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物散熱裝置,尤指一種兼具采光、排水的建筑物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許多建筑物,例如但不限于鋼構屋、鐵皮屋或簡易的工作屋,由于此類建筑多屬非常態(tài)居住,因此通風散熱效果未臻完善,通常只有簡易的散熱窗口或是憑借動力的抽氣、排氣排逸熱氣。或者在屋頂設置一個曲回通道路徑的散熱單元,讓熱氣容易散出,而雨水不容易進入。例如中國臺灣公告第I444526號專利案(第一前案)、中國臺灣公告第M509829號通風罩新型專利(第二前案)的產生。以增加散熱效果。
然而由該前揭各個可以發(fā)現(xiàn),所述的這些個案所針對的建筑物頂部均非針對具有“采光罩”的建筑物所專門設計。而現(xiàn)代居室,采集光線進入室內具有視覺與身體健康有益的優(yōu)點。雖然目前市售也有針對具有采光罩型的建筑物進行散熱。然而具有采光罩的散熱裝置,很難避免雨水滲落入建筑物的問題。因此二者很難具有充分的融合或復合性的構造。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發(fā)明人認為應有一種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系供用于建筑物的頂部通口而容許該建筑物的內部熱氣泄逸。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供用于建筑物的頂部通口而容許該建筑物的內部熱氣泄逸,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框,該主框周緣設有框圍而頂、底透空,且該主框向上與一采光罩連接,且該主框與該采光罩之間具有透空以供熱氣排出,該主框一側設一散熱單元,該散熱單元包括由該采光罩一側斜下連接一第一導板,且該第一導板底部斜上延伸一溢流板,該主框一側斜下連接一第二導板,該第二導板與該第一導板之間形成一通道,且該通道與該第一導板上方的空間相通,還設有一外側板,該外側板與該主框的該側相間隔,且與該第二導板斜下的末端相互間隔形成一排水通道,該外側板頂部與該采光罩之間形成一間距,且該間距與該第一導板上方的空間相通,且該外側板前、后與該主框各連接一前、后封壁。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采光罩包括一頂層透光板,該頂層透光板與該主框的透空相望,該頂層透光板向下相間隔設一光線擴散板。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頂層透光板設有一燈條,該燈條包括一發(fā)光體,且該發(fā)光體斜下朝向該光線擴散板。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外側板頂部與該采光罩之間在該間距填補一防鳥網。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主框俯視為框圍具有四側,四側均設有該散熱單元。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導板與該溢流板之間設有一穿孔。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二導板斜下的末端形成一具有凹陷鄰邊空間的彎折緣,該外側板凸伸一填補該彎折緣的凹陷鄰邊空間,且容留該排水通道。
所述的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其中:該主框與該采光罩之間的透空空間設有一抽風扇。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該散熱單元包括由該采光罩一側斜下連接該第一導板,可以容許當與雨水由該間距落下時,可以導流該雨水,而該雨水到達一定程度也可以由該溢流板溢流而落至該排水通道,使得本發(fā)明除了可以正常令熱氣沿著該框圍而通至該第二導板與該第一導板之間形成的該通道,并且由該通道通至該第一導板上方的空間,再循由該間距散出。也可以達到避免雨水進入該建筑物所預設的天孔,且避免雨水進入該建筑物內部。
且本發(fā)明該主框的該側該散熱單元,使得該散熱單元可以沿著該主框設置,且該主框向上延伸一采光罩,且該散熱單元該第二導板斜下的末端相互間隔形成一排水通道,從而使得該主框形成具有兼具采光、排散熱氣以及防止雨水進入建筑物室內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內部揭示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平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四組散熱單元的實施例立體圖;
圖5是本發(fā)明裝設抽風扇的實施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主框;10-框圍;2-采光罩;21-頂層透光板;211-燈條;211A-發(fā)光體;22-光線擴散板;3-散熱單元;31-第一導板;310-穿孔;32-溢流板;33-第二導板;331-彎折緣;332-凹陷鄰邊空間;34-通道;35-外側板;351-凸緣;36-排水通道;37-前封壁;38-后封壁;4-防鳥網;5-抽風扇;P-空間;D-間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憑借圖式的配合,說明本發(fā)明的構造、特點以及實施例,俾使貴審查委員對本發(fā)明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請參閱圖2所示,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采光式建筑物散熱裝置,供用于建筑物的頂部通口而容許建筑物的內部熱氣泄逸,包括一主框1,該主框1周緣設有框圍10而頂、底透空可對應建筑物所預設的天孔,而將該建筑物內部熱氣泄逸,且該主框1向上與一采光罩2連接,且該主框1與該采光罩2之間具有透空以供熱氣排出,請參閱圖5所示,該主框1與該采光罩2間的透空空間設有一抽風扇5或更多,有助于令熱氣更易排出。
該主框2一側設一散熱單元3。
請參閱圖3所示,該散熱單元3包括由該采光罩2一側斜下連接一第一導板31,且該第一導板31底部斜上延伸一溢流板32,該主框1一側斜下連接一第二導板33,該第二導板33與該第一導板31之間形成一通道34,且該通道34與該第一導板31上方的空間P相通,另設一外側板35,該外側板35與該主框2的該側相間隔,且與該第二導板33斜下的末端相互間隔形成一排水通道36,該外側板35頂部與該采光罩2之間形成一間距D,且該間距D與該第一導板上方的空間P相通。且該外側板35前、后與該主框1各連接一前、后封壁37、38如圖1所示。圖1至圖3所示,是以本發(fā)明設有兩組該散熱單元3為例。
該散熱單元3包括由該采光罩2一側斜下連接該第一導板31可以容許當與雨水由該間距D落下時,可以導流該雨水,而該雨水到達一定程度也可以由該溢流板32溢流而落至該排水通道36,使得本發(fā)明除了可以正常令熱氣沿著該框圍10而通至該第二導板33與該第一導板31之間形成的該通道34,并且由該通道34通至該第一導板31上方的空間P,再循由該間距D散出。也可以達到避免雨水進入該建筑物所預設的天孔,且避免雨水進入該建筑物內部。
且本發(fā)明該主框2的該側該散熱單元3,使得該散熱單元3可以沿著該主框2設置,且該主框1向上延伸一采光罩2,且該散熱單元該第二導板33斜下的末端相互間隔形成一排水通道36,從而使得該主框1形成具有兼具采光、排散熱氣以及防止雨水進入建筑物室內的效果。
請參閱圖3所示,其中該采光罩2包括一頂層透光板21,該頂層透光板21與該主框1的透空相望,該頂層透光板21向下相間隔設一光線擴散板22可以對于采光更有一種彌漫光線而使得光線均勻進入建筑物的效果。該頂層透光板21的設有一燈條211,該燈條211包括一發(fā)光體211A,且該發(fā)光體211A斜下朝向該光線擴散板22使得于夜晚或光線昏暗時有較佳的光亮效果。圖例較佳設有二個對稱的燈條211。
又為防止鳥類不期而落入,其中該外側板35頂部與該采光罩2之間于該間距D填補一防鳥網4(配合圖1所示)。
請參閱圖4所示,為擴大本發(fā)明的散熱效果,可以是建筑物頂部的狀態(tài)而擴充該散熱單元,該主框1俯視為該框圍具有四側,且該其余三側均設有與該散熱單元3相同的散熱單元3A、3B、3C。
其中該第一導板31與該溢流板32之間設有一穿孔310,該穿孔310為一長條孔,或可以更增設其他穿孔310而成為復數穿孔310,可以讓雨水在還未到達該溢流板32頂部前即可以適當流下而泄流。
其中該第二導板33斜下的末端形成一具有凹陷鄰邊空間332的彎折緣331,該外側板35凸伸一填補該彎折緣的凹陷鄰邊空間332的凸緣351,且容留該排水通道36。讓外界雨水不容易由該排水通道36逆流。
以上說明對本發(fā)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本申請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