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預制板加工平臺,尤其涉及一種預制板振動加工平臺。
背景技術:
預制板是將樓板在預制廠或施工現(xiàn)場預制,然后在施工現(xiàn)場裝配而成。這種樓板可節(jié)省模板,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生產(chǎn)效率,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且隨著新型預制板的研發(fā),積極前瞻的政策支持,巨大的國內(nèi)市場潛力,豐富的資源和勞動人才資源,充足的民間資本,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結構性產(chǎn)業(yè)機會,使得新型預制板被廣泛用于民用和工業(yè)建筑中??捎米鼋ㄖ臉前?、內(nèi)墻板、外墻板、吊頂板、幕墻襯板、復合墻體面板、絕緣材料、屋面鋪設等部位。
但是預制板的制作應將混凝土進行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F(xiàn)在的加工方法多為人工進行澆筑,然后再利用機器進行振實處理,這樣的加工方法耗費的人力物力較大,且無法保證預制板的加工質(zhì)量,預制板中易存在孔洞及夾渣等問題,加工出來的預制板厚度不均,使得預制板受力不均,使得預制板的力學強度達不到標準,不能確保使用的安全。
因此,本實用新型旨在設計出一種平臺,其能夠使得預制板的制作工序變得簡便,耗費的人力資源減少,生產(chǎn)出來的預制板質(zhì)量得到保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板振動加工平臺,其能夠使得預制板的加工簡便,保證預制板的生產(chǎn)質(zhì)量。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預制板振動加工平臺,包括操作平臺、用于支撐所述操作平臺的支架、連接于所述操作平臺底部的用于提供振動的振動裝置、用于減少振動傳遞到地面的減震機構和位于所述操作平臺底部中間位置的用于使所述操作平臺帶磁吸附固定模具的磁力發(fā)生裝置,所述支架包括若干支腳、若干輔助支桿和用于連接所述支腳的橫鋼,所述振動裝置包括若干振動電機。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振動電機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驅(qū)動所述操作平臺振動的第一水平驅(qū)動電機、驅(qū)動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驅(qū)動電機的第二水平驅(qū)動電機,以及在豎直方向上驅(qū)動所述操作平臺的豎直驅(qū)動電機。
所述支架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下方,所述支腳靠近所述操作平臺的一端為第一端,所述支腳遠離所述操作平臺的一端為第二端,所述橫鋼包括第一橫鋼和第二橫鋼,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位置設置有所述第一橫鋼,靠近所述第二端設置有所述第二橫鋼。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輔助支桿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操作平臺周部及所述支腳的所述第二端,所述支腳、所述輔助支桿與所述操作平臺之間呈三角形排布。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減震機構設置于所述操作平臺與所述支架之間。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減震機構為阻尼減震器,對應每個所述支腳頂端位置均設置有所述阻尼減震器。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振動電機均固定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底部。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腳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腳底部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地腳。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操作平臺為矩形鋼板,所述操作平臺各表面平整光滑。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磁力發(fā)生裝置為電磁吸盤,固定連接于所述操作平臺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操作平臺下加入振動電機,使得操作平臺可以隨振動電機的振動一起振動,在制作預制板時可以使得材料填充得更為密實,避免存在蜂窩、孔洞等缺陷。材料可以隨著操作平臺的振動而振動,使材料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進而使得材料分布更均勻。設置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地腳使得操作平臺可以因地制宜的調(diào)整,使得操作平臺能夠一直處于水平狀態(tài)。磁力發(fā)生裝置的加入可以使得操作平臺具有磁性,使用時可以通過磁力固定預制板的制作模具,操作更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jù)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實施例所述預制板振動加工平臺正視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所述預制板振動加工平臺側視示意圖。
圖中:
1、操作平臺;2、支架;21、支腳;22、輔助支桿;23、第一橫鋼;24、第二橫鋼;25、地腳;3、振動機構;4、減震機構;5、磁力發(fā)生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2所示,于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預制板振動加工平臺,包括操作平臺1、用于支撐所述操作平臺1的支架2、連接于所述操作平臺1底部的用于提供振動的振動裝置3、用于減少振動傳遞到地面的減震機構4和位于所述操作平臺1底部中間位置的用于使所述操作平臺1帶磁吸附固定模具的磁力發(fā)生裝置5,所述支架2包括若干支腳21、若干輔助支桿22和用于連接所述支腳21的橫鋼,所述振動裝置3包括若干振動電機。
通過設置減震機構4隔絕操作平臺1的振動傳遞到支架2上,進而減少了加工平臺的噪聲對環(huán)境的影響,減少噪音,避免了由于加工平臺的振動而造成的機器移位問題。具體的,模具為能夠吸附磁力的模具,例如設置模具為鐵質(zhì)模具。設置磁力發(fā)生裝置5,可以方便對模具的固定,使用時只需將鐵制模具放置于操作平臺1上按照要求擺放好,開啟磁力發(fā)生裝置5的開關,即可使操作平臺1帶有磁力,進而穩(wěn)固地吸附模具,不需要使用額外的工具進行固定,且對操作平臺1的表面的平整性無影響,不影響預制板成品的表面平整性。模具的放置位置更為隨意,限制性較低,可以合理利用操作平臺1的所有空間。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振動電機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驅(qū)動所述操作平臺1振動的第一水平驅(qū)動電機、驅(qū)動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驅(qū)動電機的第二水平驅(qū)動電機,以及在豎直方向上驅(qū)動所述操作平臺1的豎直驅(qū)動電機。
在水平方向上驅(qū)動所述操作平臺1振動的第一水平驅(qū)動電機、驅(qū)動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驅(qū)動電機的第二水平驅(qū)動電機,以及在豎直方向上驅(qū)動所述操作平臺1的豎直驅(qū)動電機。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操作平臺1能在三維方向上進行振動,使得振動效果更好,且多臺振動電機的使用可以使得操作平臺1的振動分布更均勻,對于預制板的制作過程中的材料振實,使得預制板的密度更高,強度更大,避免預制板中出現(xiàn)蜂窩、孔洞等缺陷。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架2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1下方,所述支腳21靠近所述操作平臺1的一端為第一端,所述支腳21遠離所述操作平臺1的一端為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位置設置有第一橫鋼23,靠近所述第二端設置有第二橫鋼24。
進一步的,所述輔助支桿22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操作平臺1周部及所述支腳21的所述第二端,所述支腳21、所述輔助支桿22與所述操作平臺1之間呈三角形排布。
通過支腳21與橫鋼組成的矩形立體機架對操作平臺1內(nèi)部支撐,然后設置輔助支桿22支撐操作平臺1邊沿位置,輔助支桿22與支腳21呈三角形結構,可以使得結構更穩(wěn)固,且對操作平臺1中部位置形成支撐的同時也保證了對操作平臺1邊沿位置的支撐,使得操作平臺1整體受力分布均勻,能夠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保護了結構的穩(wěn)定,延長了加工平臺的使用壽命。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減震機構4設置于所述操作平臺1與所述支架2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減震機構4為阻尼減震器,對應每個所述支腳21位置均設置有所述阻尼減震器。
通過在支架2與操作平臺1直接設置阻尼減震器可以使得操作平臺1的振動無法傳遞到支架2上,同樣也不會傳遞到地面,防止了操作平臺1由于振動而發(fā)生位移并且防止對地面造成破壞,同時能夠減少噪音的產(chǎn)生,使得生產(chǎn)環(huán)境更人性化,較少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振動電機均固定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1的底部。
振動電機直接固定安裝在操作平臺1的底部可以使得振動電機的振動更均勻地傳遞到操作平臺1,增加了對振動電機的振動效率,能夠有效地工作效率更高。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腳21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腳21底部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地腳25。
具體的,所述地腳25包括鐵餅制作的腳墊和帶螺紋的螺桿,所述螺桿一端固定在所述腳墊上,所述支腳21底部設置有通孔,所述螺桿可穿過所述通孔進入到所述支腳21內(nèi),所述螺桿上還設置有兩個螺母,所述螺母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直徑。使用時支腳21置于所述地腳25上,所述螺桿穿過所述通孔,利用所述螺母直接與所述支腳21底部接觸能夠提供支撐力,通過調(diào)節(jié)螺母的位置達到調(diào)整高度的目的。
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加工平臺的支腳21可調(diào)節(jié)長度,保證了操作平臺1的水平,避免了地面對操作平臺1的影響,在放置加工平臺的地面發(fā)生變化時,不影響預制板的制作,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另外的實施方式。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操作平臺1為矩形鐵板,所述操作平臺1各表面平整光滑。操作平臺1使用表面平整光滑的鐵板制作,可以保證磁力的傳遞,以及制作出來的預制板表面的平整度。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磁力發(fā)生裝置5為電磁吸盤,固定連接于所述操作平臺1底部。電磁吸盤的磁力更強,作用范圍更大,可以保證操作平臺1的磁力分布更均勻。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區(qū)分,不具有特殊含義。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nèi),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以上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具體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各種修改、等同替換、變化等等。但是,這些變換只要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另外,本申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所使用的一些術語并不是限制,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此外,以上多處所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等表示不同的實施例,當然也可以將其全部或部分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