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棉紗線拖把。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棉紗線拖把的一般結構是:包括拖把桿、連接在拖把桿下端的連接頭、作為擦拭物的棉紗線,棉紗線的一頭連接在連接頭上,棉紗線的另一頭連接在拖把桿上。在拖完地后,需要將棉紗線擰干,然而擰干后的棉紗線纏繞在一起,不利于拖地,而要將棉紗線手動整理開來又很麻煩且不衛(wèi)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棉紗線拖把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洗完后擰干后可棉紗線可散開來的棉紗線拖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棉紗線拖把,包括拖把桿、連接在所述拖把桿下端的連接頭、作為擦拭物的棉紗線,所述的拖把桿上套有升降套,所述的拖把桿與升降套之間設有單向傳動裝置,該單向傳動裝置使所述的升降套可在拖把桿上單向轉動;
所述的升降套上套有握套,所述的握套可在所述的升降套上軸向滑動,所述的握套與所述的升降套之間不可相對轉動;
所述的握套上鉸接有若干連接臂,所述的連接臂與所述的握套之間設有彈性裝置從而使得連接臂具有向外彈開的趨勢;所述升降套上開設有與所述的連接臂對應的穿口,所述的連接臂可穿入所述的穿口或穿過所述的穿口;
所述棉紗線的一頭連接在所述的連接頭上,所述棉紗線的另一頭連接在所述的連接臂上。
進一步,所述的單向傳動機構為:所述的拖把桿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升降套上方的定位套,所述的定位套上設有棘爪;所述升降套的內(nèi)壁設有棘齒圈,所述的升降套上升后所述的棘爪可與所述的棘齒圈配合。
進一步,所述的升降套上設有軸向的定位筋,所述的握套上設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筋位于所述的定位槽中。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臂鉸接在所述握套的下端。
進一步,所述握套的下端設有凸起扣腔,所述的凸起扣腔內(nèi)卡扣連接有鉸座,所述的連接臂鉸接在所述的鉸座上。
進一步,所述的彈性裝置為扭簧。
進一步,所述升降套的下端設有一圈凸肩,所述的穿口開設于所述的凸肩上。
進一步,所述的拖把桿上設有位于所述升降套下方的可對該升降套形成阻擋的下?lián)醐h(huán)。
進一步,所述升降套的上端設有可對所述握套形成阻擋的上擋環(huán)。
進一步,所述連接臂的外側面上設有向外傾斜的上斜面和向外傾斜的下斜面,所述的上斜面位于所述連接臂的頭部,所述的下斜面位于所述連接臂的尾部。
在使用時,需要將洗凈的棉紗線擰干時,將握套向上拉,從而將連接臂向上拉,使得連接臂進入到穿口中,并且連接臂收攏,此時棉紗線被拉伸,再轉動握套從而帶動升降套及連接臂轉動,使得棉紗線發(fā)生擰轉而被擰干。棉紗線被擰干后,向下推握套,使得連接臂下降,直至連接臂被推離穿口,此時在彈性裝置的作用下連接臂向外彈開,從而將棉紗線散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對棉紗線進行擰干,同時棉紗線擰干后可將棉紗線散開來,從而利于拖地。
附圖說明
圖1是連接臂在收攏狀態(tài)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連接臂在彈開狀態(tài)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升降套與拖把桿的配合示意圖。
圖4是握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升降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定位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圖6,一種棉紗線拖把,包括拖把桿1、連接在所述拖把桿1下端的連接頭2、作為擦拭物的棉紗線,所述的拖把桿1上套有升降套3,所述的拖把桿1與升降套3之間設有單向傳動裝置,該單向傳動裝置使所述的升降套3可在拖把桿1上單向轉動。
所述的升降套3上套有握套4,所述的握套4可在所述的升降套3上軸向滑動,所述的握套4與所述的升降套3之間不可相對轉動。本實施例中握套4與升降套3之間的具體配合方式為:所述的升降套3上設有軸向的定位筋5,所述的握套4上設有軸線的定位槽6,所述的定位筋5位于所述的定位槽6中。
所述的握套4上鉸接有若干連接臂7,所述的連接臂7與所述的握套4之間設有彈性裝置從而使得連接臂7具有向外彈開的趨勢,本實施例中該彈性裝置為扭簧8;所述升降套3上開設有與所述的連接臂7對應的穿口9,所述的連接臂7可穿入所述的穿口9或穿過所述的穿口9。
所述棉紗線的一頭連接在所述的連接頭2上,所述棉紗線的另一頭連接在所述的連接臂7上。
在使用時,需要將洗凈的棉紗線擰干時,將握套4向上拉,從而將連接臂7向上拉,使得連接臂7進入到穿口中,并且連接臂7收攏,此時棉紗線被拉伸,再轉動握套4從而帶動升降套3及連接臂7轉動,使得棉紗線發(fā)生擰轉而被擰干。棉紗線被擰干后,向下推握套4,使得連接臂7下降,直至連接臂7被推離穿口9,此時在扭簧8的作用下連接臂7向外彈開,從而將棉紗線散開。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臂7鉸接在所述握套4的下端:所述握套4的下端設有凸起扣腔10,所述的凸起扣腔10內(nèi)卡扣連接有鉸座11,所述的連接臂7鉸接在所述的鉸座11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單向傳動機構為:所述的拖把桿1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升降套3上方的定位套12,所述的定位套12上設有棘爪13;所述升降套3的內(nèi)壁設有棘齒圈14,所述的升降套3上升后所述的棘爪13可與所述的棘齒圈14配合。
本實施例中,所述升降套3的下端設有一圈凸肩15,所述的穿口9開設于所述的凸肩15上,所述的拖把桿1上設有位于所述升降套下方的可對該升降套形成阻擋的下?lián)醐h(huán)16,所述升降套3的上端設有可對所述握套4形成阻擋的上擋環(huán)17。當向下推握套4時,凸肩15可對握套4進行向下推行行程的限位、下?lián)醐h(huán)16可對升降套3運動下限進行限位、上擋環(huán)17可對握套的上拉行程進行限位。
采用上述結構時,需要將洗凈的棉紗線擰干時,將握套4向上拉,當握套4與上擋環(huán)17相頂后繼續(xù)上拉,從而將升降套3也一起上拉,使得定位套12進入升降套3中,實現(xiàn)棘爪13與棘齒圈14之間的配合。棉紗線被擰干后,向下推握套4,當握套4與升降套3下端的凸肩相抵后,繼續(xù)下推握套4,帶動升降套3下降,直至升降套3與下?lián)醐h(huán)16相抵。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臂7的外側面上設有向外傾斜的上斜面18和向外傾斜的下斜面19,所述的上斜面18位于所述連接臂7的頭部,所述的下斜面19位于所述連接臂7的尾部。上斜面和下斜面的意義在于:擰干棉紗線后在向下推握套時,連接臂7也被向下推,當連接臂7被下推至上斜面18抵在穿口上時,繼續(xù)向下推,可通過上斜面與穿口的相抵作用帶動升降套3下推,直至升降3套與下?lián)醐h(huán)16相抵,此時再用力下推握套4,使得連接臂7發(fā)生一定的形變,從而使連接臂7穿過穿口,此時連接臂7即彈開;然后向上拉握套4時,當連接臂7被上拉至下斜面19抵在穿口上時,繼續(xù)向上推,可通過下斜面19與穿口的相抵作用帶動升降套3上升,直至棘爪13與棘齒圈14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