筒狀空間T連通的開口2b(僅圖1中示出)。多個所述醫(yī)療氣體用配管9、9、…、各種電源用布線10、10、…經(jīng)由開口2b從天花板面導入到筒狀空間T。
此外,單元形成用支柱2具有分別與設置在所連接的隔板裝置1、1的后述支柱14、14上的孔14a、14a連通的導通口2c、2c,能夠經(jīng)由導通孔2c、2c將導入到筒狀空間T的配管9、9、…以及布線10、10、…導通到隔板裝置1、1的內(nèi)部。這些導通到隔板裝置1、1的內(nèi)部的配管9、9、…與所述引出口4連接,并且布線10、10與電源插座口5及護士呼叫機構6連接。
接著,說明隔板裝置1的構造。另外,隔板裝置1的構造大致相同,因此,說明圖2的安裝于單元形成用支柱2的畫面右側的隔板裝置1,省略說明除此之外的隔板裝置1和隔板裝置1’的構造。
如圖2和圖3所示,隔板裝置1主要由框體11、分別安裝于框體11的前后的多塊板材12、12、…構成,由此在隔板裝置1的內(nèi)部形成有所需空間。框體11由立設于左右的支柱14、14、連接支柱14、14的上端的上部連結構件15、連接支柱14、14的下端的下部連結構件16以及連接支柱14、14的上下方向中間部的中部連結構件17(連結構件)構成。板材12、12、…利用上部連結構件15、下部連結構件16和中部連結構件17安裝于中部連接構件17的上下。
如圖3和圖4所示,中部連結構件17包括在前后方向(寬度方向)上隔開規(guī)定間隔α(僅圖4中示出)地配設的一對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一對連結桿)以及用于在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之間保持規(guī)定間隔α的保持構件20、20。另外,在此,規(guī)定間隔α是指后述的前部連結桿18的上部突出部18c和后部連結桿19的上部突出部19c之間的距離。
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通過對鋁等金屬進行擠出成型而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形成為大致相同,因此僅說明前部連結桿18,省略說明后部連結桿19。
如圖4所示,前部連結桿18包括能夠從前面?zhèn)瓤拷能壍啦?8a、自上表面?zhèn)鹊闹醒氩肯蛏戏酵黄鸬耐徊?8b、向后方側上部突出的上部突出部18c以及向后方側下部突出的下部突出部18d。通過將所述擱板7、7的后端部卡定于軌道部18a而安裝擱板7、7(參照圖1)。另外,除了擱板7、7以外,在軌道部18a也能夠安裝臺式照明、其他備置醫(yī)療器具等備品。
此外,前部連結桿18在比突部18b靠近軌道部18a側的位置水平延伸地形成有能夠載置上側的板材12的下端面12a的載置面18e,設置于板材12的下端部的朝下的鉤狀卡定片24卡定在突部18b。此外,前部連結桿18在比下部突出部18d靠近軌道部18a側的位置水平延伸地形成有與下側的板材12的上端面12b抵接的抵接面18f,在該抵接面18f上沿長度方向隔開規(guī)定間隔地固定有多個板簧狀的帶(band)構件25、25、…,利用抵接面18f和帶構件25、25、…夾持下側的板材12的上端板部12c。
如圖3所示,保持構件20、20在左右方向上比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尺寸短,在本實施例中,沿著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的長度方向(左右方向)設有2處保持構件。即,如圖2所示,在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之間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連通的部分,因此,能夠使導入到隔板裝置1的內(nèi)部的布線10從該連通部分穿過。另外,能夠使配管9、9、…也同樣從該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之間的連通部分穿過。此外,該保持構件20、20沿著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的長度方向設有2處,但也可以設有1處或3處以上。
此外,如圖3和圖4所示,保持構件20包括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分離的擴開限制部件21、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接近的接近限制部件22以及作為連結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的連結部件的螺栓/螺母23。
如圖4所示,擴開限制部件21截面觀察時呈向下的コ字狀,包括沿前后延伸的水平片21a和自水平片21a的前后兩端向下方延伸的向下片21b、21b’。該擴開限制部件21的向下片21b配設于形成在前部連結桿18的上部突出部18c和突部18b之間的凹槽18h內(nèi),向下片21b’配設于形成在后部連結桿19的上部突出部19c和突部19b之間的凹槽19h內(nèi),通過將向下片21b、21b’分別卡定于上部突出部18c的前表面和上部突出部19c的后表面,能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分離。
接近限制部件22截面觀察時呈向下的コ字狀,包括沿前后延伸的水平片22a和自水平片22a的前后兩端向下方延伸的向下片22b、22b’。該接近限制部件22的向下片22b配設于形成在前部連結桿18的上部突出部18c和下部突出部18d之間的截面觀察時呈橫向的コ字狀的凹槽18j內(nèi),向下片22b’配設于形成在后部連結桿19的上部突出部19c和下部突出部19d之間的截面觀察時呈橫向的コ字狀的凹槽19j內(nèi),通過使向下片22b、22b’抵接于相對面18g和相對面19g,能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接近,從而保持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的規(guī)定間隔α。即,利用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限制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前后移動。此外,該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通過彎折金屬制的板材而形成,因此,能抑制保持構件20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將接近限制部件22安裝于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時,接近限制部件22的向下片22b能夠載置于下部突出部18d的上表面18k上,向下片22b在載置于上表面18k上時能夠卡定于設置在下部突出部18d的后方側上部的突起18m,從而防止自槽部18j內(nèi)脫離,并且向下片22b’能夠載置于下部突出部19d的上表面19k上,向下片22b’在載置于上表面19k上時能夠卡定于設置在下部突出部19d的后方側上部的突起19m,從而防止自槽部19j內(nèi)脫離,因此,接近限制部件22和前部連結桿18及后部連結桿19的組裝較為容易。
此外,在向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安裝接近限制部件22時,能夠使向下片22b、22b’傾斜而將它們一側一側地從傾斜狀態(tài)安裝到槽部18j、19j內(nèi),因此,向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安裝接近限制部件22的作業(yè)簡便。
此外,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利用螺栓/螺母23在上下方向上緊固起來。這樣,當不斷緊固螺栓/螺母23時,水平片21a、22a彼此上下接近,從而利用水平片21a、22a夾持上部突出部18c和上部突出部19c。由此,能夠牢固地連接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
這樣構成的隔板裝置1由于在隔板裝置1的內(nèi)部導通的所述配管9、9、…的尺寸、配置或者單元的布局等而需要頻繁變更其厚度β(前后的板材12、12之間的前后寬度)。
例如,說明如圖5所示那樣形成比圖4的隔板裝置1的厚度β大的厚度β’時的情形。
首先,雖未圖示,但要將支柱14、14、上部連結構件15和下部連結構件16變更為前后寬度大于該支柱14、14、上部連結構件15和下部連結構件16的其他支柱、上部連結構件和下部連結構件。
接著,如圖5所示,向所述支柱安裝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并且代替所述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而向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安裝前后寬度大的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保持構件20’),利用螺栓/螺母23進行固定。由此,能夠保持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之間的大于規(guī)定間隔α的規(guī)定間隔α’,隨之形成隔板裝置1的大于厚度β的厚度β’。另外,對于向所述支柱安裝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的作業(yè)和向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安裝保持構件20’的作業(yè)的順序,可以從任一方開始作業(yè)。
這樣,只要由保持構件20變更為前后寬度不同的保持構件20’,就能夠使用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應對隔板裝置1的大于厚度β的厚度β’,因此,能夠盡可能使構成中部連結構件17的構件通用化。即,無需準備多種前后寬度不同的中部連結構件,庫存管理變得簡便。此外,通過僅準備多種前后寬度不同的保持構件,就能夠應對厚度β、β’以外的各種隔板裝置1的厚度。
此外,如上所述,保持構件20、20’在左右方向上比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尺寸短,因此,容易管理保持構件20、20’的庫存,并且能夠減輕中部連結構件17的重量。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上部連結構件15和下部連結構件16各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條構件構成,但也可以采用與所述中部連結構件17同樣的結構。由此,上部連結構件和下部連結構件也無需準備多種,庫存管理變得更為簡便。
另外,作為保持構件的變形例還有如下這樣的例子。如圖6所示,本變形例的保持構件200通過將朝下的コ字狀彎折板材211(擴開限制部件)和朝上開口的帽狀彎折板材221(接近限制部件)互相固定起來而形成。該保持構件200通過將彎折板材211的向下片211b、211b’配設于上部突出部18c的前表面?zhèn)群蜕喜客怀霾?9c的后表面?zhèn)龋澱郯宀?21的向下片221b、221b’配設于上部突出部18c和上部突出部19c之間,從而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分離和接近。這樣,由于彎折板材211和彎折板材221成為一體型,因此,僅通過從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的上方嵌入保持構件200即可完成安裝作業(yè)。
此外,作為一對連結桿的變形例還有如下這樣的例子。如圖7所示,在前部連結桿181和后部連結桿191的相對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從上方進行裁切而成的凹部26、26、…。在該彼此相對的凹部26、26、…中嵌入向下片21b、21b’,以將擴開限制部件21架設于前部連結桿181和后部連結桿191。由此,僅用擴開限制構件21即可防止前部連結桿181和后部連結桿191分離和接近。
此外,作為一對連結桿的變形例還有如下這樣的例子。雖未圖示,但在前部連結桿18的上部突出部18c的上表面和后部連結桿19的上部突出部19c的上表面的相對的位置,分別設有向上方延伸的突片,該突片分別能夠嵌入到設于平面板狀的保持構件的孔中。這樣,通過將該彼此相對的突片插入并貫通設于保持構件的孔中,能夠?qū)⒈3謽嫾茉O于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從而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分離和接近。
以上,基于附圖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具體的結構不限定于這些實施例,即使有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nèi)的變更、追加,也包含在本發(fā)明內(nèi)。
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作為保持構件20說明了擴開限制部件21和接近限制部件22,但也可以僅將接近限制部件22作為保持部件,通過將接近限制部件22的向下片22b、22b’配設于槽部18j和槽部19j內(nèi),來防止前部連結桿18和后部連結桿19接近和分離而保持規(guī)定間隔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