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鋼結構建筑的,尤其是涉及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隨著綠色建筑要求的不斷提升,近零能耗建筑成為未來建筑的標準和潮流,鋼結構作為一種高裝配率及工廠化的結構形式也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兩者的結合成為未來建筑的方向。
2、傳統(tǒng)做法中建筑外保溫層與鋼梁、鋼柱處的連接不易,施工質量難以保證。同時由于鋼結構材質本身傳熱快,鋼梁、鋼柱位置產(chǎn)生較多的熱橋,不利于達到近零能耗建筑標準。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能夠盡可能使鋼結構建筑滿足近零能耗的建筑標準,本申請?zhí)峁┮环N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
2、本申請?zhí)峁┑囊环N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包括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設于保溫層和鋼結構之間,且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通過固定件和所述保溫層固定連接。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避免鋼結構與保溫層直接接觸,且由于蒸壓砂加氣砌塊具有隔熱功能,從而能夠盡可能地阻斷鋼結構處的熱橋效應,使鋼結構建筑滿足近零能耗的建筑標準。
5、作為優(yōu)選,所述保溫層內設置有護角線條,且所述護角線條設置于所述保溫層的轉角處。
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護角線條能夠為保溫層的轉角處提供一定的防護,有效確保保溫層的結構完整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維護,從而能夠盡量地保障保溫層的長期穩(wěn)定性。
7、作為優(yōu)選,所述保溫層內設置有耐堿網(wǎng)格布,且所述耐堿網(wǎng)格鋪設在所述保溫層遠離所述鋼結構的一側。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耐堿網(wǎng)格布能夠有效地預防保溫層上裂縫的產(chǎn)生,從而避免對保溫層的保溫效果造成不良影響。
9、作為優(yōu)選,所述耐堿網(wǎng)格布靠近建筑轉角處的兩側邊向相鄰外墻的所述保溫層延伸,并在所述建筑轉角處形成有雙層搭接結構。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雙層搭接結構能夠保證耐堿網(wǎng)格布在保溫墻上鋪設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提高對保溫層的保護效果。
11、作為優(yōu)選,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靠近室內的一側設置有氣密層。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氣密層可以顯著減少室內外的熱交換,有效降低通過建筑圍護結構的熱量傳遞,進而提升建筑的保溫和隔熱性能。
13、作為優(yōu)選,所述固定件設置為斷熱錨栓,所述斷熱錨栓的一端貫穿所述保溫層并固定設置在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內。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斷熱錨栓能夠確保保溫層與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實現(xiàn)穩(wěn)固的連接,有效防止保溫層發(fā)生偏移和剝離現(xiàn)象,從而提升建筑物的抗風壓能力并增強其保溫性能。
15、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通過在鋼結構和保溫層之間設置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從而能夠避免鋼結構與保溫層直接接觸,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鋼結構處的熱橋效應,使鋼結構建筑滿足近零能耗的建筑標準;并且,通過設置護角線條以及耐堿網(wǎng)格布能夠對保溫層起到保護作用,從而能夠盡可能地確保保溫層的保溫性能。
1.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設于保溫層(102)和鋼結構之間,且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通過固定件(2)和所述保溫層(102)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102)內設置有護角線條(4),且所述護角線條(4)設置于所述保溫層(102)的轉角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102)內設置有耐堿網(wǎng)格布(5),且所述耐堿網(wǎng)格鋪設在所述保溫層(102)遠離所述鋼結構的一側。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堿網(wǎng)格布(5)靠近建筑轉角處的兩側邊向相鄰外墻的所述保溫層(102)延伸,并在所述建筑轉角處形成有雙層搭接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靠近室內的一側設置有氣密層(3)。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近零能耗建筑圍護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設置為斷熱錨栓,所述斷熱錨栓的一端貫穿所述保溫層(102)并固定設置在所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