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
背景技術:
直立式真空吸塵器(也稱為桿式真空吸塵器)一般包括主體和能在地面上移動的基座,基座的前端下底部帶有吸塵口,通過此吸塵口可以將待清潔地面上的灰塵和其他碎屑吸入到真空吸塵器內部。
為了使得該種直立式吸塵器能夠清潔非水平表面或者位于地板上方一定高度處的區(qū)域,通常此類直立式真立吸塵器在基座上還設置一輔助進氣端,用戶可以通過在輔助進氣端處連接一吸塵管(如吸塵軟管+吸塵硬管等)并利用該吸塵管進行清潔,在利用吸塵管進行清潔時,吸塵管一端部連接到輔助進氣端處、另一端部連接扁吸嘴等附件,用戶手持吸塵管即可進行清潔工作。
公開號為CN204133367U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直立式吸塵器,此真立式吸塵器中,動力部分3和連接頭4均設置在底座2的后部,連接頭4呈三通結構,包括第一吸口41、第二吸口42和出口43,第一吸口41至出口43處形成第一進氣通道,第二吸口42至出口43處形成第二進氣通道,第一進氣通道和第二進氣通道構成“三通管”結構。第一吸口41位于底座2的下底部,第二吸口42用于與外接吸塵管(圖中未示出)相連接。第二吸口42處設置有密封蓋44。該吸塵器具有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處于第一種工作狀態(tài)時,直立本體1位于傾斜位置,第一吸口41、出口43、進風口36依次連通,密封蓋44蓋在第二吸口42處,第二吸口42至出口43處的第二進氣通道被封閉;當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時,直立本體1位于豎直位置,密封蓋44離開第二吸口42,第二吸口42處連接外接吸塵管,第二吸口42、出口43、進風口36依次連通,外接吸塵管有部分管體沿第二進氣通道深入至第二進氣通道與第一進氣通道的連接處,外接吸塵管的該部分管體將第一進氣通道封堵,第一吸口41至出口43處的第一進氣通道被封閉。
此類直立式吸塵器由于動力部分3(即真空電機部)靠近第二吸口42處,兒童很容易打開蓋子,將手指或其他硬質異物從第二吸口42處插入到動力部分3處,此不僅容易找出安全隱患,而且異物也會卡到動力部分3的葉輪中,造成動力部件3部分損壞,從而影響直立式吸塵器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的真空吸塵器。
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真空吸塵器,包括能夠在待清潔上移動的基座、下部轉動設置在所述基座上的主機體,所述的基座包括基座殼體、設在所述基座殼體內的真空電機部,所述基座殼體上設置有朝向地面的吸塵口以及用于外接一吸塵管的輔助進氣端,所述的真空電機部具有氣流吸入端和氣流排出端,所述的輔助進氣端包括一用于供所述吸塵管一端部插入的連接管以及用于關閉所述連接管的蓋子,所述的吸塵口與所述的氣流吸入端之間設有第一風道,所述的連接管與所述的氣流吸入端之間設置有第二風道,所述的輔助進氣端處設置有一阻擋機構,所述的阻擋機構包括一活動設置在所述連接管內部的風道擋板,所述的風道擋板具有一攔截位置;當所述的風道擋板位于攔截位置時,所述的風道擋板至少有部分沿徑向橫在所述連接管內的;所述的阻擋機構還包括用于將所述的風道擋板鎖在所述的攔截位置上的鎖定件。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風道擋板轉動設置在所述的連接管內,所述的風道擋板還具有一釋放位置;當所述的風道擋板位于釋放位置時,所述的風道擋板緊貼在所述連接管的管壁處;當所述的風道擋板在所述的連接管內轉動時,所述的風道擋板在攔截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轉換。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吸塵管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能夠觸發(fā)所述的鎖定件解鎖的解鎖部。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吸塵管的至少一端部上設置有凸起,所述的解鎖部位于所述的凸起處。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鎖定件包括一第一斜面,所述的解鎖部包括一與所述的第一斜面相匹配的第二斜面;當所述的吸塵管插入到所述連接管內時,所述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抵緊,所述第二斜面推動所述的鎖定件移動,所述的鎖定件解鎖。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風道擋板中間具有貫通部,當所述的吸塵管插入到所述連接管內時,所述吸塵管上的第二斜面穿過所述的貫通部后與所述的第一斜面相抵緊。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鎖定件通過一彈簧支撐在所述的連接管上,當所述的風道擋板位于釋放位置時,所述的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連接管包括一側部開有缺口的管體以及固定罩在所述的管體外側的風道蓋板,所述的阻擋機構安裝在所述的風道蓋板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一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具有第一管部、第二管部以及第三管部,所述的第一管部與所述的氣流吸入端相連通,所述的第二管部與所述的吸塵口相連通,所述的第三管部與所述的連接管一體設置,當所述的吸塵管插入到所述的連接管內時,所述的第一風道被截斷,所述的第二風道貫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的真空電機部包括一馬達以及位于所述馬達一側且由所述馬達驅動轉動的葉輪,所述的葉輪封閉在一葉輪殼體內部,所述的氣流吸入端和所述的氣流排氣端均與所述的葉輪殼體內部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獲得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輔助進氣端處設置阻擋機構,使得在不需要利用輔助進氣端吸入氣流的時候,可以將連接管內部用風道擋板遮擋住,從而能有效防止用戶或兒童誤將手指伸入到真空電機部處,而且也能防止雜物、大顆粒等固體異物通過伸到真空電機處從而找出真空電機處被卡住,而且此阻擋機構的組成較為簡單,制造成本不高,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真空吸塵器的立體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基座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基座后側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管和三通管待裝配的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管、三通管以及阻擋機構三者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風道擋板處于釋放位置時,吸塵管、三通管以及阻擋機構三者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風道擋板處于攔截位置時,吸塵管、三通管以及阻擋機構三者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風道擋板從釋放位置向攔截位置轉換時,吸塵管、三通管以及阻擋機構三者的剖視示意圖;
其中:1、基座;2、主機體;11、基座殼體;12、輔助進氣端;13、真空電機部;14、滾刷腔;15、風管;16、三通管;131、馬達;132、葉輪;133、葉輪殼體;1311、氣流吸入端;1312、氣流排氣端;161、第一管部;162、第二管部;163、第三管部;164、蓋子;1631、缺口;1632、風道蓋板;17、阻擋機構;171、風道擋板;172、鎖塊;173、彈簧;1711、貫通部;174、樞軸;1721、鎖槽;1722、第一斜面;31、凸起;311、第二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予以詳細說明。
如附圖1所示的真空吸塵器100,它為一直立式吸塵器,主要由能夠在待清潔上移動的基座1和位于基座1上方的主機體2構成,主機體2的下部能夠轉動的連接在基座1的后部上。主機體2內設置有氣灰過濾裝置(圖中未示出),含塵氣流進入氣灰分離裝置后進行氣固分離,潔凈空氣逸出,固體灰塵留在氣灰分離裝置中。基座1包括一基座殼體11,基座殼體11的后部設置有輔助進氣端12。
如圖2所示,基座殼體11的內部位于后側的位置處設置有一真空電機部13,基座殼體11的前側設置有吸塵口(圖中未示出),吸塵口處設置有滾刷腔14,滾刷腔14內設置有一滾刷(圖中未示出)?;鶜んw11的內部在從吸塵口到真空電機部13之間設置有一風管15。真空電機部13的一側設置有一三通管16。
如圖3所示,真空電機部13包括一馬達131以及位于馬達131一側且由馬達131驅動轉動的葉輪132,葉輪132封閉在一葉輪殼體133內部,葉輪殼體133上設置有一氣流吸入端1311和氣流排氣端1312,氣流吸氣端1311位于葉輪殼體133的一側部,氣流排氣端1312位于葉輪殼體133的頂部(附圖2中所示),氣流吸入端1311和氣流排氣端1312均與葉輪殼體133的內部相連通。
如圖4所示,三通管16具有第一管部161、第二管部162以及第三管部163,第一管部161與氣流吸入端1311相連通,第二管部162與風管15相接并實現與吸塵口相連通,第三管部163,第三管部163用于外接一吸塵管3,第三管部163的管口處安裝有關閉第三管部163的蓋子164。吸塵口、風管15、第二管部162、第一管部161、氣流吸入端1311依次連通構成第一風道,第三管部163、第一管部162、氣流吸入端1311依次連通構成第二風道。本例的吸塵器具有兩種工作狀態(tài):當處于第一種工作狀態(tài)時,含塵氣流從第一風道進入,蓋子164蓋在第三管部163的管口處,第二風道被封閉;當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時,蓋子164離開第三管部163的管口處,第三管部163中插入吸塵管3,吸塵管3有部分管體深入至第二管部162和第三管部163的交界處,吸塵管3的部分管體將第二管部162封堵,含塵氣流無法從第一風道中流入。
如圖5所示,第三管部163的一側管體上開設有一缺口1631,缺口1631處設置有一風道蓋板1632。第三管體163的內部設置有一阻擋機構17,阻擋機構17包括風道擋板171、鎖塊172、彈簧173,風道擋板171的一側部通過一樞軸174鉸接在第三管體163的內壁上,風道擋板171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三管體163的內徑,即風道擋板171的另一側外邊緣與第三管體163的內壁面之間具有間隙。鎖塊172通過一彈簧173支撐在風道蓋板1632的內側,鎖塊172上設置有一鎖槽1721。鎖塊172上具有第一斜面1722,吸塵管3的下端部具有一凸起31,凸起31上具有與第一斜面1722相匹配的第二斜面311。風道擋板171具有攔截位置和釋放位置。
如圖6所示,此時風道擋板171處于攔截位置,風道擋板171中間具有貫通部1711,風道擋板171的沿徑向橫在第三管體163的內側,此時風道擋板171有一端部被所在鎖槽1721內,彈簧173處于自由狀態(tài),風道擋板171不能繞著樞軸174的軸心線轉動,該狀態(tài)下,用戶無法將手指深入到第三管體163的內部,從而保證了使用安全;而且大體積的固體垃圾也不會從第三管體163直接進入真空電機部,從而使得真空電機部的葉輪不會被卡死。
如圖7所示,此時風道擋板171處于釋放位置,風道擋板171繞著樞軸174的軸心線轉動到一側,風道擋板171緊貼在第三管體163的內管壁處,此時鎖塊172遠離風道擋板171,彈簧173處于壓縮狀態(tài),該狀態(tài)下,吸塵管3插入到第三管體163內部并與第二風道接通,由于可以借由吸塵管3進行吸塵。
如圖8所示,隨著吸塵管3插入到第三管部163內時,第二斜面311能夠與第一斜面1722抵緊,第二斜面311能夠觸發(fā)帶有第一斜面的鎖塊172解鎖,具體為:當吸塵管3插入到第三管體163內時,吸塵管3上的凸起31會穿過風道擋板171中間的貫通部1711,穿過貫通部1711后,凸起31上的第二斜面311會與鎖塊172上的第一斜面1722相貼緊,隨著吸塵管3的進一步深入,第二斜面311會推動第一斜面1722相外側移動,從而使得鎖塊172向外側移動,鎖塊172的移動將導致風道擋板171上的一端部從鎖槽1721中滑出,從而實現解鎖,風道擋板171將在吸塵管3的推動下相內側翻轉,最終進入釋放位置,吸塵管3將與第二風道相接通,從吸塵管3進入的含塵氣流將從第二風道進入吸塵器內部進行氣灰分離。
當無需吸塵管3進行工作時,拔出吸塵管3,鎖塊172將在彈簧173的作用下相內側移動復位,隨著鎖塊172的移動,風道擋板171將被推動相外側轉動,并最終使得風道擋板恢復到攔截位置。
本案的真空吸塵器,通過在輔助進氣端設置阻擋機構,保證了輔助進氣端的使用安全,而且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在使用時,不增加操作步驟,使用方便。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