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筋椅的制作方法
拉筋椅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拉筋運動的輔助器材,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收納及操作的拉筋椅。
背景技術:
人體是由骨骼及肌肉交錯縱橫連接而成,以帶動人體產生如抬腿、擺腿、扭腰等各種動作,人體大大小小的肌肉是遍布全身,掌管各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因此在舉手投足之間,甚至呆著不動,都必須依賴肌肉連接骨骼作動而完成;架設肌肉因為若不當使用而產生勞損,且肌肉勞損沒有經(jīng)過適當?shù)木徑?,日積月累后就造成肌肉緊繃,使得各個骨骼的關節(jié)部位及活動范圍縮小,甚至造成骨骼在動作時產生酸痛,這是因為肌肉勞損時,肌肉大多保持緊繃的狀態(tài),因此,可借由一些伸展或者拉筋運動以舒解肌肉的勞損,但坊間并無針對拉筋運動特別設計的運動器材或者是醫(yī)療器具,對于一般使用者或是不良行為的病患而言, 實在相當不方便。鑒于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拉筋椅來解決上述問題,可利用坐姿搭配仰臥的方式,進行一些拉筋之外的保健運動,讓使用拉筋方法自助健康鍛煉的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達到拉筋的效果。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拉筋椅,其可輔助實施拉筋的保健運動, 并以折疊的方式收納可大幅縮減體積。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拉筋椅,供以進行劈腿拉筋的保健運動,其包括支架及二節(jié)式支撐桿,所述支架的一側緣設有若干安裝孔,底部設有若干支撐腳;所述二節(jié)式支撐桿相互組接后插設于所述支架的安裝孔內,以形成垂直立設于該支架的樣態(tài),供放置使用者的腳。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腳分別樞接設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使所述支撐腳折疊收入所述支架內部。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更包含有第一架體、第二架體及第三架體,所述安裝孔是設于所述第一架體側緣,第一架體的另一側緣設有第一樞接部,所述第一架體對應所述安裝孔的側緣底部設有第一支撐腳,該第二架體二側緣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及一第三樞接部,所述第二樞接部與所述第一架體的第一樞接部作樞接,該第二架體底部設有第二支撐腳,該第三架體的一側緣對應該第三樞接部設有一第四樞接部,該第三樞接部與該第四樞接部作樞接,該第三架體的另一側緣底部設有第三支撐腳。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腳分別樞接設于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三支架底部,使所述支撐架分別折疊收入該第一支架及第三支架內,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三支架相對折疊。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桿進一步包括一框體,該框體內設有軟質布料,且該框體的一端形成一插接端,供以插設于所述安裝孔內。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拉筋椅便于使用,且使用起來更加舒適,同時,其通過折疊的收納方式可大幅縮減空間占用。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折疊式拉筋椅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折疊式拉筋椅組裝后的立體圖。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折疊式拉筋椅的折疊收納時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折疊式拉筋椅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組裝后的立體外觀圖,及其折疊收納時的立體圖。所述拉筋椅10包括一支架11及二節(jié)式支撐桿12。其中,所述支架11包括第一架體111、第二架體112及第三架體113。所述第一架體111的一側緣設有若干安裝孔1111,且所述安裝孔1111是等距排列設于該第一架體111 的側緣,該第一架體111的另一側緣設有第一樞接部1112,該第一架體111對應所述安裝孔 1111的側緣底部設有第一支撐腳1113,所述支撐腳1113可由側緣向內收折于該第一架體 111內;該第二架體112 二側緣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1121及一第三樞接部1122,該第二樞接部1121是與該第一架體111的第一樞接部1112作樞接,該第二架體112底部設有第二支撐腳1123,使所述支撐腳1123可由二側向中心收折于該第二架體112內;該第三架體 113的一側緣對應該第三樞接部1122設有一第四樞接部1131,該所述第三樞接部1122是與該第四樞接部1131作樞接,該第三架體113的另一側緣底部設有第三支撐腳1132,所述支撐腳1132可由側緣向內收折于該第三架體113內。該二節(jié)式支撐桿12相互組接后插設于該支架11的其中一安裝孔1111內,以形成垂直立設于該支架11的樣態(tài),供放置使用者的其中一只腳,使二腳相互分開,且該二節(jié)式支撐桿12還包括一框體121,該框體121內設有一軟質布料122,且該框體121的一端部形成一插接端123,供以插設于該第一架體11側緣的其中一對安裝孔1111內。本發(fā)明的折疊式拉筋椅在使用時,是將該第一架體111及該第三架體113,相對于該第二架體112作展開后,使用者20是將一腳插垂放于該支架11的一側,且于腳的下方吊設一重物(如沙包或者砝碼等),再將另一腳放置于該支撐桿12上;當使用者躺臥時,使用者的雙腳呈現(xiàn)劈腿的樣態(tài),以達到輔助進行拉筋運動的目的,無論是使用上或者操作上都是相當?shù)姆奖?,因此,對于一些雙腳不便或者是有長年痼疾的病患,也有相當好的復健效果及治療效果。再者,請參閱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折疊收納時的立體圖。如圖中所示,本發(fā)明拉筋椅在折疊收納時,分別將所述第一架體111內的支撐腳1113向內收折,以及該第三架體113的支撐腳1132向內收折;接著,再分別以該第一架體111及第二架體112、該第二架體112及該第三架體113的樞接處作為支點,分別進行順時針及逆時針的旋轉,使該第一架體111及該第三架體113形成對合折疊的樣態(tài),并將該支撐桿12拆下后,放入所述架體 111、112、113內的容置空間中,方便使用者以對合折疊的方式進行收納,大幅縮減了收納后的體積。如上所述,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拉筋椅在具有如下優(yōu)點1.利用支撐桿12可安裝于不同的安裝孔1111內,可便于使用者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靈活調整,輔助實施拉筋的保健運動;2.再者,由于本發(fā)明中的各架體111、112、113分別設有可折疊收納的支撐腳 1113、1123、1132,且各個架體111、112、113可相互疊合折疊進行收納,大幅縮減了收納后的體積;3.另外,本發(fā)明的支撐桿12設有軟質布料122供以承載使用者的腳部,不但更加便于使用,而且能夠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舒適,以及在調整時更加便利。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其他如該支架的收納設計、或者是該支撐桿的形式等轉變方式均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之內。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內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拉筋椅,供以進行劈腿拉筋的保健運動,其包括支架及二節(jié)式支撐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側緣設有若干安裝孔,底部設有若干支撐腳;所述二節(jié)式支撐桿相互組接后插設于所述支架的安裝孔內,以形成垂直立設于該支架的樣態(tài),供放置使用者的腳。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筋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腳分別樞接設于所述支架的底部,使所述支撐腳折疊收入所述支架內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筋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更包含有第一架體、第二架體及第三架體,所述安裝孔是設于所述第一架體側緣,第一架體的另一側緣設有第一樞接部, 所述第一架體對應所述安裝孔的側緣底部設有第一支撐腳,該第二架體二側緣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及一第三樞接部,所述第二樞接部與所述第一架體的第一樞接部作樞接,該第二架體底部設有第二支撐腳,該第三架體的一側緣對應該第三樞接部設有一第四樞接部, 該第三樞接部與該第四樞接部作樞接,該第三架體的另一側緣底部設有第三支撐腳。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筋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腳分別樞接設于該第一支架及該第三支架底部,使所述支撐架分別折疊收入該第一支架及第三支架內,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三支架相對折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筋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進一步包括一框體,該框體內設有軟質布料,且該框體的一端形成一插接端,供以插設于所述安裝孔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拉筋椅,其包括有一支架及設于其側緣的一支撐桿,其中,該支架分成數(shù)段,其間并設有樞軸結構,以便展開成供躺臥的椅子樣態(tài),或縮減提及方便收納,該支架的側緣設有若干安裝孔供以插設該支撐桿,躺臥使用時,一腳是垂放于該支架一側,另一腳放置于該支撐桿上,在該支撐桿垂直立起后,使兩腳張開而進行拉筋的保健運動。本發(fā)明拉筋椅使用方便,且可折疊安放,可大大減小空間占用。
文檔編號A47C4/00GK102240115SQ20101017127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蕭洪馳 申請人:蕭洪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