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屋頂防漏技術,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施工方便快捷、防漏效果好且防水年限長的基于建筑屋頂防漏的工藝。
背景技術:
建筑物尤其是民用建筑多采用預制板或鋼筋混凝土或鐵皮構成的屋頂,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受溫度、濕度、震波、沉降等天然應力的破壞,常常會出現裂縫而造成漏水,水泥屋頂在水化硬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微孔和毛細孔而產生滲漏,原有的水泥板預制件之間或水泥預制件與墻體之間的縫隙粘結力差,引起裂紋,而鐵皮屋頂在長時間的使用后,鐵皮容易老化生銹穿孔而造成漏水,現有解決方法有1、采用鋼筋網混凝土現澆;2、用石棉纖維布與防水粘合劑涂鋪縫隙;3、以油毛毯與瀝青交替鋪涂;4、加蓋石棉瓦;5、在上面鋪防水膜;盡管如此,經天長日久,鋼筋混凝土仍因熱脹冷縮而產生龜裂,混凝土預制件之間原有縫隙,由于粘結力差乃至產生大的裂紋,而使用瀝青,其氣味很大,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甚至會有致癌作用,使用防水膜其也由于熱脹冷縮、以及陽光的長期照射下,容易導致龜裂,且其具有時效性,就算是一級防水也只能有維持10年;
因此,急需一種建筑屋頂防漏的工藝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施工方便快捷、防漏效果好且防水年限長的基于建筑屋頂防漏的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1)在屋頂上表面鋪設一層布膜;
2)在布膜的上表面鋪設一層無紡布;
3)在無紡布上撒上營養(yǎng)土;
4)在無紡布上種植植物,并施水。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步驟2)與步驟3)之間還包括:利用至少一塊壓板將無紡布與布膜固定于屋頂之上。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布膜的上表面粘附有多條纖細的絲狀物,所有絲狀物形成第一蓬松體。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有絲狀物呈錯綜狀分布。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絲狀物選用滌綸、碳纖維和玉米纖維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的組合。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所有絲狀物通過熱壓或者膠水粘貼的形式粘附在布膜的上表面。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布膜的下表面粘附有多條纖細的絲狀物,布膜的下表面的所有絲狀物形成第二膨松體。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無紡布為蓬松結構。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無紡布內混有粘膠纖維成分。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發(fā)明,所述營養(yǎng)土的直徑小于蓬松層的孔徑。
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采用布膜鋪設在屋頂表面,布膜可以對屋頂起到防漏效果,同時,在布膜的上方鋪設一層無紡布,無紡布上撒上營養(yǎng)土,再種植綠色植物,可以避免布膜直接遭受溫度、濕度、震波、沉降的天然應力的破壞,可以避免由于因熱脹冷縮而產生龜裂,以及陽光的暴曬下對膜的直接傷害,從而導致膜的壽命有限,屋頂的防漏時間短,而需要經常更換布膜,給人們造成困擾的問題,本發(fā)明的屋頂防漏工藝一方面可以保護布膜,從而延長屋頂防水年限,可以由原來的3到5年延長到幾十年;另一方面,在布膜上面種植綠色植物還可以對屋頂有綠化、降溫、減燥的效果。
2、本發(fā)明的布膜將多條纖細的絲狀物(類似于頭發(fā)絲狀的纖細狀物體)粘附在布膜的上表面以形成第一蓬松體,絲狀物呈錯綜狀分布,雨水或者灑水會透過無紡布匯聚在布膜之上,可以保證植物生長的正常供水需求,減少人工施水的次數;
3、本發(fā)明的無紡布選用滌綸、碳纖維和粘膠纖維材料,無紡布通過無紡布織布工藝編制而成,粘膠纖維可以作為植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種植前期,甚至可以無需施加營養(yǎng)土,這樣,即使目標位置的傾斜角度再大(負角度),也不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種植。
4、本發(fā)明的絲狀物還采用玉米纖維,玉米纖維面料具有較高的阻燃性能,燃燒緩慢,對防止意外燃燒引起的火災,具有初期防火功能。
5、本發(fā)明的布膜的下表面設有第二膨松體的作用,可以增大布膜與屋頂之間的摩擦力,避免布膜的安裝位置相對于屋頂出現移動;再有,通過第二膨松體的緩沖作用,可以進一步提高降噪和隔熱效果越好。
6、本發(fā)明的無紡布設置為蓬松層,將無紡布直接鋪設在布膜上方,在蓬松層上撒上營養(yǎng)土和植物種植即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另外,由于蓬松層的設置,營養(yǎng)土會一直處于蓬松狀態(tài),更加方便植物充分吸收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成分,也方便營養(yǎng)土更加均勻的吸收和儲存降水,以保證植物的正常水分供給;再有,由于蓬松層的設置,在大風的環(huán)境下,蓬松層內的營養(yǎng)土不會被風刮走,造成營養(yǎng)土流失和灰塵,也避免了營養(yǎng)土局部堆積,致使植物營養(yǎng)供給不均勻。
7、本發(fā)明的無紡布上的部分土壤可以向下落入至第一蓬松體內,植物種苗在生長的過程中,種苗的根系會透無紡布扎根在第一蓬松體內,由于第一蓬松體的纏繞,即使屋頂有一定的傾斜度,植物種苗也不會從無妨布中脫落,在大風大雨的天氣,植物種苗也不會被刮走;而增加無紡布的穩(wěn)固性,防止無紡布滑動,藉以達到結構穩(wěn)固,無紡布與第一蓬松體的雙重作用下,營養(yǎng)土不易流失,植物種植更牢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闡述,其中,本發(fā)明的方向以圖1為標準。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建筑屋頂防漏的工藝,采用以下步驟實現;
一、在屋頂1上表面鋪設一層布膜2
布膜2完全覆蓋住屋頂1的上表面,布膜2用于防水,避免雨水從屋頂1的縫隙間進入到室內,另外,布膜2還可以起到降噪和隔熱的效果,由于布膜2的緩沖作用,雨滴不會直接滴落在屋頂1之上,避免雨滴與屋頂1之間直接撞擊而產生較大的噪音,布膜2的面積與屋頂1的面積相當,布膜2的厚度一般在1-5厘米范圍內,在布膜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有第一蓬松體21、第二蓬松體22,第一蓬松體21與第二蓬松體22采用類似絲狀物結構,第一蓬松體21設置在布膜2的上表面,用于儲水,第一蓬松體21呈錯綜狀,第一蓬松體21通過熱壓或者膠水粘貼的形式均勻的粘附在布膜2的上表面,第一膨松體21的厚度一般在1-10cm之間。第一蓬松體21由滌綸、碳纖維、玉米纖維均勻混合,再通過無紡布織布工藝編制而成,碳纖維耐高溫,抗老化性,在陽光下面不易腐爛老化,可以延長使用時間,碳纖維和滌綸的熔點一般大于220攝氏度,玉米纖維面料具有較高的阻燃性能,燃燒緩慢,對防止意外燃燒引起的火災,具有初期防火功能。
第二蓬松體22設于布膜2的下表面即屋頂的上表面上,第二蓬松體22可以增大與屋頂接觸的摩擦力,可以防止布膜2滑落,尤其在雨水的沖擊下的傾斜屋頂,同時還可以起到減震緩沖降噪的作用,第二膨松體22的厚度一般在0.1-1cm之間。第二膨松體22呈錯綜狀,第二膨松體22通過熱壓或者膠水粘貼的形式均勻的粘附在布膜2的下表面,第二膨松體22由滌綸、碳纖維、玉米纖維均勻混合,再通過無紡布織布工藝編制而成,碳纖維耐高溫,抗老化性,在陽光下面不易腐爛老化,可以延長使用時間,粘膠纖維,碳纖維和滌綸的熔點一般大于220攝氏度,玉米纖維面料具有較高的阻燃性能,燃燒緩慢,對防止意外燃燒引起的火災,具有初期防火功能。
二、在布膜2的上表面鋪設無紡布3
無紡布3為片狀,無紡布1由滌綸、碳纖維、粘膠纖維和玉米纖維均勻混合后,通過無紡布織布工藝編制而成,碳纖維耐高溫,抗老化性,在陽光下面不易腐爛老化,可以延長植物種植的(無紡布3的使用)時間,粘膠纖維,碳纖維和滌綸的熔點一般大于220攝氏度,低熔點纖維的熔點一般為110攝氏度;另外,滌綸、碳纖維、粘膠纖維和低熔點纖維內浸透有阻燃劑,可以達到防火的目的。由于無紡布3內混有粘膠纖維成分,植物種植過程中,粘膠纖維可以作為植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種植前期,甚至可以無需施加營養(yǎng)土,玉米纖維面料具有較高的阻燃性能,燃燒緩慢,對防止意外燃燒引起的火災,具有初期防火功能。
將無紡布3裁剪后鋪設在布膜2上,并且能夠完全覆蓋屋頂1,無紡布3采用蓬松層結構,營養(yǎng)土均勻的分布在蓬松層內,由于蓬松層的束縛作用,即使在輕微的雨水沖刷和風吹的情況下,營養(yǎng)土也不會出現堆積或者滑落的現象,保證植物的正常營養(yǎng)供給,蓬松層的厚度一般在1-10cm厘米范圍內,蓬松層的孔徑一般在0.05-0.1厘米范圍內,蓬松層設置在布膜2的第一蓬松體上方,營養(yǎng)土可以透過蓬松層進入至第一蓬松體21內,營養(yǎng)土的大小小于蓬松層與第一蓬松體的孔徑。
無紡布3上種植綠色植物,一方面可以保護布膜2免受到太陽的長期暴曬而導致龜裂,使得布膜的時效年限增長,防水時間延長,屋頂防漏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防水的同時,由于種植綠色植物,可以起到降噪和隔熱的效果。
三、利用數塊壓板4將無紡布3固定于屋頂1之上
壓板4用于將無紡布3(連同布膜2一起)限制在屋頂1的上表面,避免因為風吹而移位或者滑落,所有壓板4等間隔壓覆于無紡布3之上,每塊壓板4的兩端分別支撐于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橫梁之上。
四、在無紡布上撒上營養(yǎng)土
將小顆粒營養(yǎng)土均勻的撒在無紡布的蓬松層內,小顆粒的營養(yǎng)土的直徑略小于蓬松層的孔隙。
五、在無紡布上種植植物
將植物的苗圃種植在蓬松層內,同時施水。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結構改動,如果對本發(fā)明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且屬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