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杯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攪拌功能的水杯。
背景技術:
水杯是一種大多數情況下用來盛載液體的器皿。通常用塑膠、玻璃、瓷或不銹鋼制造,在餐廳打包飲料,則常用紙杯或膠杯,杯多呈圓柱形,上面開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開口,杯內液體易被四周塵埃污染,故當長時間放置,多用杯蓋遮掩。盛載熱飲的杯有手柄,方便使用,水杯是我們日常用來盛裝的液體的容器,通常都采用高度大于寬度的圓柱體造型,以便于手拿取并保留液體的溫度,也有方形等形狀的水杯,有的水杯還會帶有握柄、把手,或帶有額外的防燙、保溫等功能結構,水杯一般體積較小,人們可以很方便的單手拿起,杯底較寬大,可以穩(wěn)定放在桌子上,水杯體采用玻璃、陶瓷、塑料、金屬等堅固、不溶于水的材料制作,并可以安全容納多種可食用液體(如飲料、酒水等),水杯是我們日常用來盛裝的液體的容器,通常都采用高度大于寬度的圓柱體造型,以便于手拿取并保留液體的溫度,也有方形等形狀的水杯,有的水杯還會帶有握柄、把手,或帶有額外的防燙、保溫等功能結構,水杯一般體積較小,人們可以很方便的單手拿起,杯底較寬大,可以穩(wěn)定放在桌子上,水杯體采用玻璃、陶瓷、塑料、金屬等堅固、不溶于水的材料制作,并可以安全容納多種可食用液體(如飲料、酒水等)。
目前人們一般都喜歡喝奶茶和咖啡等可溶性的飲料,但這些可溶性的顆粒在杯底堆積,在倒入熱水時外部的可溶性的顆粒比較容易自行在水中溶解,但在內部的可溶性的顆粒容易聚集在一起難以溶解,這樣就造成了浪費的現象,在家里的時候可以通過筷子將杯內的可溶性的顆粒攪拌均勻,但在室外的時候就難以找到合適的攪拌物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攪拌功能的水杯,具備自動攪拌的優(yōu)點,解決了傳統水杯不能使可溶性顆粒溶解徹底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攪拌功能的水杯,包括杯身,所述杯身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液氮箱,所述液氮箱的表面上開設有導管,所述導管上設置有螺栓,且液氮箱的底部開設有液氮補給口,所述第一電機頂部的轉軸固定連接有第一攪拌棒,所述第一攪拌棒的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葉,所述第二電機頂部的轉軸固定連接有第二攪拌棒,所述第二攪拌棒的表面設置有第二攪拌葉,所述杯身的內部設置有杯內膽,杯身的頂部螺紋連接有杯蓋,且杯身的表面設置有杯把。
所述杯內膽的內部設置有儲水器,所述儲水器的兩側均設置有凹形導熱塊,所述有凹形導熱塊的凹槽內卡接有硬化陶瓷,所述硬化陶瓷的表面設置有導線。
優(yōu)選的,所述導線環(huán)形纏繞在硬化陶瓷的表面。
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分別設置有第一橡膠墊和第二橡膠墊。
優(yōu)選的,所述杯把的外表套有防滑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通過在水杯內設置有第一攪拌棒和第二攪拌棒,通過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頂部轉軸的帶動使攪拌軸轉動,因為在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所以能夠加速杯內熱水的流動性,能夠對杯底可溶性的顆粒進行均勻攪拌,使可溶性的顆粒能夠完全溶解在水中,避免溶解不充分造成浪費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內膽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內膽正視圖。
圖中:1第一橡膠墊、2底座、3第一電機、4杯身、5第一攪拌葉、6第一攪拌棒、7杯蓋、8第二攪拌棒、9第二攪拌葉、10杯把、11導管、12螺栓、13液氮箱、14液氮補給口、15第二橡膠墊、16第二電機、17儲水器、18導線、19硬化陶瓷、20凹形導熱塊、21杯內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一種具有攪拌功能的水杯,包括杯身4,杯身4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2,底座2包括第一電機3、第二電機16和液氮箱13,底座2的底部分別設置有第一橡膠墊1和第二橡膠墊15,通過第一橡膠墊1和第二橡膠墊15可以防止桌面有水使水杯滑落到地面摔碎,液氮箱13的表面上開設有導管11,通過液氮箱13的設置有,可以在需要對熱水進行降溫時打開液氮箱13,通過導管11將液氮輸送到底座2內從底部對水進行降溫處理,導管11上設置有螺栓12,且液氮箱13的底部開設有液氮補給口14,第一電機3頂部的轉軸固定連接有第一攪拌棒6,第一攪拌棒6的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葉5,第二電機16頂部的轉軸固定連接有第二攪拌棒8,第二攪拌棒8的表面設置有第二攪拌葉9, 在水杯內設置有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通過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6頂部轉軸的帶動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轉動,因為在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葉5和第二攪拌葉9,所以能夠加速杯內熱水的流動性,能夠對杯底可溶性的顆粒進行均勻攪拌,使可溶性的顆粒能夠完全溶解在水中,避免溶解不充分造成浪費的現象,并且在對水杯內部進行降溫處理的時候,可以通過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上的第一攪拌葉5和第二攪拌葉9對水進行攪拌,加速水溫快速降低,杯身4的內部設置有杯內膽21,杯身4的頂部螺紋連接有杯蓋7,杯蓋7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溫度計,通過溫度計可以時刻了解到水的溫度,且杯身4的一側面設置有杯把10,杯把10的外表套有防滑套,這樣能夠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避免因為手滑使水杯掉落到地面上來。
杯內膽21的內部設置有儲水器17,儲水器17的兩側均設置有凹形導熱塊20,有凹形導熱塊20的凹槽內卡接有硬化陶瓷19,硬化陶瓷19的表面設置有導線18,這樣可以在嚴寒的冬天對水杯內的水進行加溫處理,導線18環(huán)形纏繞在硬化陶瓷19的表面,這樣能夠在加熱時先通過硬化陶瓷19將熱量傳遞到凹形導熱塊20,再由凹形導熱塊20將熱量傳遞到儲水器17,依次避免了直接加熱時容易損壞儲水器17的問題,并且導線18環(huán)形纏繞在硬化陶瓷19的表面能夠加快熱量的傳遞,縮短了加熱時的時間。
工作原理:在要對水降溫時先將底座2的螺栓12打開,使液氮箱13內的液氮流入到底座2內,再將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6打開,使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6通過頂部的轉軸,帶動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轉動,因為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的表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葉5和第二攪拌葉9,所以可以把降溫過后的水均勻的分布到儲水器17內部;在要對儲水器17內的水進行加熱時,可以將水杯接通電源,因為水杯在儲水器17的表面設置有凹形導熱塊20,凹形導熱塊20的凹槽內設置有硬化陶瓷19,在硬化陶瓷19的表面纏繞有導線18,所以可以通過電磁加熱的方式對儲水器17內的水進行加熱。
綜上所述:該具有攪拌功能的水杯,通過在水杯內設置有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通過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6頂部轉軸的帶動使攪拌軸轉動,因為在第一攪拌棒6和第二攪拌棒8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葉5和第二攪拌葉9,所以能夠加速杯內熱水的流動性,能夠對杯底可溶性的顆粒進行均勻攪拌,使可溶性的顆粒能夠完全溶解在水中,避免溶解不充分造成浪費的現象。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