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泥抹子及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509538閱讀:1488來源:國知局
一種泥抹子及其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抹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泥抹子及其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泥沫子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泥抹子,是建筑工程當(dāng)中用來修建地面、墻面、頂棚等平面作業(yè)的手工工具。泥抹子有一個底板,上面裝有第一手柄,使用時瓦工手握第一手柄,將砂漿等糊狀材料壓實、趕平。

而目前,建筑上砌筑地面需要用來鋪貼瓷磚的水泥砂漿墊層,也需要使用的泥抹子來抹平水泥砂漿面層,往往只能在地面上填入水泥砂漿,然后再用現(xiàn)有的泥抹子來抹平水泥砂漿面層,這樣就需要技術(shù)較高的施工人員,方能提高速度和質(zhì)量。而且在往地面上填入水泥砂漿需要多種工具,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加上需要技術(shù)較高的施工人員,才能完成保證速度和質(zhì)量。這樣不可避免的使得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效率低下。

而另一方面,瓷磚鋪貼在平整的水泥砂漿面層上,往往會出現(xiàn)在瓷磚鋪貼在水泥砂漿面層上時會引起與瓷磚相貼的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泥抹子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效率低下、引起與瓷磚相貼的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缺陷。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泥抹子及其方法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一種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體,所述泥抹子的本體包括通過底部在水泥砂漿面層上刮出凸起的帶有豎直凹口1的刮板2。

進(jìn)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用來盛裝水泥砂漿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體4,所述第一箱體4包括第一底壁5、與第一底壁5連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與所述第一底壁5之間構(gòu)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和第一后壁7分別設(shè)置有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所述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之間通過第一手柄47相連接。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連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連接,從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頂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開有第一定位孔10,從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開有第二定位孔11。

進(jìn)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一刮板裝置,所述第一刮板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框,所述第一支撐框包括第二底壁12、與第二底壁12連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頂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別與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與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頂壁16覆蓋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右壁14的頂端和第二后壁15的頂端,所述第一頂壁16的左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一擋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相鄰兩個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一刮片,從所述第二底壁12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一貫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一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一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一刮片的后端相連,所述第一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連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連接,從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頂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開有第三定位孔20,從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開有第四定位孔21。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與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與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一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進(jìn)一步地,所述泥箱3還包括第二箱體202,所述第二箱體202包括第三底壁23、與第三底壁23連接的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三底壁23的前端和第三底壁23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與所述第三底壁23之間構(gòu)成了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右端與所述第一箱體4的左端相連接并且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箱體4的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三前壁24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26連接,所述第三后壁2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27連接,從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頂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底壁開有第五定位孔28,從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頂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底壁開有第六定位孔29。

進(jìn)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二刮板裝置,所述第二刮板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框,所述第二支撐框包括第四底壁30、與第四底壁30連接的第四前壁31、第二頂壁32、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所述第四前壁31和第四后壁34分別連接在所述第四底壁30的前端和第四底壁30的后端,所述左壁33的前端和所述左壁33的后端分別與第四前壁31的右端和第四后壁34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左壁33的底端與所述第四底壁34的左端相連接,所述第二頂壁32覆蓋在所述第四前壁31的頂端、左壁33的頂端和第四后壁34的頂端,所述第二頂壁32的右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二擋板35,所述左壁33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二豎直凹口,相鄰兩個所述第二豎直凹口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二刮片,從所述第四底壁34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底壁34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二貫通孔37,所述若干第二貫通孔37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二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二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二刮片的后端相連,每個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還連接著一個三棱柱狀的支撐條38,所述支撐條38的寬度大小與所述第二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撐條38的底壁嵌入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中,所述第二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四前壁31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39連接,所述第四后壁34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40連接,從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頂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底壁開有第七定位孔41,從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頂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開有第八定位孔42。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七定位孔41而與第三螺母相螺接,所述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六定位孔29和第八定位孔48而與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七定位板39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二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進(jìn)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體如下:

步驟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從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撐框從第二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一擋板17來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3:保持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與地面相接觸,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一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4: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左移動,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

步驟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設(shè)網(wǎng)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從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撐框從第一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6: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二擋板35來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二貫通孔37脫離所述第二箱體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7:保持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底壁與網(wǎng)格板相接觸且使得支撐條38的底壁向下正對著網(wǎng)格板的網(wǎng)格的網(wǎng)格邊,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二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二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8: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右移動,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去除了支撐條的泥抹子的本體的分離部件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支撐條的側(cè)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聯(lián)結(jié)桿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jìn)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1

根據(jù)附圖1-圖3可知,本實施例的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體,所述泥抹子的本體包括通過底部在水泥砂漿面層上刮出凸起的帶有豎直凹口1的刮板2。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用來盛裝水泥砂漿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體4,所述第一箱體4包括第一底壁5、與第一底壁5連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與所述第一底壁5之間構(gòu)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和第一后壁7分別設(shè)置有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所述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之間通過第一手柄47相連接。所述第一箱體4的第一底壁為長方體狀且第一底壁為水平壁面。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一手柄47為圓柱狀。

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連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連接,從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頂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開有第一定位孔10,從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開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板8與第二定位板9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均為圓柱狀。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一刮板裝置,所述第一刮板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框,所述第一支撐框包括第二底壁12、與第二底壁12連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頂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別與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與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頂壁16覆蓋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右壁14的頂端和第二后壁15的頂端,所述第一頂壁16的左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一擋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相鄰兩個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一刮片,從所述第二底壁12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一貫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一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一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一刮片的后端相連,所述第一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二底壁12為長方體狀且第二底壁為水平壁面,所述第二前壁13、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一頂壁16為長方體狀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一豎直凹口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一貫通孔為長方體狀。所有的第一豎直凹口1的形狀大小均一致。

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連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連接,從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頂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開有第三定位孔20,從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開有第四定位孔21。所述第三定位板18與第四定位板19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三定位孔20和第四定位孔21均為長方體狀。

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與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與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一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體如下:

步驟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從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撐框從第二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一擋板17來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這樣能夠通過這樣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來調(diào)節(jié)從第一貫通孔22中流出到達(dá)地面的水泥砂漿的量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3:保持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與地面相接觸,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一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4: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左移動,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實施例2

根據(jù)附圖1-圖3可知,本實施例的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體,所述泥抹子的本體包括通過底部在水泥砂漿面層上刮出凸起的帶有豎直凹口1的刮板2。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用來盛裝水泥砂漿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體4,所述第一箱體4包括第一底壁5、與第一底壁5連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與所述第一底壁5之間構(gòu)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和第一后壁7分別設(shè)置有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所述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之間通過第一手柄47相連接。所述第一箱體4的第一底壁為長方體狀且第一底壁為水平壁面。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一手柄47為圓柱狀。

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連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連接,從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頂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開有第一定位孔10,從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開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板8與第二定位板9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均為圓柱狀。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一刮板裝置,所述第一刮板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框,所述第一支撐框包括第二底壁12、與第二底壁12連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頂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別與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與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頂壁16覆蓋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右壁14的頂端和第二后壁15的頂端,所述第一頂壁16的左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一擋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相鄰兩個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一刮片,從所述第二底壁12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一貫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一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一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一刮片的后端相連,所述第一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二底壁12為長方體狀且第二底壁為水平壁面,所述第二前壁13、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一頂壁16為長方體狀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一豎直凹口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一貫通孔為長方體狀。所有的第一豎直凹口1的形狀大小均一致。

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連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連接,從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頂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開有第三定位孔20,從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開有第四定位孔21。所述第三定位板18與第四定位板19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三定位孔20和第四定位孔21均為長方體狀。

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與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與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一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所述泥箱3還包括第二箱體202,所述第二箱體202包括第三底壁23、與第三底壁23連接的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三底壁23的前端和第三底壁23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與所述第三底壁23之間構(gòu)成了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右端與所述第一箱體4的左端相連接并且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箱體4的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所述第二箱體202的第三底壁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均為長方體狀。所述傾斜連接的角度的范圍為120度到160度。

所述第三前壁24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26連接,所述第三后壁2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27連接,從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頂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底壁開有第五定位孔28,從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頂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底壁開有第六定位孔29。所述第五定位板26與第六定位板27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六定位孔29均為圓柱狀。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二刮板裝置,所述第二刮板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框,所述第二支撐框包括第四底壁30、與第四底壁30連接的第四前壁31、第二頂壁32、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所述第四前壁31和第四后壁34分別連接在所述第四底壁30的前端和第四底壁30的后端,所述左壁33的前端和所述左壁33的后端分別與第四前壁31的右端和第四后壁34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左壁33的底端與所述第四底壁34的左端相連接,所述第二頂壁32覆蓋在所述第四前壁31的頂端、左壁33的頂端和第四后壁34的頂端,所述第二頂壁32的右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二擋板35,所述左壁33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二豎直凹口,相鄰兩個所述第二豎直凹口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二刮片,從所述第四底壁34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底壁34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二貫通孔37,所述若干第二貫通孔37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二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二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二刮片的后端相連,每個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還連接著一個三棱柱狀的支撐條38,所述支撐條38的寬度大小與所述第二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撐條38的底壁嵌入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中,所述第二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四底壁34為長方體狀,所述第四前壁31、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二頂壁32為長方體狀結(jié)構(gòu)。所述第二豎直凹口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二貫通孔為長方體狀。所有的第二豎直凹口的形狀大小均一致。所述第一豎直凹口和第二豎直凹口就構(gòu)成了豎直凹口1。所述支撐條38之間的距離大小與在地面上鋪設(shè)的網(wǎng)格板的每個網(wǎng)格的寬度大小相同。

所述第四前壁31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39連接,所述第四后壁34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40連接,從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頂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底壁開有第七定位孔41,從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頂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開有第八定位孔42。所述第七定位板39與第八定位板40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七定位孔41和第八定位孔42均為長方體狀。

所述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七定位孔41而與第三螺母相螺接,所述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六定位孔29和第八定位孔48而與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七定位板39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二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體如下:

步驟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從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撐框從第二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一擋板17來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這樣能夠通過這樣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來調(diào)節(jié)從第一貫通孔22中流出到達(dá)地面的水泥砂漿的量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3:保持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與地面相接觸,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一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4: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左移動,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步驟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設(shè)網(wǎng)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從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撐框從第一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6: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二擋板35來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二貫通孔37脫離所述第二箱體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這樣能夠通過這樣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若干第二貫通孔37脫離所述第二箱體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來調(diào)節(jié)從第二貫通孔37中流出到達(dá)地面的水泥砂漿的量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7:保持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底壁與網(wǎng)格板相接觸且使得支撐條38的底壁向下正對著網(wǎng)格板的網(wǎng)格的網(wǎng)格邊,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二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二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8: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右移動,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實施例3

根據(jù)附圖1-圖3可知,本實施例的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體,所述泥抹子的本體包括通過底部在水泥砂漿面層上刮出凸起的帶有豎直凹口1的刮板2。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用來盛裝水泥砂漿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體4,所述第一箱體4包括第一底壁5、與第一底壁5連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與所述第一底壁5之間構(gòu)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和第一后壁7分別設(shè)置有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所述第一支撐座45和第二支撐座46之間通過第一手柄47相連接。所述第一箱體4的第一底壁為長方體狀且第一底壁為水平壁面。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一手柄47為圓柱狀。

所述第一前壁6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連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連接,從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頂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開有第一定位孔10,從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開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板8與第二定位板9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均為圓柱狀。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一刮板裝置,所述第一刮板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框,所述第一支撐框包括第二底壁12、與第二底壁12連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頂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別與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與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頂壁16覆蓋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右壁14的頂端和第二后壁15的頂端,所述第一頂壁16的左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一擋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相鄰兩個所述第一豎直凹口1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一刮片,從所述第二底壁12的頂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一貫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一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一貫通孔22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一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一刮片的后端相連,所述第一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二底壁12為長方體狀且第二底壁為水平壁面,所述第二前壁13、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一頂壁16為長方體狀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一豎直凹口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一貫通孔為長方體狀。所有的第一豎直凹口1的形狀大小均一致。

所述第二前壁13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連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連接,從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頂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開有第三定位孔20,從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開有第四定位孔21。所述第三定位板18與第四定位板19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三定位孔20和第四定位孔21均為長方體狀。

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與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與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一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所述泥箱3還包括第二箱體202,所述第二箱體202包括第三底壁23、與第三底壁23連接的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三底壁23的前端和第三底壁23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與所述第三底壁23之間構(gòu)成了盛裝水泥砂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右端與所述第一箱體4的左端相連接并且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內(nèi)部與所述第一箱體4的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所述第二箱體202的第三底壁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均為長方體狀。所述傾斜連接的角度的范圍為120度到160度。

所述第三前壁24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26連接,所述第三后壁25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27連接,從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頂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底壁開有第五定位孔28,從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頂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底壁開有第六定位孔29。所述第五定位板26與第六定位板27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六定位孔29均為圓柱狀。

所述泥抹子的本體還包括第二刮板裝置,所述第二刮板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框,所述第二支撐框包括第四底壁30、與第四底壁30連接的第四前壁31、第二頂壁32、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所述第四前壁31和第四后壁34分別連接在所述第四底壁30的前端和第四底壁30的后端,所述左壁33的前端和所述左壁33的后端分別與第四前壁31的右端和第四后壁34的右端相連接,所述左壁33的底端與所述第四底壁34的左端相連接,所述第二頂壁32覆蓋在所述第四前壁31的頂端、左壁33的頂端和第四后壁34的頂端,所述第二頂壁32的右端中間帶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連接有豎直向上的第二擋板35,所述左壁33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勻間隔分布著若干所述第二豎直凹口,相鄰兩個所述第二豎直凹口之間就為長方體狀的第二刮片,從所述第四底壁34的頂壁到所述第四底壁34的底壁上開有若干第二貫通孔37,所述若干第二貫通孔37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大小與所述第二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的前端與該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的后端分別與一個第二刮片的前端與該第二刮片的后端相連,每個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還連接著一個三棱柱狀的支撐條38,所述支撐條38的寬度大小與所述第二刮片的寬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撐條38的底壁嵌入相鄰的兩個第二貫通孔37之間的間隔中,所述第二箱體內(nèi)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框內(nèi)部相連通。所述第四底壁34為長方體狀,所述第四前壁31、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均為長方體狀的豎直板,所述第二頂壁32為長方體狀結(jié)構(gòu)。所述第二豎直凹口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二貫通孔為長方體狀。所有的第二豎直凹口的形狀大小均一致。所述第一豎直凹口和第二豎直凹口就構(gòu)成了豎直凹口1。所述支撐條38之間的距離大小與在地面上鋪設(shè)的網(wǎng)格板的每個網(wǎng)格的寬度大小相同。

所述第四前壁31的頂端與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39連接,所述第四后壁34的頂端與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40連接,從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頂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底壁開有第七定位孔41,從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頂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開有第八定位孔42。所述第七定位板39與第八定位板40均為長方體狀,所述第七定位孔41和第八定位孔42均為長方體狀。

所述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七定位孔41而與第三螺母相螺接,所述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過所述第六定位孔29和第八定位孔48而與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七定位板39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頂端接觸在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夠分別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能夠帶動第二支撐框向左或向右移動。

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體如下:

步驟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從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撐框從第二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一擋板17來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這樣能夠通過這樣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若干第一貫通孔22脫離所述第一箱體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來調(diào)節(jié)從第一貫通孔22中流出到達(dá)地面的水泥砂漿的量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3:保持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一箱體4的底壁與地面相接觸,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一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4: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左移動,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步驟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設(shè)網(wǎng)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漿時,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別從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擰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撐框從第一箱體上卸除掉;

步驟6: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動第二擋板35來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別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動,以此來調(diào)節(jié)所述若干第二貫通孔37脫離所述第二箱體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這樣能夠通過這樣的所述調(diào)節(jié)若干第二貫通孔37脫離所述第二箱體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來調(diào)節(jié)從第二貫通孔37中流出到達(dá)地面的水泥砂漿的量的大小,調(diào)節(jié)到設(shè)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體4和第二箱體202中填滿水泥砂漿;

步驟7:保持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底壁為水平狀態(tài)并將所述第二箱體202的底壁與網(wǎng)格板相接觸且使得支撐條38的底壁向下正對著網(wǎng)格板的網(wǎng)格的網(wǎng)格邊,而所述第二箱體與所述第一箱體相傾斜連接使得第一箱體中的水泥砂漿就推動著第二箱體中的水泥砂漿流入到第二支撐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撐框中的水泥砂漿就從第二貫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驟8:接著握持著第一手柄向右移動,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漿上刮出等距且形狀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漿表面鋪設(shè)瓷磚;這樣就能讓瓷磚在擠壓水泥砂漿時,凹路邊的水泥砂漿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減小了水泥砂漿朝四周鼓起的問題。這樣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漿面層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在卸除掉第一支撐框或者第二支撐框后,往往是把第一支撐框或者第二支撐框條放在長方體狀的盒體中來防止污損,而盒體往往固定在第二手柄上以方便握持,第二手柄上固定盒體的方式為第二手柄的頂壁與盒體的底端相熔接而固定,因為盒體常常由于盒體需要與第二手柄分開來進(jìn)行維護(hù),但是分開熔接固定結(jié)構(gòu)會讓第二手柄受損甚至無法繼續(xù)使用,加大了費用開支。

所述卸除掉的第一支撐框或者第二支撐框放在長方體狀的盒體中,所述盒體固定在第二手柄上,所述盒體24的底端一體化連接著直四棱柱狀的聯(lián)結(jié)桿s2,所述第二手柄s1為四棱柱狀,所述聯(lián)結(jié)桿s2同所述第二手柄s1通過聯(lián)結(jié)條s3相聯(lián)結(jié),所述聯(lián)結(jié)條s3熔接在所述第二手柄s1的一端,所述聯(lián)結(jié)條s3為四棱柱狀,在所述聯(lián)結(jié)條s3帶有自其頂部穿透其底部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里卡接著同其過渡配合的卡接頭s4,所述卡接頭s4熔接于聯(lián)結(jié)桿s2的底部,所述卡接頭s4同所述聯(lián)結(jié)條s3間的聯(lián)結(jié)位置設(shè)置著第一定位設(shè)備與第二定位設(shè)備,所述第一定位設(shè)備包括熔接于所述聯(lián)結(jié)條s3與所述第二手柄s1當(dāng)間位置的一對鏡像分布的第一聯(lián)結(jié)片s5同與卡接在一對聯(lián)結(jié)片s5之間的第二聯(lián)結(jié)片s6,所述第二聯(lián)結(jié)片s6熔接于所述聯(lián)結(jié)桿s2處在所述第二手柄s1位置的一邊,所述第二定位設(shè)備包括設(shè)在所述聯(lián)結(jié)桿s2與所述卡接頭s4聯(lián)結(jié)位置的第一定位片s7與同其相對應(yīng)的第二定位片s8,所述第一定位片s7位于第二定位片s8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片s7各自熔接在所述聯(lián)結(jié)桿s2、所述卡接頭s4的兩邊和同所述所述第二手柄s1相向的一邊,所述第二定位片s8各自熔接在所述聯(lián)結(jié)條s3的兩側(cè)和同所述第二手柄s1相對的一邊。

所述第一聯(lián)結(jié)片s5同所述第二聯(lián)結(jié)片s6間開有相向的絲孔,所述絲孔間經(jīng)過絲杠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定位片s7同所述第二定位片s8間開有相向的絲孔,所述絲孔間經(jīng)由絲杠絲接在一起。

這種架構(gòu)不復(fù)雜,聯(lián)結(jié)牢固性能好,因為帶有絲接和卡接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架構(gòu)為能夠拆解的架構(gòu),所以在運用期間可高效提升裝配速度,另外更容易未來的對盒體的維護(hù)以及循環(huán)使用,減少了費用開銷。

以上以附圖說明的方式對本發(fā)明作了描述,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應(yīng)當(dāng)理解,本公開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實施例,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化、改變和替換。

當(dāng)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定州市| 温泉县| 乌拉特前旗| 金华市| 合水县| 聂拉木县| 云南省| 汉川市| 郸城县| 罗田县| 茌平县| 新绛县| 福鼎市| 南澳县| 南宫市| 云和县| 淮安市| 南召县| 洛宁县| 邓州市| 东山县| 永济市| 香港 | 卓尼县| 连江县| 吉林省| 西青区| 永仁县| 临清市| 额济纳旗| 阿尔山市| 内乡县| 普兰店市| 进贤县| 永泰县| 中西区| 永清县| 松原市| 黎平县| 灵璧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