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烹飪器具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驅(qū)動機構、驅(qū)動機構、鍋蓋組件及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電壓力鍋基本都是帶壓力的烹飪方式,采用帶壓力的烹飪方式使得烹飪后的食物煮得太爛,相比飯煲煮飯效果易出現(xiàn)色澤暗淡,造成口感較差,使得烹飪綜合效果不夠理想?,F(xiàn)有技術中通過采用電磁閥進行排氣泄壓達到無壓烹飪效果,該種方式結構復雜、可靠性低、生產(chǎn)成本高。進一步地,現(xiàn)有技術中電飯煲中的排氣閥和泄壓閥的驅(qū)動機構結構復雜,容易造成部件冗余,使得該驅(qū)動機構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容易發(fā)生卡死造成驅(qū)動機構失效,容易造成烹飪器具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驅(qū)動機構、鍋蓋組件及烹飪器具,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驅(qū)動機構的結構復雜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驅(qū)動機構,包括:操作部;杠桿部,杠桿部可活動地與安裝基礎相連接,操作部可驅(qū)動杠桿部地設置;其中,杠桿部具有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杠桿部可從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并從第一位置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至第一工作位置,杠桿部可從初始位置沿第三方向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方向與第三方向具有夾角。
進一步地,杠桿部包括:杠桿,操作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以使杠桿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或者,操作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以使杠桿沿第三方向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
進一步地,操作部包括:第一按鍵,第一按鍵具有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一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一準備位置。
進一步地,操作部還包括:第二按鍵,第二按鍵具有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二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二準備位置。
進一步地,第一按鍵包括:按鍵本體;第一頂柱,第一頂柱的第一端與按鍵本體相連接,第一頂柱的第二端為自由端,第一頂柱的第二端的頭部設置有第一斜面。
進一步地,杠桿包括:杠桿本體,杠桿本體上開設有凹槽,凹槽的槽壁上設置有與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當?shù)谝豁斨?qū)動杠桿時,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相貼合并帶動杠桿本體沿第一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操作部包括第二按鍵,第一按鍵還包括第二頂柱,第二按鍵包括第三頂柱,第一頂柱位于第二頂柱和第三頂柱之間。
進一步地,杠桿包括:杠桿本體;連接部,連接部設置于杠桿本體上,杠桿本體通過連接部與安裝基礎上設置的限位部相連接。
進一步地,限位部包括:限位部上開設有限位槽,連接部通過限位槽與限位部相連接,當操作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部轉(zhuǎn)動,使杠桿的第二端沿第三方向運動,和/或,當操作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滑動。
進一步地,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凸起和第二連接凸起,第一連接凸起與第二連接凸起對稱地設置于杠桿本體上。
進一步地,杠桿還包括:杠桿本體;頂桿,頂桿設置于杠桿本體上并沿豎直方向延伸。
進一步地,驅(qū)動機構還包括:推桿,推桿的第一端可活動地設置于安裝基礎上,當杠桿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杠桿與推桿相連接,當杠桿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時,杠桿與推桿相脫離。
進一步地,驅(qū)動機構還包括:第一復位彈簧,第一復位彈簧的第一端與杠桿相連接,第一復位彈簧的第二端與安裝基礎相連接,當杠桿從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時,第一復位彈簧使杠桿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一工作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鍋蓋組件,包括驅(qū)動機構,驅(qū)動機構為上述的驅(qū)動機構。
進一步地,包括:鍋蓋本體,鍋蓋本體形成安裝基礎;排氣部,設置于鍋蓋本體上;排氣操作部,設置于鍋蓋本體上,排氣操作部可驅(qū)動排氣部地設置,排氣部在烹飪過程中具有可排氣的排氣位置或關閉排氣的關閉位置,排氣操作部形成驅(qū)動機構的操作部。
進一步地,排氣操作部包括:按壓部;杠桿,按壓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使杠桿的第二端驅(qū)動排氣部,以使排氣部位于排氣位置,或者,按壓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使杠桿的第二端驅(qū)動排氣部,以使排氣部位于關閉位置。
進一步地,杠桿還包括:第一復位彈簧,第一復位彈簧的第一端與杠桿相連接,第一復位彈簧的第二端與鍋蓋本體相連接。
進一步地,按壓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以使杠桿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驅(qū)動排氣部,以使排氣部位于排氣位置,或者,按壓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使杠桿沿水平方向移動并使排氣部位于關閉位置。
進一步地,按壓部包括:第一按鍵,第一按鍵具有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一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一準備位置。
進一步地,按壓部還包括:第二按鍵,第二按鍵具有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二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二準備位置。
進一步地,按壓部還包括:第二按鍵,第二按鍵具有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二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的第二準備位置,第一按鍵與第二按鍵各自獨立地工作。
進一步地,第一按鍵包括:按鍵本體;第一頂柱,第一頂柱的第一端與按鍵本體相連接,第一頂柱的第二端為自由端,第一頂柱的第二端的頭部設置有第一斜面。
進一步地,杠桿包括:杠桿本體,杠桿本體上開設有凹槽,凹槽的槽壁上設置有與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當?shù)谝豁斨?qū)動杠桿時,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相貼合并帶動杠桿本體沿水平方向移動,水平方向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進一步地,按壓部還包括第二按鍵,第一按鍵還包括第二頂柱,第二按鍵包括第三頂柱,第一頂柱位于第二頂柱和第三頂柱之間。
進一步地,杠桿還包括:連接部,連接部設置于杠桿本體上,杠桿本體通過連接部與鍋蓋本體可活動地相連接。
進一步地,鍋蓋本體包括:限位部,杠桿本體通過連接部與限位部相連接。
進一步地,限位部包括:限位部上開設有限位槽,連接部通過限位槽與限位部相連接,當按壓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部相對轉(zhuǎn)動,使杠桿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移動,豎直方向為第三方向,和/或,當按壓部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部在水平方向滑動。
進一步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上均具有限位槽,第一限位筋與第二限位筋相對設置,杠桿本體通過限位部與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相連接,杠桿本體位于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之間。
進一步地,連接部包括第一連接凸起和第二連接凸起,第一連接凸起與第二連接凸起對稱地設置于杠桿本體上。
進一步地,排氣部包括:排氣閥,第二按鍵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時,杠桿的第二端推動排氣閥至排氣位置。
進一步地,杠桿還包括:頂桿,頂桿設置于杠桿本體上,杠桿通過頂桿將排氣閥頂起至排氣位置。
進一步地,排氣部還包括:浮子;推桿,推桿的第一端可活動地設置于鍋蓋本體上,推桿的第二端用于卡接杠桿,當排氣部位于排氣位置時,推桿的第二端將浮子限位于推桿的第二端的下方以使浮子位于排氣位置。
進一步地,浮子具有的浮子關閉位置,當排氣部位于關閉位置時,浮子位于浮子關閉位置,推桿上開設有讓位孔,當浮子位于浮子關閉位置時,推桿的第二端與杠桿相脫離,浮子的頂端從讓位孔中穿出。
進一步地,杠桿的第二端上設置有卡口,推桿的第二端上設置有與卡口相配合的卡接凸塊。
進一步地,排氣部還包括:第二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與推桿相連接。
進一步地,推桿還包括:定位桿,定位桿的第一端與推桿本體相連接,定位桿的第二端為自由端并向鍋蓋本體的外側(cè)延伸,第二復位彈簧套設于定位桿上。
進一步地,推桿還包括:觸頭,觸頭設置于定位桿的第一端上并向鍋蓋本體的內(nèi)側(cè)延伸,當鍋蓋本體帶動觸頭轉(zhuǎn)動至鍋蓋與鍋體相分離的位置時,觸頭帶動推桿向外移動以使杠桿與推桿相脫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包括鍋蓋組件,鍋蓋組件為上述的鍋蓋組件。
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該驅(qū)動機構包括操作部和杠桿部。杠桿部可活動地與安裝基礎相連接,操作部可驅(qū)動杠桿部地設置。其中,杠桿部具有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杠桿部可從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并從第一位置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至第一工作位置,杠桿部可從初始位置沿第三方向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方向與第三方向具有夾角。通過操作部驅(qū)動杠桿,使得該杠桿部在不同方向上能夠具有多個工作位置。由于該驅(qū)動機構只包括操作部和杠桿部,使得該驅(qū)動機構的結構簡單,不會造成部件冗余的情況,即有效地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驅(qū)動機構容易發(fā)生卡死的情況。提高了該驅(qū)動機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鍋蓋組件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中排氣操作部及排氣部處于排氣狀態(tài)時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圖1中排氣操作部及排氣部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圖1中排氣操作部的爆炸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5示出了圖1中鍋蓋組件的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圖5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了圖1中操作部的處于初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示出了圖1中操作部的處于按鍵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9示出了圖1中操作部和排氣部處于初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示出了圖1中第二按鍵處于按鍵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示出了圖1中第一按鍵處于按鍵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示出了圖1中第一按鍵處于復位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示出了圖1中鍋蓋與鍋體盒蓋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示出了圖1中鍋蓋與鍋體開蓋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鍋蓋本體;11、限位部;111、限位凸起;1111、限位槽;1112、第一限位筋;1113、第二限位筋;
12、鍋牙;
20、排氣部;
21、排氣閥;
22、浮子;
23、推桿;231、讓位孔;232、卡接凸塊;233、定位桿;234、觸頭;
24、第二復位彈簧;
30、排氣操作部;
31、按壓部;311、第一按鍵;3111、第一頂柱;3112、第一斜面;3113、第二頂柱;
312、第二按鍵;3121、第三頂柱;
32、杠桿;321、凹槽;3211、第二斜面;
322、連接部;3221、第一連接凸起;3222、第二連接凸起;
323、頂桿;324、卡口;325、第一復位彈簧;326、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jù)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shù)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shù)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qū)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術語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例如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qū)嵤?。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tǒng)、產(chǎn)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qū)τ谶@些過程、方法、產(chǎn)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zhuǎn)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現(xiàn)在,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根據(jù)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可以由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并且不應當被解釋為只限于這里所闡述的實施方式。應當理解的是,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使得本申請的公開徹底且完整,并且將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構思充分傳達給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有可能擴大了層和區(qū)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將省略對它們的描述。
結合圖1至圖14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驅(qū)動機構。
具體地,驅(qū)動機構包括操作部和杠桿部。杠桿部可活動地與安裝基礎相連接,操作部可驅(qū)動杠桿部地設置。其中,杠桿部具有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杠桿部可從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并從第一位置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至第一工作位置,杠桿部可從初始位置沿第三方向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方向與第三方向具有夾角。
在本實施例中,采用杠桿原理,使得該驅(qū)動機構能夠在不同方向上實現(xiàn)多種工作位置,增加了該驅(qū)動機構的實用性。該驅(qū)動機構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其中,如圖2所示,杠桿部包括杠桿32。操作部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以使杠桿32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蛘?,操作部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以使杠桿32沿第三方向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
如圖2所示,操作部包括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第一按鍵311具有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一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一準備位置。第二按鍵312具有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二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二準備位置。操作部采用兩個按鍵的設置方式,可以根據(jù)當杠桿32所處的位置情況按壓相應的按鍵以實現(xiàn)杠桿32實現(xiàn)工作的目的,增加了該驅(qū)動機構的實用性和可靠性以及靈活性。其中,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相互獨立設置,當然,在保證按壓其中一個按鍵時另一個按鍵對杠桿的工作狀態(tài)不產(chǎn)生干涉時也可以將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設置成協(xié)同工作的方式。
如圖4所示,第一按鍵311包括按鍵本體和第一頂柱3111。第一頂柱3111的第一端與按鍵本體相連接,第一頂柱3111的第二端為自由端,第一頂柱3111的第二端的頭部設置有第一斜面3112。其中,為了使得杠桿能夠與第一按鍵311實現(xiàn)更好的配合,在杠桿本體上開設有凹槽321。凹槽321的槽壁上設置有與第一斜面3112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211,當?shù)谝豁斨?111驅(qū)動杠桿32時,第一斜面3112與第二斜面3211相貼合并帶動杠桿本體沿第一方向移動。當?shù)谝豁斨?111停止驅(qū)動杠桿32時,即撤銷施加于第一頂柱3111上的力時,此時,第一按鍵311處于復位移動狀態(tài),而杠桿隨著第一按鍵311移動而逐漸沿第二方向移動。
其中,第一按鍵311還包括第二頂柱3113。第二按鍵312包括第三頂柱3121,第一頂柱3111位于第二頂柱3113和第三頂柱3121之間。這樣設置可以使得第二頂柱3113和第三頂柱3121能夠分別作用于杠桿本體上以達到驅(qū)動杠桿的目的。
為了增加杠桿的安裝穩(wěn)定性,杠桿本體還包括連接部322。連接部322設置于杠桿本體上,杠桿本體通過連接部322與安裝基礎上設置的限位部11相連接。
為了使杠桿能夠具有多個方向的不同的工作位置,將限位部設置成具有限位槽1111的結構形式,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大杠桿的活動空間。連接部322通過限位槽1111與限位部11相連接,當操作部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部11轉(zhuǎn)動,使杠桿32的第二端沿第三方向運動。當然,操作部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也可以相對限位部11沿第一方向滑動。其中,杠桿沿第三方向運動時,杠桿可以從初始位置先運動至第一位置,然后直接從第一位置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杠桿沿第三方向運動時,杠桿還可以從初始位置先運動至第一位置,然后再從第一位置沿第二方向移動一段距離后再沿第三方向運動至第二工作位置。
具體地,連接部322包括第一連接凸起3221和第二連接凸起3222,第一連接凸起3221與第二連接凸起3222對稱地設置于杠桿本體上。這樣設置能夠有效地增加杠桿與安裝基礎的連接穩(wěn)定性。
杠桿32還包括頂桿323。頂桿323設置于杠桿本體上并沿豎直方向延伸。這樣設置能夠使得杠桿通過頂桿323移動至預設的第二工作位置。
為了進一步地提高驅(qū)動機構的實用性,該驅(qū)動機構還包括推桿23。推桿23的第一端可活動地設置于安裝基礎上,當杠桿3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杠桿32與推桿23相連接,當杠桿3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時,杠桿32與推桿23相脫離。
為了進一步地提高該驅(qū)動機構的靈活性和可靠性,該驅(qū)動機構還包括第一復位彈簧325。第一復位彈簧325的第一端與杠桿32相連接,第一復位彈簧325的第二端與安裝基礎相連接,當杠桿32從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時,第一復位彈簧325使杠桿3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一工作位置。
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鍋蓋組件。該鍋蓋組件包括鍋蓋本體10、排氣部20和排氣操作部30。排氣部20設置于鍋蓋本體10上。排氣操作部30設置于鍋蓋本體10上,排氣操作部30可驅(qū)動排氣部20地設置,排氣部20在烹飪過程中具有可排氣的排氣位置或關閉排氣的關閉位置。其中,鍋蓋本體10形成安裝基礎,排氣操作部30形成所述驅(qū)動機構的所述操作部。
在本實施例中,在鍋蓋本體上設置排氣部,通過排氣操作部驅(qū)動排氣部,以使具有該鍋蓋組件的烹飪器具在烹飪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無壓力烹飪模式(此時排氣部處于排氣位置)和實現(xiàn)高壓烹飪模式(此時排氣部處于關閉位置)。用戶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食物選擇不同的烹飪模式對食物進行蒸煮,有效地防止食物被煮爛的情況,提高了食物的口感。該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靠。其中,當排氣部20在開始烹飪時就處于排氣位置時,此時實現(xiàn)的無壓烹飪模式。當然,也可以在烹飪進行到一定時間后可以通過操作部使排氣部位于排氣位置,此時也可以實現(xiàn)無壓烹飪模式。
如圖2所示,排氣操作部30包括按壓部31和杠桿32。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使杠桿32的第二端驅(qū)動排氣部20,以使排氣部20位于排氣位置,當然,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也可以使杠桿32的第二端驅(qū)動排氣部20,以使排氣部20位于關閉位置。這樣設置能夠通過按壓部31控制排氣部20的打開和關閉,提高了內(nèi)鍋內(nèi)實現(xiàn)有壓蒸煮或無壓蒸煮的蒸煮模式,提高了排氣部20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如圖2和圖3所示,杠桿32還包括第一復位彈簧325,第一復位彈簧325的第一端與杠桿32相連接,第一復位彈簧325的第二端與鍋蓋本體10相連接。這樣設置能夠使得通過按壓部31按壓杠桿32進行排氣操作后,杠桿32能夠及時地復位至初始位置以方便下一次驅(qū)動杠桿32切換排氣部20的排氣模式做準備。
再請參照圖2和圖3所示,按壓部31包括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第一按鍵311具有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一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一準備位置。第二按鍵312具有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二驅(qū)動位置以及具有準備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的第二準備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第一按鍵311與第二按鍵312設置成各自獨立地工作。其中,第一準備位置和第二準備位置可以是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的初始位置。這樣設置使得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分別實現(xiàn)驅(qū)動不同的排氣部件以切換排氣部的排氣模式。
具體地,如圖4所示,第一按鍵311包括按鍵本體和第一頂柱3111。第一頂柱3111的第一端與按鍵本體相連接,第一頂柱3111的第二端為自由端,第一頂柱3111的第二端的頭部設置有第一斜面3112。這樣設置能夠使得通過按壓第一按鍵311時可以通過設置在第一頂柱3111 的第二端的頭部的第一斜面3112帶動杠桿32沿水平方向移動,當杠桿32在第一頂柱3111的驅(qū)動下發(fā)生移動時,松開第一按鍵311時,第一按鍵311在第一復位彈簧325的作用下恢復至初始位置。
進一步地,為了使得第一按鍵311與杠桿32實現(xiàn)更好的配合,將杠桿32設置成包括杠桿本體。杠桿本體上開設有凹槽321,凹槽321的槽壁上設置有與第一斜面3112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211,當?shù)谝豁斨?111驅(qū)動杠桿32時,第一斜面3112與第二斜面3211相貼合并帶動杠桿本體沿水平方向向后移動。其中,水平方向為上述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再請參照圖4所示,第一按鍵311還包括第二頂柱3113,第二按鍵312包括第三頂柱3121,第一頂柱3111位于第二頂柱3113和第三頂柱3121之間。這樣設置使得第二頂柱3113和第三頂柱3121分別驅(qū)動位于凹槽321兩側(cè)的杠桿本體以達到驅(qū)動杠桿的目的。這樣設置使得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的結構更加簡單,操作起來更加簡便,且可靠性強。
杠桿32還包括連接部322。連接部322設置于杠桿本體上,杠桿本體通過連接部322與鍋蓋本體10可活動地相連接。這樣設置能夠增加杠桿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按鍵在驅(qū)動杠桿的過程中杠桿不會發(fā)生跑偏以使驅(qū)動失效的問題。
具體地,連接部322包括第一連接凸起3221和第二連接凸起3222。第一連接凸起3221與第二連接凸起3222對稱地設置于杠桿本體上。這樣設置進一步地增加了杠桿32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如圖1至圖4所示,排氣部20包括排氣閥21。第二按鍵312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32的第二端推動排氣閥21至排氣位置。這樣設置能夠通過第二按鍵312控制排氣閥21的處于排氣狀態(tài),提高了排氣閥21切換至排氣狀態(tài)的可靠性。
其中,杠桿32還包括頂桿323。頂桿323設置于杠桿本體上,杠桿32通過頂桿323將排氣閥21頂起至排氣位置。即當?shù)诙存I312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32的第二端通過頂桿323將排氣閥21頂起至排氣位置。
進一步地,排氣部20還包括浮子22和推桿23。浮子22具有的浮子關閉位置,當排氣部20位于關閉位置時,浮子22位于浮子關閉位置。推桿23的第一端可活動地設置于鍋蓋本體10上,推桿23的第二端用于卡接杠桿32,當排氣部20位于排氣位置時,推桿23的第二端將浮子22限位于推桿23的第二端的下方以使浮子22位于排氣位置。推桿23上開設有讓位孔231,當浮子22位于浮子關閉位置時,推桿23的第二端與杠桿32相脫離,浮子22的頂端從讓位孔231中穿出。即通過推桿23和杠桿32的配合將浮子22限位于推桿23的下方以使浮子22處于持續(xù)排氣狀態(tài)。增加了該鍋蓋組件實現(xiàn)無壓力烹飪食物更加可靠。
具體地,杠桿32的第二端上設置有卡口324。推桿23的第二端上設置有與卡口324相配合的卡接凸塊232。這樣設置能夠使得杠桿32與推桿23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并增加了杠桿32與推桿23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排氣部20還包括第二復位彈簧24。第二復位彈簧24與推桿23相連接。第二復位彈簧24能夠使得當杠桿32的第二端朝向推桿23的第二端推動時,第二復位彈簧24向推桿23施加預緊力以使杠桿32的第二端上的卡口324卡在推桿23的第二端的卡接凸塊232上。
為了方便第二復位彈簧24安裝,推桿23上還設置了定位桿233。定位桿233的第一端與推桿本體相連接,定位桿233的第二端為自由端并向鍋蓋本體10的外側(cè)延伸,第二復位彈簧24套設于定位桿233上。
如圖5所示,推桿23還包括觸頭234。觸頭234設置于定位桿233的第一端上并向鍋蓋本體10的內(nèi)側(cè)延伸,當鍋蓋本體10帶動觸頭234轉(zhuǎn)動至鍋蓋與鍋體相分離的位置時,觸頭234帶動推桿23向外移動以使杠桿32與推桿23相脫離。具體地,如圖13和14所示,當沿箭頭方向旋轉(zhuǎn)鍋蓋時,當觸頭234與鍋體的鍋牙12相接觸時,推桿23向外移動,且推桿23與杠桿相脫離。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利用雙按健實現(xiàn)有壓和無壓模式的切換。第二按鍵按下,通過杠桿與推板連桿即推桿相作用卡住,推板連桿擋住浮子上浮,杠桿頂起限壓閥,保持限壓閥、浮子持續(xù)排氣狀態(tài),進入無壓烹飪模式。切換第一按鍵按下或開蓋即通過觸頭的作用,杠桿復位解鎖,可以取消無壓烹飪模式恢復默認高壓模式,實現(xiàn)雙復位,同時可實現(xiàn)手動排氣,提高電壓力鍋的使用便利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該烹飪器具包括鍋蓋組件。該鍋蓋組件為上述實施例中的鍋蓋組件。具體地,烹飪器具由鍋身、鋼蓋、內(nèi)蓋、面蓋、第一按鍵、第二按鍵、杠桿、限壓閥、浮子、推板連桿、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等組成實現(xiàn)。第二按鍵按下,第二按鍵的圓桿將杠桿一端壓下,另一端頂起限壓閥,同時帶動推板連桿后退與杠桿另一端卡住后,在第二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彈,達到杠桿與推板連桿互鎖效果,在第二復位彈簧作用下卡住杠桿,不讓杠桿彈回復位,達到推板連桿限制浮子作用,杠桿頂柱頂起限壓閥,使限壓閥和浮子一直保持排氣狀態(tài),進入無壓烹飪模式,避免噴水或者溢出,提高產(chǎn)品安全性。第一按鍵按下,按鍵斜頂柱即第一頂柱將沿著杠桿的斜槽即凹槽移動,第一復位彈簧作用下帶動杠桿往后發(fā)生移動,使桿與推板連桿相卡住的一端解鎖脫離出來,此時浮子可受鍋內(nèi)壓力頂起,限壓閥壓下,恢復閉合狀態(tài),功能模式由無壓模式恢復壓力鍋模式,達到復位效果。不按下第一復位彈簧時,旋轉(zhuǎn)開蓋,可使杠桿復位,實現(xiàn)復位到高壓模式的效果。高壓烹飪工作后,可按第一按鍵,此時只有杠桿兩端上下移動,起到頂限壓閥作用,達到手動排氣效果。
電壓力鍋工作前,按下第二按鍵,使推板連桿限制浮子頂起,杠桿頂起限壓閥,達到排氣效果,進入無壓烹飪模式,按下第一按鍵或旋轉(zhuǎn)開蓋可使按鍵復位取消無壓烹飪電飯煲烹飪模式,可手動排氣。通過排氣泄壓裝置可實現(xiàn)電壓力鍋無壓工作及電飯煲功能選擇模式,提高其使用的多功能性和便利性。
具體地,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以使杠桿32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驅(qū)動排氣部20,以使排氣部20位于排氣位置。當然,也可以通過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使杠桿32沿水平方向移動并使排氣部20位于關閉位置。其中,豎直方向為上述的第三方向。
如圖7和圖8所示,第一按鍵和第二按鍵均與杠桿均處于初始位置,當用手驅(qū)動第一按鍵311時,杠桿32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向上移動,當松開手停止驅(qū)動第一按鍵311時,在第一復位彈簧的作用下,杠桿32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向下移動并回復至初始位置。為了使得第一復位彈簧的可靠性,在杠桿32上設置凸起326(參見圖4),第一復位彈簧的一端套設在凸起326,第一復位彈簧的另一端與鍋蓋相連接。
如圖6所示,為了增加杠桿與鍋蓋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鍋蓋本體10包括限位部11,杠桿本體通過連接部322與限位部11相連接。
進一步地,限位部11可以包括限位凸起111。限位凸起111上開設有限位槽1111,連接部322通過限位槽1111與限位凸起111相連接,當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以連接部322與限位槽1111的接觸面為轉(zhuǎn)動支撐面,使杠桿32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移動,其中,豎直方向為上述中的第三方向?;蛘撸敯磯翰?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以連接部322與限位槽1111的接觸面為滑動支撐面并在水平方向移動。這樣設置能夠進一步地增加杠桿與鍋蓋之間的連接穩(wěn)定性。
具體地,當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凸起111相對轉(zhuǎn)動,使杠桿32的第二端沿豎直方向移動?;蛘?,當按壓部31驅(qū)動杠桿32的第一端時,杠桿本體相對限位凸起111在水平方向滑動,其中,水平方向為上述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具體地,限位凸起111包括第一限位筋1112和第二限位筋1113。第一限位筋1112和第二限位筋1113上均具有限位槽1111,第一限位筋1112與第二限位筋1113相對設置,杠桿本體通過限位部11與第一限位筋1112和第二限位筋1113相連接,杠桿本體位于第一限位筋1112和第二限位筋1113之間。即限位部的連接凸起與限位槽一一對應地設置,進一步提高了杠桿安裝的穩(wěn)定性。
如圖9所示,第一按鍵311和第二按鍵312均處于初始位置,杠桿32與推桿23相連接。當驅(qū)動第一按鍵311以驅(qū)動排氣閥21進行排氣時,杠桿32與推桿23相脫離,且此時杠桿32位于推桿23的上方,浮子22位于推桿23的下方(如圖10所示)。
如圖11所示,當該烹飪器具進行有壓力蒸煮時,可以通過手動驅(qū)動第一按鍵311以驅(qū)動排氣閥21進行排氣此時手一直放在第一按鍵311上驅(qū)動,此時浮子位于讓位孔231的下方,即在該烹飪模式下推桿23對浮子22不起限位作用,當松開手時第一按鍵311在第一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實現(xiàn)復位如圖1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對本申請中所指的“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進行以下說明:
如圖9所示,杠桿32位于推桿的下方,此時,杠桿與推桿不連接(此時杠桿所處的位置為初始位置),當?shù)谝话存I作用于杠桿時,杠桿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后(如圖6所示,當?shù)谝贿B接凸起3221移動至限位槽1111最右端時)停止移動(此時杠桿處于第一位置),杠桿在第一復位彈簧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動,直至杠桿與推桿相連接(此時杠桿處于第一工作位置)。
當杠桿32位于推桿的下方,此時,杠桿與推桿不連接,當?shù)诙存I作用于杠桿時,使杠桿的第二端向上翹起,直至杠桿上的頂桿能夠驅(qū)動排氣閥(此時杠桿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在杠桿翹起的過程中,杠桿帶動推桿會沿第三方向即豎直方向運動一段行程后,杠桿與推桿相脫離。當然,在本申請中,也可以設置成在杠桿翹起的過程中,杠桿也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然后再移動至推桿的上方,再從推桿的上方沿豎直方向移動。本申請中的“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只是為了方便描述,在該驅(qū)動組件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切換,即第一工作位置也可能是第二工作位置的初始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也可以是第一工作位置等等。
除上述以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xiàn)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xiàn)這種特征、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cè)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