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的是辦公椅椅背傾仰時的坐墊連動裝置,透過該裝置讓椅背傾仰而帶動坐墊稍向前位移、并同時令坐墊后側稍向下降而略呈后傾狀,進而不但讓乘坐者的身體重心能夠前移而保持穩(wěn)定外,且讓向后傾仰的動作更為省力,同時也令來回的傾仰形成一種如搖椅般舒適的搖動作用。
背景技術:
一般椅具在乘坐時,其椅背大多可以進行彈性的倚靠與傾仰,且現有椅背可傾仰活動的椅具,是當乘坐者位于坐墊上而令其倚靠在椅背上的背部向后仰躺時,椅背連同坐墊會一起產生向后翻仰的動作,并當坐墊向后翻轉時,容易導致乘坐者整個身體的重心向后移動,進而造成瞬間的向后翻仰的動作,令乘坐者發(fā)生失去重心的錯覺,造成乘坐者驚嚇而有欲起身抬腿的反射動作,如此反而更令其重心不穩(wěn),進而造成由椅上跌落的危險情事發(fā)生。
另外,乘坐者在向后仰躺時,雙腳通常著地支撐住而稍微施力,再加上身體后仰動作以外,同時腰部也要稍微用力,如此多重動作的同時執(zhí)行,讓乘坐者必須較為耗力,方可順利的向后仰動。
其次,乘坐者若欲放松身體而進行前后的來回傾仰動作時,整個乘坐部位只能以一個支點做前后的擺動,導致乘坐者整個身體,僅只能進行單調的前后擺動,其舒適性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緣是,為了改善上述已知辦公椅在乘坐者進行向后傾仰時,可能突然發(fā)生失去重心的不安定感、后仰施力較為耗力、以及乘坐部位來回擺動單調等問題,本發(fā)明即提供一種坐墊與椅背之間的連動裝置,是透過 鏈接椅背的椅背架座前端樞固在一底座的前上端處,并在底座的前下端與椅背架座的稍后端處,分別樞設有其上端樞固于坐墊背面前后的前、后連件,同時在椅背架座前端中間處固設一受彈力回拉的回力座部,且令回力座部側穿一其兩端穿抵合于兩前連件上所開設的抵合槽孔中的作動桿,進而令椅背向后傾仰時,坐墊會稍微前移同時其后端又會稍向下沉降,讓乘坐者的重心前移而使仰躺的重心更為穩(wěn)固與安全,且令仰躺時的施力更為輕松容易,并增進乘坐部前后搖動的舒適性。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一其前端樞固在一其內設有彈力單元的底座的前上端處、而其后端設有可供椅背連結的椅背連結部的椅背架座,且椅背架座稍后端的兩側樞固兩相對的后連件,再令椅背架座前端略中間處固設一受彈力單元彈力回拉、而其中間側穿設一作動桿的回力座部;又另設兩前連件的下端樞固在底座的前下端兩側,并令兩前連件略中間處設有可供作動桿兩端穿入抵合的抵合槽孔,進而再令兩前連件與兩后連件的上端樞固在坐墊背面的前后處。
上述方案中,該回力座部側穿的該作動桿兩端在底座的對應處,開設有供穿越而囿限其位移角度的導槽孔。
上述方案中,該彈力單元上設有彈力回拉住回力座的彈力拉桿,其是由回力座部前側穿過樞扣住后而裝入彈力單元內。
上述方案中,該回力座部側面設有多個定位孔,并對應處的底座上裝設一受操控而可伸縮進退于任一定位孔中的定位柱。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透過上述樞固在一起的底座與椅背架座上樞設的其上連結坐墊的前、后連件,讓椅背傾仰擺動時,可以帶動坐墊的后端稍微下降、前端前移,令坐墊略呈后傾狀而避免乘坐者臀部的滑動、節(jié)省后仰的施力而使來回的擺動的舒適感倍增,且也讓后仰時的身體重心前移而達更為平穩(wěn)安全的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椅背與坐墊之間的連動示意圖。
圖中:1.底座,11.導槽孔,12.定位柱,13.軸桿,2.椅背架座,
21.椅背連結部,22.回力座部,221.定位孔,23.作動桿,
3.樞固座,31.前樞固部,32.后樞固部,33,34.軸桿,4.彈力單元,
41.彈力拉桿,5.前連件,51.抵合槽孔,6.后連件,7.椅背,8.坐墊。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是讓坐墊與椅背之間形成連動的一裝置,其構造是包括該一底座1,該底座1的上方設有供使用者乘坐而具有坐墊8與椅背7的乘坐部、以及下端可與椅腳連結,且設一其后端具有可供與椅背7連結的椅背連結部21的椅背架座2,并令椅背架座2的前端樞固在底座1的前上端處,同時設一回力座部22的上端固定在椅背架座2前端樞固處的略中間處,且令回力座部22的側面開設有多個定位孔221,同時在回力座部22的中間處側穿一作動桿23。
另,該底座1內設置一彈力單元4,該彈力單元4設有一受彈簧彈力抵推而產生回拉作用的彈力拉桿41,該彈力拉桿41是穿過前述的回力座部22前側后而穿設在彈力單元4中,讓回力座部22連同椅背架座2具有向上擺轉之勢,亦即讓椅背架座2具有彈力的來回擺動作用。
又,前述回力座部22中間處側穿的作動桿23兩端,是穿合在底座1兩側對應處開設的導槽孔11中,目的是囿限椅背架座2擺轉的角度;復設兩相對的前連件5的下端,透過兩軸桿13分別樞固于底座1前下端的兩側,同時令作動桿23的兩端又分別穿抵合在兩前連件5略中間處開設的抵合槽孔51中,同時椅背架座2中間的稍后兩側處樞固有兩相對的后連件6,進而令兩前連件5與兩后連件6的上端,透過軸桿33,34樞固于坐墊8背面固設的樞固座3的前后處所設的前樞固部31與后樞固部32處,即令坐墊8透過前、后連件5,6被裝設于底座1的上方。
其次,前述椅背架座1的回力座部22上所設的定位孔221對應處的底座1上,裝設一可受操控制而伸縮進退的定位柱12,令該定位柱12可以穿入不同處的定位孔221中,令回力座部22連同椅背架座2可 以擺動至不同角度時,被定位住而不動,亦即令椅背7可以調整不同的倚靠角度。
因此,請參閱圖3、圖4所示,當前述定位柱12退出定位孔221后,乘坐在辦公椅上的乘坐者,身體就能向后仰動,讓椅背7后傾仰擺而迫使椅背架座2的后端向下轉擺,此刻后連件6會拉動坐墊8的后側向下沉降,同時在椅背架座2后端向下轉擺時,其前端的回力座部22亦會隨之同向轉動而使作動桿23朝前擺動,進而透過作動桿23的兩端對兩前連件5產生抵推的作用,使得兩前連件5進行朝前的轉擺,讓坐墊8被帶動向前位移,即在椅背7向后傾仰時,會讓坐墊8后端向下沉降、并使其前移;故乘坐者后仰而欲進行仰躺休息時,坐墊8的朝前移動動作,令乘坐者整個身體的重心略為前移后,使得后仰的動作較為緩和,并避免乘坐者發(fā)生突然失去重心的不平衡感,且也可以增加乘坐者向后仰時的平穩(wěn)度,確保乘坐的安全性。
又,乘坐者后仰時,因坐墊8后端沉降而略形成后傾狀,讓乘坐者臀部受到支撐阻擋,不但可避免乘坐者的臀部在坐墊8上發(fā)生向前的滑動,同時也可以減少腿部輔助后仰時的施力,讓乘坐者后仰的動作與施力,更為容易與省力。
其次,乘坐者乘坐在乘坐部上,進行前后的搖擺動作時,除了椅背7來回的擺動外,且坐墊8同時進行了前后移動、以及向后傾仰的動作,讓乘坐在辦公椅上的乘坐者可以感受到,尤如乘坐在搖椅上般而倍感舒適,讓乘坐者的身體更容易放松而獲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