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桶。
背景技術:
混凝土攪拌桶,是一種代替人力手工攪拌混凝土的機械。
如申請?zhí)枮椤癈N106182429A”的中國專利送公開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桶,它包括料桶、連接臂和攪拌槳,其中連接臂的一端活動在料桶的頂端,另一端朝向所述料桶內部延伸,連接臂的另一端上固接有電機,攪拌槳安裝在所述電機的轉軸上以轉軸的中心軸線為軸轉動,這種結構簡單的混凝土攪拌桶雖然操作簡單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混凝土混合料攪拌均勻,但是在向內傾倒各類混凝土原料時,一部分的混凝土原料會浮在表面,又因為攪拌槳位于料桶內部,無法攪拌到混凝土表面,所以通常還需要操作者利用木棍等物體手工將漂浮在混凝土表面的原料倒入至混凝土內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攪拌桶,可用于將混凝土混合料攪拌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混凝土攪拌桶,包括料桶、攪拌槳和連接臂,所述連接臂一端設置在料桶外壁,所述連接臂斜向設置另一端位于料桶中心的上方,所述連接臂遠離鉸接點的一端上設置有圓環(huán),所述攪拌槳包括支撐桿和連接在支撐桿上的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所述支撐桿穿設在圓環(huán)內,所述支撐桿遠離圓環(huán)的一端上設置有圓盤,所述攪拌葉片位于圓盤和圓環(huán)之間,所述連接臂上設置有能驅動支撐桿在圓環(huán)內沿其高度方向運動的第一驅動部,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驅動攪拌葉片轉動的第二驅動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混凝土混合料放置在料桶內,支撐桿在第一驅動部的驅動作用下沿高度方向運動,利用第一驅動部將設置在支撐桿底部的圓盤提升至液面以上后,再次利用第一驅動部,使支撐桿向下運動,設置在支撐桿底部的圓盤伸入至液面,在圓盤向液面以下運動的過程中,液體從圓盤四周向圓盤處運動最終將圓盤淹沒,從而將漂浮在液面上的一部分物料送入至液面以下;當圓盤上、下多次運動之后可將大多數(sh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料很好的混合至混凝土中。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驅動部包括設置在支撐桿上的驅動電機,所述支撐桿包括相互套設的內支撐桿和外支撐桿,所述內支撐桿和外支撐桿之間設置有軸承,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穿設在內支撐桿上,所述攪拌葉片連接在內支撐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驅動電機的電機軸穿設在內支撐桿上中心,打開驅動電機時候,內支撐桿可隨著驅動電機的轉動而一齊轉動,而連接在內支撐桿上的攪拌葉片也會隨之轉動,從而達到攪拌的目的。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臂在料桶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所有所述連接臂共享一圓環(huán)。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用于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較為復雜,包括膠凝材料和骨料,這些材料,尤其是骨料都具有較高的硬度和密度,且在圓盤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會受到較大的阻力,為了穩(wěn)固結構,將料桶外壁上設置有多個連接臂,每一個連接臂都連接在中心的圓環(huán)上,而后將支撐桿從圓環(huán)處放下。
作為優(yōu)選,所述圓盤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避免圓盤在從上向下浸沒至液體的過程中壓力過大而致使混凝土從料桶中向外撲出,在圓盤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當圓盤向下運動的過程中,一部分混凝土物料順著第一通孔從圓盤底部涌入至圓盤上方,減少圓盤在下降的過程中因受到過大的阻力而使圓盤或支撐桿損壞。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驅動部包括第一氣缸,所述支撐桿與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第一氣缸設置在連接臂上,打開第一氣缸,隨著第一氣缸的運動,連接在第一氣缸活塞桿上的支撐桿上、下運動,帶動支撐桿上下運動,從而達到圓盤運動至液面以上或運動至液面以下的效果。
作為優(yōu)選,所述料桶內壁上設置有防止混凝土混合料向外濺射的蓋板,所屬蓋板上設置有供支撐桿通過的通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料桶中裝的混凝土混合料較多時,隨著圓盤的下降可能會導致料桶中的混凝土向外濺出,所以在料桶內壁上設置一塊蓋板,蓋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混凝土混合料向外濺出,支撐桿可在設置在蓋板表面的通道中運動不受到任何干涉。
作為優(yōu)選,所述蓋板是由天然乳膠制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天然乳膠屬于橡膠類的熱塑性合成樹脂,具有一定的彈性,當混凝土中的骨料濺射至蓋板上時,蓋板的彈力可減緩一部分的沖擊力,避免蓋板在骨料的長期沖擊之下受到損壞。
作為優(yōu)選,所述料桶內壁上涂覆有防腐蝕層,所述料桶外壁上涂覆有防護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料桶內壁長期接觸混凝土,混凝土內部會有水,料桶內壁在接觸到水和空氣中的氧氣之后可能會發(fā)生氧化反應腐蝕料桶內壁,在料桶內壁上涂覆有一層防腐蝕層,在一定程度上隔絕空氣和水,減少腐蝕的進程;由于混凝土的比熱容比較小,所以在冬季溫度較低時,料桶內混凝土內溫度較低,可能會使料桶凍裂,在料桶外壁上貼附一層防護層,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料桶不被凍裂,其次,也可減緩外力對料桶的沖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將混凝土混合料放置在料桶內,支撐桿在第一驅動部的驅動作用下沿高度方向運動,利用第一驅動部將設置在支撐桿底部的圓盤提升至液面以上后,再次利用第一驅動部,使支撐桿向下運動,設置在支撐桿底部的圓盤伸入至液面,在圓盤向液面以下運動的過程中,液體從圓盤四周向圓盤處運動最終將圓盤淹沒,從而將漂浮在液面上的一部分物料送入至液面以下;當圓盤上、下多次運動之后可將大多數(sh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料很好的混合至混凝土中。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部分結構剖視圖,用于體現(xiàn)設置在料桶內部的結構;
圖3是圖2中A部分的結構放大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組成支撐桿的內支撐桿和外支撐桿;
圖4是實施例2中結構示意圖,用于體現(xiàn)設置在料桶內壁的防腐蝕層和設置在料桶外壁的防護層;
圖5是實施例1中支撐桿結構剖視圖,用于體現(xiàn)驅動電機和第一氣缸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中,1、料桶;2、攪拌槳;21、支撐桿;211、內支撐桿;212、外支撐桿;213、軸承;22、攪拌葉片;23、圓盤;24、第一通孔;3、連接臂;31、圓環(huán);41、第一氣缸;5、蓋板;51、通道;6、防腐蝕層;7、防護層;8、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混凝土攪拌桶,包括料桶1、攪拌槳2和連接臂3,連接臂3的一端焊接在料桶1的內壁上,連接臂3斜向設置,另一端向料桶1的中心軸線處延伸,在料桶1上圓周陣列有三個連接臂3,在料桶1的中心軸線處設置有一個圓環(huán)31,將連接臂3靠近中心軸線的一端焊接在圓環(huán)31的側壁上;攪拌槳2包括支撐桿21和攪拌葉片22,支撐桿21穿設在圓環(huán)31內,在連接臂3上向上延伸設置有支架,在支架上設置有能驅動支撐桿21沿其高度方向運動的第一驅動部,第一驅動部包括第一氣缸41,將支撐桿21與第一氣缸41的活塞桿相連接,支撐桿21在第一氣缸41的驅動下沿高度方向運動。
如圖3和圖5所示,支撐桿21包括內支撐桿211和外支撐桿212,在內支撐桿211和外支撐桿212之間設置有軸承213,在支撐桿21靠近料桶1底部的一端上,如圖2所示,內支撐桿211長于外支撐桿212,將攪拌葉片22連接在內支撐桿211上,在內支撐桿211的最下方設置有一個圓盤23,圓盤23上均勻的設置有若干個貫穿圓盤23厚度的第一通孔24,在支撐桿21上還設置有第二驅動部,用于驅動攪拌葉片22轉動,第二驅動部為驅動電機8,將驅動電機8的周壁焊接在外支撐桿212上,驅動電機8的電機軸穿設在內支撐桿211上。
如圖2所示,在料桶1的內壁上設置有蓋板5,用于防止存放在料桶1中的混凝土向外濺射,蓋板5是由天然乳膠制成的,在蓋板5的中心處開設有一個貫穿其厚度的通道51,支撐桿21可從通道51中伸入進料桶1的內部。
使用方法:將混凝土混合料放入至料桶1的內部,在第一氣缸41的驅動下向上運動,將圓盤23提升至液面以上;而后再打開第一氣缸41,在第一氣缸41的驅動作用下向下運動至料桶1中液面以下,在圓盤23下壓的過程中會將漂浮在表面上的混凝土混合料導入至液面上與混凝土混合。
實施例2:實施例2的結構與實施例1的結構基本相同,如圖4所示,一種混凝土攪拌桶,將設置在蓋板5上供支撐桿21通過的通道51開設的較大一些,使用者可從通道51中觀察料桶1內部混凝土的攪拌情況。
如圖4所示,在料桶1的內壁上涂覆一層防腐蝕層6,防腐蝕層6是由清漆涂覆而成,詳見公告號為“CN104693977A”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一種,在料桶1的外壁上設置一層防護層7,防護層7是由防護海綿制成的,詳見公告號為“CN102774106A”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一種防護海綿。
使用方法:實施例2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1中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是在實施例2中,涂覆在料桶1內部的防腐蝕層6和涂覆在料桶1外部的防護層7可對料桶1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且使用者可從順著通道51向內窺測混凝土的攪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