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炒菜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炒菜機,包括攪拌裝置、鍋體和鍋蓋,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及攪拌組件,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攪拌組件旋轉,所述鍋蓋扣合鍋體,所述攪拌組件的轉速為60r/min?110r/min。對攪拌組件的轉速進行調節(jié),達到攪拌充分的同時又不至食材起堆、攪爛、不均、拋出。
【專利說明】
一種高效炒菜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家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炒菜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烹飪器具特別是炒菜機,通常配有攪拌機構,有設置下置攪拌或者上置攪拌,一般為了清洗方便都會將攪拌鏟設計成可拆卸的,這樣取拿方便便于清洗。其中的典型專利,公開號為CN201520037248,該專利披露了烹飪器具,其中的攪拌結構帶有浮動功能,但是,該結構在完成攪拌作業(yè)時,攪拌效果并不理想,該結構對應的鍋體屬于寬口鍋,攪拌的區(qū)域面大,攪拌容易起堆在兩塊對稱攪拌鏟作用下,呈太極魚狀兩坨,這樣食材外表面容易燒糊而里面卻是生的,同時,攪拌過快還會導致食材輔料,比如:蔥、姜、蒜沫等附著在鍋口邊上最后焦掉。綜上所述,各種常用攪拌鏟總會出現刮擦內膽面、食材起堆、食材被拋出鍋內、食材被攪爛、食材攪拌不均勻、翻滾不當導致糊鍋等一系列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炒菜機,對攪拌組件的轉速進行調節(jié),達到攪拌充分的同時又不至食材起堆、攪爛、不均、拋出。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高效炒菜機,包括攪拌裝置、鍋體和鍋蓋,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及攪拌組件,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攪拌組件旋轉,所述鍋蓋扣合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組件的車專速為 60r/min_110r/mino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攪拌組件旋轉360度為一個周期。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攪拌組件包括至少一組食材下壓攪拌組件,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轉動一個周期將整個鍋體限定出上、下兩個容納腔,食材在設定轉速下位于下容納腔內。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一個周期內,位于鍋體的食材至少被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下壓一次。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對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一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至少一組食材上拋攪拌組件,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在設定轉速下將食材限定于所述下容納腔內。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對位于底部的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二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以攪拌軸為圓心,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和食材下壓攪拌組件在同一圓周方向或者不同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距離鍋體的內表面間距C為2-4mm。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的外邊沿距離鍋體的內表面的間距D為1.5-3mm。
[001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對攪拌組件的轉速進行調節(jié),達到攪拌充分的同時又不至食材起堆、攪爛、不均、拋出。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組件與鍋體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圖。
[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組件的設定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組件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組件的一種使用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組件的另一種使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7]參照圖1,圖2所示,一種高效炒菜機,包括攪拌裝置、加熱裝置(圖中未標示)、鍋體600和鍋蓋700,攪拌裝置包括驅動裝置500、攪拌軸100及設置在攪拌軸上的攪拌組件400,攪拌組件400伸入鍋體內,驅動裝置500驅動攪拌軸100和攪拌組件400旋轉,加熱裝置加熱鍋體,鍋蓋扣合鍋體,其中該攪拌軸100采用磁吸方式或者其他卡扣固定方式連接驅動裝置(圖中為標識),具體針對磁吸方式在于:攪拌軸的中心設有磁吸結構,該磁吸結構內嵌入高耐溫強磁鋼,是為與驅動裝置耦合所用。
[0028]其中攪拌組件400的外邊沿與鍋體600的內表面匹配,且所述攪拌組件的外邊沿與所述內表面留有間隙,該間隙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保證攪拌組件能對放置于鍋體300內的食材充分攪拌。
[0029]其中攪拌組件400包括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的下表面距離鍋體的內表面間距C相等,一般地間距C的大小為2-4mm,考慮到鍋體600在量產過程中公差變形的問題,該間距C小于2mm的時候,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的下表面容易碰觸到鍋體,造成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的損壞;該間距C大于4mm的時候,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的下表面距離鍋體600的距離過遠,容易造成蔥、姜、蒜沫等附著在鍋口邊上最后焦掉。
[0030]除了包括上述的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攪拌組件還包括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該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包括上懸臂210和下壓板220,所述上懸臂210—端連接攪拌軸100的上部,另一端連接下壓板220,所述下壓板的外邊沿距離鍋體的內表面的間距D為1.5-3mm;同樣地,該間距D小于1.5mm的時候,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的外邊沿容易碰觸到鍋體,造成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的損壞;該間距D大于4mm的時候,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的外邊沿離鍋體600的距離過遠,同樣容易造成蔥、姜、蒜沫等附著在鍋口邊上最后焦掉。
[0031]參照圖3,另外地,針對現有技術的食材起堆、攪爛、不均、拋出等問題,本實用新型中攪拌組件的轉速調整為601'/111;[11-1101'/1]1;[11;當攪拌組件轉速小于601'/1]1;[11的時候,速度慢導致食材被推動得慢使其有幾率抱團起堆纏繞;當攪拌組件轉速大于110r/min的時候,速度過快導致食材被完全打爛損傷成粉狀。
[0032]為了達到上述攪拌組件的轉速,針對驅動裝置可以采用伺服電機或者異步交流電機及減速箱或者調速器,能保證上述轉速即可。
[0033]上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轉動一個周期將整個鍋體限定出上、下兩個容納腔610,620,食材在設定轉速下位于下容納腔620內,其中上、下兩個容納腔610,620的邊界線以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為邊界線。
[0034]本實施例中攪拌組件旋轉360度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位于鍋體的食材至少被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和/或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下壓和/或上拋一次,在具體下壓過程中,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對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一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對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二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
[0035]為了進一步闡釋上述實現效果,本實施例將攪拌組件不工作狀態(tài)時候的狀態(tài)圖,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攪拌軸100以及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將鍋體600縱向剖面劃分為3個區(qū)域,即區(qū)域E、區(qū)域F、區(qū)域G;
[0036]所述區(qū)域E為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以上與鍋體600之間的區(qū)域;
[0037]所述區(qū)域F為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以下與鍋體600底部之間的區(qū)域;
[0038]所述區(qū)域G為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以上與鍋體600之間的區(qū)域;
[0039]當轉速低于60r/min時,食材特別是條狀、絲狀容易堆積在區(qū)域F,此時由于食材的起堆纏繞導致半生不熟或者外焦里嫩,此時,如果轉速加快高于60r/min后,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將打散食材高高拋向區(qū)域E,并在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的刮壓下,使得在區(qū)域E和區(qū)域F不斷輪回翻滾;
[0040]當轉速高于llOr/min時,由于轉速太快,離心力過大,無論何種食材都有幾率受離心力作用直接從區(qū)域E和區(qū)域F甩出到區(qū)域G,當食材進入區(qū)域G有兩種不利可能,1、是粘在玻璃鍋蓋上,2、是卡在上懸臂鏟與轉軸之間死角處,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無法忍受的,直接帶來的是食材的夾生或糊鍋。另一種高速帶來的問題便是食材被攪拌鏟打爛損壞。
[0041 ] 但是,當轉速低于I lOr/min時,離心力不足以將食材甩到區(qū)域G,僅僅介于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附近,正好是其運動的軌跡上,于是被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刮壓下進入到區(qū)域E和區(qū)域F,并不斷輪回翻滾達到翻炒充分的目的;
[0042]由此可知,轉速與攪拌的關系也尤為重要,其速度的大小快慢決定了食材所受離心力及鏟力的大小,也就決定了食材是否能被充分攪拌還是出現甩出攪拌區(qū)域的可能。
[0043]參照圖4,圖5以及圖6,進一步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的下懸臂310對食材施加水平方向的力,上拋板320對食材施加第二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兩者的合力方向朝向上拋板320的上側區(qū)域。
[0044]所述上拋板320由上拋曲面體3201以及連接曲面體3202構成,所述上拋曲面體3201的外延由兩段圓弧構成;其中兩段圓弧為分別與所述連接曲面體的外延的第一圓弧3201a和第二圓弧3201b,第一圓弧3201a的弧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圓弧3201b的弧度;以下懸臂為基準線,所述第一圓弧3201a與所述下懸臂310形成的夾角為20±10°。
[0045]—般地,為了美觀以及在狹小的空間中使得上拋板320的利用空間更大,采用如下方案:下懸臂310與水平面平行,所述下懸臂310與所述攪拌軸連接處設定為A,所述下懸臂與上拋板320的連接處設定為B,所述下懸臂自連接處A向著連接處B的方向逐漸增大。
[0046]以下懸臂為參考線,上拋板320形成的上翹弧β的夾角為20-40°,保證在旋轉運動時不刮擦鍋體的內壁同時又能將食材帶動翻炒。
[0047]具體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對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一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且下壓板220包括位于下壓板上端的上壓部220a,上懸臂210對食材施加水平方向的力外,也作為支撐下壓板220的作用,上壓部220a對食材施加第一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兩者的合力方向朝向下壓板220的下側區(qū)域,在攪拌過程中,位于底部的食材由于離心力上拋至下壓板的下側區(qū)域時候,驅動裝置帶動食材下壓攪拌組件旋轉,以將食材下壓刮至下方。
[0048]另外,為了使得下壓板達到更好的刮鏟效果,其中下壓板220還包括與上壓部連接的下壓部220b,所述上壓部220a與所述下壓部220b構成部分曲面體230,該部分曲面體230相比較于單一的上壓部220a的下壓面積更大;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上壓部220a與下壓部220b可以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
[0049]進一步地,部分曲面體230的外邊沿由三段圓弧構成,上述三段圓弧包括分別與所述上懸臂210的外邊沿連接的第三圓弧230a和第四圓弧230b,以及連接所述第三圓弧和第四圓弧的第五圓弧230c;第三圓弧230a為上壓部的外邊沿,第四圓弧230b為下壓部的外邊沿,以上懸臂為基準線,所述第三圓弧230a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圓弧230b的弧度;以上懸臂為參考線,部分曲面體230的曲面部的整體形成的角度α為145±10°,該角度α即前文指出的第一預設角度,第三圓弧230a形成的夾角為140± 10°,第四圓弧230b形成的夾角為140土10°。部分曲面體230將被上拋的食材刮回鍋內,在弧度α與上懸臂和上懸臂底鏟112的共同作用下將食材刮下。
[0050]為了將上懸臂與攪拌軸的連接處更多元化以及更容易根據攪拌軸的結構進行相應修改,本實施例中上懸臂210與攪拌軸通過連接部240固定連接,該連接部240與攪拌軸呈一定夾角,以攪拌軸100為參考線,并由攪拌軸上端向攪拌軸下端方向來看,所述連接部240與所述攪拌軸100夾角呈銳角,下懸臂310與所述攪拌軸連接處A位于所述連接部240與所述攪拌軸100形成的夾角的延長線上。該安裝方式,使得整體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與攪拌軸100之間的裝配方式更美觀;若從攪拌軸下部向攪拌軸上部方向來看,上懸臂與攪拌軸形成的夾角S為90-160°,夾角δ下方對應鍋體600的底部正好形成一個空隙,該空隙可以輕松越過下面待翻滾的食材,給下懸臂以充足的空間進行犁地攪拌翻滾避免起堆。
[0051]為了達到更好的攪拌效果,一般地以攪拌軸100為圓心,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端部轉動形成的圓周直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端部轉動形成的圓周的直徑;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端部轉動形成的圓周的直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端部轉動形成的圓周的直徑,這種設計一般與現有鍋體的整體結構相匹配,這是由于一般鍋體的上部大于鍋體的下部,故上述兩個攪拌組件的布局方式為了與現有鍋體匹配;當然食材上拋攪拌組件端部轉動形成的圓周的直徑也可以等于食材下壓攪拌組件端部轉動形成的圓周的直徑,具體結構可以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重新設計。
[0052]參照圖7,一種高效炒菜機,包括攪拌軸100,與該攪拌軸100連接的一組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以及兩組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上述三組攪拌組件以攪拌為中心均勻布局。
[0053]參照圖8,一種高效炒菜機,包括攪拌軸100,與該攪拌軸100連接的兩組食材下壓攪拌組件200以及兩組食材上拋攪拌組件300,上述四組攪拌組件以攪拌為中心均勻布局。
[0054]具體地,在實際使用過程或者設計過程中,具體攪拌組件的數量和布局方式都可以更改,只要保證安裝之后的所有的攪拌組件旋轉對稱、受力均勻;且確保重心穩(wěn)定,不會導致驅動裝置偏移、不同心等情況即可。
[0055]綜上所述,在攪拌裝置的上懸臂與下懸臂的各異形結構與鍋體弧度的配合下,食材被犁地拋起打散,然后刮擦下壓,一個旋轉360度為一個周期,由于有上、下懸臂兩個組件,每旋轉一個周期,則食材分別被下懸臂鏟起來一次,上懸臂刮下來一次,相當于兩次受攪拌作業(yè),最小轉速60r/min就相當于有60次下懸臂鏟犁地拋起打算和60次上懸臂鏟刮擦下壓。
[0056]如此不斷重復,以每分鐘60到110轉的速度圓周自傳,使得攪拌充分,食材均勻,再搭配3D弧度的電磁加熱,使得炒菜機炒菜效果更佳。
[005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58]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59]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60]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高效炒菜機,包括攪拌裝置、鍋體和鍋蓋,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驅動裝置及攪拌組件,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攪拌組件旋轉,所述鍋蓋扣合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組件的轉速為 60r/min_110r/mino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組件旋轉360度為一個周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組件包括至少一組食材下壓攪拌組件,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轉動一個周期將整個鍋體限定出上、下兩個容納腔,食材在設定轉速下位于下容納腔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在一個周期內,位于鍋體的食材至少被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下壓一次。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對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一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至少一組食材上拋攪拌組件,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在設定轉速下將食材限定于所述下容納腔內。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對位于底部的食材施加水平以及第二預設弧度角方向上的力。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以攪拌軸為圓心,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和食材下壓攪拌組件在同一圓周方向或者不同圓周方向均勻分布。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上拋攪拌組件距離鍋體的內表面間距C為2-4mm。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效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下壓攪拌組件的外邊沿距離鍋體的內表面的間距D為1.5-3mm。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5568635SQ201620101830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fā)明人】朱澤春, 劉遠, 張岱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