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物料理機,尤其涉及具有熬煮功能的食物料理機。
背景技術:
諸如豆?jié){機類的食物料理機正廣泛受到家庭用戶的歡迎。一般而言,這類食物料理機都具有食物粉碎、加熱等功能,可以實現食材的自動烹飪,從而給用戶的生活帶來便利。
此類食物料理機包括機頭和杯體組件,機頭包括帶刀頭的粉碎裝置,工作時,食材放置于杯體組件內,機頭蓋在杯體組件上,形成密封的工作腔體,刀頭一般在高于常溫的溫度下對食材進行加工,機頭或者杯體組件帶加熱模塊對食材進行熬煮。為了防止過熱,食物料理機配置有側圍探頭,測溫探頭安裝在杯體組件的杯桶上或者安裝在機頭的不銹鋼下蓋上。
安裝在杯桶上的測溫探頭有安裝孔和焊接用支架,測溫探頭安裝在支架上,測溫探頭的頭部穿過支架伸入到食材混合料內,以測得食材中的溫度。這種結構需要在杯桶上鉆孔,焊接支架時會導致杯桶內部有明顯的焊點。測溫探頭固定在機頭的不銹鋼下蓋上的結構,是通過將探頭擠壓方式進行固定的,這樣如果擠壓的力不夠,也很容易漏水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物料理機,其具有容易安裝的測溫探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機,包括機頭和杯體組件,所述機頭適合于蓋合于所述杯體組件上,所述機頭包括安裝馬達的下蓋以及與該馬達的馬達軸連接的刀頭,所述下蓋的底面設置至少一個擾流片,所述擾流片布置在所述刀頭的周邊,所述擾流片上安裝有測溫探頭。
所述擾流片內部具有排線通道,所述機頭內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測溫探頭的導線通過所述排線通道,電性連接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測溫探頭具有探頭本體,所述擾流片具有螺紋孔,所述測溫探頭具有螺紋接頭,所述螺紋接頭連接所述螺紋孔,所述探頭本體和所述擾流片的之間設置環(huán)繞所述螺紋孔的密封元件。
所述測溫探頭還成一體地連接著防干燒探頭。
所述測溫探頭為熱敏電阻。
所述測溫探頭安裝在所述擾流片的底端壁,并進一步穿過所述底端壁。
所述擾流片朝向所述刀頭的一側設有切削刃,所述刀頭和所述切削刃配合切削食物。
所述擾流片面向所述刀頭的側面為波浪形或鋸齒形。
所述擾流片呈中空體,由左側壁、右側壁、前側壁、后側壁以及下端壁圍成,其上端開放并與所述下蓋密封連接。
所述下端壁具有位于內側的、沖壓成型的接套,所述螺紋孔形成于所述接套內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溫控探頭設置在擾流片之上,這樣無需在內桶上鉆孔,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yōu)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圖1為食物料理解處于機頭和杯體相分離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2為該食物料理機的剖視圖。
圖3為該食物料理機的擾流片的剖視立體圖。
圖4為該擾流片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附圖均僅作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條件繪制的,并且不應該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實際要求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
圖1和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和圖4分別單獨顯示了擾流片及其上適合于安裝測溫模塊的結構。如圖所示,一種豆?jié){機1包括機頭11和杯體組件12,機頭11適于蓋合于杯體組件12上。機頭11從上至下依次包括提手13、控制器14、內蓋組件15、馬達16和下蓋17。其中控制器14與馬達16電連接且馬達16適于安裝在下蓋17內。馬達16的輸出軸18向下伸出下蓋17的底面,在輸出軸18的輸出端安裝有刀頭19。杯體組件12包括外桶110和設置在該外桶110內的內桶111,外桶110的上沿與內桶111的上沿相互密封配合。刀頭19定位于內桶111的底部。
在食物料理機的一般工作模式下,用戶先食材放置于杯體組件12中,同時加入水,然后將機頭11蓋合于杯體組件12之上,再通過機頭11提供的人機交互界面調用食物料理機的程序,例如制取豆?jié){或者米糊等,然后啟動食物料理機。機頭11中搭載的控制器14接收來自人機交互界面提供的指令,然后向底馬達16發(fā)出指令,控制馬達16工作,馬達16可以分時地在不同轉速下帶動粉碎組件工作,將杯體組件12內的食材粉碎,該粉碎可以是在設定時間、設定溫度下開始。馬達16將動力傳遞給輸出軸18,輸出軸18旋轉,刀頭19在輸出軸18的帶動下旋轉,對內桶111內的帶有食材的液體進行攪打粉碎。
工作時,刀頭19旋轉形成一旋轉面,該旋轉面的垂直投影可以被下蓋17的底面的垂直投影覆蓋。換言之,由于輸出軸18設置在下蓋17的中心位置,輸出軸18大致與下蓋17的中心重合。刀頭19旋轉形成一旋轉面的直徑可以設置成小于下蓋17的底面直徑。由此下蓋17的底面可以完全覆蓋刀頭19的旋轉面,當刀頭19旋轉帶起的水流可以被下蓋17的底面覆蓋,從而形成對旋轉水流的下壓作用,使得水流中的食材例如大豆增加與刀頭19碰撞接觸的機會。在另一實施例,刀頭19旋轉形成一旋轉面的直徑可以等于或略大于下蓋17的底面直徑。
在下蓋17的底面設有多個擾流片112。擾流片112斜著向下延伸,越向下,離刀頭16的距離越遠,在刀頭19所在的平面,各個擾流片112布置在刀頭19形成的旋轉面的周邊。在一實施例中,擾流片112焊接固定在下蓋17的底面。在豆?jié){機1工作時,馬達16帶動刀頭19旋轉,由于擾流片112具有一定的寬度和高度,刀頭19帶起的旋轉水流受到擾流片112的阻力,該旋轉水流容易將食材帶入到刀頭19形成的旋轉面內,增加食材與刀頭19碰撞接觸的機會。
豆?jié){機1通過上述結構,使刀頭19與擾流片112相互配合,從而增加食材與刀頭19碰撞接觸的機會,提高食材的粉碎效率。通過該種方式制得的豆?jié){更細膩,口感更好。
下蓋17的底面至內桶111的底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為35mm~80mm。當下蓋17的底面至內桶111的底面的垂直距離被收縮至一個較短的距離內,則馬達16可以選用相對較短的輸出軸18。與較長的輸出軸比較,提高了馬達16穩(wěn)定性,降低了噪音且提高了馬達16的使用壽命。下蓋17的底面至內桶111的底面的垂直距離優(yōu)選為70mm。
在下蓋17底面的擾流片112至內桶111的內壁的最短距離為8mm~35mm。在豆?jié){機1工作時,刀頭19高速旋轉時會將食材吸到刀頭19形成的旋轉面內,當食材與擾流片112碰撞后部分食材會吸引到刀頭19形成的旋轉面內,另一部分食材則會進入擾流片112至內桶111的內側壁之間的區(qū)域,如果該最短距離控制在8mm~35mm,使得該區(qū)域的尺寸適合于增加食材被吸到刀頭19的旋轉面被刀頭19粉碎的幾率,粉碎效果好。
擾流片112的底端至內桶111的底面的垂直距離為5mm~20mm。垂直距離過大會影像擾流片112的擾流效果,垂直距離過小,則容易在異常電壓制漿時出現卡豆等情況。優(yōu)選地,垂直距離選擇15mm,不但可以避免卡豆問題,且可以增加內桶111底部的水流循環(huán)效果。刀頭19與內桶111的底面的垂直距離為15mm~20mm。
圖3和圖4是圖2中的擾流片的結構示意圖。擾流片112為具有左側壁1121、右側壁1122、前側壁1124、后側壁1123以及下端壁1125圍成,其上端開放并與下蓋17密封連接。結合圖1至圖4,擾流片112朝向刀頭19的一側即圖3所示的左側壁1122上設有切削刃113,刀頭19旋轉時形成旋轉面,該旋轉面靠近擾流片112的切削刃113,在刀頭19和切削刃113配合下,完成對食材的粉碎。左側壁1122為鋸齒形或波浪形,其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置成切削刃113。該種結構使得食材在經過切削刃113和刀頭19的旋轉面時,在切削刃113和刀頭19的旋轉面之間形成徑向剪切力,類似于剪刀對食材進行剪切,食材容易被切細,粉碎效果更佳。
切削刃113與刀頭19的旋轉面周邊的垂直距離為0.9mm~10mm。調整切削刃113與刀頭19的旋轉面周邊的垂直距離,以獲得較強的徑向剪切力。根據實際測試,當垂直距離設置為1mm時,切削刃113與刀頭19的旋轉面之間形成的擠壓效果最優(yōu)。
擾流片112的下端壁1125具有在該下端壁1125上沖壓成型的接套1126。接套1126的內壁形成螺紋孔。如圖2所示,溫控探頭包括探頭本體201和螺紋接頭200,螺紋接頭200與該螺紋孔連接,探頭本體201和下端壁1125之間可以夾設圍繞該螺紋孔的密封元件,密封元件需要密封壓力通過螺紋連接產生的拉力經過探頭本體201施加,這樣杯體內的物料就不會進入到螺紋孔中。溫控探頭的導線202從該螺紋接頭200處引出,擾流片112的中空接頭提供排線通道,導線202就從該排線通道接入到下蓋17中,然后再通往控制器14。溫控探頭可以是熱敏電阻,也可以是熱敏電阻同時與防干燒探頭做成一體的結構。溫控探頭設置在擾流片112之上,這樣無需在內桶111上鉆孔,也無需在下蓋17上安裝溫控探頭。并且溫控探頭設置在擾流片112的底端,更接近內桶111的底部,即便食材量少,也能測得食材的溫度。
在另一實施例中,溫控探頭的安裝位置在擾流片112上可以略微變化,例如設置在側壁而不是端壁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溫控探頭上可以設置螺紋孔,而擾流片上可以設置螺紋接頭。
本實用新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例如在溫控探頭與擾流片的連接還可以是過盈配合、卡接或者粘接等。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