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輕骨料,特別是非燒結粉煤灰陶粒。
近幾年來,由于建筑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物不斷增多,輕骨料和輕質墻體材料的用量也越來越多。為了綜合利用發(fā)電廠、堿廠等排放的廢料粉煤灰,化害為利,保護環(huán)境,目前我國已經廣泛采用燒結粉煤灰陶粒作為建筑用輕骨料和輕質墻體材料。但是燒結粉煤灰陶粒的制造工藝復雜,浪費能源,成本較高。1989年6月14日,中國專利局發(fā)明專利公報上公告了一名稱為《非煅燒粉煤灰輕骨料制作方法》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申請?zhí)?6106928,審定號CN1004482B。用這種方法生產的陶粒為非燒結粉煤灰陶粒,這種陶粒雖然具有使用粉煤灰多、能耗低等優(yōu)點,但其堿度低、強度低、不抗碳化,影響陶粒在砼中與其它組分的粘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強度高、堿度高、抗碳化的非燒結粉煤灰陶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陶粒,它具有由添加有激發(fā)劑的粉煤灰組成的球形內核1。它的特殊之處是,內核1的外面附著一層水泥外殼2。
本實用新型的外殼2的厚度為0.05~0.1mm。
外殼2的厚度小于0.05mm時,起不到包殼的作用,對整個陶粒的性能影響不大。外殼2的厚度大于0.1mm時,由于包殼層的厚度太厚,使用水泥較多,整個陶粒的成本上升。所以外殼2的厚度控制在0.05~0.1mm之間較好。
本實用新型由于主要采用粉煤灰作為內核1的材料,利用了大量工業(yè)廢料,它具有自重輕、保溫隔音性能好、抗震等優(yōu)點,作為建筑用輕骨料和輕骨料砼的主要材料,對處理工業(yè)廢料煤灰、保護環(huán)境,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內核1的外面包一層較薄的水泥外殼2,提高了表面的堿度,表面密實堅硬。本實用新型與未包殼的非燒結粉煤灰陶粒相比,強度提高12~38.8%,抗碳化能力提高3.4~28.8倍,增強了陶粒在砼中與其它組分的粘結性。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如附圖所示,本實施例由球形的內核1和附著在內核1外面的水泥外殼2組成。內核1的主要原料是粉煤灰,在粉煤灰中加入適量的激發(fā)劑。外殼2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本實施例在制作過程中,首先將粉煤灰晾曬干,使其含水率在3%左右。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堿性劑激發(fā)劑,同時選用工業(yè)副產品鹽石膏作為硫酸鹽激發(fā)劑,還可以加入適量的YS-NF混凝土外加劑作為活性劑。將上述粉煤灰、普通硅酸鹽水泥、鹽石膏和YS-NF混凝土外加劑按照重量比為86∶12∶1∶1進行計量后,混合均勻,然后將混合料喂入球磨機內進行粉磨,使混合料的出磨細度控制在8~12%(0.08mm方孔篩余量)。將經過粉磨的混合料送入攪拌機進行攪拌,并向混合料噴入霧化水,使混合料的含水量(重量)在18%左右,濕混合料隨攪拌機攪拌形成微小球核;微小球核送入成球盤,在成球盤內連續(xù)滾動,并進行二次噴水,使微小球核的粒徑逐漸增大形成內核1,內核1的含水量(重量)為18~22%;內核1進入成球盤的成球區(qū),在成球區(qū)均勻撒入普通硅酸鹽水泥粉。內核1在成球區(qū)內滾動,利用表面較厚的水膜,均勻包上一層普通硅酸鹽水泥外殼2,外殼2的厚度控制在0.05~0.1mm之間;包上外殼2的料球離開成球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養(yǎng)護就成為本實施例的產成品。
權利要求1.陶粒,它具有由添加有激發(fā)劑的粉煤灰組成的球形內核(1),其特征是,內核(1)的外面附著一層水泥外殼(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其特征是,外殼(2)的厚度為0.05~0.1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建筑用粉煤灰陶粒,為克服已有的非燒結粉煤灰陶粒堿度低、強度低、不抗碳化的缺點,它具有由添加有激發(fā)劑的粉煤灰組成的球形內核1,內核1的外面附著一層水泥外殼2。本實用新型主要作建筑輕骨料用,它的表面堿度高、表面密實堅硬、強度高、抗碳化,在砼中與其它組分的粘結性好。
文檔編號C04B38/00GK2318218SQ9723263
公開日1999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莊實傳 申請人:青島市應用化學建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