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包括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以及連接板,第一安裝板通過第一鉸接件鉸接設于連接板的一端,第二安裝板通過第二鉸接件鉸接設于連接板的另一端,第一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連接板一端的一對第一鉸接柱、一體設于第一安裝板上并與第一鉸接柱對應配合的鉸接塊;第二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連接板另一端的一對第二鉸接柱、延伸設于第二安裝板上并與第二鉸接柱對應配合的一對第三鉸接柱;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之間鉸接設有連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轉動角度較大、便于加工、制造成本較低、位置狀態(tài)較穩(wěn)定、能夠在后背門開閉過程中提供較大摩擦力矩。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
【背景技術】
[0002]鉸鏈又稱合頁,是用來連接兩個固體并允許兩者之間做轉動的機械裝置。鉸鏈可以由可移動的組件構成,也可以由可折疊的材料構成。鉸鏈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中,汽車就是通過門鉸鏈實現(xiàn)車門的開啟和關閉。現(xiàn)有用于汽車(如貨車)后背門的鉸鏈一般分為單軸式鉸鏈和雙軸式鉸鏈。單軸式鉸鏈采用兩個安裝板通過連接軸直接鉸接構成,其中一個安裝板固定連接車身,另一個安裝板與后背門固定連接。然而,其缺陷在于,這種單軸式鉸鏈在安裝時受車身限制,最大能實現(xiàn)180度開門角度,當汽車后背門完全打開(即后背門旋轉180度)時,需要占用車身兩側的空間,導致占用空間較大;雙軸式鉸鏈通常包括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以及連接板,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分別鉸接設于連接板兩端,通過在第一安裝板和連接板之間設置第一限位裝置,在第二安裝板和連接板之間設置第二限位裝置,使用這種雙軸式鉸鏈時,后背門最大可以轉動270度,當后背門完全打開時可以緊貼車身,占用空間較小。然而,現(xiàn)有雙軸式鉸鏈在使用時通常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第一安裝板與連接板之間、第二安裝板與連接板之間的鉸接結構較為復雜,導致加工難度較大,制造成本較高;第二,由于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之間相互獨立,使得后背門在開閉過程中的摩擦力矩較小,當后背門打開時,后背門易轉動,導致位置狀態(tài)不穩(wěn)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轉動角度較大、便于加工、制造成本較低、位置狀態(tài)較穩(wěn)定、能夠在后背門開閉過程中提供較大摩擦力矩的汽車后背門鉸鏈。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包括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以及連接板,所述第一安裝板通過第一鉸接件鉸接設于所述連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裝板通過第二鉸接件鉸接設于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所述連接板一端的一對第一鉸接柱、一體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板上并與所述第一鉸接柱對應配合的鉸接塊,所述鉸接塊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一鉸接柱之間;所述第二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所述連接板另一端的一對第二鉸接柱、延伸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板上并與所述第二鉸接柱對應配合的一對第三鉸接柱,所述一對第三鉸接柱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二鉸接柱之間;所述第一安裝板與所述第二安裝板之間鉸接設有連桿,所述第一安裝板與所述連桿的鉸接處、所述第二安裝板與所述連桿的鉸接處均設置有摩擦片。
[0006]進一步地,所述鉸接塊端部延伸設有一對第四鉸接柱,所述連桿一端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四鉸接柱之間,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三鉸接柱之間,所述連桿與所述第三鉸接柱、所述第四鉸接柱之間分別設置有所述摩擦片。
[0007]進一步地,所述鉸接塊上設有與所述連接板配合的第一限位塊,在所述第一限位塊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安裝板相對于所述連接板的最大轉動角度為180度,所述第二安裝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限位塊對應配合的第二限位塊,在所述第二限位塊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安裝板相對于所述連接板的最大轉動角度為90度。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設置由第一鉸接柱和鉸接塊配合構成的第一鉸接件,由第二鉸接柱和第三鉸接柱配合構成的第二鉸接件,結構設置較為簡單,加工方便,制造成本較低;通過在連接板的兩端分別對應鉸接設置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使本實用新型轉動的角度較大,后背門開啟時占用空間較??;通過在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之間鉸接設置連桿,并在連桿與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的鉸接處均設置摩擦片,既保證了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之間的聯(lián)動效果,同時還為后背門在開閉過程中提供了較大的摩擦力矩,當轉動第一安裝板時,通過連桿可以帶動第二安裝板同時轉動,操作方便,當?shù)谝话惭b板停止轉動時,在連桿的作用下,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的位置狀態(tài)較穩(wěn)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一種狀態(tài)下結構示意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另一種狀態(tài)下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
[0013]10、第一安裝板;20、第二安裝板;30、連接板;31、第一鉸接柱;11、鉸接塊;32、第二鉸接柱;21、第三鉸接柱;40、連桿;41、摩擦片;111、第四鉸接柱;12、第一限位塊;22、第二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包括第一安裝板10、第二安裝板20以及連接板30,第一安裝板10通過第一鉸接件鉸接設于連接板30的一端,第二安裝板20通過第二鉸接件鉸接設于連接板30的另一端,第一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連接板30 —端的一對第一鉸接柱31、一體設于第一安裝板10上并與第一鉸接柱31對應配合的鉸接塊11,鉸接塊11鉸接設于一對第一鉸接柱31之間;第二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連接板30另一端的一對第二鉸接柱32、延伸設于第二安裝板20上并與第二鉸接柱32對應配合的一對第三鉸接柱21,一對第三鉸接柱21鉸接設于一對第二鉸接柱32之間;第一安裝板10與第二安裝板20之間鉸接設有連桿40,第一安裝板10與連桿40的鉸接處、第二安裝板20與連桿40的鉸接處均設置有摩擦片41。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由第一鉸接柱31和鉸接塊11配合構成的第一鉸接件,由第二鉸接柱32和第三鉸接柱21配合構成的第二鉸接件,結構設置較為簡單,加工方便,制造成本較低;通過在連接板30的兩端分別對應鉸接設置第一安裝板10和第二安裝板20,使本實用新型轉動的角度較大,后背門開啟時占用空間較??;通過在第一安裝板10和第二安裝板20之間鉸接設置連桿40,并在連桿40與第一安裝板10、第二安裝板20的鉸接處均設置摩擦片41,既保證了第一安裝板10與第二安裝板20之間的聯(lián)動效果,同時還為后背門在開閉過程中提供了較大的摩擦力矩,當轉動第一安裝板10時,通過連桿40可以帶動第二安裝板20同時轉動,操作方便,當?shù)谝话惭b板10停止轉動時,在連桿40的作用下,第一安裝板10和第二安裝板20的位置狀態(tài)較穩(wěn)定。
[0017]作為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鉸接塊11端部延伸設有一對第四鉸接柱111,連桿40 —端鉸接設于一對第四鉸接柱111之間,連桿40的另一端鉸接設于一對第三鉸接柱21之間,通過設置上述結構,使得連桿40安裝較為方便,聯(lián)動效果較好,連桿40與第三鉸接柱21、第四鉸接柱111之間分別設置有摩擦片41。
[0018]鉸接塊11上設有與連接板30配合的第一限位塊12,第二安裝板20上設有與第一限位塊12對應配合的第二限位塊22,具體而言,在第一限位塊12的作用下,第一安裝板10相對于連接板30的最大轉動角度為180度,在第二限位塊22的作用下,第二安裝板20相對于連接板30的最大轉動角度為90度,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最大轉動角度為270度,滿足后背門開啟和關閉的效果。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后背門鉸鏈,包括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以及連接板,所述第一安裝板通過第一鉸接件鉸接設于所述連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裝板通過第二鉸接件鉸接設于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所述連接板一端的一對第一鉸接柱、一體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板上并與所述第一鉸接柱對應配合的鉸接塊,所述鉸接塊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一鉸接柱之間;所述第二鉸接件包括延伸設于所述連接板另一端的一對第二鉸接柱、延伸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板上并與所述第二鉸接柱對應配合的一對第三鉸接柱,所述一對第三鉸接柱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二鉸接柱之間;所述第一安裝板與所述第二安裝板之間鉸接設有連桿,所述第一安裝板與所述連桿的鉸接處、所述第二安裝板與所述連桿的鉸接處均設置有摩擦片。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背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塊端部延伸設有一對第四鉸接柱,所述連桿一端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四鉸接柱之間,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鉸接設于所述一對第三鉸接柱之間,所述連桿與所述第三鉸接柱、所述第四鉸接柱之間分別設置有所述摩擦片。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背門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塊上設有與所述連接板配合的第一限位塊,在所述第一限位塊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安裝板相對于所述連接板的最大轉動角度為180度,所述第二安裝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限位塊對應配合的第二限位塊,在所述第二限位塊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安裝板相對于所述連接板的最大轉動角度為90度。
【文檔編號】E05D5/02GK204163527SQ201420567556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吳劍波, 胡偉國 申請人:寧波乾方汽車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