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電動升降結構的火鍋鍋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烹飪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電動升降結構的火鍋鍋具。
【背景技術】
[0002]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魅為器具,以熱源燒鍋,將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其食材多樣,現吃現燙,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尤其在冬季,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
[0003]但是,現有的火鍋鍋具在烹飪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
(I)在燙煮食材時,如果所放的食材過多而又未及時食用,則會造成食材直接接觸鍋底,時間一長,食材就容易煮爛,也容易造成糊鍋,從而破壞火鍋湯料的味道和影響食材的口感。
[0004](2)由于火鍋湯料為不透明液體,在燙煮過程中,湯料中的食材不易被看到,故經常需要使用者用筷子、勺子等工具在鍋中尋找食材,給使用者帶來很大的不便。
[0005]因此,其結構有待進一步改進。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更好控制食材烹煮時間的一種具有電動升降結構的火鍋鍋具。
[0007]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具有電動升降結構的火鍋鍋具,包括有外鍋體,外鍋體的中心豎向設置有升降總成,該升降總成包括有外殼,設置于外殼內的電池、電路板、電機、減速器以及相螺接配合的螺桿和升降螺母,電池、電路板以及電機構成電回路,螺桿經減速器與電機的輸出軸相配合,外殼上豎向開設有至少一條導軌,升降螺母的外周設置有固定銷,固定銷從導軌中伸出,并與內鍋體相連接;升降總成的下端設置有連接螺桿,該連接螺桿與所述外鍋體相連接,電路板與控制器信號連接;內鍋體沿所述升降總成中軸線方向在可控距離內作垂直升降。
[0008]為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
上述的導軌的數目為四條,四條導軌均勻分布,相鄰導軌之間的夾角為90°,相對應的,固定銷的數目也為四個。
[0009]上述的內鍋體的中心設置有導柱套,該導柱套上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銷相適配的連接孔。
[0010]上述的導柱套與所述內鍋體之間設置有連接套,該連接套呈錐形結構。
[0011]上述的內鍋體的底面上設置有第一漏湯孔,第一漏湯孔為發(fā)散形分布。
[0012]上述的第一漏湯孔呈長條狀的彎曲結構。
[0013]上述的內鍋體的外周設置有擋邊,該擋邊上設置有第二漏湯孔。
[0014]上述的控制器與所述電路板無線信號連接。
[0015]上述的外鍋體的中心豎向設置有安裝柱,該安裝柱的頂部設置有連接螺母,該連接螺母與所述升降總成下端的連接螺桿連接配合。
[0016]上述的外鍋體上對稱設置有把手。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一種具有電動升降結構的火鍋鍋具,在外鍋體的中心豎向設置有升降總成,升降總成的升降螺母的固定銷伸出外殼的導軌與內鍋體相連接,升降總成的螺桿經減速器與電機的輸出軸相配合;本火鍋鍋具由控制器控制電機轉動,再由電機帶動螺桿轉動,然后經升降螺母與螺桿配合,使升降螺母沿升降總成外殼上的導軌作上下運動,從而實現內鍋體的電動升降;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
(I)由控制器控制電動升降,操作十分方便,而且可以任意控制內鍋體的升降高度。
[0018](2)將內鍋體上升使其離開外鍋體中的湯底,能夠很好地控制食材的烹煮時間,避免食材的過度烹煮而造成營養(yǎng)的流失甚至食材的浪費,也避免了因食材煮爛而造成的糊鍋。
[0019](3)內鍋體上升的同時將食材也從湯底中撈出,避免了在湯底中尋找食材的尷尬;同時避免食材長時間烹煮而造成營養(yǎng)流失和產生有害物質。。
[0020](4)內鍋體上升后,可以將未烹煮的食材放入內鍋體中,再將內鍋體下降使食材進入湯底中進行烹煮,避免了直接將食材扔進湯底造成湯底外濺而存在的安全隱患,使進食過程更加安全。
[0021]另外,本發(fā)明的火鍋鍋具的內鍋體采用垂直升降,避免旋轉升降時會將湯底甩出的安全隱患,使用十分安全。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升降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內鍋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4]如圖1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
圖標號說明:外鍋體1、安裝柱11、連接螺母12、把手13、升降總成2、外殼21、導軌21a、電池22、電路板23、電機24、減速器25、螺桿26、升降螺母27、固定銷27a、連接螺桿28、內鍋體3、第一漏湯孔3a、第二漏湯孔3b、導柱套31、連接孔31a、連接套32、擋邊33、控制器4。
[0025]如圖1至圖5所示,
本發(fā)明一種具有電動升降結構的火鍋鍋具,包括有外鍋體1,外鍋體I的中心豎向設置有升降總成2,該升降總成2包括有外殼21,設置于外殼21內的電池22、電路板23、電機24、減速器25以及相螺接配合的螺桿26和升降螺母27,電池22、電路板23以及電機24構成電回路,螺桿26經減速器25與電機24的輸出軸相配合,外殼21上豎向開設有至少一條導軌21a,升降螺母27的外周設置有固定銷27a,固定銷27a從導軌21a中伸出,并與內鍋體3相連接;升降總成2的下端設置有連接螺桿28,該連接螺桿28與所述外鍋體I相連接,電路板23與控制器4信號連接;所述的內鍋體3沿所述升降總成2中軸線方向在可控距離內作垂直升降。
[0026]實施例中,導軌21a的數目為四條,四條導軌21a均勻分布,相鄰導軌21a之間的夾角為90°,相對應的,固定銷27a的數目也為四個。
[0027]采用均勻分布的四條導軌21a與升降螺母27外周的四個固定銷27a相配合的結構,使內鍋體3與升降螺母27的連接受力更加平均,導軌21a在內鍋體3的升降過程中起到導向作用,平均受力能夠使內鍋體3的升降更加平穩(wěn)、順暢。
[0028]實施例中,內鍋體3的中心設置有導柱套31,該導柱套31上開設有與所述固定銷27a相適配的連接孔31a。這里,連接孔31a采用腰形孔,方便了連接位置的微調整。
[0029]實施例中,導柱套31與所述內鍋體3之間設置有連接套32,該連接套32呈錐形結構。在內鍋體3升降過程中,導柱套31套于升降總成2的外殼21外,并沿升降總成2的外殼21移動;連接套32采用錐形結構,增大了連接套32與升降總成2的外殼21之間的間隙,保證了升降的順利進行。
[0030]實施例中,內鍋體3的底面上設置有第一漏湯孔3a,第一漏湯孔3a為發(fā)散形分布。
[0031]實施例中,第一漏湯孔31呈長條狀的彎曲結構。
[0032]第一漏湯孔3a的設置,能夠在內鍋體3上升時,使內鍋體3內的湯底從第一漏湯孔3a中下漏到外鍋體I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