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尤其是這樣一種門把底座結構,于底座與回轉座間組設一連動嵌片與把手的連動嵌部相互嵌卡,令門扇兩側的把手恰可受連動嵌片的相對嵌夾而與底座產生夾固定位的效果,促使該把手可同時與連動桿組固及受連動嵌片的嵌卡,而形成兩道牢固裝置,進而提升把手的穩(wěn)固性,達到最佳使用狀態(tài)。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常見的門把的底座結構,如圖1所示為公知的立體分解圖,其包含把手10、底座20及回轉座30,其中把手10的端部凸設一階兩側呈水平面的套設部11,于端面貫設一方形連動槽12與連動桿13相套設,且于預定處設一螺孔14與連動槽12相通,底座20與一具通孔2011的飾蓋201相配合,上側一體連設一活動蓋21,于內側周緣面預定處對稱設有插孔22、定位凸柱23及鎖結孔24分別與活動蓋21的插柱211、透孔212及鎖結孔213相配合,且中心處均貫設一通孔214、25,而底座20于通孔25的內側外圍凸設一限位環(huán)26而形成一環(huán)槽27,于限位環(huán)26的預定處凹設一呈1/4圓弧的活動槽261與活動蓋21的限位片215相配合,且底座20的下側內壁凸設一擋止塊28與活動槽261的一側端相連結,回轉座30的內部組設一扭力彈簧31,于外側面設一具方形連動孔321的連動柱32,且于開口側的預定處分別切設一弧形活動缺口33及活動缺槽34,供扭力彈簧31的第一擋腳311及第二擋腳312同時彈夾于活動缺口33及活動缺槽34的相對側而樞穿突伸于外側。
其欲組合時,如圖2所示為公知的組合剖面圖,先將回轉座30樞置入底座20的環(huán)槽27內,令扭力彈簧31突伸的第一擋腳311及第二擋腳312恰彈夾于擋止塊28兩側,令活動缺槽34的第二擋腳312位于活動槽261內,活動缺口33的第一擋腳311則抵靠于限位環(huán)26上,再將活動蓋21的插柱211、透孔212及鎖結孔213往下底座20的插孔22、定位凸柱23及鎖結孔24相對插套樞穿蓋合,而限位片215即與活動槽261相對,令定位凸柱23及連動柱32樞穿于透孔212及通孔214外側,再于門扇40的兩側均組設一具回轉座30的底座20,并將定位凸柱23套置入門扇40的鎖槽41內予以螺絲鎖固,再將飾蓋201蓋合于底座20的外側,隨后將連動桿13由門扇40的一側依序樞穿入飾蓋201、底座20的通孔2011及回轉座30的連動孔321而持續(xù)樞穿至門扇40另一側的回轉座30的連動孔321、底座20及飾蓋201的通孔2011、25,令連動桿13的兩端平均突伸于飾蓋201外側,再將二把手10的連動槽12分別套置入連動桿13的兩端段至套設部11由飾蓋201及底座20的通孔2011、25容置入而抵貼于回轉座30的內側周緣面,再取一迫緊螺絲A持續(xù)螺結于螺孔14內部至與連動桿13的表面相互抵觸鎖迫,即可完成組裝。
如上所述的公知結構,其尚有下列的缺失尤指其把手10僅是以迫緊螺絲A與連動桿13的表面相互抵觸鎖緊,故把手10于長時間的上、下作動下,則易致使迫緊螺絲A螺解脫離連動桿13,而造成把手10松動脫落的情形。
本設計人有鑒于上述公知的缺失,乃思及創(chuàng)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經(jīng)驗加以設計,經(jīng)多方探討并試作樣品試驗,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實用新型。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尤其是這樣一種門把底座結構,于底座與回轉座間組設一連動嵌片與把手的連動嵌部相互嵌卡,令門扇兩側的把手恰可受連動嵌片的相對嵌夾而與底座產生夾固定位的效果,促使該把手可同時與連動桿組固及受連動嵌片的嵌卡,而形成兩道牢固裝置,進而提升把手的穩(wěn)固性,達到最佳使用狀態(tài)。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其包含把手、底座、回轉座及連動嵌片,其中把手的端部凸設一階兩側呈水平邊的套設部,于端面貫設一方形連動槽與連動桿相套設,且設有一螺孔與連動槽相通,底座與一具通孔的飾蓋相配合,上側一體連設一活動蓋與底座相蓋合,且中心處均貫設一通孔,而底座于通孔的內側外圍凸設一限位環(huán)而形成一環(huán)槽,于限位環(huán)上凹設一呈1/4圓弧的活動槽與活動蓋的限位片相配合,且底座的下側內壁凸設一擋止塊與活動槽的一側端相連結,回轉座的內部組設一扭力彈簧,于外側面設一具方形連動孔的連動柱,且于開口側分別切設一弧形活動缺口及活動缺槽,供扭力彈簧的第一擋腳及第二擋腳同時彈夾于活動缺口及活動缺槽的相對側而樞穿突伸于外側,其中把手于套設部的一側凹設一兩側呈縱向直邊的連動嵌部,底座的外側上周緣面設一彎弧形的限位孔而切設出一導引面與環(huán)槽相通,且于導引面的二側凹設一圓弧狀的定位槽,連動嵌片中心設一與把手的套設部呈相似形的連動孔,于外環(huán)圍凸設一具定位凸點的作動片,門扇兩側的把手可受連動嵌片的相對嵌夾而與底座夾固定位,該把手可同時與連動桿組固及受連動嵌片的嵌卡,而構成兩道牢固結構。
如上所述的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所述底座于限位環(huán)的內壁下段處凸設一階環(huán)形擋座位于環(huán)槽上方形成一供回轉座抵靠而不直接抵觸連動嵌片的空間。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公知技術存在的缺陷,籍由上述結構,令把手可同時與連動桿組固及受連動嵌片的嵌卡,而形成兩道牢固裝置,進而提高了把手的穩(wěn)固性,達到最佳使用狀態(tài)。
圖1為公知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公知的組合剖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把手套設部置入連動嵌片的半組合狀態(tài)剖面?zhèn)纫晥D;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把手的連動嵌槽與連動嵌片的組合狀態(tài)剖面?zhèn)纫晥D。
附圖標號說明;40、門扇41、鎖槽 50、把手51、套設部52、連動槽 53、連動桿54、螺孔55、連動嵌部60、底座601、飾蓋 6011、通孔 61、活動蓋611、插柱 612、透孔 613、鎖結孔 614、通孔615、限位片 62、插孔 63、定位凸柱64、鎖結孔65、通孔66、限位環(huán)661、活動槽 67、環(huán)槽671、擋座 68、擋止塊69、限位孔 691、導引面692、定位槽 70、回轉座71、扭力彈簧711、第一擋腳712、第二擋腳 72、連動柱721、連動孔 73、活動缺口74、活動缺槽80、連動嵌片 81、連動孔 82、作動片821、定位凸點 A、迫緊螺絲具體實施方式
茲配合附圖列舉一種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及其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其包含把手50、底座60、回轉座70及連動嵌片80,其中把手50的端部凸設一階兩側呈水平邊的套設部51,于端面貫設一方形連動槽52與連動桿53相套設,且于預定處設一螺孔54與連動槽52相通,而套設部51的一側凹設一兩側呈縱向直邊的連動嵌部55,底座60與一具通孔6011的飾蓋601相配合,上側一體連設一活動蓋61,于內側周緣面預定處對稱設有插孔62、定位凸柱63及鎖結孔64分別與活動蓋61的插柱611、透孔612及鎖結孔613相配合,且中心處均貫設一通孔614、65,而底座60于通孔65的內側外圍凸設一限位環(huán)66而形成一環(huán)槽67,且限位環(huán)66的內壁下段處凸設一階環(huán)形擋座671而位于環(huán)槽67上方形成一空間,限位環(huán)66的預定處凹設一呈1/4圓弧的活動槽661與活動蓋61的限位片615相配合,且底座60的下側內壁凸設一擋止塊68與活動槽661的一側端相連結,另,底座60的外側上周緣面設一彎弧形的限位孔69而切設出一導引面691與環(huán)槽67相通,且于導引面691的二側預定處凹設一圓弧狀的定位槽692,回轉座70的內部組設一扭力彈簧71,于外側面設一具方形連動孔721的連動柱72,且于開口側的預定處分別切設一弧形活動缺口73及活動缺槽74,供扭力彈簧71的第一擋腳711及第二擋腳712同時彈夾于活動缺口73及活動缺槽74的相對側而樞穿突伸于外側,連動嵌片80中心設一與把手50的套設部51呈相似形的連動孔81,于外環(huán)圍凸設一具定位凸點821的作動片82。
其欲組合時,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先將連動嵌片80置入底座60的環(huán)槽67內,令作動片82由限位孔69突伸而出,并令作動片82的定位凸點821與定位槽692相容卡,再將回轉座70樞置入底座60的環(huán)槽67內恰抵靠于擋座671上而與連動嵌片80保持一適當距離,此時,扭力彈簧71突伸的第一擋腳711及第二擋腳712恰彈夾于擋止塊68兩側,令活動缺槽74的第二擋腳712位于活動槽661內,活動缺口73的第一擋腳711則抵靠于限位環(huán)66上,再將活動蓋61的插柱611、透孔612及鎖結孔613往下底座60的插孔62、定位凸柱63及鎖結孔64相對插套樞穿蓋合,令定位凸柱63及連動柱72樞穿于透孔612及通孔614外側,再于門扇40的兩側均組設一具回轉座70及連動嵌片80的底座60,并將定位凸柱63套置入門扇40的鎖槽41內予以螺絲鎖固,再將飾蓋601蓋合于底座60的外側,隨后將連動桿53由門扇40的一側依序樞穿入飾蓋601、底座60的通孔6011、65及回轉座70的連動孔721而持續(xù)樞穿至門扇40另一側的回轉座70的連動孔721、底座60及飾蓋601的通孔6011、65,令連動桿53的兩端平均突伸于飾蓋601外側,再將二把手50的連動槽52分別套置入連動桿53的兩端段至套設部51由飾蓋601及底座60的通孔6011、65容置入并經(jīng)連動嵌塊80的連動孔81(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把手套設部置入連動嵌片的半組合狀態(tài)剖面?zhèn)纫晥D),再將飾蓋601稍往把手50外側樞拉出并將連動嵌片80的作動片82順限位孔69旋向導引面691另一側的定位槽692而與定位凸點821相容卡,此時連動孔81即旋轉九十度容嵌于把手50的連動嵌部55(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把手的連動嵌槽與連動嵌片的組合狀態(tài)剖面?zhèn)纫晥D)內而受套設部51的抵擋,令門扇40兩側把手50受連動嵌片80的相對嵌夾而與底座60產生相對夾固定位的效果,再將飾蓋601套固于底座60外側,并取一迫緊螺絲A持續(xù)螺結于螺孔54內部至與連動桿53的表面相互抵觸迫緊,即可完成組裝。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其包含把手、底座、回轉座及連動嵌片,其中把手的端部凸設一階兩側呈水平邊的套設部,于端面貫設一方形連動槽與連動桿相套設,且設有一螺孔與連動槽相通,底座與一具通孔的飾蓋相配合,上側一體連設一活動蓋與底座相蓋合,且中心處均貫設一通孔,而底座于通孔的內側外圍凸設一限位環(huán)而形成一環(huán)槽,于限位環(huán)上凹設一呈1/4圓弧的活動槽與活動蓋的限位片相配合,且底座的下側內壁凸設一擋止塊與活動槽的一側端相連結,回轉座的內部組設一扭力彈簧,于外側面設一具方形連動孔的連動柱,且于開口側分別切設一弧形活動缺口及活動缺槽,供扭力彈簧的第一擋腳及第二擋腳同時彈夾于活動缺口及活動缺槽的相對側而樞穿突伸于外側,其特征在于把手于套設部的一側凹設一兩側呈縱向直邊的連動嵌部,底座的外側上周緣面設一彎弧形的限位孔而切設出一導引面與環(huán)槽相通,且于導引面的二側凹設一圓弧狀的定位槽,連動嵌片中心設一與把手的套設部呈相似形的連動孔,于外環(huán)圍凸設一具定位凸點的作動片,門扇兩側的把手可受連動嵌片的相對嵌夾而與底座夾固定位,該把手可同時與連動桿組固及受連動嵌片的嵌卡,而構成兩道牢固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于限位環(huán)的內壁下段處凸設一階環(huán)形擋座位于環(huán)槽上方形成一供回轉座抵靠而不直接抵觸連動嵌片的空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改進的門把底座結構,其包含把手、底座、回轉座及連動嵌片,其中把手的端部凸設一具連動槽的套設部分別與連動桿及一具回轉座的底座相套合,而把手于套設部一側設一連動嵌部與連動嵌片的連動孔相容嵌,該連動嵌片組設于回轉座與底座間,底座的外側上周緣面設一具導引面的限位孔供連動嵌片的作動片突伸而出,并隨把手的作動而左、右滑移。本實用新型藉由上述結構,令把手可同時與連動桿組固及受連動嵌片的嵌卡,而形成兩道牢固裝置,進而提高了把手的穩(wěn)固性,達到最佳使用狀態(tài)。
文檔編號E05B3/00GK2693891SQ20042004811
公開日2005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6日
發(fā)明者吳高仁貴 申請人:興鐳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