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廚房用具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飯煲及一種用于控制該電飯煲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電飯煲產品在煮飯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水蒸汽,為了能將水蒸汽引導排放到產品外部,一般在產品上設置一個供蒸汽自由排放的蒸汽通道。目前,市面上的產品蒸汽通道都是設置為常開狀態(tài),無論電飯煲處于何種狀態(tài),蒸汽通道都是一直敞開的。這種設置存在的問題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蒸汽通道長期敞開會造成外部空氣中的細菌、塵埃等異物容易沿著蒸汽通道進入到產品內部;另一方面在產品燜飯、保溫等不需要排放水蒸汽的工作階段,由于蒸汽通道的敞開會導致電飯煲內部的熱量從蒸汽通道中散失,不僅影響燜飯和保溫效果,還會導致不必要的能量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控制電飯煲的控制方法,可在需要排汽時,自動控制蒸汽閥執(zhí)行排汽功能,以使電飯煲進入排汽狀態(tài),在不需要排汽時,實現(xiàn)電飯煲的蒸汽閥自動恢復至關閉狀態(tài),以避免熱量散失以及外部細菌、塵埃等進入蒸汽通道內。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控制方法控制的電飯煲。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電飯煲,所述電飯煲的蒸汽閥的閥體內設置有蒸汽通道、活動單元和驅動單元,其中,所述活動單元上開設有排汽口,所述驅動單元可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于所述閥體運動,以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連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驅動單元感知所述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若所述驅動單元感知到 所述環(huán)境參數(shù)高于或者等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于所述閥體運動,以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連通;若所述驅動單元感知到所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所述活動單元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根據(jù)蒸汽閥的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控制蒸汽閥是否執(zhí)行排汽功能,具體地,在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高于或等于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驅動活動單元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以使蒸汽通道與排汽口連通,則蒸汽通道內的水蒸汽可經排汽口順利地排出到電飯煲外部,從而確保電飯煲的蒸汽閥可正常執(zhí)行其排汽功能,以避免因蒸汽通道封閉,使電飯煲烹飪腔內的壓力上升而帶來安全隱患;在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驅動活動單元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使蒸汽通道與排汽口斷開,一方面可以避免外部空間的塵埃、細菌等異物進入到電飯煲內部,另一方面,將蒸汽通道與排汽口斷開,可有效地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降低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控制方法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環(huán)境參數(shù)包括溫度或濕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環(huán)境參數(shù)為溫度;所述驅動單元為感溫變形元件,且所述感溫變形元件的變形溫度的所述閥值為60℃~90℃。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感溫變形元件為記憶金屬彈性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電飯煲處于沸騰階段時,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于所述閥體運動,以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連通。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電飯煲處于所述沸騰階段之前的吸水階段時,所述活動單元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和/或,當所述電飯煲處于所述沸騰階段之前的加熱階段時,所述活動單元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所述電飯煲處于所述沸騰階段之后的燜飯 階段時,所述活動單元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和/或,當所述電飯煲處于所述沸騰階段之后的保溫階段時,所述活動單元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若所述驅動單元感知到所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于所述閥體運動,以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閥體內還設置有復位單元,所述復位單元與所述驅動單元相協(xié)調;若所述驅動單元感知到所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所述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所述復位單元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于所述閥體運動,以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斷開。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飯煲,包括:蒸汽閥,所述蒸汽閥的閥體內設置有蒸汽通道、活動單元和驅動單元,所述活動單元上開設有排汽口,所述驅動單元分別與所述閥體和所述活動單元相連接,所述驅動單元可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于所述閥體運動,以使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口連通;和上蓋,所述上蓋上設置有排汽通道,所述蒸汽閥安裝在所述上蓋上,且所述蒸汽通道與所述排汽通道連通;其中,所述驅動單元為感溫變形元件,且所述感溫變形元件可感知所述蒸汽閥內的溫度。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電飯煲,在電飯煲的蒸汽閥的閥體內設置有蒸汽通道、活動單元和驅動單元,在蒸汽通道內的溫度高于或等于感溫變形元件的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時,感溫變形元件變形以驅動活動單元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從而使蒸汽通道與排汽口連通,以確保電飯煲的蒸汽閥可正常執(zhí)行其排汽功能;在蒸汽通道內的溫度低于感溫變形元件的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時,感溫變形元件不發(fā)生變形,且在感溫變形元件已經變形的情況下,感溫變形元件恢復至原有形態(tài),此時,活動單元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使蒸汽通道與排汽口斷開,從而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即降低了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本發(fā)明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控制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控制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電飯煲在煮飯過程中內部的溫度(T)與烹飪時間(t)的關系曲線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電飯煲的一種使用狀態(tài)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D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所述電飯煲的另一種使用狀態(tài)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E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4至圖7中的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蒸汽閥,10蒸汽通道,20活動單元,21排汽口,30驅動單元,40復位單元,2上蓋;
曲線A表示電飯煲煮飯過程中,電飯煲的鍋底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曲線B表示電飯煲煮飯過程中,電飯煲內米飯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曲線C表示電飯煲煮飯過程中,蒸汽閥的蒸汽通道內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圖中所示箭頭表示蒸汽在電飯煲內的流動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一些實施例電飯煲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電飯煲,其中, 如圖4至圖7所示,電飯煲的蒸汽閥1的閥體內設置有蒸汽通道10、活動單元20和驅動單元30,具體地,如圖4至圖7所示,活動單元20上開設有排汽口21,驅動單元30可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2,驅動單元30感知蒸汽通道10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
若驅動單元30感知到環(huán)境參數(shù)高于或者等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則進入步驟104;若驅動單元30感知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則進入步驟106;
步驟104,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
步驟106,活動單元20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根據(jù)蒸汽閥1的蒸汽通道10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控制蒸汽閥1是否執(zhí)行排汽功能,具體地,在蒸汽通道10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高于或等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則蒸汽通道10內的水蒸汽可經排汽口21順利地排出到電飯煲外部,從而確保電飯煲的蒸汽閥1可執(zhí)行正常的排汽功能,以避免因蒸汽通道10封閉,使電飯煲烹飪腔內的壓力上升而帶來安全隱患;在蒸汽通道10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一方面可以避免外部空間的塵埃、細菌等異物進入到電飯煲內部,另一方面,將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可有效地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降低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在驅動單元30與活動單元20固定連接的方案中,若驅動單元30感知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則進入步驟1061;
步驟1061,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 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閥體內還設置有復位單元40,復位單元40與驅動單元30相協(xié)調,對于該方案,若驅動單元30感知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則進入步驟1062;
步驟1062,復位單元4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
當然,驅動單元30感知到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時,驅動活動單元20運動的方案有多種,例如還可在活動單元20上設置配重件(圖中未示出),通過配重件的重力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此處不進行一一列舉,但均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環(huán)境參數(shù)包括溫度或濕度。
在該實施例中,驅動單元30可感知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或濕度,并根據(jù)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或濕度是否超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來控制蒸汽閥1是否執(zhí)行排汽功能,從而可根據(jù)電飯煲需要進行排汽時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或濕度,設定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以實現(xiàn)在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或濕度高于或等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則使得電飯煲的蒸汽閥1執(zhí)行排汽功能;在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或濕度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從而在不需要進行排汽的過程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以減少電飯煲的熱量損失,從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環(huán)境參數(shù)為溫度;驅動單元30為感溫變形元件,且感溫變形元件的變形溫度的閥值為60℃~90℃。
進一步地,所述感溫變形元件為記憶金屬彈性件。
在該實施例中,設定記憶金屬彈性件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為60℃~90℃中的某一數(shù)值,如圖4至圖7所示,以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沿上下方向運動為例,在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低于記憶金屬彈性件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時,相應地,電飯煲內的蒸汽的生成速率相對較低,則電飯煲內的壓力的升高 速率也相對較低,故不需要向外排汽,此時,驅動單元30感知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使自身處于非伸長狀態(tài),從而使活動單元20的排汽口21與蒸汽通道10斷開,以有效地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減少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在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高于或等于記憶金屬彈性件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時,相應地,電飯煲內的蒸汽的生成速率較高,從而使得電飯煲內的壓力快速升高,故需要向外排汽以確保產品的使用安全性,此時,驅動單元30感知到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使自身處于伸長狀態(tài),從而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向上運動,以使活動單元20的排汽口21與蒸汽通道10連通,以使蒸汽通道10內的蒸汽可從排汽口21排出,從而確保電飯煲排汽功能的正常進行。
進一步地,本方案中記憶金屬彈性件可由Ni-Ti或者Ni-Ti-Cu記憶合金制成,再進一步地,記憶金屬彈性件可為記憶金屬彈簧或者記憶金屬彈片,通過記憶金屬彈簧感知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當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達到記憶金屬彈簧可發(fā)生變形的溫度閥值時,記憶金屬彈簧通過發(fā)生伸長或者恢復原長的變形以向活動單元20提供驅動力,從而實現(xiàn)對活動單元20的驅動過程。
如圖4至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飯煲,包括:蒸汽閥1和上蓋2。
具體地,蒸汽閥1的閥體內設置有蒸汽通道10、活動單元20和驅動單元30,活動單元20上開設有排汽口21,驅動單元30分別與閥體和活動單元20相連接,驅動單元30可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上蓋2上設置有排汽通道,蒸汽閥1安裝在上蓋2上,且蒸汽通道10與排汽通道連通;其中,驅動單元30為感溫變形元件,且感溫變形元件可感知蒸汽閥1內的溫度。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電飯煲,在電飯煲的蒸汽閥1的閥體內設置有蒸汽通道10、活動單元20和驅動單元30,在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高于或等于感溫變形元件的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時,感溫變形元件變形以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從而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以確保電飯煲的蒸汽閥1可正常執(zhí)行其排汽功能;在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低于感溫變形元件的進行動作的溫度閥值時,感溫變形元件不發(fā)生變形,且 在感溫變形元件已經變形的情況下,感溫變形元件恢復至原有形態(tài),此時,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從而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即降低了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電飯煲的煮飯過程包括吸水階段、加熱階段、沸騰階段、燜飯階段和保溫階段,將驅動單元30的動作溫度閥值,設置為處于加熱階段與沸騰階段之間時的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值,則當電飯煲處于沸騰階段之前的吸水階段和/或加熱階段時,驅動單元30感知到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值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活動單元20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斷開。
在該實施例中,電飯煲進入沸騰階段之前,電飯煲內的蒸汽的生成速率相對較低,則電飯煲內的壓力的升高速率也相對較低,故不需要向外排汽,此時,驅動單元30感知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使自身處于非伸長狀態(tài),從而使活動單元20的排汽口21與蒸汽通道10斷開,以有效地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減少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當電飯煲處于沸騰階段時,驅動單元30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運動,以使蒸汽通道10與排汽口21連通。
在該實施例中,由于電飯煲處于沸騰階段時,電飯煲內的蒸汽的生成速率明顯上升,則電飯煲內的壓力隨著蒸汽量的增加而急劇升高,故,此時需要向外排汽以確保產品的使用安全性,而本方案中,隨著蒸汽量的增加,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迅速上升,驅動單元30感知到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高于或等于自身的閥值溫度時,使自身處于伸長狀態(tài),從而驅動活動單元20相對于閥體向上運動,以使活動單元20的排汽口21與蒸汽通道10連通,從而使得蒸汽通道10內的蒸汽可從排汽口21排出,從進而確保電飯煲排汽功能的正常進行。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將驅動單元30的動作溫度閥值,設置為處于燜飯階段與沸騰階段之間的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值,則當電飯煲處于沸騰階段之后的燜飯階段和/或保溫階段時,驅動單元30感知到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值低于驅動單元30的動作閥值,活動單元20使蒸汽通道10 與排汽口21斷開。
在該實施例中,當電飯煲進入燜飯階段時,隨著電飯煲的烹飪腔內水分的減少,則水蒸汽的量也隨之減少,從而使得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開始降低,驅動單元30感知到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低于自身的閥值溫度時,使自身處于非伸長狀態(tài),則驅動單元30對活動單元20的驅動力解除,使活動單元20可相對于閥體向下運動,以使活動單元20的排汽口21與蒸汽通道10斷開,從而將燜飯過程中米飯的香味鎖在電飯煲的烹飪腔內,以提升電飯煲對米飯的烹飪口感。
當電飯煲進入保溫階段時,隨著電飯煲的烹飪腔內水分的進一步減少,使得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繼續(xù)降低,驅動單元30感知到蒸汽通道10內的溫度低于自身的閥值溫度,并使自身維持在非伸長狀態(tài),即使活動單元20的排汽口21與蒸汽通道10繼續(xù)處于斷開狀態(tài),從而將對米飯保溫過程中蒸發(fā)出來的水分鎖在烹飪腔內,以維持米飯的濕度,從而避免在長時間保溫后米飯出現(xiàn)發(fā)干發(fā)硬的情況,進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控制方法,根據(jù)蒸汽閥的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控制蒸汽閥是否執(zhí)行排汽功能,具體地,在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高于或等于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驅動活動單元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以使蒸汽通道與排汽口連通,則蒸汽通道內的水蒸汽可經排汽口順利地排出到電飯煲外部,從而確保電飯煲的蒸汽閥可執(zhí)行正常的排汽功能,以避免因蒸汽通道封閉,使電飯煲烹飪腔內的壓力上升而帶來安全隱患;在蒸汽通道內的環(huán)境參數(shù)低于驅動單元的動作閥值時,驅動單元驅動活動單元相對于閥體上下運動或者轉動,使蒸汽通道與排汽口斷開,一方面可以避免外部空間的塵埃、細菌等異物進入到電飯煲內部,另一方面,將蒸汽通道與排汽口斷開,可有效地降低電飯煲的烹飪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降低電飯煲的熱量損失,進而降低電飯煲的使用能耗。
在本發(fā)明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多個”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 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單元必須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