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對細長混凝土制品快速模制的改進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是關于制造混凝土管或混凝土柱的方法和設備,具體地說,是關于鋼筋混凝土管或柱的制造方法和設備。
在我早期的澳大利亞專利申請中,(專利申請?zhí)枮?7199/84),已公開了一種制造細長的高坍落度混凝土材料的模制品工藝和設備,這種方法是通過安置在制品外圓周的多孔膜片,將剩余的液體排出來同時,這種多孔膜片壓縮壓模內(nèi)的混凝土,然后將膜片從部分干燥的混凝土表面脫離,并在沒有明顯地損壞混凝土澆灌件表面的情況下將制品從壓模里取出。
該方法的缺點在于,盡管混凝土制品的外圓周面上并沒有肉眼可見的損傷痕跡,但其表面是不光滑的。此外,由于在制品的內(nèi)表面使用膜片,所以該方法不易采用。
本發(fā)明為了尋求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個高坍落度混凝土材料的制品的迅速干燥工藝,制品具有特別適用于街道柱桿所需要的滿意的光潔外表面。應該認識到,應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設備,既可以制造出樁柱,也可制造出管件來。
按照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成形可凝固材料、(如混凝土材料)的細長壓模制品的方法。此方法包括成形壓模的工序,壓模限定了與模制品對應的內(nèi)外表面,所述的壓模的內(nèi)表面相對外表面至少是可移動的;將可凝固的材料填充到壓模里,通過壓模的內(nèi)表面朝外表面的移動,使過剩的液體從凝固材料中除去。這樣,使凝固材料具有部分固化的特性。此后,將壓模內(nèi)表面相對外表面移開,以使制品脫開壓模,并將壓模與制品分離。
通常,壓模的內(nèi)、外表面設置成細長環(huán)狀模腔,管件或樁柱在模腔內(nèi)制成。在這種情況下,內(nèi)表面很容易朝向或遠離外表面移動。
在某些情況下,實際會遇到一些問題,即在從模制品的外表面排出多余的水分時,會遇到問題。如果沒有去除過剩的水分,既使很小心的從壓模中推出制品,也難以獲得光滑的制品表面。由此,特別需要提供與壓模外表面相連的裝置,以便將多余的水分從模制品外表面排掉。一般說來,至少在一部分工序中,通過在模制品內(nèi)外表面加壓的方法,使殘留的水從模制品的內(nèi)外表面產(chǎn)生轉移,上述目的是可以達到的。其他的方法或除上述方法還有在外壓模表面上,于壓模與模制品脫開以前,可以安置適于從模制制品中吸收表面水分的吸附劑層。
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用于制造凝固材料如水泥的環(huán)形細長制品的壓模裝置。該裝置包括外模構件,它限定了適于形成模制品外表面的壓模內(nèi)表面,所述的外模構件內(nèi)的內(nèi)模構件,限定了適宜于形成壓模制品內(nèi)表面的壓模外表面,所說的內(nèi)、外模構件限定了細長的環(huán)狀壓模型腔。內(nèi)模構件還包括用于使壓模內(nèi)表面朝向外模構件徑向移動的裝置和與向外的壓模裝置相連的傳遞水分裝置。當壓模型腔內(nèi)可凝固的材料在壓模內(nèi)、外表面之間相對運動而被壓縮時,使模制品內(nèi)表面上形成的水分通過并脫離內(nèi)表面。設備還包括引送模腔內(nèi)的凝固材料的裝置。外模構件最好由兩半構成,每一半都覆蓋一層彈性膜片,以便在壓模制品上形成一層光滑的外表面。彈性膜片的結構形式使制品由模片表面脫離時表面減少損傷。
下面結合附圖中表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在附圖中圖1表示壓模部件總截面圖,圖中刪掉一部分零件;
圖2和圖3為圖1的壓模部件的部分縱向和橫向截面圖;
圖4為圖1壓模部件底部的向外的內(nèi)壓模表面截面放大圖;
圖5為沿圖1Ⅴ-Ⅴ線的內(nèi)、外壓模構件的橫截面圖;
圖6為除圖1到圖5以外的另一實施例的沿圖7中Ⅵ-Ⅵ線的部分縱截面圖;
圖7為沿圖6中Ⅶ-Ⅶ線的部分橫截面圖;
圖8(a)至圖8(d)是圖1至圖5和圖6至圖7中的兩個實施例的工藝流程示圖。
參照圖1和圖5,外模構件10是由兩個半圓柱體60、61組成,它們緊緊包圍著內(nèi)模構件3。外半模60、61上設有突緣4,突緣4可和另一外半模的突緣用螺栓固定,或者可解脫地用液壓夾緊千斤頂固定(圖中未畫出)。
鋼筋骨架2是通用的結構,同軸地安置在內(nèi)、外模構件3與10之間形成的環(huán)狀空間13里。
下模封閉體63上設置了與腔室6相連通的混凝土進料口12,以便容納泵送的混凝土,并將混凝土輸導到環(huán)狀模腔13中。排放管附加元件7可使液體從壓模部件中流出,而且也起到使內(nèi)模定位的作用。所使用的混凝土筒度最好是高坍落度的(或者是很潮濕的),抽汲壓力要能迫使混凝土從模腔13底部向上到達頂部。當然,應該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混凝土輸送方法。例如從模腔一端到貼近的另一端放進一個合適形狀的導管,然后再把高坍落度的混凝土輸入型腔時逐漸抽出。
圖2圖3表示內(nèi)、外壓模構件3、10的部分截面圖。外模構件10上有一個堅固的剛性支承外殼65和內(nèi)襯里結構64。如圖2、圖3中所示,內(nèi)襯里結構64由內(nèi)部抗?jié)B透的彈性橡膠或塑料膜片11和位于內(nèi)膜片11和外殼65之間的多孔的或滲透性的膜片26組成。模片11最好選擇用以限定外模表面的光滑內(nèi)表面,膜片11連續(xù)放置在整個外半模60、61的內(nèi)表面上。
事實上,內(nèi)模構件3的結構更為復雜些,因為它給位于模腔13內(nèi)的潮濕混凝土加壓。而且要確保合適的間隙,以便在不損壞另一壓模零件或模制品本身的情況下,能將內(nèi)壓模插進和移出。內(nèi)模構件包括堅固的剛性內(nèi)支承件17和可移動的內(nèi)壁構件66,66具有向外的內(nèi)模表面,它適于與放在模腔13內(nèi)的混凝土相接觸。內(nèi)壁結構66包括沿整個壓模部件全長設置的可膨脹的縱向管14、金屬護套15和至少一個彈性材料制成的偏壓帶23???jié)B透的內(nèi)膜片18安裝在壓模片底的上部,并以一定的規(guī)則間隔圍繞內(nèi)膜厚片18布置有縱向過濾層19和水分排放通道20。
由圖1至圖3明顯看出,貫穿整個外模殼體65上設置了許多開孔9,孔9可連接壓縮空氣源,也可連接真空源,因此,可將壓力施加到襯里構件64上,以迫使襯里向內(nèi)或拉襯里,使其靠在殼體65的內(nèi)輪廓面上。這部分的作用及原因將在下面說明。襯里構件64的運動可以實現(xiàn),這是因為襯里的縱邊和圓周頂部和底部邊緣都連接在一起,換句話說,它們是以氣密的方式固定到外殼半模60,61上的。
為了連接縱向管14的內(nèi)部,并隔離開由內(nèi)抗?jié)B透膜片18和具有壓縮空氣或真空的管14外的內(nèi)模支承件17之間形成的圓形空間83,安置了同樣的結構。(圖中未畫出)。這種結構用圖1中箭頭84表示,圖1示出開孔85。關于它們產(chǎn)生功能的原因,也將在下面解釋。
圖1和圖4中明確表示,在混凝土引入模腔以后,由混凝土中傳送出來的任何液體都通過過濾層19,然后進入排放通道20,并向下流到壓模部件的底座,液壓在底座處沉積,形成一環(huán)狀排放室21(圖4)。圖4為局部剖面圖,它表示了內(nèi)模構件3的下部結構。數(shù)字42代表壓模部件的中心線,圖中未畫出的另一部分和圖4表示的這部分完全相同??梢钥闯?,每個縱向管14的下端部28夾在環(huán)狀楔形元件71和排放管附加件7上的支座72之間,并被元件71和支座72所包圍(或被展平)。O形密封環(huán)30是為了防止從管子14或從管子周圍的環(huán)狀空隙泄漏有效壓力而設置的、通過旋緊與螺栓連接的螺母29,迫使楔形元件71向上倚靠管子端部28。環(huán)狀排放聚集室21由元件7周圍的環(huán)形元件73形成,將螺母74旋緊到元件7上,使元件73的懸空邊緣向上岔開靠上膜片組件18、19和20。采用這種方法,在元件73和元件7中間構成聚集室21,排液通道20延伸到聚集室中。這樣,過剩的液體從通道20經(jīng)聚集室21通過管道8排放到壓模外。
參照附圖8簡要說明壓模部件的操作方法。模制工序開始時,內(nèi)模構件3處于退回的位置或位于外模構件10上方的提高位置,而且,兩半外模60、61彼此分離。然后內(nèi)模構件3下降到普通結構的鋼筋骨架2內(nèi)的適當位置,并與骨架同軸。如果為了將混凝土導入模腔內(nèi)而采用導管,那么最佳方案是將導管與內(nèi)模構件3同時下降定位,或者也可在內(nèi)模構件3定位之前,將導管放低定位。然后將外半模60,61安置在骨架2周圍。為使壓模連接壓縮空氣或真空源,將基座63和上部分(圖8中未畫出)移動,以便靠近壓模部件的上下端部。通過壓模壁65上的小孔9引進適當量級的真空,以保證使彈性膜片11與壓模壁65的內(nèi)部形狀符合一致。在把縱向突緣4連接以后,并把基座部分63配合壓模底端時,外半模60、61處于封閉狀態(tài),構成一個堅固-緊密的接合。然后在可收縮的管14里施加空氣壓力(或其他壓縮氣體壓力),使滑動鋼制件膨脹,如圖3所示。用這種方法,利用鋼模15產(chǎn)生膨脹的方法,通過管14獲得一個預定直徑的剛性模。管內(nèi)壓力的大小足夠承擔將混凝土泵送到型腔13內(nèi)所需的壓力,此壓力可超過100個大氣壓。高坍落度(非常潮濕)的混凝土通過基座63上的混凝土進料口12,經(jīng)過腔室6輸送到模腔13內(nèi),一直輸送到模腔充滿為止。從模腔里通過上模構件10上的小孔可以將空氣排出。此外,如果采用導管,那么就可以用較低的壓力,甚至能夠用重力將混凝土泵送到模腔13中。在將混凝土引導到模腔13中時,管14內(nèi)一直保持著固定的壓力,以使模片18的外表面保持所需要的預定的直徑尺寸。當模腔13充滿混凝土而且壓模部件封閉時,可將壓力引入縱向延伸的管14和膨脹膜片18之間構成的空隙83中,膜片18壓靠著型腔13內(nèi)的混凝土。以一定間隔安置在膜片18周圍的是復蓋在排水通道20上的過濾層膜片19。這些過濾層19也壓靠含有過量水分的混凝土,水分通過膜片19進入過濾膜片19和橡膠膜18之間的排水通道20中。利用緊固條帶31把過濾層19和排水通道20圍繞膜片18牢牢地固定在一定位置上。水分沿著每個導管20下流入環(huán)狀空隙21中(圖4可清楚看出),并通過排放附件7中的孔8排到大氣中。如果需要,可采取使外模構件10產(chǎn)生振動的方法,以有助于使水排出,并且還可壓實混凝土。
如前所述,在實施本發(fā)明中存在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有可能在模制件的外表面上存有過量的水分。
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在最佳實施例中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改善。即當以最大壓力或接近最大壓力壓縮混凝土時,通過內(nèi)模將壓力施加到外抗?jié)B透膜片11上,從而將表面上的大部分過剩水分從混凝土的外表面朝向內(nèi)表面流動,因此,對混凝土的外表面進行了脫水。壓力可以施加到膜片11上,方向向里的壓力作用到混凝土外表面上。壓力是通過小孔9施加的,利用內(nèi)模3在混凝土內(nèi)表面上保持一定的壓力。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最佳實例中,抗?jié)B透膜片11可用能壓縮的吸水材料制成的層壓制品代替,這樣在混凝土壓縮期間,水分由混凝土中去除,撤掉壓力后,過剩的水分就被吸水材料所吸收。
根據(jù)上述的吸附材料改進方案,具體吸附材料可用一薄層(即1毫米厚)的可壓縮的吸附織品附加到膜片11上(圖1至3),例如把油鞣革或合成革放在上面層壓在織品上或連接到織品上,也可以是一層滲透性的尼龍材料或與滲透過濾層19相類似的材料。以上這兩層材料都對水具有滲透性,它們的具體功能如下尼龍層構成模壓混凝土的襯里,水可以自由地通過它流入可壓縮的吸附織物層里。當壓模充滿混凝土,并通過膜片18施加上述壓力時,織物層被壓縮,不能容納大量的水分,因此水回流入混凝土中,通過如上所述的膜片19排到外邊。在已經(jīng)準備好脫模時,外模10很容易移開,織物層膨脹,從而能吸附混凝土表面上過剩的水分。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混凝土表面上全部過剩水分,但是它存在的缺點是,存留在吸附織物里的細微粒水泥致使織物水化、堵塞,以致最終使織物報廢。必須將這些細微粒水泥從層壓制品上仔細地、經(jīng)常地加以清除。
當然,如果需要,可以同時采用上述發(fā)明的兩種改型型式,但并不是必須采用的。
在從鑄造的混凝土產(chǎn)品的內(nèi)、外表面去除過剩水分時,撤掉加到型腔83和膜片11上的壓力。撤掉型腔83上的壓力和膜片11上的壓力基本上是同時進行,這一點很重要。施加到管14內(nèi)的壓力也撤掉。從管14內(nèi)撤掉壓力的工序也可在膜片18膨脹以后立即進行,因而減少了將管14進行抽真空的可能性。隨著膜腔83內(nèi)壓力的降低,利用膜片18的彈性給金屬件15一個徑向向內(nèi)的力,該力使收縮管14順序地產(chǎn)生變形,展平。當然,這一功能也是和彈性環(huán)23共同協(xié)作的結果。如果需要幫助展平管14,則在管14內(nèi)部連通真空源。所以,在橡膠膜片18和混凝土模制品80的內(nèi)表面之間存在有間隙。
將內(nèi)模3從模制混凝土制品80中抽出的工序如圖8(d)所示。把兩外半模60、61夾持在一起的夾緊裝置25解脫,通過每個小孔,將低壓空氣引入撓性膜片11和外殼65之間的空間。滲透性膜片26足以使該低壓空氣分布于撓性膜片11上,滲透性膜片26可以是編織尼龍或與其類似的材料制成。大氣壓力輕緩地施加于半壓膜60、61的殼體65上,使膜片產(chǎn)生剝離動作,多數(shù)膜片11是與混凝土相粘結的。假如產(chǎn)生剝離作用,利用通孔9連接真空源,膜片11就很容易被拉向外。利用剝離作用使混凝土分離,這個剝離動作不會損壞混凝土制品80。起碼膜片11的內(nèi)表面是相當光滑的,所以混凝土制品表面也是相當光滑的。
此后,從由鋼筋骨架2支承的壓模里取出成形的混凝土制品,骨架2向上伸出到模制混凝土之上。當然,在這種澆灌混凝土制品工藝中除采用鋼筋骨架外,也能使用預應力鋼絲或鋼桿,或用預應力鋼絲或鋼桿代替上述的鋼筋骨架。這時,最好通過將預應力鋼絲或鋼桿的突出部分夾緊而把澆灌制品取出。
現(xiàn)在介紹圖6和圖7中的另一最佳實施例。圖6、圖7中的標號零件與圖1至圖5中的相同標號零件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特征。
圖6。7中的外模構件10與圖1至圖5中的10相似,這包括兩個帶縱向接合突緣4的半模60、61,一個圓形剛性殼體壁65和一個撓性襯里11。一個與26相類似的滲透性膜片也同樣放置在襯里11和殼壁65之間。
但是,內(nèi)模構件3與圖1至圖3所示的內(nèi)模構件略有不同,前者更為簡單些。它包括帶有圓周上間隔排列的排水通道20的普通撓性環(huán)狀抗?jié)B透膜片18,過濾層19,以及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固定條帶31。膜片18的上、下圓周端部固定到內(nèi)模構件的端部突緣上。圖6只畫出上端突緣。膜片18的端部最好向外展開,這樣,便于依靠它本身的彈性迫使膜片的剩余部分有向內(nèi)的趨勢。
內(nèi)模構件3內(nèi)的成形模由編織的凱伏樂(KeVlar)聚酯織物涂以邁樂(Mylar-一種聚酯薄膜)的管狀件91構成,其中凱伏樂(Kevlar)和邁樂(Mylar)都是長鏈聚合物材料的商品名稱。材料本身極其堅固,很少或沒有彈性,但具有類似于較硬織物的能夠彎曲的特性。管狀元件91需要精確成形,因此,元件在通過開口93進入型腔92的預定壓力下膨脹時,產(chǎn)生一個剛性的具有所要求形狀的成形模。在需要制造錐形柱桿的情況下,膨脹的管狀材料91的形狀呈倒截錐形。
為了控制所要求成形制品的形狀,安置了在管狀元件91圓周上間隔定位的、固定到管狀元件91上的導引裝置。每個導引裝置最好包含一對連接內(nèi)模3的頂部和底部突緣上,并延伸到壓模構件全長的角鐵件94。角鐵件94本身確定導槽95。管狀91的內(nèi)、外表面上固定有沿縱向延伸的金屬支承帶96、97。內(nèi)條帶97具有導引件或導引板98,板98沿長度相隔一定位置固定到97上,并通過角鐵94之間的槽95沿徑向向內(nèi)伸出。板98上的橫向條帶99起到限制板98和元件91徑向向外運動的作用。當壓力從內(nèi)部空間92撤掉時,上述裝置由于管狀件91的壁面材料是可彎曲的原因,有可能使它向內(nèi)倒塌。然而,當壓力施加到空隙92中時,元件91就形成所要求形狀的剛性內(nèi)成形模。這就是圖6中所表示的情況。在此狀態(tài)下,能將高坍落度的混凝土引入型腔13中,最好采用前面所述的導管引入方法進行。此外,也可將混凝土泵送到型腔13中。一旦型腔充滿混凝土,依靠通過開孔100引進到型腔83的壓縮氣體而向外壓迫內(nèi)壁膜片18。圖6表示在壓力通入型腔83以前的情況。圖7表示通入以后的情況。
壓模組件的操作工序步驟基本上與圖1至圖5所述的實施例相同。圖6和圖7表明預應力鋼絲或鋼桿101安放在壓模型腔內(nèi)的情況。但應該認識到,除了采用圖示的預應力鋼絲或鋼桿以外,也可采用鋼筋骨架,或者用鋼筋骨架代替。
權利要求
1.成形細長的由凝固材料(如混凝土)制成的模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構成壓模的工序,壓模限定了與在壓模內(nèi)成形的模制品相對表面相符合的內(nèi)、外表面,壓模的設置要保證至少其內(nèi)表面可相對于其外表面能夠移動;將壓模內(nèi)充滿凝固材料,通過至少內(nèi)表面朝向外表面的相對運動,從而除去凝固材料中過剩的液體,以便至少部份地固化凝固材料,此后,內(nèi)表面相對于脫離外表面方向運動,以便使模制品與壓模脫模,并將壓模和模制品分離。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設計的壓模內(nèi)、外表面是用來在內(nèi)、外表面之間構成一個細長的環(huán)狀模腔。
3.按照權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凝固材料在壓力作用下從壓模的一端充滿到壓模中,在填料以前,壓模的內(nèi)表面被推向外表面,以支承填充壓力。
4.按照權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采用一個適宜于通過壓模全長的導管,將凝固材料填充到壓模中。
5.按照權利要求
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材料填充到壓模中以后,內(nèi)表面再受壓力使其向外壓靠壓模內(nèi)的凝固材料。
6.按照權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壓模的內(nèi)表面上,包括有為排放凝固材料中的剩余液體而設置的液體傳送裝置。
7.按照權利要求
1到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為至少在一部分工序中,壓力施加到模制品的內(nèi)、外表面上。
8.用壓模組件澆灌定直徑的或變直徑的細長環(huán)形混凝土制品的方法,其中壓模組件包括內(nèi)模部分和外模部分,外模部分由用來限定其間的環(huán)狀模腔的至少兩個外模組件構成,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將內(nèi)壓模部分置于鋼筋元件內(nèi);(b)將外壓模組件置于內(nèi)模部分周圍,以限定其內(nèi)帶固定鋼筋元件的環(huán)狀模腔;(c)內(nèi)壓模部分具有第一圓周配置的可移動壁面裝置和圍繞第一壁面裝置的第二圓周可移動壁面裝置;(d)在將未固化的混凝土引入模腔期間,將第一圓周配置的壁面裝置移動到預定的位置,并把第一壁面裝置夾持在預定位置上;(e)給第二圓周壁面裝置加壓靠住模腔內(nèi)的混凝土,因此,與第二壁面裝置相連接的液體傳送裝置起到從模腔內(nèi)的混凝土中排放體的作用;(f)至少在一段時間里,第二壁面裝置壓靠在混凝土上,將壓力加到模腔內(nèi)的混凝土外表面,因此,混凝土就具備了至少部分固化的特性。
9.一種用凝固材料(例如混凝土)制造環(huán)狀細長制品的壓模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包括外壓模構件,該構件限定了用來形成模制品外表面的壓模內(nèi)表面;內(nèi)壓模構件,該構件在外壓模構件內(nèi)定位,并限定了用來形成模制品內(nèi)表面的壓模外表面,內(nèi)、外壓模構件限定了一個細長的環(huán)狀模腔,內(nèi)壓模構件還包括將壓模內(nèi)表面朝著外壓模構件徑向移動的裝置,以及與壓模外表面相連的水分傳遞裝置,以便將模壓制品內(nèi)表面上的水分從內(nèi)表面上流走,此時通過壓模內(nèi)、外表面之間產(chǎn)生的相對運動壓縮模腔內(nèi)的凝固材料;該設備還包括輸導模腔內(nèi)的凝固材料的裝置。
10.按照權利要求
7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外壓模構件的壓模內(nèi)表面是由抗液體滲透的撓性薄膜組成,該外壓模構件還包括一個支承外殼體和為在膜片和支承殼體之間輸導壓力介質或真空條件的裝置,以使膜片朝向或遠離殼體移動。
11.按照權利要求
9或10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外壓模構件的壓模內(nèi)表面帶有液體吸附材料薄層。
12.按照權利要求
1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吸附材料層由多孔材料的外層和可壓縮的液體吸附材料層組成,其中多孔材料外層提供壓模內(nèi)表面,可壓縮的液體吸附材料層位于多孔材料層和外壓模構件的其余部分之間。
13.按照權利要求
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內(nèi)壓模構件包括撓性的非膨脹的管形元件,當它被展平時,適于構成剛性支承構件,可是當它未展平時,它還能夠向內(nèi)彎曲。
14.按照權利要求
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內(nèi)壓模構件包括內(nèi)支承元件和適于朝向或遠離內(nèi)支承元件進行徑向移動的可移動外壁構件,裝置設置在外壁構件和內(nèi)支承元件之間,以便實現(xiàn)該徑向運動。
15.按照權利要求
1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可移動的外壁構件包括主要是剛性的元件,它可彼此相對滑動,并可以徑向膨脹或收縮。
16.按照權利要求
13至15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可移動的外壁構件包括圍繞內(nèi)支承元件的撓性膜片,膜片的外表面形成內(nèi)壓模構件的外表面。
17.按照權利要求
16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撓性膜片對液體具有滲透性。
18.按照權利要求
16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設置液體排放通道和膜片相連,從而排放來自壓模型腔中的過剩液體。
19.按照權利要求
14和16所述的設備,其特征為膨脹元件安置在撓性元件和內(nèi)支承件之間,當膨脹元件膨脹時,它迫使可移動的外壁構件徑向向外運動,當膨脹元件排氣縮回時,使外壁構件徑向向內(nèi)運動。
專利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澆灌環(huán)形混凝土制品,如樁柱或管件的兩種設備和方法。它包括制造一個合適的壓模(10),壓模限定所要求的壓模型腔或形狀(13),將潮濕的或未固化的混凝土引入型腔中。此后,至少對壓模上的一個可移動的內(nèi)壁(66)加壓,使其壓靠型腔內(nèi)的混凝土,水分流過與可移動內(nèi)壁相連的排放裝置,通過這種方法,可從混凝土中除去過剩的水分。因此,可提供具有至少部分固化特性的混凝土模制品,然后將壓模與制品脫離,以備下次重新使用。
文檔編號B28B21/52GK86104824SQ86104824
公開日1987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1986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格拉姆·里吉納德·胡姆 申請人:格拉姆·里吉納德·胡姆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