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加強和國家對粉塵污染的重視,攪拌設備也相應的設置了除塵設備,攪拌設備的主要粉塵來源為粉塵計量器、骨料中轉(zhuǎn)站和攪拌主機,為進行粉塵控制和回收,如專利CN102922604A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攪拌站除塵系統(tǒng)和混凝土攪拌站,各粉料倉連接管的第一端分別與主管道連通,第二端分別用于連接混凝土攪拌站的粉料倉;收塵機上部的入口通過收塵機連接管與主管道連通、下部連接收塵斗,且收塵斗的下部設置有出料口,用于與混凝土攪拌站的攪拌主機連通。
[0003]該混凝土攪拌站除塵系統(tǒng)和混凝土攪拌站通過對各粉料倉的粉塵進行收集,雖然起到一定的除塵作用,但對骨料進入攪拌主機前的中轉(zhuǎn)過程中的粉塵無法回收,粉塵回收效果不夠好,且中轉(zhuǎn)過程中的揚塵會導致進入攪拌主機中的實際粉料量和計量值不符,進而影響混凝土質(zhì)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粉塵回收效果好,粉料添加量準確的混凝土攪拌站。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攪拌主機、除塵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粉料供給系統(tǒng)和骨料中轉(zhuǎn)倉,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主機上方設有中間箱體,該中間箱體與攪拌主機連通;所述除塵系統(tǒng)設置于中間箱體上方,除塵系統(tǒng)包括除塵機、集塵倉、中間箱體除塵管路和粉料倉除塵管路,集塵倉與除塵機的粉塵出口連通,且集塵倉的卸料口與中間箱體連通,所述中間箱體除塵管路一端通入中間箱體中、另一端與除塵機的吸風口連通,所述粉料倉除塵管路一端與粉料供給系統(tǒng)連通、另一端與除塵機連通;所述供水系統(tǒng)包括儲水箱、水計量秤,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與水計量秤連通、另一端與中間箱體連通,出水管上設有用于控制管道供水輸送量的水泵;所述粉料供給系統(tǒng)包括計量秤和粉料卸料管,該粉料卸料管與中間箱體連通。
[0006]進一步的,中間箱體內(nèi)設有噴頭,所述出水管與該噴頭連通以向噴頭供水。
[0007]進一步的,除塵裝置還包括骨料倉除塵管路,該粉料倉除塵管路一端與骨料中轉(zhuǎn)倉連通,一端與除塵機連通。
[0008]進一步的,集塵倉為上大下小的斗形結構,其小口端為卸料口。
[0009]進一步的,集塵倉的卸料口和中間箱體間設有液壓開啟裝置,該液壓開啟裝置包括液壓缸,連接件和開關面板,液壓缸通過連接件帶動開關面板的轉(zhuǎn)動,從而控制卸料口的開關和開口大小。
[0010]進一步的,除塵管路上設有碟閥。
[0011]進一步的,還包括中央控制系統(tǒng),攪拌主機、除塵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粉料供給系統(tǒng)和骨料中轉(zhuǎn)倉分別與中央控制系統(tǒng)信號連接。
[0012]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攪拌站,通過中間箱體將攪拌主機將粉料中轉(zhu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揚塵進行收集,并通過除塵系統(tǒng)實現(xiàn)粉塵回收和再利用,出水管在出水過程中即可既減中間箱體內(nèi)的揚塵,又可縮小粉料的實際粉料添加量與計量量之間的誤差,保證攪拌后的混凝土質(zhì)量。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混凝土攪拌站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混凝土攪拌站的側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攪拌主機1、除塵系統(tǒng)2、供水系統(tǒng)3、粉料供給系統(tǒng)4、骨料中轉(zhuǎn)倉5和中央控制系統(tǒng);
[0017]攪拌主機I上方設有中間箱體11,該中間箱體11與攪拌主機內(nèi)I連通;
[0018]除塵系統(tǒng)2設置于中間箱體11上方,除塵系統(tǒng)2包括除塵機21、集塵倉22、中間箱體除塵管路23、粉料倉除塵管路24、骨料倉除塵管路25和液壓開啟裝置26,集塵倉22與除塵機21的粉塵出口連通,集塵倉22為上大下小的斗形結構其小口端為卸料口,該集塵倉22的卸料口與中間箱體11連通,集塵倉22的卸料口處設有液壓開啟裝置26,該液壓開啟裝置26包括液壓缸,連接件和開關面板,液壓缸通過連接件帶動開關面板的轉(zhuǎn)動,從而控制卸料口的開關和開口大小,骨料倉除塵管路25 —端與骨料中轉(zhuǎn)倉5連通,一端與除塵機21連通,中間箱體除塵管路23—端通入中間箱體11中、另一端與除塵機21的吸風口連通,中間箱體除塵管路23上設有碟閥,粉料倉除塵管路24 —端與粉料供給系統(tǒng)4連通,一端與除塵機21連通;
[0019]供水系統(tǒng)3包括儲水箱31、水計量秤32,出水管33和水泵34,所述出水管33 —端與水計量秤32連通,一端與中間箱體11連通,出水管33上設有水泵34,該水泵34用于控制管道供水輸送量,出水管33與中間箱體11連通的一端設有噴頭331 ;
[0020]粉料供給系統(tǒng)4包括計量秤41和粉料卸料管42,該粉料卸料管42與中間箱體11連通;
[0021]中央控制系統(tǒng),攪拌主機、除塵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粉料供給系統(tǒng)和骨料中轉(zhuǎn)倉分別與中央控制系統(tǒng)信號連接,用于控制各種原料的給料順序。
[0022]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混凝土攪拌站粉塵的回收利用過程如下:骨料、粉料和水依次進入中間箱體11后再進入攪拌主機1,水在水泵34的作用下泵送,并經(jīng)由噴頭331噴出,對中間箱體11內(nèi)的粉塵進行淋水降塵,除塵機21分別通過中間箱體除塵管路23、粉料倉除塵管路24和骨料倉除塵管路25對攪拌主機1、粉料供給系統(tǒng)4和骨料中轉(zhuǎn)倉5的粉塵進行收集,此時液壓開啟裝置26處于關閉狀態(tài);但集塵倉22內(nèi)的粉塵積累到一定量后,打開液壓開啟裝置26,使收集的粉塵進入攪拌主機I內(nèi)回收利用。
[0023]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zhì)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主權項】
1.一種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攪拌主機、除塵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粉料供給系統(tǒng)和骨料中轉(zhuǎn)倉,其特征在于: 所述攪拌主機上方設有中間箱體,該中間箱體與攪拌主機連通; 所述除塵系統(tǒng)設置于中間箱體上方,除塵系統(tǒng)包括除塵機、集塵倉、中間箱體除塵管路和粉料倉除塵管路,集塵倉與除塵機的粉塵出口連通,且集塵倉的卸料口與中間箱體連通,所述中間箱體除塵管路一端通入中間箱體中、另一端與除塵機的吸風口連通,所述粉料倉除塵管路一端與粉料供給系統(tǒng)連通、另一端與除塵機連通; 所述供水系統(tǒng)包括儲水箱、水計量秤,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與水計量秤連通、另一端與中間箱體連通,出水管上設有用于控制管道供水輸送量的水泵; 所述粉料供給系統(tǒng)包括計量秤和粉料卸料管,該粉料卸料管與中間箱體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箱體內(nèi)設有噴頭,所述出水管與該噴頭連通以向噴頭供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裝置還包括骨料倉除塵管路,該粉料倉除塵管路一端與骨料中轉(zhuǎn)倉連通,一端與除塵機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倉為上大下小的斗形結構,其小口端為卸料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倉的卸料口和中間箱體間設有液壓開啟裝置,該液壓開啟裝置包括液壓缸,連接件和開關面板,液壓缸通過連接件帶動開關面板的轉(zhuǎn)動,從而控制卸料口的開關和開口大小。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管路上設有碟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央控制系統(tǒng),攪拌主機、除塵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粉料供給系統(tǒng)和骨料中轉(zhuǎn)倉分別與中央控制系統(tǒng)信號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主機上方設有中間箱體,該中間箱體與攪拌主機連通;所述除塵系統(tǒng)設置于中間箱體上方,除塵系統(tǒng)包括除塵機、集塵倉、中間箱體除塵管路和粉料倉除塵管路;所述供水系統(tǒng)包括儲水箱、水計量秤,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與水計量秤連通、另一端與中間箱體連通,出水管上設有用于控制管道供水輸送量的水泵;所述粉料供給系統(tǒng)包括計量秤和粉料卸料管,該粉料卸料管與中間箱體連通。該種混凝土攪拌站,通過中間箱體和除塵系統(tǒng)實現(xiàn)粉塵回收和再利用,即可既減中間箱體內(nèi)的揚塵,又可縮小粉料的實際粉料添加量與計量量之間的誤差,保證攪拌后的混凝土質(zhì)量。
【IPC分類】B08B15-04, B28C9-02
【公開號】CN204295888
【申請?zhí)枴緾N201420579757
【發(fā)明人】張清輝, 紀炳龍, 侯林坡
【申請人】泉州市富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