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車門外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門把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車門外拉式外把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汽車車門外把手多采用外拉式結構形式,如圖1和圖2所示,該把手通常橫向地安裝在車門外側,其在車門外板1上相應地設有對應把手部分的凹形板,以適于使用者插入手進行打開操作。此類把手通常包括固定在車門內部的旋轉軸端2、運動件3、固定件4。其中,車門外把手的運動件3通過該旋轉軸端2可旋轉地固定在車門上,并在打開和關閉位置之間變換,如圖2所示。運動件3的固定在車門的端部可稱作固定端,相對于旋轉軸端2可遠離車門轉動的端部稱作運動端,所述運動件3的運動端設有朝向車門內延伸的旋轉外端5,該旋轉外端5插入車門內,當使用者用手將運動件3遠離車門旋轉時,旋轉外端5也將向外移動,并開啟車門鎖,繼而打開車門。為了防止在車門外把手關閉時,旋轉外端5縮回至車門內時撞擊車門外板2而使其損壞,通常在旋轉外端5的底部,即在旋轉外端5與運動件3的連接區(qū)域圍繞旋轉外端5 的底部設置有環(huán)形緩沖墊片6 (如圖4A所示)。運動件3和固定件4通常是配合設計,運動件3主要用于打開車門,而固定件4通常作為裝飾蓋在運動件3的另一側固定在車門外側,僅用于裝飾目的,并且為了不妨礙運動件3的位置變換并防止零件直接撞擊或摩擦,固定件4與運動件3之間通常留有一定縫隙9。該縫隙9從車外直接通到車門內部,不僅影響到車身防水性能,同時在車輛行駛中會帶來更大的整車風噪。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車門外把手,其能夠在保證運動件自由活動的同時,還能降低行車時產生的噪聲,并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門外把手,包括運動件、固定件以及設置在運動件一端的旋轉外端,在所述旋轉外端與所述運動件的連接區(qū)域圍繞所述旋轉外端的底部設有環(huán)形緩沖墊片。在環(huán)形緩沖墊片的與固定件配合的一端,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臺階狀凹進部。在固定件的與運動件配合的一端,沿著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伸向運動件的臺階狀凸出部。所述凹進部與凸出部的臺階形狀相互配合,當運動件處于關閉位置時,凹進部抵靠在凸出部上。優(yōu)選地,當凹進部抵靠在凸出部上時,凸出部與旋轉外端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環(huán)形緩沖墊片由彈性材料制成,優(yōu)選地由三元乙丙橡膠制成。優(yōu)選地,凹進部的凹進深度為2至3毫米,凸出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凹進部的凹進深度。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車車門外把手的活動件與固定件的相互配合設置的凹凸部件,使得在不影響外觀且不影響運動件自由旋轉的同時,還能夠封閉固定件與運動件之間的縫隙,隔離車門內部與外部,有效地阻止車門內外水氣流通,防止車門內部零件被腐蝕,進而降低整車風燥。同時,由于在旋轉外端與運動件的連接處設置的緩沖墊片,能夠降低把手回位(即關閉)時所產生的撞擊噪聲。
下面將結合附圖,并結合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車門外把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車門外把手的運動件的位置變換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車車門外把手的結構示意圖;圖4A以及圖4B分別示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以及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車車門外把手的環(huán)形緩沖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有技術中的車門外把手已參照圖1和圖2進行描述,本實用新型中的車門外把手是在現(xiàn)有的車門外把手的基礎上做出的改進。因此,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多數(shù)部件已經在上文進行了描述,這里將不再對這些部件進行重復說明。下面將參照圖3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車車門外把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車車門外把手包括旋轉軸端12、運動件13、固定件 14、旋轉外端15以及環(huán)形緩沖墊片16。如圖3所示,運動件13的形狀匹配車門外板11的凹形板,以形成用于使用者的打開車門時便于插入手部的孔。具體地,在環(huán)形緩沖墊片16 上設置有凹進部18,相應地,在固定件14上設置有凸出部17。如上文所述,車門外把手的運動件13在其固定端通過嵌入車門內部的旋轉軸端 12可旋轉地固定在車門上,并且能夠在打開與關閉位置之間變化。運動件13的運動端與固定在車門外側的固定件14的一端相對設置。在運動件13的運動端設置有朝向車內延伸的旋轉外端1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所述旋轉外端15的結構與功能與現(xiàn)有的車門外把手相同。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中的旋轉外端15設置在距離所述運動件13的運動端的端面一定距離處,即該旋轉外端15與現(xiàn)有的車門外把手中的旋轉外端15相比,朝向旋轉軸端縮進一定距離。這里所述的“縮進”僅針對相對位置而言,在車門內部的部件設置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僅將運動件13的運動端延長一定距離以產生所述“縮進”效果。此外,在該旋轉外端15與運動件13的連接區(qū)域,圍繞旋轉外端15的底部設置有環(huán)形緩沖墊片16。該環(huán)形緩沖墊片16為中空的方墊,其結構如圖4B所示。在環(huán)形緩沖墊片16的與固定件14配合的一端、并且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臺階狀凹進部18。因此,環(huán)形緩沖墊片16的朝向車內的一側表面并不是平坦的。相應地,在固定件14的與運動件13配合的一端、并且沿著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伸向所述運動件13的方形突起,呈臺階狀的凸出部 17。凹進部18與凸出部17的臺階形狀相互配合,當所述運動件13處于關閉位置時,凹進部18抵靠在凸出部17上。也就是說,凹進部18能夠匹配地容置凸出部17,凸出部17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凹進部18的深度,優(yōu)選地,凸出部17的厚度略微大于凹進部18的深度,使得
4當凹進部18與凸出部17相互配合地抵靠在一起時,能夠形成可靠的閉合部,該閉合部能夠封閉運動件13與固定件14之間存在的間隙9,由此形成車門外部與車門內部之間的屏障。優(yōu)選地,當所述凹進部18抵靠在所述凸出部17上時,所述凸出部17與所述旋轉外端15之間具有間隙,以進一步防止凸出部17阻礙旋轉外端15的運動。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環(huán)形墊圈16由彈性材料制成,在該實施例中為三元乙丙橡膠。而凸出部17可通過與固定件14 一起注塑成型,因此材料上與普通固定件14相同即可。通過本實用新型中的凹進部與凸出部之間的配合設置,以及由此形成閉合部,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車車門外把手能夠封閉固定件與運動件之間的縫隙,隔離空氣、水汽、灰塵等物與車門內部結構,有效地防止車門內部零件被腐蝕,進而降低噪聲。此外,由于緩沖墊片的設計,能夠減小把手回位時產生的撞擊噪聲。盡管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參照附圖以上述優(yōu)選的實施例的方式來進行描述,但是可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應該認識到,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多種不同的變化和調整。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車門外把手,包括運動件、固定件以及設置在運動件一端的旋轉外端,在所述旋轉外端與所述運動件的連接區(qū)域圍繞所述旋轉外端的底部設有環(huán)形緩沖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緩沖墊片的與固定件配合的一端,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臺階狀凹進部;所述固定件的與運動件配合的一端,沿著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伸向所述運動件的臺階狀凸出部;所述凹進部與所述凸出部的臺階形狀相互配合,當所述運動件處于關閉位置時,所述凹進部抵靠在所述凸出部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外把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凹進部抵靠在所述凸出部上時,所述凸出部與所述旋轉外端之間具有間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緩沖墊片由彈性材料制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車門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緩沖墊片由三元乙丙橡膠制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進部的凹進深度為2至 3毫米。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車門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凹進部的凹進深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門外把手,包括運動件、固定件以及設置在運動件一端的旋轉外端,在所述旋轉外端與所述運動件的連接區(qū)域圍繞所述旋轉外端的底部設有環(huán)形緩沖墊片。環(huán)形緩沖墊片的與固定件配合的一端,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臺階狀凹進部;固定件的與運動件配合的一端,沿著朝向車內的一側設有伸向所述運動件的臺階狀凸出部,凹進部與凸出部的臺階形狀相互配合,當運動件處于關閉位置時,凹進部抵靠在凸出部上。因此能夠防止車門內部零件被腐蝕,進而降低整車風燥,同時能夠降低把手回位時所產生的撞擊噪聲。
文檔編號E05B1/00GK202249176SQ20112037476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徐國強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