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腔雙防返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排放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地漏。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居室、廚房及衛(wèi)生間用于排放污水的地漏,功能簡單,只起到排放污 水的作用,雖然也有防臭地漏,但也只是通過水封防止下水道的臭味上返,一旦地漏及管道 中沒有水,則阻止不了臭味上返,同時蟑螂等害蟲也會通過地漏爬進室內,更重要的是,現(xiàn) 有地漏都不能阻止污水上返,因而一旦下水管路堵塞,污水會上返進入室內,污染地面,給 人們生活帶來不便。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即防臭,又能阻止污水上返的三腔雙防 返地漏。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三腔雙防返地漏,包括主 體,其特征在于主體內設有內筒和中筒,內筒與主體連接,內筒下端設有排水孔,中筒通過 支架與主體連接,內筒和中筒之間形成第一腔,中筒和主體之間形成第二腔,主體下端連接 下筒,下筒內設有球塞,下筒的下端設有排水孔,球塞的直徑大于下筒上的排水孔的直徑, 同時球塞的直徑大于主體下端的排水孔的直徑,下筒的內腔形成第三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有三腔,在下筒內設有球塞,正常使用 時,污水通過排水孔進入第三腔,通過水的浮力,將球塞浮起,污水從下筒下端的排水孔排 入污水管道。 一旦地漏中沒有水,球塞通過自身的重力下降,將下筒下端的排水孔堵塞,不 僅防止臭味上返,同時蟑螂等害蟲也不會爬進室內。而一旦下水管路堵塞,污水通過下筒 下端的排水孔進入第三腔內,同時球塞上升,將主體下端的排水孔堵塞,進而防止了污水上 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三腔雙防返地漏,包括主體l,主體1的上端設有排水孔2,下端 設有排水孔7,主體1內設有內筒3和中筒5,內筒3與主體1連接,內筒3下端設有排水孔 6,中筒5通過支架4與主體1連接,內筒3和中筒5之間形成第一腔11,中筒5和主體1之 間形成第二腔12,主體1下端連接下筒8,下筒8內設有球塞9,下筒8的下端設有排水孔 10,球塞9的直徑大于下筒8上的排水孔10的直徑,同時球塞9的直徑大于主體1下端的 排水孔7的直徑,下筒8的內腔形成第三腔13。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正常使用時,污水通過排水孔2進入內筒3,通過排水孔6進入第一腔11內,沿著中筒壁上升到中筒上端,然后流入第二腔12內,通過排水孔7 進入下筒8內,即進入第三腔13,隨著第三腔內水位升高,球塞9因浮力上升,污水通過排水 孔10排入下水管道內。當靜止時,由于第一、二、三腔內都存有水,有效防止了臭味上返,也 阻止了蟑螂等。 一旦下水管路堵塞,污水由排水孔10進入第三腔內,將球塞浮起,當污水增 多時,球塞會將排水孔7堵塞,防止了污水通過地漏進入室內。
權利要求一種三腔雙防返地漏,包括主體(1),其特征在于主體(1)內設有內筒(3)和中筒(5),內筒(3)與主體(1)連接,內筒(3)下端設有排水孔(6),中筒(5)通過支架(4)與主體(1)連接,內筒(3)和中筒(5)之間形成第一腔(11),中筒(5)和主體(1)之間形成第二腔(12),主體(1)下端連接下筒(8),下筒(8)內設有球塞(9),下筒(8)的下端設有排水孔(10),球塞(9)的直徑大于下筒(8)上的排水孔(10)的直徑,同時球塞(9)的直徑大于主體(1)下端的排水孔(7)的直徑,下筒(8)的內腔形成第三腔(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腔雙防返地漏。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主體,其特征在于主體內設有內筒和中筒,內筒與主體連接,內筒下端設有排水孔,中筒通過支架與主體連接,內筒和中筒之間形成第一腔,中筒和主體之間形成第二腔,主體下端連接下筒,下筒內設有球塞,下筒的下端設有排水孔,球塞的直徑大于下筒上的排水孔的直徑,同時球塞的直徑大于主體下端的排水孔的直徑,下筒的內腔形成第三腔。本實用新型既防臭,又能阻止污水上返。
文檔編號E03F5/04GK201474076SQ20092020301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3日
發(fā)明者趙榮祥 申請人:趙榮祥