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多線切割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線切割機的工作臺機構。
背景技術:
多線切割機是目前單晶硅、多晶硅及電子級硅、藍寶石等硬脆材料加工的主要設備,進給系統(tǒng)是設備的主要組件之一,它的原理是通過金屬絲線的高速運動,把韌料帶入加工區(qū)域對工件進行磨削加工,從而達到將工件同時切割為數(shù)百至數(shù)千片薄片的切割效果。目前,市面上的多線切割機進給主要采用直線導軌來定位,手動夾緊的方式,直線導軌定位時由于其結構特點,不能實現(xiàn)精確無間隙定位;手動夾緊方式則不能向自動方式過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多線切割機的工作臺機構,該發(fā)明實現(xiàn)了進給的精確性,從而保證了設備的加工精度。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多線切割機的工作臺機構,該機構包括支承組件,所述支承組件的內腔安裝有豎直滑座,所述豎直滑座與支承組件的內壁上安裝有對豎直滑座起導向作用的滑動摩擦副,所述滑動摩擦副包括安裝在支承組件相對的兩側的豎直導軌和豎直滑座上的滑動組件;絲杠螺母副安裝在豎直滑座的中心并通過安裝板上的孔穿過安裝板,所述絲杠螺母副包括絲杠和安裝在豎直滑座上的與所述絲杠配合的絲杠螺母;減速機的輸出端通過同步帶與所述絲杠連接,所述減速機的輸入端固接有電機;所述滑動組件的下端通過螺釘固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部寬度方向設有一個凹槽,凹槽左右兩側邊緣的凸起分別固接有第一定位邊條和第二定位邊條,凹槽、第一定位邊條和第二定位邊條共同形成燕尾槽,所述燕尾槽通過工件安裝臺上的燕尾型榫頭與工件安裝臺固接;所述固定座上部空腔內固接有夾緊油缸,一拉桿設置在所述夾緊油缸內,所述拉桿的頂端通過螺母固接在所述夾緊油缸上,底端用于夾緊所述工件安裝臺;所述工件安裝臺的下方粘接有工件。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組件的形狀為長方體。
進一步的,所述支承組件的兩側寬度方向豎直固接有第一凹型框架和第二凹型框架,支承組件內層的長度方向一側與第一凹型框架和第二凹型框架的邊框直接固接,支承組件內層的長度方向另一側與第一凹型框架和第二凹型框架的邊框通過第一調整墊和第二調整墊固接。
進一步的,所述導軌包括平軌和v型軌。
進一步的,所述導軌包括3條平軌和1條v型軌。
進一步的,所述夾緊油缸為自動式油缸。
進一步的,所述工件安裝臺的下部設有t形槽。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使用燕尾槽代替現(xiàn)有技術中的直線導軌對工件進行定位,能夠實現(xiàn)工作臺進給和工件的精確定位,通過夾緊油缸代替現(xiàn)有技術中的手動夾緊方式來夾緊工件,可以達到無振動抖動并且自動夾緊工件的效果。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圖1多線切割機工作臺的整體結構。
圖2多線切割機工作臺的主體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3多線切割機工作臺的滑動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4多線切割機工作臺的支承組件整體結構。
圖中標號說明:1、絲杠螺母副;2、同步帶;3、減速機;4、電機;5、支承組件;6、夾緊油缸;7、工件安裝臺;8、工件;9、導軌;10、滑動組件;11、第一調整墊;12、絲杠;13、固定座;14、第一定位邊條;15、滑座;16、絲杠螺母;17、第二定位邊條;18、拉桿;19、第一凹型框架;20、第二凹型框架;21、第二調整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一種多線切割機工作臺結構,其特征和實現(xiàn)方式如下:
一種多線切割機的工作臺機構,該機構包括長方體支承組件5,所述支承組件5兩側寬度方向豎直固接有第一凹型框架19和第二凹型框架20,支承組件5內層的長度方向一側與第一凹型框架19和第二凹型框架20的邊框直接固接,支承組件5內層的長度方向另一側與第一凹型框架19和第二凹型框架20的邊框通過第一調整墊11和第二調整墊21固接。
所述支承組件5的內腔安裝有豎直滑座15,所述豎直滑座15與支承組件5的內壁上安裝有對豎直滑座15起導向作用的滑動摩擦副,所述滑動摩擦副包括安裝在支承組件5長度方向兩側的豎直導軌9和豎直滑座15上的滑動組件10,所述導軌9包括3條平軌和1條v型軌。
絲杠螺母副1安裝在豎直滑座15的中心并通過安裝板上的孔穿過安裝板,所述絲杠螺母副1包括絲杠12和安裝在豎直滑座15上的與所述絲杠12配合的絲杠螺母16;減速機3的輸出端通過同步帶2與所述絲杠12連接,所述減速機3的輸入端固接有電機4。
所述滑動組件10的下端固接有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的下部寬度方向設有一個凹槽,凹槽左右兩側邊緣的凸起分別固接有第一定位邊條14和第二定位邊條17,凹槽、第一定位邊條14和第二定位邊條17共同形成燕尾槽,所述燕尾槽通過工件安裝臺7上的燕尾型榫頭與工件安裝臺7固接。
所述固定座13上部空腔內固接有夾緊油缸6,夾緊油缸6為自動式油缸,一拉桿18設置在所述夾緊油缸6內,所述拉桿18的頂端通過螺母固接在所述夾緊油缸6上,底端用于夾緊所述工件安裝臺7,工件安裝臺7的下部設有t形槽;所述工件安裝臺7的下方粘接有工件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