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隔間墻的組合防震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間壁墻,尤指一種可提高抗震性的隔間墻的組合防震構造。
目前一般的高層建筑物,為減輕建筑物主體本身的載重,其隔間墻均采用一種輕鋼墻(或其他的預鑄墻)來組合施工,而在組合隔間墻時,其均直接用螺栓或其它固定元件將其鎖固在建筑物主體的墻或梁柱上,但由于以螺栓或其他固定元件直接鎖固是屬于鋼性的結合,因此其抗震性極差,以致于當遇到地震時,其用以鎖固隔間墻的螺栓或其他固定元件很容易扭曲變形,而造成隔間墻的位移變形及接縫裂開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目前一般隔間墻在組合上所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可提高抗震性的隔間墻的組合防震構造。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運用的技術手段如下所述一種隔間墻的組合防震構造,包括一限位元件與一吸震元件,其中限位元件為一中空的筒體,其頂面形成一封閉面,并設有一貫穿孔;所述的吸震元件為一種由吸震性材質制成的柱體,而恰可吻合套置于限位元件內,并于其中央設有一上大下小不同直徑的貫穿孔,而該吸震元件在成型同時并于其底面及貫穿孔的孔壁上結合套置有一倒T形座。
借由上述限位元件與吸震元件的設計,其可依據(jù)隔間墻的面積大小,而于隔間墻的兩側及其上端以螺栓(或其他固定元件)設置若干吸震元件,并在欲設隔間墻的建筑物主體(墻或梁柱)上,以螺栓(或其他固定元件)設置對應吸震元件相同數(shù)量的限位元件,在安裝隔間墻時即可將吸震元件套入限位元件內,完工的隔間墻即可借由限位元件與吸震元件的結合,達到固定及吸震的作用,進而可防止隔間墻受震而移位變形及接縫裂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A-A剖視構造圖。
如
圖1所示,本實施例是由一限位元件10與一吸震元件20等組成;其中限位元件10(請同時參閱圖2、3),為一中空的筒體,其頂面為一封閉面,并設有一貫穿孔11,而該限位元件10以不銹鋼金屬制成為較佳。
吸震元件20(請同時參閱圖2、3),其為一種由吸震性材質所制成的柱體,而恰可吻合套置于限位元件10內,并在其中央設有一上大下小不同直徑的貫穿孔21,而該吸震元件20在成型同時并于其底面及貫穿孔21的孔壁上結合套置有一倒T形座22;又,該倒T形座22以不銹鋼金屬制成較佳。
借由本實用新型限位元件10與吸震元件20的設計,其可根據(jù)隔間墻30的面積大小,而在隔間墻30的兩側及其上端以螺栓40(或其他固定元件)設置若干吸震元件20,并在欲設隔間墻30的建筑物主體50(墻或梁柱)上,以螺栓40(或其他固定元件)設以對應吸震元件20相同數(shù)量的限位元件10,以便在安裝隔間墻30時即可將吸震元件20套入限位元件10內,而將隔間墻30組設于預設的位置,然后即可對隔間墻30的表面進行噴漿及填縫作業(yè),完工的隔間墻30即可借由限位元件10與吸震元件20的結合,達到固定及吸震的作用,進而可防止隔間墻30受震而移位變形及接縫的裂開。
從以上所述及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可知,本實用新型可借由限位元件10與吸震元件20的設計,而提高隔間墻30的抗震性,因此,本實用新型確實可顯著提高隔間墻30的實用性與進步性,且其確為本創(chuàng)作人首先創(chuàng)作,而未增有過,故符合實用新型專利要件。
權利要求一種隔間墻的組合防震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限位元件與一吸震元件,其中限位元件為一中空的筒體,其頂面形成一封閉面,并設有一貫穿孔;所述的吸震元件為一種由吸震性材質制成的柱體,而恰可吻合套置于限位元件內,并于其中央設有一上大下小不同直徑的貫穿孔,而該吸震元件底面及貫穿孔的孔壁上結合套置有一倒T形座,而于隔間墻的兩側及其上端以固定元件設置多個吸震元件,并在欲設隔間墻的建筑物主體上,以固定元件設置對應吸震元件相同數(shù)量的限位元件,在安裝隔間墻時將吸震元件套入限位元件內。
專利摘要一種隔間墻的組合防震構造,其包括一限位元件與一吸震元件,借由限位元件與吸震元件的設計,其可依隔間墻的面積大小,而于隔間墻的兩側及其上端以螺栓設置若干吸震元件,并在欲設隔間墻的建筑物主體上,以螺栓設以對應吸震元件相同數(shù)量的限位元件,在安裝隔間墻時即可將吸震元件套入限位元件內,完工的隔間墻即可借由限位元件與吸震元件的結合,達到固定及吸震的作用,進而可防止隔間墻受震而移位變形及接縫裂開。
文檔編號E04B1/98GK2318281SQ9724880
公開日1999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黃煜璘 申請人:黃煜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