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課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課桌,其桌洞包括上面板和后面板。
(二)
背景技術:
現在的課桌主要用兩種類型,其一是最常用的帶有桌洞的上面板為平板的課桌, 其桌洞開口開在使用者的面?,F在學生教科書,工具書越來越多,為了使用方便,學生不得 不把書都擺放在桌面前部,但這樣不僅僅占用桌面空間,而且容易擋住學生視線,還容易被 碰落;另外,由于學生擺放在桌面前部的書多數是堆積起來的,拿書也不是很方便。另外一 種課桌是桌洞具有完整的六面面板,其上面板可以掀起來,把書放在桌動里使其裝訂面朝 上,便于查找書籍。但是,這樣每次拿書都要打開桌面,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便于取書的書桌,且 不影響學生視線。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該課桌,包括桌洞、桌面板和桌洞后面板上方的后橫撐,其所述桌面板設置在桌洞 中后部,在桌面板與所述橫后撐之間的桌洞空間設有放書裝置,該放書裝置的縱截面為直 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相應的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都位于桌洞空間內,且兩直角板 處于非豎直或者水平狀態(tài)。 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課桌,其桌面非傳統(tǒng)的完整地覆蓋桌洞上方的桌面, 而是在該桌面與后橫撐間的桌洞空間里設置有放書裝置,為相應的部分的桌面,對應的放 書裝置縱截面為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相應的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都位于桌洞空 間內,顯然,書可以豎直地放置在該放書空間內,裝訂面朝上,裝訂面相對的側面和該側面 緊鄰的一個側面分別支撐于所述兩直角板上,可以放置大量的書,且不在豎直方向上疊加, 便于直接根據裝訂面的信息查找書籍,并直接拿出來。另外,由于書籍受到桌體的限制,即 便是碰到,也不容易掉落下來。 上述課桌,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桌面前部的輔助橫撐。 上述課桌,所述放書裝置下面設有豎支撐。 上述課桌,所述豎直撐支撐于所述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直接頂點上,該直角 頂點下方的兩縱撐間設有輔助的橫撐以作為所述豎支撐的支座。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課桌的結構示意圖(縱剖)。 其中1、橫后撐,2、第一直角版,3、放書裝置,4、第二直角板,5、輔助橫撐,6、桌面 板,7、桌洞,8、豎支撐,9、縱撐。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來具體說明一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 說明附圖l示出了一種課桌,其包括桌洞7、桌面板6和桌洞后面板上方的后橫撐
1,所述桌面板設置在桌洞中后部,在桌面板與所述橫后撐之間的桌洞空間設有放書裝置3,
該放書裝置的縱截面為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相應的第一直角板2和第二直角板4都
位于桌洞空間內,且兩直角板處于非豎直或者水平狀態(tài)。 這里本方案優(yōu)選橫截面為直角梯形的放書裝置,穩(wěn)定性更好,書籍不容易被碰落。 當然,直角梯形有兩個直角,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很容易理解,上面所說的有第一直角 板與第二直角板構成的直角設置方式應當與橫截面為三角形時的方式一致。更容易理解的 一點是,書籍的裝頂面朝向使用這是最好的。 為了提高桌面在使用狀態(tài)下的可靠性,該書桌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桌面前部的輔
助橫撐5,從而可以提高桌面的支撐力度,防止其受力較大時就損壞。 為了提高放書裝置的支撐力,所述放書裝置下面設有豎支撐8 。 進一步地,所述豎直撐支撐于所述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直接頂點上,該直角
頂點下方的兩縱撐9間設有輔助的橫撐以作為所述豎支撐的支座,可以更好的提高書桌的
結構強度和放書裝置的支撐力。
權利要求一種課桌,包括桌洞(7)、桌面板(6)和桌洞后面板上方的后橫撐(1),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板設置在桌洞中后部,在桌面板與所述橫后撐之間的桌洞空間設有放書裝置(3),該放書裝置的縱截面為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相應的第一直角板(2)和第二直角板(4)都位于桌洞空間內,且兩直角板處于非豎直或者水平狀態(tài)。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課桌,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桌面前部的輔助橫撐(5)。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課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書裝置下面設有豎支撐(8)。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課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撐支撐于所述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直接頂點上,該直角頂點下方的兩縱撐(9)間設有輔助的橫撐以作為所述豎支撐的支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課桌,該課桌包括桌洞、桌面板和桌洞后面板上方的后橫撐,其所述桌面板設置在桌洞中后部,在桌面板與所述橫后撐之間的桌洞空間設有放書裝置,該放書裝置的縱截面為直角梯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相應的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都位于桌洞空間內,且兩直角板處于非豎直或者水平狀態(tài)。該課桌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
文檔編號A47B41/00GK201509866SQ20092022714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朱傳振 申請人:朱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