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在用房屋建筑施工懸挑腳手架。
背景技術:
腳手架具有解決垂直運輸和水平運輸、操作平臺、堆放材料作用,國內外懸挑腳手架現有技術用于在建房屋主要有四種,懸臂梁式、吊拉式、下撐式、撐拉結合式。懸挑梁式安拆方便、安全系數高但承載力低;吊拉式承載力較高,但有變形,存在位移;下撐式承載力較高,用材較多;撐拉結合屬于超靜定結構,安全系數高,可調節(jié)性小。在建房屋所用的以上腳手架,不能用于再用房屋外墻裝飾、裝修和加固作業(yè),市場上用于在用房屋建筑施工懸挑腳手架還沒有類似相關技術。目前,在對再用房屋外墻裝修時,一般都是使用繩索從樓頂沿著外墻壁下來,施工人員系上安全帶進行操作,這種施工作業(yè)的方式雖然簡便易行,但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整體剛度強、對房屋較少擾動、安全可靠的在用房屋建筑施工懸挑腳手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在用房屋建筑施工懸挑腳手架,包括雙層施工支撐吊籃以及均水平設置的一根定位梁和兩根懸臂梁;兩根懸臂梁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定位梁與懸臂梁垂直,以定位梁的長度方向為前后方向,則懸臂梁的長度方向為左右方向,定位梁的兩端分別通過一組沿左右方向的定位螺栓組件錨固在房屋內相鄰兩根鋼筋混凝土立柱的左側,兩根懸臂梁位于兩根立柱之間并位于定位梁下方,兩根懸臂梁的左端均通過一組沿垂直方向的雙頭安裝螺栓組件與定位梁連接,定位梁下表面與懸臂梁上表面接觸,兩根懸臂梁的右端穿過房屋的窗戶向右懸臂伸出,房屋的窗臺上設置有用于支撐懸臂梁的支撐墊板,雙層施工支撐吊籃位于房屋的窗戶外側并連接在兩根懸臂梁的右端部。
雙層施工支撐吊籃包括吊桿、下支撐框架、上支撐梁、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吊桿設置有四根,兩根吊桿垂直穿過一根懸臂梁并通過第一緊固螺母組件與該懸臂梁連接,另兩根吊桿垂直穿過另一根懸臂梁并通過第二緊固螺母組件與該懸臂梁連接,四根吊桿均沿垂直方向設置且在水平面上的連線呈矩形,四根吊桿下端與下支撐框架連接,上支撐梁設有兩根,兩根上支撐梁均沿前后方向設置并通過安裝螺栓組件設置在兩根懸臂梁上,上施工平臺通過第一緊固螺栓組件設置在兩根上支撐梁上,下施工平臺設置在下支撐框架上。
下支撐框架包括均水平設置的兩根縱梁和兩根橫梁,兩根縱梁沿左右方向設置,兩根橫梁沿前后方向設置,四根吊桿通過第二緊固螺栓組件與下支撐框架的兩根縱梁連接,兩根橫梁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第三緊固螺栓組件固定設置在兩根縱梁上,下施工平臺底部通過第四緊固螺栓組件連接在兩根橫梁上,兩根縱梁的左端與房屋的墻體外側面接觸。
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的構造相同,上施工平臺包括呈矩形的底板,底板上表面前側、右側和后側的邊沿設置有垂直均勻設置有若干根立桿,前側的所有立桿上端之間沿左右水平方向、后側的所有立桿上端之間沿左右水平方向以及右側的所有立桿上端之間沿前后水平方向設有設置有扶手擋桿,前側、右側和后側的立桿的外側均設置有護網。
底板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設置有加強筋條,底板上表面設置有防滑紋,底板上表面左側邊沿設置有擋板。
定位梁、懸臂梁、縱梁和橫梁均采用工字鋼制作而成,一根懸臂梁由兩節(jié)組成,兩節(jié)懸臂梁通過連接鋼板和若干個連接螺栓緊固。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腳手架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梁和窗臺起到限定懸臂梁保持水平狀態(tài)的作用,受力合理,安全系數高。懸臂梁起到吊掛或支撐雙層施工支撐吊籃的作用。吊桿、立桿均采用精軋螺紋鋼制成,定位螺栓組件錨固在房屋內相鄰兩根鋼筋混凝土立柱,對原有建筑破壞少。
2、本實用新型采用螺栓組件對各個構件進行連接,便于拆裝重復使用,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基本覆蓋本戶外墻,不存在移動安全問題,整體剛度強,穩(wěn)定性好。
3、本實用新型錨固節(jié)點近似剛節(jié)點,傳力結構合理,吊點穩(wěn)定,底部的縱梁接觸墻體外側面,上部懸臂梁放于窗臺上,基本不用考慮風荷載影響,方便于高層懸挑施工。
4、本實用新型中的螺栓組件和螺母組件均通過鋼墊板、螺栓固定,連接節(jié)點穩(wěn)定,基本不存在節(jié)點位移,整體性好。
5、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原料和構件均可通過電梯進行運輸,安裝方便快捷,設置雙層操作平臺,施工過程簡便,施工面廣。
6、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的左側均敞口,工人站在底板上對墻壁進行施工作業(yè),施工器具及原料放置在底板上,立桿和護網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底板前側的擋板可避免底板上的物件墜落;底板上表面的防滑紋起到防滑增強安全施工的作用;底板下表面的加強筋條起到增強底板強度的作用。扶手擋桿的高度在1.2-1.5米之間,扶手擋桿用于連接立桿上端,加強立桿強度的作用,施工過程中工人可以扶著扶手擋桿,方便施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定位螺栓組件將定位梁錨固在房屋內相鄰兩根鋼筋混凝土立柱,通過縱橫向型鋼連接,形成傳力體系,以窗臺為支點,窗臺上放置支撐墊板來支撐兩根懸臂梁,以防止壓力過大損傷窗臺,兩根懸臂梁的右端部支撐并吊掛雙層施工支撐吊籃。端部錨固牢固,傳力體系合理,不同構件通過鋼墊板、螺栓固定,整體穩(wěn)定,基本不用考慮風荷載影響,運輸構件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定位梁和懸臂梁的左視圖;
圖3是圖1中下支撐框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在用房屋建筑施工懸挑腳手架,包括雙層施工支撐吊籃以及均水平設置的一根定位梁1和兩根懸臂梁2;兩根懸臂梁2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定位梁1與懸臂梁2垂直,以定位梁1的長度方向為前后方向,則懸臂梁2的長度方向為左右方向,定位梁1的兩端分別通過一組沿左右方向的定位螺栓組件3錨固在房屋內相鄰兩根鋼筋混凝土立柱4的左側,兩根懸臂梁2位于兩根鋼筋混凝土立柱4之間并位于定位梁1下方,兩根懸臂梁2的左端均通過一組沿垂直方向的雙頭安裝螺栓組件5與定位梁1連接,定位梁1下表面與懸臂梁2上表面接觸,兩根懸臂梁2的右端穿過房屋的窗戶6向右懸臂伸出,房屋的窗臺7上設置有用于支撐懸臂梁2的支撐墊板8,雙層施工支撐吊籃位于房屋的窗戶6外側并連接在兩根懸臂梁2的右端部。
雙層施工支撐吊籃包括吊桿9、下支撐框架10、上支撐梁11、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吊桿9設置有四根,兩根吊桿9垂直穿過一根懸臂梁2并通過第一緊固螺母組件14與該懸臂梁2連接,另兩根吊桿9垂直穿過另一根懸臂梁2并通過第二緊固螺母組件(圖中未示意出來)與該懸臂梁2連接,四根吊桿9均沿垂直方向設置且在水平面上的連線呈矩形,四根吊桿9下端與下支撐框架10連接,上支撐梁11設有兩根,上支撐梁11設有兩根,兩根上支撐梁11均沿前后方向設置并通過安裝螺栓組件27設置在兩根懸臂梁2上,上施工平臺通過第一緊固螺栓組件13設置在兩根上支撐梁11上,下施工平臺設置在下支撐框架10上。
下支撐框架10包括均水平設置的兩根縱梁14和兩根橫梁15,兩根縱梁14沿左右方向設置,兩根橫梁15沿前后方向設置,四根吊桿9通過第二緊固螺栓組件16與下支撐框架10的兩根縱梁14連接,兩根橫梁15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第三緊固螺栓組件17固定設置在兩根縱梁14上,下施工平臺底部通過第四緊固螺栓組件18連接在兩根橫梁15上,兩根縱梁14的左端與房屋的墻體19外側面接觸。
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的構造相同,上施工平臺包括呈矩形的底板20,底板20上表面前側、右側和后側的邊沿設置有垂直均勻設置有若干根立桿21,前側的所有立桿21上端之間沿左右水平方向、后側的所有立桿21上端之間沿左右水平方向以及右側的所有立桿21上端之間沿前后水平方向設有設置有扶手擋桿22,前側、右側和后側的立桿21的外側均設置有護網23。
底板20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設置有加強筋條24,底板20上表面設置有防滑紋,底板20上表面左側邊沿設置有擋板。
定位梁1、懸臂梁2、縱梁14和橫梁15均采用工字鋼制作而成,一根懸臂梁2由兩節(jié)組成,兩節(jié)懸臂梁2通過連接鋼板25和若干個連接螺栓26緊固。
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梁1和窗臺7起到限定懸臂梁2保持水平狀態(tài)的作用,受力合理,安全系數高。懸臂梁2起到吊掛或支撐雙層施工支撐吊籃的作用。吊桿9、立桿21均采用精軋螺紋鋼制成,定位螺栓組件3錨固在房屋內相鄰兩根鋼筋混凝土立柱4,對原有建筑破壞少。
本實用新型采用螺栓組件對各個構件進行連接,便于拆裝重復使用,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基本覆蓋本戶外墻,不存在移動安全問題,整體剛度強,穩(wěn)定性好。
本實用新型錨固節(jié)點近似剛節(jié)點,傳力結構合理,吊點穩(wěn)定,底部的縱梁14接觸墻體外側面,上部懸臂梁2放于窗臺7上,基本不用考慮風荷載影響,方便于高層懸挑施工。
本實用新型中的螺栓組件和螺母組件均通過鋼墊板、螺栓固定,連接節(jié)點穩(wěn)定,基本不存在節(jié)點位移,整體性好。
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原料和構件均可通過電梯進行運輸,安裝方便快捷,設置雙層操作平臺,施工過程簡便,施工面廣。
上施工平臺和下施工平臺的左側均敞口,工人站在底板20上對墻壁進行施工作業(yè),施工器具及原料放置在底板20上,立桿21和護網23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底板20前側的擋板可避免底板20上的物件墜落;底板20上表面的防滑紋起到防滑增強安全施工的作用;底板20下表面的加強筋條24起到增強底板20強度的作用。扶手擋桿22的高度在1.2-1.5米之間,扶手擋桿22用于連接立桿21上端,加強立桿21強度的作用,施工過程中工人可以扶著扶手擋桿22,方便施工。
本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結構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