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廚房用品,特別是一種搗蒜機。
背景技術:
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大蒜所含的脂溶性揮發(fā)油可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從而加強機體免疫功能,起到消炎止血的作用。
生活中人們常將大蒜去皮搗碎成泥狀制成蒜泥使用,但是現(xiàn)有的搗蒜器一般為手工操作,使用時,將蒜瓣放入碗狀容器中,用搗蒜錘根據(jù)需要將蒜瓣搗成不同程度的泥狀。整個過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由于大蒜味道重,在搗碎的過程中會刺激到人的眼睛和鼻子,并且現(xiàn)有搗蒜器也不適用于制作大量的蒜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可自動進行搗蒜操作的搗蒜機。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是一種搗蒜機,該搗蒜機包括機架,機架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底座上設有大蒜放置槽,大蒜放置槽上方的機架上設有搗蒜機構,所述搗蒜機構包括氣缸、搗桿和安裝在搗桿底部的搗錘,氣缸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搗桿的頂部與氣缸活塞桿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搗桿上還套裝有與大蒜放置槽配合的槽蓋,槽蓋頂部的中部設有與搗桿配合的通孔。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該搗蒜機還包括搗蒜控制機構,搗蒜控制機構包括plc、電磁閥和觸摸屏,觸摸屏與plc連接,電磁閥的輸入端與plc的輸出端連接,電磁閥的輸出端與氣缸連接。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搗錘的上部呈圓臺形、下部呈半球形。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大蒜放置槽的上部呈圓柱形、下部呈半球形。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槽蓋上部設有與搗錘上部配合的圓臺形凹槽、下部呈圓柱形。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槽蓋的高度大于搗錘的高度。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槽蓋底部的大小與大蒜放置槽頂部的大小一致。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通孔為圓孔,搗桿呈圓柱形,通孔的直徑略大于搗桿的直徑。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在底座一側(cè)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電扇,電扇的出風口正對大蒜放置槽的出口。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利用大蒜放置槽來盛放待搗的大蒜,通過氣缸帶動搗錘來將大蒜搗碎,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同時在大蒜的搗碎過程中,端蓋可以有效的防止蒜瓣外蹦,提高搗碎效率。該搗蒜機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可進行自動搗蒜,不僅避免人的眼睛和鼻子受到刺激,也極大的提高了搗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fā)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
參照圖1,一種搗蒜機,該搗蒜機包括機架1,機架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2,底座2上設有大蒜放置槽3,大蒜放置槽3上方的機架1上設有搗蒜機構,所述搗蒜機構包括氣缸7、搗桿6和安裝在搗桿6底部的搗錘4,氣缸7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搗桿6的頂部與氣缸7活塞桿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搗桿6上還套裝有與大蒜放置槽3配合的槽蓋,槽蓋頂部的中部設有與搗桿6配合的通孔。使用時,先進剝好皮的蒜瓣放入大蒜放置槽3內(nèi),然后移動槽蓋,將槽蓋蓋在大蒜放置槽3上,接著開啟氣缸7,氣缸7動作帶動搗錘4動作,搗錘4在大蒜放置槽3與槽蓋之間上下移動,將蒜瓣搗碎成蒜泥;整個搗蒜過程全都自動進行,解放了人力,并且避免了人工搗蒜產(chǎn)生刺激眼睛和鼻子的情況,而且極大得提高了搗蒜效率,并且可以進行持續(xù)制作蒜泥。該搗蒜機搗蒜過程中聲音小,不會產(chǎn)生碰撞聲音,僅具有擠壓的聲音,搗蒜效率高,每次搗蒜的力度大,可快速完成搗蒜。
該搗蒜機還包括搗蒜控制機構,搗蒜控制機構包括plc、電磁閥和觸摸屏,觸摸屏與plc的輸入端連接,電磁閥的輸入端與plc的輸出端連接,電磁閥的輸出端與氣缸7連接。所述plc為西門子s7-300系列plc,所述觸摸屏為昆侖通態(tài)觸摸屏,觸摸屏的型號為tpc1561hi,觸摸屏與plc通過rs485通訊線連接;通過觸摸屏給plc信號控制電磁閥驅(qū)動氣缸7動作,進而帶動搗錘4進行搗蒜;可以根據(jù)需要蒜泥的泥狀程度選擇氣缸7的動作頻率和動作時間。
所述搗錘4的上部呈圓臺形、下部呈半球形。搗錘4的下部呈半球形方便與蒜瓣接觸并將蒜瓣搗碎,并且方便清洗,搗錘4的上部呈圓臺形,不僅方便與搗桿6進行連接,而且可以防止蒜瓣蹦到搗錘4上。
所述大蒜放置槽3的上部呈圓柱形、下部呈半球形,方便大蒜放置,而且占用的空間少。
所述槽蓋上部設有與搗錘4上部配合的圓臺形凹槽、下部呈圓柱形,有效的防止蒜辮外蹦,而且不影響搗錘4動作。
所述槽蓋的高度大于搗錘4的高度,而且不影響搗錘4的上下移動進行搗蒜。
所述槽蓋底部的大小與大蒜放置槽3頂部的大小一致,可以有效的防止蒜瓣在搗蒜過程中發(fā)生外蹦的情況。
所述通孔為圓孔,搗桿6呈圓柱形,通孔的直徑略大于搗桿6的直徑。搗錘4在端蓋5和大蒜放置槽3之間上下移動進行搗蒜,搗桿6在與通孔中穿梭,不與端蓋5接觸,在搗蒜過程中端蓋5放置在底座2上靜止不動,有效的防止蒜瓣外蹦。
在底座2一側(cè)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電扇8,電扇8的出風口正對大蒜放置槽3的出口。電扇8用于在搗蒜完成后可以快速將產(chǎn)生的蒜味吹散,避免刺激到人的眼睛和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