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隔墻領域,特別是一種裝配式隔墻。
背景技術:
目前,室內安裝的隔墻多采用輕鋼龍骨并在輕鋼龍骨內填充巖棉,石膏板罩面后,再進行乳膠漆處理,其安裝過程中涉及的材料均需要現(xiàn)場進行加工處理,致使現(xiàn)場作業(yè)環(huán)境差,并產(chǎn)生噪音污染,同時還會造成材料浪費,工作效率較低,此外,采用此種作業(yè)方式,其施工質量主要依賴于施工工人的技術水平,施工工人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施工作業(yè)的質量無法統(tǒng)一。
上述作業(yè)方式制成的隔墻在防潮、防火、耐撞擊性能方面較差,整體使用壽命低;石膏板拼縫處理工藝比較復雜,且容易開裂,還需使用牛皮紙繃帶或網(wǎng)格布對其進行加固;同時,上述作業(yè)方式制成的隔墻無法實現(xiàn)標準化、批量化、產(chǎn)業(yè)化,且在巖棉隔音層內安裝管線、電盒、管線、管件時,工藝較復雜并容易對隔音層造成二次破壞;采用上述作業(yè)方式完成隔墻的制作后,還需要二次做找平及裝飾處理,不僅浪費材料且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且制成的隔墻其材料無法二次回收利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標準化設計、裝配化施工,安裝工效高的裝配式隔墻。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裝配式隔墻,包括:
底龍骨,其用于固定于結構底面上,所述底龍骨的頂面上形成有兩個沿所述底龍骨長度方向平行且間距設置的第一插接槽,且所述底龍骨內形成有用于安置管線的下管線腔;
頂龍骨,其用于固定于結構頂面上并與所述底龍骨相對應,所述頂龍骨的底面上形成有兩個沿所述頂龍骨長度方向平行且間距設置的第二插接槽,且所述頂龍骨內形成有用于安置管線的上管線腔;以及
多塊墻板,其均設置于所述底龍骨和頂龍骨之間,并形成相平行的兩面墻體,兩面所述墻體的下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一插接槽插接,兩面所述墻體的上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二插接槽插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裝配式隔墻還包括多個設置在所述底龍骨和所述結構底面之間的底墊片,其中,每個所述底墊片均通過第一調節(jié)螺栓與所述底龍骨連接,所述第一調節(jié)螺栓用于調節(jié)所述底龍骨的水平位置,所述底墊片上還設置有用于調整其安裝精度的第一調節(jié)孔,且所述底墊片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調節(jié)孔內的連接件與所述結構底面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兩面所述墻體之間形成有隔音腔,所述隔音腔內設有多個橫向龍骨和多個用于連接所述底龍骨和所述頂龍骨的豎向龍骨,且每個所述豎向龍骨內均形成有用于安置管線的第一管線腔;
每個所述橫向龍骨均設置在相鄰的兩個所述豎向龍骨之間,每個所述橫向龍骨的橫截面均呈u形設置以形成用于安置管線的第二管線腔,所述橫向龍骨通過其u形側邊與所述墻板固定連接,所述橫向龍骨的u形底面上設置有沿所述橫向龍骨長度方向排布的多個穿管孔。
作為優(yōu)選,兩個所述第一插接槽之間開設有沿所述底龍骨長度方向間隔排布的多個第一穿插孔,兩個所述第二插接槽之間開設有與所述第一穿插孔一一對應設置的第二穿插孔,每個所述豎向龍骨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在相對設置的所述第二穿插孔和所述第一穿插孔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底龍骨包括上底龍骨和與所述上底龍骨固定連接的下底龍骨,兩個所述第一插接槽均設置在所述上底龍骨上且兩個所述第一插接槽之間形成有伸入所述隔音腔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為中空結構,且多個所述第一穿插孔均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頂面上;
所述下底龍骨的橫截面呈u形,且所述下底龍骨的u形的兩側壁的上緣分別相對向內形成有用于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槽底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延伸部,所述上底龍骨和所述下底龍骨圍成所述下管線腔;
作為優(yōu)選,所述頂龍骨包括下頂龍骨和與所述下頂龍骨固定連接的上頂龍骨,兩個所述第二插接槽均設置在所述下頂龍骨上且兩個所述第二插接槽之間形成有伸入所述隔音腔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為中空結構,且多個所述第二穿插孔均設置在所述第二凸起部上;
所述上頂龍骨的橫截面呈u形,且所述上頂龍骨的u形的兩側壁的上緣分別相對向內形成有用于與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槽底壁固定連接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下頂龍骨和所述上頂龍骨圍成所述上管線腔。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下底龍骨上沿所述下底龍骨長度方向排布有多個貫穿所述下底龍骨的第一穿線孔,以方便安裝管線和對所述第一調節(jié)螺栓進行緊固、拆卸;
所述上頂龍骨上沿所述上頂龍骨長度方向排布有多個貫穿所述上頂龍骨的第二穿線孔,以方便安裝管線和在安裝有所述頂墊片時對所述第二調節(jié)螺栓進行緊固、拆卸。
作為優(yōu)選,兩個所述第一插接槽相距較遠的第一側邊在沿所述底龍骨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地開設有多個第一開槽,以使所述第一側邊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固定片,每個所述第一固定片均能夠相對其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槽底連接處進行彎折以貼附于所述墻板并與所述墻板可拆卸地連接;
兩個所述第二插接槽相距較遠的第二側邊在沿所述頂龍骨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地開設有多個第二開槽,以使所述第二側邊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固定片,每個所述第二固定片均能夠相對其與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槽底連接處進行彎折以貼附于所述墻板并與所述墻板可拆卸地連接。
作為優(yōu)選,每個所述第一固定片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槽底連接處均設置有多個第一減力孔;
每個所述第二固定片與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槽底連接處均設置有多個第二減力孔。
作為優(yōu)選,每個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槽底與安裝在所述第二插接槽內的所述墻板的頂面之間均形成有調節(jié)腔。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整體裝配式隔墻為工廠預制產(chǎn)品現(xiàn)場無需使用機動工具二次加工;同時,整套裝配式隔墻均為標準化設計、裝配化施工,安裝工效高;且整體預制產(chǎn)品設計使用壽命長,更有利于回收翻新;此外,在施工作業(yè)過程中,其對作業(yè)環(huán)境友好、零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安裝完成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安裝有底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底龍骨與底墊片連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上底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下底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頂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下頂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上頂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2為豎向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橫向龍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底墊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5為頂墊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底龍骨;2、頂龍骨;3、墻體;4、豎向龍骨;5、橫向龍骨;6、底墊片;7、頂墊片;11、第一插接槽;12、下管線腔;13、上底龍骨;14、下底龍骨;15、第一固定片;21、第二插接槽;22、上管線腔;23、下頂龍骨;24、上頂龍骨;25、第二固定片;31、隔音腔;32、墻板;41、第一管線腔;51、第二管線腔;52、穿管孔;61、第一調節(jié)孔;62、第一調節(jié)螺栓;71、第二調節(jié)孔;72、第二調節(jié)螺栓;111、第一穿插孔;112、第一側邊;113、第一開槽;114、第一槽底連接處;115、第一操作孔;131、第一凸起部;141、第一延伸部;142、第一穿線孔;151、第一減力孔;211、第二穿插孔;212、第二側邊;213、第二開槽;214、第二槽底連接處;215、第二操作孔;231、第二凸起部;241、第二延伸部;242、第二穿線孔;251、第二減力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15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裝配式隔墻,包括底龍骨1、頂龍骨2和多塊墻板32,底龍骨1用于固定于結構底面上,底龍骨1可以通過膨脹螺栓等緊固件與結構底面固定連接,底龍骨1的頂面上形成有兩個沿底龍骨1長度方向平行且間距設置的第一插接槽11,且底龍骨1內形成有用于安置管線的下管線腔12,使水管、電管等管線均能夠隱蔽在下管線腔12內,保證裝配式隔墻的整體的美觀度;頂龍骨2用于固定于結構頂面上并與底龍骨1相對應,頂龍骨2可以通過膨脹螺栓等緊固件與結構頂面固定連接,頂龍骨2的底面上形成有兩個沿頂龍骨2長度方向平行且間距設置的第二插接槽21,且頂龍骨2內形成有用于安置管線的上管線腔22,同樣的,使水管、電管等管線均能夠隱蔽在上管線腔22內,保證裝配式隔墻的整體的美觀度;多塊墻板32均設置于底龍骨1和頂龍骨2之間,并形成相平行的兩面墻體3,兩面墻體3的下端分別與兩個第一插接槽11插接,兩面墻體3的上端分別與兩個第二插接槽21插接,其中,在墻板32上可以安裝開關、插座、面板、水龍頭、毛巾架等墻面五金件,且在兩面墻體3上也可以開設有門、窗等。
進一步地,裝配式隔墻還包括多個設置在底龍骨1和結構底面之間的底墊片6,具體參見圖5和圖6,其中,每個底墊片6均通過第一調節(jié)螺栓62與底龍骨1連接,第一調節(jié)螺栓62用于調節(jié)底龍骨1的水平位置,以保證安裝在底墊片6上的底龍骨1能夠安裝的水平,進而保證最終的裝配式隔墻安裝位置準確;底墊片6上還設置有用于調整其安裝精度的第一調節(jié)孔61,通過第一調節(jié)孔61可在一定范圍內對底墊片6進行位置的調整,以保證墊墊片6的安裝位置準確,進而使第一調節(jié)螺栓62能夠與底龍骨1準確的配合安裝,且底墊片6通過設置在第一調節(jié)孔61內的連接件與結構底面固定連接,當然,也可以在底墊片6上設置固定孔等以加強底墊片6與結構底面的連接;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如果結構頂面同樣存在不平整的情況時,也可以在頂龍骨2與結構頂面之間設置頂墊片7,每個頂墊片7均通過第二調節(jié)螺栓72與頂龍骨2連接,通過調節(jié)第二調節(jié)螺栓72可使頂龍骨2相對于結構頂面有一個準確合適的位置,使頂龍骨2能與結構頂面形成有良好的接觸面以方便頂龍骨2與結構頂面緊固連接,頂墊片7上還設置有用于調整其安裝精度的第二調節(jié)孔71,通過第二調節(jié)孔71可在一定范圍內對頂墊片7的位置進行調整,以使第二調節(jié)螺栓72能夠與頂龍骨2準確的配合安裝,進而保證裝配式隔墻的安裝準確,且頂墊片7通過設置在第二調節(jié)孔71內的連接件與結構頂面固定連接,當然,在頂墊片7上也可以設置固定孔等以加強頂墊片7與結構頂面的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多個第一調節(jié)螺栓62沿第一插接槽11的長度方向設置且位于第一插接槽11的下方,且每個第一插接槽11的槽底上均設置有與第一調節(jié)螺栓62一一對應的第一操作孔115,且所述第一調節(jié)螺栓62的朝向所述第一插接槽11方向的表面(螺栓頭上)設有用于對其進行拆裝的第一溝槽,第一溝槽可以為一字槽、十字槽等,將相應的螺絲刀穿過第一操作孔115后,可方便對第一調節(jié)螺栓62進行緊固、拆卸。
同樣的,在頂龍骨2與結構頂面之間設置有頂墊片7時,每個第二插接槽12的上方均設置有沿第二插接槽12長度方向設置的多個第二調節(jié)螺栓72,且每個第二插接槽12上均設置有與第二調節(jié)螺栓72一一對應的第二操作孔215,且所述第二調節(jié)螺栓72的朝向所述第二插接槽12方向的表面設有用于對其進行拆裝的第二溝槽,第二溝槽可以為一字槽、十字槽等,將相應的螺絲刀穿過第二操作孔215后,可方便對第二調節(jié)螺栓72進行緊固、拆卸。
此外,如圖1所示,為了使裝配好后的裝配式隔墻具有較好的隔音效果,兩面墻體3之間形成有隔音腔31,在隔音腔31內設置有多個豎向龍骨4和多個橫向龍骨5,參見圖12和圖13,多個豎向龍骨4用于連接底龍骨1和頂龍骨2,起到對整體裝配式隔墻進行加固的作用,且每個豎向龍骨4內均形成有用于安置管線的第一管線腔41,以方便在豎向龍骨4內布線,同時可以使下管線腔12與上管線腔22之間通過第一管線腔41進行連通,使整個裝配式隔墻的功能性更強;每個橫向龍骨5均設置在相鄰的兩個豎向龍骨4之間,每個橫向龍骨5的橫截面均呈u形設置以形成用于安置管線的第二管線腔51,且u形的開口朝向頂龍骨2,橫向龍骨5的u形的兩側邊高度不同,且橫向龍骨5通過高度較高的u形側邊與墻板32固定連接,橫向龍骨5的u形底面上設置有沿橫向龍骨5長度方向排布的多個穿管孔52,以方便在橫向龍骨5上固定管件、接線盒等。
進一步地,多個用于連接底龍骨1和頂龍骨2的豎向龍骨4,在具體安裝時,可以有多種安裝方式,現(xiàn)選擇較為優(yōu)選的安裝方式進行列舉,在一個實施例中,兩個第一插接槽11之間開設有沿底龍骨1長度方向間隔排布的多個第一穿插孔111,兩個第二插接槽21之間開設有與第一穿插孔111一一對應設置的第二穿插孔211,每個豎向龍骨4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在相對設置的第二穿插孔211和第一穿插孔111內,以方便豎向龍骨4的安裝且使其安裝的更加標準、精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每個豎向龍骨4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231相抵接,當然,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每個豎向龍骨4的上、下兩端可依據(jù)安裝需要選擇適當?shù)陌惭b位置進行安裝。
在本發(fā)明中,不對底龍骨1的結構做出具體的限定,其只要能夠滿足在上述對底龍骨1描述中所具有的功能即可,現(xiàn)只對底龍骨1的一種結構進行闡述,具體為底龍骨1包括上底龍骨13和與上底龍骨13固定連接的下底龍骨14,兩個第一插接槽11均設置在上底龍骨13上且兩個第一插接槽11之間形成有伸入隔音腔31的第一凸起部131,以使兩面墻體3間更加方便的設置合理的間距,第一操作孔115也設置在上底龍骨13上,第一凸起部131為中空結構,且多個第一穿插孔111均設置在第一凸起部131的頂面上;下底龍骨14的橫截面呈u形,且下底龍骨14的u形的兩側壁的上緣分別相對向內形成有用于與第一插接槽11的槽底壁固定連接的第一延伸部141,上底龍骨13和下底龍骨14圍成下管線腔12,以方便在需要穿插管線時,將管線安置在下管線腔12內,其中,下底龍骨14的橫截面設計成u形主要是為了使下底龍骨14能夠有更好的支撐效果,使其能夠在與結構底面連接時有一個較好的基礎面,且能夠與上底龍骨13圍成下管線腔12以使在安裝的隔墻中更方便、合理的布置管線。同樣的,在本發(fā)明中,也不對頂龍骨2的結構做出具體的限定,其只要能夠滿足在上述對頂龍骨2描述中所具有的功能即可,現(xiàn)只對頂龍骨2的一種結構進行闡述,具體為頂龍骨2包括下頂龍骨23和與下頂龍骨23固定連接的上頂龍骨24,兩個第二插接槽21均設置在下頂龍骨23上且兩個第二插接槽21之間形成有伸入隔音腔31的第二凸起部231,以使兩面墻體3平行且使兩面墻體3間更加方便的設置合理的間距,第二操作孔215也設置在下頂龍骨23上,第二凸起部231的中部為中空結構,且多個第二穿插孔211均設置在第二凸起部231的頂面上,其中,第二凸起部231的頂面伸入兩面墻體3之間且與第一凸起部131的頂面相對設置;上頂龍骨24的橫截面呈u形,且上頂龍骨24的u形的兩側壁的上緣分別相對向內形成有用于與第二插接槽21的槽底壁固定連接的第二延伸部241,下頂龍骨23和上頂龍骨24圍成上管線腔22,以方便在需要穿插管線時,將管線安置在上管線腔22內,其中,上頂龍骨24的橫截面設計成u形主要是為了使上頂龍骨24能夠有更好的支撐效果,使其能夠在與結構底面連接時有一個較好的基礎面,且能夠與下頂龍骨23圍成上管線腔22以使在安裝的隔墻中更方便、合理的布置管線。
更進一步地,下底龍骨14上沿下底龍骨14的長度方向排布有多個貫穿下底龍骨14的第一穿線孔142,以方便在下管線腔12內安裝管線,同時,第一調節(jié)螺栓62上還設置有使其與下底龍骨14固定的螺母,進而便可通過第一穿線孔142對第一調節(jié)螺栓62進行緊固、拆卸,在本實施例中,下底龍骨14的橫截面呈u形,故第一穿線孔142設置在下底龍骨14的兩側壁上;上頂龍骨24上沿上頂龍骨24長度方向排布有多個貫穿上頂龍骨24的第二穿線孔242,同樣是為了方便在上管線腔22內安裝管線,同時,第二調節(jié)螺栓72上還設置有使其與上頂龍骨24固定的螺母,進而便可通過第二穿線孔242對第二調節(jié)螺栓72進行緊固、拆卸,同樣的,在本實施例中,上頂龍骨24的橫截面呈u形,故第二穿線孔242設置在上頂龍骨24的兩側壁上。
此外,兩個第一插接槽11相距較遠的第一側邊112,在沿底龍骨1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地開設有多個第一開槽113,以使第一側邊112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固定片15,每個第一固定片15均能夠相對其與第一插接槽11的第一槽底連接處114進行彎折以貼附于墻板32并與墻板32可拆卸地連接,參見圖3。其中,如圖2所示,在安裝墻板32前,第一固定片15與第一插接槽11的槽底處在同一平面內,參見圖2,將墻板32放置在缺少第一側邊112的第一插接槽11上后,第一固定片15相對第一槽底連接處114進行90度彎折,并通過螺栓等連接件使第一固定片15貼附于墻板32并與墻板32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同樣的,兩個第二插接槽21相距較遠的第二側邊212在沿頂龍骨2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地開設有多個第二開槽213,以使第二側邊212形成有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固定片25,每個第二固定片25均能夠相對第二槽底連接處214進行彎折以貼附于墻板32并與墻板32可拆卸地連接,其中,在安裝墻板32前,第二固定片25與第二插接槽21的槽底處在同一平面內,將墻板32放置在缺少第二側邊212的第二插接槽21上后,第二固定片25相對其與第二插接槽21的第二槽底連接處214進行90度彎折,并通過螺栓等固定件使第二固定片25貼附于墻板32并與墻板32可拆卸地固定連接。
然而,安裝裝配式隔墻時,某些時候無需在隔墻的頂部設置上管線腔22,這時,也可以根據(jù)實際使用需要,直接將下頂龍骨23直接與結構頂面進行固定連接,具體安裝方式是,安裝時,使下頂龍骨23的長度尺寸大于墻體3的長度尺寸,如果第二固定片25彎折后能夠與墻體3固定連接,則對其進行彎折,并使第二固定片25與墻體3固定連接;如果第二固定片25彎折后不能夠與墻體3固定連接,則將伸出墻體3部分的第二固定片25直接與結構頂面通過螺栓等緊固件進行固定連接,完成安裝;同樣,此安裝方式也適用于不需要在隔墻的底部設置下管線腔12的裝配式隔墻,或者上管線腔22和下管線腔12均不需要的裝配式隔墻。
為方便理解本發(fā)明,具體對上述裝配式隔墻安裝的過程進行描述:首先,將下底龍骨14通過膨脹螺栓等連接件與結構底面進行固定連接,將上底龍骨13通過焊接或是其他固定方式與下底龍骨14固定連接,同時形成下管線腔,此時,第一固定片15與第一插接槽11的槽底處在同一平面內,同樣的,將上頂龍骨24通過膨脹螺栓等連接件與結構頂面進行固定連接,且上頂龍骨24需與下底龍骨14相對設置,再將下頂龍骨23通過焊接或是其他固定方式與上頂龍骨24固定連接,此時,第二固定片25與第二插接槽21的槽底處在同一平面內,然后,在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插接槽11和第二插接槽12內分別放入墻板32,且兩個墻板32相對的側面的下部分別貼附于第一凸起部131的兩側面,兩個墻板32相對的側面的上部分別貼附于第二凸起部231的兩側面,最后,完成第一固定片15和第二固定片25的彎折固定,先使第一固定片15相對第一槽底連接處114向朝向墻板32一側進行90度彎折,并通過螺栓等連接件使第一固定片15貼附于墻板32并與墻板32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再使第二固定片25相對第二槽底連接處214向朝向墻板32一側進行90度彎折,并通過螺栓等連接件使第二固定片25貼附于墻板32并與墻板32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其間,最好先對第一固定片15進行間隔的固定,且在完成一部分后,完成與其相對的第二固定片25的固定,最后在完成其余的第一固定片15和第二固定片25的固定。
進一步地,如圖7所示,每個第一固定片15與第一插接槽11的第一槽底連接處均設置有多個第一減力孔151,以方便第一固定片15相對第一插接槽11的第一槽底連接處進行彎折;同樣的,如圖10所示,每個第二固定片25與第二插接槽21的第二槽底連接處均設置有多個第二減力孔251,以方便第二固定片25相對第二插接槽21的第二槽底連接處進行彎折。
進一步地,每個第二插接槽21的槽底與安裝在第二插接槽21內的墻板32的頂面之間均形成有調節(jié)腔,以方便對墻板32的調節(jié)和安裝。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fā)明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