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對樞軸安裝在機動車的車體上的車門的開關動作施加限制力的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
背景技術:
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具有基端部可擺動地連結在車體上的限制連桿,和在安裝于車門的殼體內(nèi)收納隨著車門開關動作與限制連桿的制動面滑動接觸的上下一對滑履件、把該滑履件向限制連桿的制動面分別施力的上下一對彈性部件而形成的限制結構體;通過限制結構體的兩個滑履件與限制連桿的兩個制動面滑動接觸,由彈性部件的彈力對車門的開關動作施加規(guī)定的限制力,同時,通過限制結構體的殼體與設于限制連桿末端部的全開止動部抵接,限制車門的全開位置。另外,為了減少組裝工時,在把限制連桿組裝在限制結構體上之前,在限制連桿的末端部以不分離的整體方式預先形成全開止動部,在 該狀態(tài)下,把限制連桿從設在基端部的軸孔座部穿通限制結構體的殼體的通孔,使其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之間。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第3935063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nèi)容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述的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中,構造如下,S卩,將限制連桿的軸孔座部形成得比制動面的橫向?qū)挾却?,同時,在軸孔座部的兩側面上設置可在分別設在兩個滑履件上的導向壁之間通過的一對擴張部,在使限制連桿的軸孔座部通過兩個滑履件之間時,由軸孔座部的擴張部使兩個滑履件之間的間隔大幅擴張,所以,在使限制連桿的軸孔座部通過兩個滑履件之間時,會發(fā)生軸孔座部脫離滑動接觸部而進入到兩個滑履件的導向壁的末端面之間的現(xiàn)象,存在限制連桿難以組裝到限制結構體上的危險。本實用新型鑒于上述課題,其目的是提供能夠使限制連桿容易組裝到限制結構體上的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上述課題通過如下方案得以解決。(I) 一種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該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具備殼體、限制連桿、一對滑履件和一對彈性部件,所述殼體固定在機動車的車門上并具有通孔,所述限制連桿將基端部經(jīng)由樞軸自由擺動地連結在所述機動車的車體側,而且在末端部一體形成有通過與所述殼體抵接來限制所述車門的全開位置的全開止動部,所述一對滑履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與所述限制連桿的兩個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一對彈性部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對所述兩個滑履件向所述兩個制動面施力;所述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能夠使所述限制連桿從所述基端部側經(jīng)過所述殼體的所述通孔而在所述兩個滑履件之間通過,其特征在于,通過由合成樹脂制的覆蓋件模制金屬制的芯件的表面,所述限制連桿沿長度方向在兩個面上形成了具有凸部及凹部的所述制動面,而且在所述基端部形成軸孔座部,該軸孔座部的寬度與所述制動面的寬度大體相同且厚度比所述基端部與所述制動面之間的平坦部的厚度大;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一個滑履件具有滑動接觸部、導向壁和臺階部,所述滑動接觸部與所述限制連桿的一個所述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導向壁在所述滑動接觸部的一個側部,比所述平坦部的厚度大地突出,并且與所述制動面的一個側面滑動接觸,所述臺階部在所述滑動接觸部的另一個側部,與設于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另一個滑履件的導向壁的末端面相向,并且比所述滑動接觸部更為向遠離所述另一個滑履件的方向凹陷;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另一個滑履件以夾著所述限制連桿的狀態(tài)配置在相對于所述一個滑履件呈點對稱的位置上。(2) 一種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該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具備殼體、限制連桿、一對滑履件和一對彈性部件,所述殼體固定在機動車的車門上并具有通孔,所述限制連桿將基端部經(jīng)由樞軸自由擺動地連結在所述機動車的車體側,而且在末端部一體形成有通過與所述殼體抵接來限制所述車門的全開位置的全開止動部,所述一對滑履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與所述限制連桿的兩個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一對彈性部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對所述兩個滑履件向所述兩個制動面施力;所述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能夠使所述限制連桿從所述基端部側經(jīng)過所述殼體的所述通孔而在所述兩個滑履件之間通過,其特征在于,通過由合成樹脂制的覆蓋件模制金屬制的芯件的表面,所述限制連桿沿長度方向在兩個面上形成了具有凸部及凹部的所述制動面,而且在所述基端部形成軸孔座部,該軸孔座部的寬度與所述制動面的寬度大體相同且厚度比所述基端部與所述制動面之間的平坦部的厚度大;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一個滑履件具有滑動接觸部和導向壁,所述滑動接觸部與所述限制連桿的一個所述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導向壁在所述滑動接觸部的一個側部,比所述平坦部的厚度大地突出,并且與所述制動面的一個側面滑動接觸;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另一個滑履件以夾著所述限制連桿的狀態(tài)配置在相對于所述一個滑履件呈點對稱的位置上。(3)在上述(I)或(2)中,使所述兩個滑履件的所述導向壁的突出量比所述軸孔座部處的所述覆蓋件的厚度大。實用新型的效果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由于可以使兩個滑履件的導向壁的突出量比現(xiàn)有技術大,故在使限制連桿從軸孔座部通過兩個滑履件之間時,可以使限制連桿順暢地通過兩個滑履件之間,可以使限制連桿向限制結構體的組裝變?nèi)菀?,能實現(xiàn)組裝工時的減少。
圖I是安裝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車門開度限制器的狀態(tài)下的機動車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2是該車門開度限制器的俯視圖。圖3是圖2中的II-II線縱剖視圖。圖4是車門處于全開位置時的車門開度限制器的縱剖視圖。圖5是限制連桿的側視圖。[0019]圖6是兩個滑履件的放大立體圖。圖7是圖2中的VII-VII線縱剖視圖。圖8是將限制連桿的軸孔座部插入兩個滑履件間時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縱剖視圖。圖9是限制連桿的軸孔座部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間時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縱剖視圖。圖IO是沿圖9中的X-X線的縱剖視圖。圖11是沿圖10中的XI-XI線的橫剖視圖。圖12是限制連桿的軸孔座部的放大縱剖視圖。圖13是另一實施方式中的兩個滑履件的立體圖。圖14是與圖2中的VII-VII線剖面相當?shù)牧硪粚嵤┓绞降目v剖視圖。圖15是與圖9中的X-X線剖面相當?shù)牧硪粚嵤┓绞降目v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jù)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圖2中把下方作為前方,上方作為后方,右側作為車內(nèi)側,左側作為車外側。車門開度限制器I對由具有上下方向的鉸鏈軸的上下一對鉸鏈H樞軸安裝在機動車的車體B中的、車門D的開關動作施加限制力,使車門D保持在半開位置或是限制全開位置,如圖1、2所示,該車門開度限制器具備限制連桿4和安裝在車門D內(nèi)的限制結構體5,該限制連桿4的基端部(在圖2 5中是下端部)由朝向上下方向的樞軸3可向左右方向擺動地樞軸安裝在固定于車體B的固定支架2上,并且末端部側(在圖2 5中為上側)進入到車門D內(nèi)。當車門D從關閉位置向打開方向移動時,限制結構體5隨著車門D的打開動作,從圖2中實線表示的位置向限制連桿4的末端側(上側)移動,限制結構體5的殼體8的后面與設在限制連桿4的末端部的全開止動部43抵接,從而限制車門D的全開位置。限制連桿4通過用合成樹脂制的覆蓋件7模制金屬制的芯件6的表面整體而形成。芯件6在基端部(在圖2 5中為下側)具有插入樞軸3的軸孔61,在末端部(在圖2 5中為上側)一體形成向上下方向彎曲的全開止動彎曲片62。軸孔61通過翻邊加工而形成,在軸孔61的周圍設置向上方突出的圓筒突出部63。覆蓋件7通過模制芯件6的整個表面,沿芯件6的長度方向(在圖2 5中為上下方向)在上下兩面形成具有互不相同的凸部411和凹部412 (參照圖3、5)的制動面41,在基端部形成經(jīng)由樞軸3可擺動地樞軸安裝在固定支架2上的軸孔座部42,在末端部一體形成通過與限制結構體5的殼體8的后面抵接來限制車門D的全開位置的全開止動部43。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通過用覆蓋件7包含芯件6的軸孔61的內(nèi)周面及圓筒突出部63的外周在內(nèi)地進行模制而形成,形成為橫向?qū)挾萕l (參照圖2)與制動面41的橫向?qū)挾萕2 (參照圖2)大體相同,且樞軸3的軸線方向的厚度Hl (參照圖5)與制動面41上的凸部411的厚度H2(參照圖5)大體相同。這樣,由于對形成于軸孔61周圍形成的圓筒突出部63進行模制而形成軸孔座部42,所以,不用使軸孔座部42的橫向?qū)挾萕l不會比制動面41的橫向?qū)挾萕2寬,就可以實現(xiàn)軸孔座部42的強度提高。另外,如圖12所示,在芯件6的軸孔61的內(nèi)周面上,用覆蓋件7沿周向設置多個向內(nèi)側大體呈H形地稍稍突出的突條部71。由此,可以使軸孔座部42圍繞樞軸3順暢地擺動。如圖5所示,在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的末端,形成用于在把軸孔座部42插入到后述的兩個滑履件9、10之間時能夠使軸孔座部42容易插入到兩個滑履件9、10之間的尖形的末端變細部64。限制連桿4的全開止動部43通過由覆蓋件7模制芯件6的全開止動彎曲片62,與限制連桿4呈不分離的整體地形成為一體,形成為橫向?qū)挾缺戎苿用?1的橫向?qū)挾萕2寬,且上下方向的厚度比制動面41的厚度H2大。在把車門D限制于全開位置的情況下,限制結構體5的殼體8的后面經(jīng)由覆蓋件7與全開止動彎曲片62抵接。由此,可以實現(xiàn)全開止動部43的強度提高。限制結構體5具有用朝著前后方向的螺栓(省略圖示)固定在車門D的內(nèi)側、設置了供限制連桿4通往前后方向的通孔81、81的所述殼體8 ;收納在殼體8內(nèi)、與限制連桿4的兩個制動面41、41可分別滑動接觸的上下一對的滑履件9、10 ;收納在殼體8內(nèi)、使兩個 滑履件9、10分別對兩個制動面41、41施力的上下一對由橡膠制成的彈性體11、11。如圖8所示,兩個滑履件9、10的滑動接觸部91、101向著限制連桿4的表面形成為凸狀。由此,在把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插入到兩個滑履件9、10之間時,可以容易使軸孔座部42的末端變細部64插入到兩個滑履件9、10的滑動接觸部91、101之間。另外,彈性體11也可以取代橡膠而是采用螺旋彈簧。在把限制連桿4組裝到限制結構體5時,如圖8所示,把限制連桿4從軸孔座部42的末端變細部64經(jīng)過限制結構體5的殼體8的通孔81插入到上下的滑履件9、10之間,抵抗上下的彈性體11的彈力而使兩個滑履件9、10向相互離開的方向移動,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9、10之間,使兩個滑履件9、10移動到限制連桿4中的軸孔座部42和制動面41之間的厚度薄的平坦部44。如圖7、圖10所示,兩個滑履件9、10以從上下夾著限制連桿4的狀態(tài)配置在點對稱的位置上。上滑履件9具有與限制連桿4中的上制動面41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部91 ;位于滑動接觸部91的右側部、向下方突出而與限制連桿4的橫向?qū)挾确较虻挠覀让婊瑒咏佑|的導向壁92 ;位于滑動接觸部91的左側部(從限制連桿4的橫向?qū)挾认蜃髠让撀涞牟糠?、相比滑動接觸部91的面更為向離開下滑履件10的方向(上方)凹陷、與滑履件10的導向壁102的上端面相向的臺階部93。如圖7、圖10所示,導向壁92的外側面(右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臺階部93的外側面(左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由此,上滑履件9在上下移動時,可以在殼體8內(nèi)不發(fā)生傾斜地切實進行上下移動。下滑履件10具有與限制連桿4中的下制動面41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部101 ;位于滑動接觸部101的左側部、向上方突出而與限制連桿4的橫向?qū)挾确较虻淖髠让婊瑒咏佑|的導向壁102 ;位于滑動接觸部101的右側部、相比滑動接觸部101更為向離開上滑履件9的方向凹陷、與上滑履件9的導向壁92的下端面相向的臺階部103。如圖7、圖10所示,導向壁102的外側面(左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臺階部93的外側面(右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由此,下滑履件10可以在殼體8內(nèi)不發(fā)生傾斜地切實進行上下移動。兩個彈性體11設在兩個滑履件9、10的背面與殼體8的上下內(nèi)面之間,以便對兩個滑履件9、10向限制連桿4的兩個制動面41、41施力。兩個滑履件9、10在如圖3所示位于對應于車門D的關閉位置的位置時,從上下夾著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而在如圖4的雙點劃線所示處于對應于車門D的半開位置的位置時,兩個滑動接觸部91、101嵌入制動面41的凹部412,由此用規(guī)定的限制力將車門D保持在半開位置,另外,在如圖4的實線所示處于與全開位置對應的位置時,兩個滑動接觸部91、101擱置在與全開止動部43連續(xù)設置的凸部413上。兩個滑履件9、10中的導向壁92、102向上下方向突出的突出量如下設定。(I)如圖10所示,兩個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設定得比軸孔座部42的上下面的覆蓋件7的厚度H3大(參照圖10)。由此,在將限制連桿4組裝到限制結構體5時,在使限制連桿4從軸孔座部42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9、10之間的情況下,與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的橫向?qū)挾萕l和制動面41的橫向?qū)挾萕2大體相同的構成相互結合,由于兩個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相對于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的側面的抵接量(導向壁92、 102的內(nèi)側面與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的側面互相抵接的范圍)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在上下方向變大,能夠使在導向壁92的末端面和滑動部101之間以及導向壁102的末端面和滑動接觸部91之間所形成的間隙分別變小,因而,軸孔座部24的進入方向受到限制,所以,能使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切實地進入兩個滑履件9、10的滑動接觸部91、101之間以及導向壁92、102之間,可以實現(xiàn)組裝工時的減少。進而,導向壁92、102向上下方向突出的突出量由于比軸孔座部42處的覆蓋件7的上下方向的厚度H3大,所以,即使對限制連桿4向橫向作用大的力,限制連桿4的側面被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從橫向強力地按壓,覆蓋件7也不會從芯件6的上下面發(fā)生剝離。(2)如圖3所示,在兩個滑履件9、10處于與車門D的關閉位置對應的位置上的情況下,即在如圖3所示位于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情況下,如圖7所示,上滑履件9的導向壁92能夠以下端面比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下面還向下方突出并向下滑履件10的臺階部103突入的狀態(tài),與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右側面滑動接觸。下滑履件10的導向壁102能夠以上端面比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上面還向上方突出并向上滑履件9的臺階部93突入的狀態(tài),與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左側面滑動接觸。由此,即使增大兩個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的突出量,兩個滑履件9、10也可以互不干涉地抑制限制連桿4向橫向的晃動。另外,在上滑履件9中,導向壁92的外側面(右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臺階部93的外側面(左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由此,可以抑制上滑履件9在殼體8內(nèi)發(fā)生傾斜。在下滑履件10中,導向壁102的外側面(左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臺階部103的外側面(右側面)與殼體8內(nèi)的內(nèi)側面滑動接觸。由此,可以抑制下滑履件10在殼體8內(nèi)發(fā)生傾斜。因此,在車門D處于關閉位置時,因為兩個滑履件9、10的滑動接觸面91、101可以切實地夾持限制連桿4的上下面,所以,在機動車行進過程中可以切實地抑制限制連桿4的晃動。圖13 15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圖13是另一實施方式的兩個滑履件9、10的立體圖,圖14是相當于圖2中的VII-VII線剖面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圖15是相當于圖9中的X-X線剖面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另一實施方式中的兩個滑履件9、10在沒有上述實施方式中的臺階部93、103這一點上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而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兩個滑履件9、10分別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的滑動接觸部91、101、和從滑動接觸部91、101的一個側部突出的導向壁92、102,以互相夾著限制連桿4的狀態(tài)配置在點對稱的位置。如圖14所示,在兩個滑履件9、10位于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情況下,上滑履件9的導向壁92以與下滑履件10的滑動接觸部101的右側面相向的方式比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厚度大地向下方突出,能與限制連桿4的右側面滑動接觸。下滑履件10的導向壁102以與上滑履件9的滑動接觸部91的左側面相向的方式比限制連桿4的平坦部44的厚度大地向上方突出,能與限制連桿4的左側面滑動接觸。進而,如圖15所示,兩個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設定成比軸孔座部42的上下面的覆蓋件7的厚度H3大。如上所述,根據(jù)另一實施方式,由于可以防止兩個滑履件9、10彼此相互干涉,并能使兩個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的突出量比現(xiàn)有技術的大,所以,在使限制連桿4從軸孔座部42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9、10之間時,可以使限制連桿4的軸孔座部42順暢地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9、10的導向壁92、102之間,可以將限制連桿4容易地組裝到限制結構體5上,能實現(xiàn)組裝工時的減少。附圖標記說明I :車門開度限制器,2 :固定支架,3 :樞軸,4 :限制連桿,5 :限制結構體,6 :芯件,7 :覆蓋件,8 :殼體,9、10 :滑履件,11 :彈性體,41 :制動面,42 :軸孔座部(基端部)43 :全開止動部,44 :平坦部,61 :軸孔,62 :全開止動彎曲片,63 :圓筒突出部,64 :末端變細部,71 突條部,81 :通孔,91 :滑動接觸部,92 :導向壁,93 :臺階部,101 :滑動接觸部,102 :導向壁,103 :臺階部,411、413 :凸部,412 :凹部,B :車體,D :車門,H :鉸鏈。
權利要求1.一種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該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具備殼體、限制連桿、一對滑履件和一對彈性部件,所述殼體固定在機動車的車門上并具有通孔,所述限制連桿將基端部經(jīng)由樞軸自由擺動地連結在所述機動車的車體側,而且在末端部一體形成有通過與所述殼體抵接來限制所述車門的全開位置的全開止動部,所述一對滑履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與所述限制連桿的兩個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一對彈性部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對所述兩個滑履件向所述兩個制動面施力;所述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能夠使所述限制連桿從所述基端部側經(jīng)過所述殼體的所述通孔而在所述兩個滑履件之間通過,其特征在于, 通過由合成樹脂制的覆蓋件模制金屬制的芯件的表面,所述限制連桿沿長度方向在兩個面上形成了具有凸部及凹部的所述制動面,而且在所述基端部形成有軸孔座部,該軸孔座部的寬度與所述制動面的寬度大體相同且厚度比位于所述基端部與所述制動面之間的平坦部的厚度大; 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一個滑履件具有滑動接觸部、導向壁和臺階部,所述滑動接觸部與所述限制連桿的一個所述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導向壁在所述滑動接觸部的一個側部,比所述平坦部的厚度大地突出并且與所述制動面的一個側面滑動接觸,所述臺階部在所述滑動接觸部的另一個側部,與設于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另一個滑履件的導向壁的末端面相向并且比所述滑動接觸部更為向遠離所述另一個滑履件的方向凹陷;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另一個滑履件以夾著所述限制連桿的狀態(tài)配置在相對于所述一個滑履件呈點對稱的位置上。
2.一種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該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具備殼體、限制連桿、一對滑履件和一對彈性部件,所述殼體固定在機動車的車門上并具有通孔,所述限制連桿將基端部經(jīng)由樞軸自由擺動地連結在所述機動車的車體側,而且在末端部一體形成有通過與所述殼體抵接來限制所述車門的全開位置的全開止動部,所述一對滑履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與所述限制連桿的兩個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一對彈性部件收納在所述殼體內(nèi),分別對所述兩個滑履件向所述兩個制動面施力;所述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能夠使所述限制連桿從所述基端部側經(jīng)過所述殼體的所述通孔而在所述兩個滑履件之間通過,其特征在于, 通過由合成樹脂制的覆蓋件模制金屬制的芯件的表面,所述限制連桿沿長度方向在兩個面上形成了具有凸部及凹部的所述制動面,而且在所述基端部形成有軸孔座部,該軸孔座部的寬度與所述制動面的寬度大體相同且厚度比位于所述基端部與所述制動面之間的平坦部的厚度大; 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一個滑履件具有滑動接觸部和導向壁,所述滑動接觸部與所述限制連桿的一個所述制動面滑動接觸,所述導向壁在所述滑動接觸部的一個側部,比所述平坦部的厚度大地突出并且與所述制動面的一個側面滑動接觸;所述兩個滑履件中的另一個滑履件以夾著所述限制連桿的狀態(tài)配置在相對于所述一個滑履件呈點對稱的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滑履件的所述導向壁的突出量比所述軸孔座部處的所述覆蓋件的厚度大。
專利摘要在機動車用車門開度限制器中,使限制連桿容易組裝到限制結構體上。在可使限制連桿(4)從軸孔座部(42)側經(jīng)過兩個滑履件(9、10)之間的構成中,上滑履件(9)具有與限制連桿(4)的制動面(41)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部(91)、在該滑動接觸部(91)的一個側部與制動面(41)的一個側面滑動接觸的導向壁(92)、和在滑動接觸部(91)的另一個側部比滑動接觸部(91)更為向離開下滑履件(10)的方向凹陷的臺階部(103)。另外,下滑履件(10)在夾著限制連桿(4)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相對上滑履件(9)呈點對稱的位置上。
文檔編號E05C17/12GK202578232SQ2011205394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攝津慶治, 西條俊久 申請人:三井金屬愛科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